《药》练习题
1.下列词语、加粗字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
A.踉跄(走路不稳) 满门抄斩(抄没财产)褴褛(衣服破烂) 一挫身(扭)
B.攀(拉扯)谈 板滞(停止不动) 根究(彻底) 瘐(犯人关在监狱里)毙
C.蹩进(躲躲闪闪地走) 攫(夺取)取 黯(暗)淡 搭赸(躲开)
D.宛然(仿佛、逼真) 弥漫(充满)竦然(惊惧) 羞愧(惭愧)
2.在下列句子的空白处,根据句意依次填入最恰当的词的一项是
秋天的后半夜,月亮________了,太阳还没有________,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 ________的东西,什么都________。 [ ]
A.睡着 下去 夜游 出 B.出 睡着 下去 出
C.下去 出 夜游 睡着 D.夜游 出 下去 睡着
3.对上题中景物描写作用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描绘自然景物,烘托出夜阑人静时的沉寂气氛。 B.渲染夏瑜就义时肃杀的气氛,表现华老栓的麻木愚昧和者的悲哀。 C.渲染夜呈现沉寂的气氛,烘托华老栓夫妇凄凉的心情。 D.勾勒出黎明前最黑暗时刻的突出特征:阴暗、凄清,暗示了时代特征,也
1
渲染了夏瑜就义时的肃杀气氛。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恰当的一组是( )
黑的人便________过灯笼,一把________下纸罩,裹了馒头,________与老栓;一手________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嘴里哼着,“这老东西……”。
A.抢 扯 塞 抓 B.扯 抓 塞 抢 C.抢 塞 扯 抓 D.抓 扯 塞 抢
5.上题题干的人物描写表现了描写对象怎样的性格特征,选出正确的一项 [ ]
A.凶暴残忍、仇视 B.穷凶极恶、贪得无厌
C.愚昧落后、迷信邪说 D.干脆利落 、胆大妄为
6.对下面句子中带点词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没有多久,又见几个兵,在那边走动;衣服前后的一个大白圆圈,远远地也看得清楚,走过面前的,并且看出号衣上暗红色的镶边。
A.通过人物服饰描写,交待社会背景。 B.通过人物服饰描写,烘托华老栓的心情。
C.通过人物服饰描写,交待人物身份。 D.通过人物服饰描写,表现人物性格。
7.《药》是悲剧,就题材的角度,应是哪一种 [ ]
2
A.中国劳动妇女的悲剧 B.旧民主主义者的悲剧
C.中国贫苦农民的悲剧 D.中国大众悲剧
8.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准确的两项是(4分)
A.作者在开篇描绘的是极其安静的秋夜北京,是为后文老栓买药做铺垫,毕竟买人血馒头不是多么光明正大的事情。
B.小说在第四自然段通过“掏了半天”“抖抖地装”“按了两下”等动作描写,形象地刻画出华老栓夫妇二人的小心谨慎和对生病的儿子关心。
C.小说的情节可以概括为:老栓买药——小栓吃药——茶客谈药,可见“药”是小说的线索,还由此引出小说另一个重要人物——夏瑜这个者的形象。
D.作者写到华老栓想用人血馒头来治好小栓的病,读者既可以看到华老栓一家的愚昧、残忍与自私,还可以看到作者急切地希望中国医疗水平的提高。
9.文中划线处的“黑的人”是什么人?作者是如何塑造这一形象的?(4分)
10.阅读语段回答问题。“……这小东西也真不成东西!关在牢里还要劝牢头造反。” “啊呀,那还了得。”坐在后排一个二十多岁的人,很现出气愤模样。 “你要晓得红眼睛阿义是去盘盘底细的,他却和他攀谈了。他说: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你想:这是人话么?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可是没有料到他竟会这么穷,榨不出一点油水,已经气破肚皮了。他还要老虎头上搔痒,便给他两个嘴巴!” “义哥是一手好拳棒,这两下,一定够他受用了。”壁角的驼背忽然高兴起来。 “他这贱骨头打不怕,还要说可怜可
3
