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名称:《小红帽》教材:人音版二年级上册 课时:1课时教学设计思路: 本堂课设计以音乐新课程标准为根据,以审美为核心,教学以兴趣为切入口,注重情感的交 流与体验,给音乐课程注入新体验、新元素。突出强调“以学生为本”,面对全体学生,重视实 践与鼓励,强调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
课程是选自人音版二年级上册,主要内容是学唱歌曲《小红帽》,并通过学习音乐乐理知识, 学唱歌曲,创设情境表演的方式,把孩子带入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歌曲是一首巴西儿童歌曲。 2/4拍,C大调,由六个乐句组成。歌词叙述了孩子们熟悉的童话故事一一 “小红帽”。歌曲旋律 流畅、音乐情绪轻松、愉悦。歌曲除第五乐句外,基本围绕第一、二乐句的展开。第一、三乐句 基本相同,第二、四乐句基本相同,而第六乐句完全重复第四乐句。歌曲流畅、简单,学生学习 起来轻松、快乐。
孩子们都喜欢童话,尤在童话故事中,他们尽情地展开想象的翅膀,体验快乐,感受故事中 的美好情感。因此,我在这堂课设计时,结合教材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喜好,由“童话”这个主 题入手,用欣赏视频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发生在森林里的小红帽的故事。使学生在音乐中 品味童话,在童话中学习音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熟悉、掌握4/2拍节奏强弱的规律;2、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
趣,让学生在旋律的起伏中,感受到轻松、欢快的音乐 情绪。
3、学习策略与方法:①通过对2/4节奏强弱规律的练习,加强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
②通过创设情境,学唱歌曲、表演歌曲,创编活动等,把孩子带入一个美丽的 童话世界。在音乐表演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互动与合作能力。
教具学具:PPT教学课件、视频资料、角色头饰、竖笛,鼓励性评价小礼物等。
片段一:组织教学
听音乐《小红帽》,舞蹈作为引入。在音乐欢快的节奏中,学生和老师自由跳起儿童舞蹈。 老师:同学们好,我是来自新津中学外国语实验学校的吕老师。
【设计意图】以欢快的儿童舞蹈导入,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快速的融入课堂,消除老师和 学生之间的陌生感,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
片段二:视频导入
视频播放《小红帽》的故事
老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现在我们就通过一段视频来一起了解下吧! 【设计意图】直接接题,通过观童话故事《小红帽》的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唱歌曲的兴趣。
片段三:音乐知识学习
老师:刚才同学们都跟老师拍出了这首歌的节奏,为什么是用这样的方式拍击出节奏呢,现在 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下把。看到歌单的左上角,有一个2/4的符号,读作四2拍,意思是以4分音符 为一拍,每小节两拍。在一个小节中,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两拍的节奏出现,就叫做2/4 拍。 讲解2/4拍强弱规律①2/4
强 弱
•O拍手 摊手
2/4拍的节奏是强、弱。第一拍用拍手表示,为强拍,强拍我们以实心的黑圆表示;第二拍用 摊手表
示,为弱拍,我们以空心的圆表示。
学生:跟老师用拍手的动作,表示出2/4的强弱规律
认识4分音符和8分音符
XX
4分音符8分音符V\\/
老师:一个四分音符唱一拍,(X)在节奏中读作“大” ,画连起来的v字。而这个下面有一条 横线的,叫做八分音符(X),一个八分音符唱半拍,在节奏中读作“大”画\\。现在我们就可以看 出,四分音符的节奏比八分音符的长。
学生:请同学上来扮演音符。一个高个子同学(双手上举45。)为4分音符,两个矮个子同 学(一个左右上举45° , 一个右手上举45°为8分音符。)
学生:用手跟老师画节奏,并用嘴巴读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认识节奏,认识音符,拍打节奏、互动游戏的形式,熟悉、掌握2/4拍节奏的 强弱规律。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音乐知识,为以后的音乐中的演唱及表演,打下坚实的基础。
片段四:学唱歌曲
聆听歌曲,老师带领学生拍击歌曲的节奏。
学生:跟老师朗诵歌词。根据歌曲节奏,老师朗诵一句,同学朗诵一句,要求吐字清晰、节 奏明确) 老师:分用竖笛吹奏难点乐句。
学生:跟老师竖笛吹奏的乐句,进行练唱。
2/4 2 2 3 4 她家住在
| 5 3 1 I i 6 4 I 5 3 | 乂远 乂僻静的地方
2/4 i
当
6 4 | 5 5 1 | i 6 4 |53 | 太阳 下山 岗我要赶回 家
学生:跟音乐演唱歌曲,并拍击出歌曲的节奏。
游戏:歌曲接龙。学生分小组接龙演唱歌曲,老师对演唱较好的组,进行点评并奖励)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聆听旋律,老师教唱歌曲的过程中,让学生熟悉歌词,通过聆听老师用竖 笛吹