怜哩。” 花白胡子的人说,“打了这种东西,有什么可怜呢?” 康大叔显出看他不上的样子,冷笑着说:“你没有听清我的话;看他神气,是说阿义可怜哩!” 听着的人的眼光,忽然有些板滞;话也停顿了。…… “阿义可怜——疯话,简直发了疯了。”花白胡子恍然大悟似的说。 “发了疯了。”二十多岁的人也恍然大悟的说。店里的坐客,便又出现活气,谈笑起来。
(1).指出画线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对话描写,个性化强,请概括下列人物的个性特征和对者的态度。
康大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驼背五少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花白胡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多岁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通过人物的对话,侧面描写了者夏瑜,从这些叙述描写我们可以看出夏瑜出身________,是一个 ________的资产阶级民主家。
(4).选出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
A.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
B.“义哥是一手好拳棒,这两下,一定够他受用了。”壁角的驼背忽然高兴起来。
4
C.老栓看看竹笼,已经熄了。按一按衣袋,硬硬的还在。
D.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
(5).选出填入下列空格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 ]
a华大妈在枕头底下□了半天,□出一包洋钱,交给老栓,老栓接了,□□的装入衣袋,又在外面□了两下。[ ]
A.摸 摸 抖抖 按 B.掏 掏 抖抖 按
C.掏 摸 慢慢 捏 D.摸 掏 抖抖 捏
b.黑的人一手________过洋钱,________,转身去了。
那人一只大手,向他________着;一只手却________着一个鲜红的馒头。[ ]
A.抓 按了按 伸 拿 B.抓 捏了捏 伸 拿
C.抓 按了按 摊 撮 D.抓 捏了捏 摊 撮
c.下段文字横线处应填入的语句最符合人物性格的是[ ]
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________”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
5
A.要不要?还不快拿! B.干什么?为什么不拿?
C.怕什么?怎的不拿! D.别怕,拿走吧。
11.请选出下列一组句子排列正确的一组[ ]
①忽然见华大妈坐在地上看他,便有些踌躇,惨白的脸上,现出些羞愧的颜色。
②小路上又来了一个女人,也是半白头发,褴褛的衣裙。
③但终于硬着头皮,走到左边的一坐坟前,放下了篮子。
④提一个破旧的朱漆圆篮,外挂一串纸锭,三步一歇的走。
A.②④①③ B.①④②③ C.①④③② D.②④③①
12.填空
《药》选自鲁迅的小说集________,是以1907年________家秋瑾就义为背景,反映了________前后的中国社会现实的短篇小说。小说中悲哀的者是________,愚昧而麻木的群众有________,丑恶的爪牙、帮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对文中夏瑜坟上的“一圈红白的花”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以一个花圈足以表现当时者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与爱戴,他的精神将永存。
6
B.有了这一圈花,可以让在阴冷的地狱中生活的者看到人间的烈火,以告慰烈士的在天之灵。
C.只有一圈红白相间的花,说明了花不多,表明当时的人们不理解,揭示了人们对前途充满了胜利的渴望。
D.说明了者仍在怀念着他,的火种还没有被扑灭,它在黑暗中仍给人以希望。
14.夏瑜说阿义“可怜”的原因是什么?下面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夏瑜是个罪犯,挨了打也无法还手,也就只能用这样的话来回击阿义。
B.夏瑜认为阿义只会打人逞能,简直不可理喻。
C.夏瑜认为阿义十分糊涂,连好人坏人也分不清。
D.夏瑜认为阿义顽固不化,甘当封建统治阶级的爪牙、走狗。
15.“华大妈听到‘痨病’这两个字,变了一点脸色,似乎有些不高兴;________搭赸着走开了。”请填入最恰当的一句[ ]
A.但又不好意思说 B.但又立刻堆上笑
C.只得露出一丝苦笑 D.只是露出了尴尬的笑容
7
16.小说中“古□亭□”用“□”这个符号的用意是[ ]
A.为了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猜测,写得含蓄深刻 B.有意制造一种神秘的气氛。
C.为了符合特定的情景(破匾、字迹黯淡),同时又起了暗示作用。
D.为了回避忌讳的字眼儿。
17.这个女人的脸上“现出些羞愧的颜色”,为什么?下列说法恰当的是[ ]
A.自己家境贫寒。 B.自己衣衫褴褛。
C.自己的纸锭太少。 D.自己的儿子是被官府杀死的。
18.华大妈的短发“确乎比去年白得多了”是因为[ ]
A.多年来生活艰难,再加上丧子之痛。B.一年来生活艰难,再加上店内的生意不好。
C.半年来的生活艰难,再加上丧子之痛。D.二年来的生活艰难,再加上丧子之痛。
19.华大妈看到夏瑜坟上排成一个圈的红白的花,“便觉得心里忽然感到一种不足和空虚”,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己的儿子坟上都没有一圈红白的花,觉得对不起儿子。
B.自己儿子的坟在路的右边,却不如左边,没有那一圈花,有一种莫名的嫉妒。
8
C.想起了儿子吃了人血馒头,却没治好病的伤心事。
D.被官府杀了的人都会有花环,而自己的儿子却没有,华大妈对此很茫然无措。
《雷雨》练习题:
1.下列加点字与所给读音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jiàn 离间 间距 间不容发 间接经验
B.hún 混账 混蛋 鱼目混珠 混水摸鱼
C.jué 角色 口角 群雄角逐 暗中角力
D.cì 伺候 窥伺 伺机而动 伺隙进攻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惊惶 惊慌失措 急燥 戒骄戒躁
B.凄惨 残无人道 规矩 目光如炬
C.犄角 掎角之势 蜷缩 两情缱蜷
D.呆笨 笨口拙舌 水槽 剔除糟粕
9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鲁侍萍 我没有 ,我有的是恨,是悔,是三十年一天一天我自己受的苦。
②周朴园 (指身侧)你站在这儿,(向大海)你这么只凭 是不能交涉事情的。
③周朴园 也好,我们 不提这一层。那么,我先说我的意思。
④三十年后鲁侍萍为找四凤来到周公馆,与周朴园 。
A.委曲 义气 暂且 萍水相逢 B.委屈 意气 暂且 不期而遇
C.委屈 义气 姑且 萍水相逢 D.委曲 意气 姑且 不期而遇
4.下列各句表达准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省话剧团重排《雷雨》,开展送高雅文化进校园活动,目的是让青少年了解、接触话剧艺术,同时也给剧团年轻演员提供了实践的舞台。
B.通过老师对《雷雨》剧本矛盾冲突的分析,使我们认清了具有浓厚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与罪恶。
C.真的并不一定就是美的,心理真实并不等于道德的善,何况周朴园的怀念还包含着虚假的成分。
D.《雷雨》剧本具有惊人的独创性,戏剧情节错综复杂,收场撼人心魄,具有强烈的
10
悲剧性感情。
5.给下面的句子排序,最恰当、合理的一项是:( )
①言简意深的语言,揭示出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 ②好的台词总是以最少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 ③它虽从生活中来,但经过作者的提炼和加工。 ④戏剧中的人物语言应精练,有潜台词。 ⑤例如《雷雨》第二幕里有一段对话,通过一“嗯”一“哦”,活脱脱地表现了周仆园的伪善和鲁侍萍的刚强。
A.②③①④⑤ B.②④③⑤① C.④①②③⑤ D.④③②⑤①
6.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你是谁,……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B.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
C.她一个单身人、无亲无故,带着一个孩子在外乡,什么事都做;讨饭、缝衣服、带孩子,在学校里伺候人。
D.不是有一件,在右袖襟上有个烧破的窟窿,后来用丝线绣成一朵梅花补上的?还有一件——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我问过那个时候到过无锡的许多人。 B. 他现在跟你是完完全全两样的人。
11
C. 无锡的人以后没见着她,以为她那夜死了。
D. 你不要以为一个人做了一件于心不忍的事就不会忘了。
6.在课文里,作者写周朴园见到鲁侍萍后,一连发出许多问话,下面是摘选的五个问句,根据剧情发展,正确的顺序是( )
①(忽然立起)你是谁?②(抬起头来)你姓什么?③你——你贵姓?④谁指使你来的?⑤(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A ①③④②⑤ B ③④①②⑤ C ①③⑤④② D ③①②⑤④
7.对课文开头“舞台说明”的作用判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交代雷雨到来之前的天气状况和故事发生的时间。
B. 表现该剧女主人公求见男主人公的急迫心情。
C. 暗示剧中人物即将展开激烈的矛盾冲突,预示着重大变故的到来。
D. 暗示剧中故事发生的复杂的社会背景和社会因素。
8.下列各句属于戏剧语言的哪种形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鲁侍萍①那是你们老太太看着孩子快死了,才叫我带走的。②(自语)③哦,天那,我觉得我像是在做梦。
12
A.①对话 ②舞台说明 ③独白 B.①对话 ②旁白 ③独白
C.①独白 ②舞台说明 ③对话 D.①对话 ②独白 ③旁白
1.C(A项“蹩”应读bi6,“攫”应读ju6,B项“锭”应读d@ng,“冢”应读zh%ng,“嗽”应读sou(轻声),D项“褛”应读l[)
2.A(B项中“磬”应为“罄”,“至”应为“致”;C中“错”应为“措”;D项中“契”应为“锲”)
3.D(A、B、C为借代,D为比喻) 4.①B ②D 5.A(散文/杂文/小说) 6.C 7.A
8.《呐喊》;资产阶级民主;辛亥;夏瑜;华老栓夫妇、夏四奶奶、驼背五少爷、二十多岁的人、花白胡子等;康大叔、红眼睛阿义、夏三爷
9.D 10.D 11.B 12.C 13.A
14.D(夏四奶奶并不理解儿子所从事的事业,反而因为儿子是被官府所杀,不是“良民”而羞愧。)
15.C(文中有“秋天的后半夜”和“第二年的清明”,应是半年)
16.AD 17.这没有根,不像自己开的 18.B 19.C
参 一、1.D(A擦着的“着”应读zh2o;B项横读h6ng,“腻”写作“腻”;
13
C“冢”写作“ ”读zh%ng) 2.D 3.C 4.D 5.A 6.B 7.A 8.B 二、9.①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 ②乌鸦铁铸一般站着(乌鸦箭也似的飞去了。) 10.悲凉、烘托老妇人失去亲人的悲哀 11.这里写乌鸦飞了,但并没有按夏瑜母亲的祝愿飞到坟上去,而是飞到天上去了,说明夏瑜母亲的那种祝愿不过是一场空。表达了作者对当时中国民众的愚昧所怀有的深沉的悲哀。 12.借代康大叔:凶残,极端仇视驼背五少爷:趋炎附势,反对花白胡子低声下气,不理解二十岁的人麻木无知,不理解 14.贫苦 目标明确,意志坚定,英勇顽强
1.C(A项“矩”应读“jǔ”,B项“堤”应读“dī”,D项“奄”应读“yǎn”)2.A(A项“燥”应为“躁”“密”应为“蜜”B项“班”应为“斑”C项“斜”应为“邪” D项“励”应为“厉”)3.A(“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平步青云”比喻一下子达到很高的地位,而从周萍本身看,他只是一个纨绔子弟,自己并未达到什么地位。)4.C(分句并列用逗号) 5.B(A。语序不当,将“许多”放在“那个时候”的前面。C以后提在无锡的前面。D.否定不当。)6.D.7.B(与原文不符)8.A.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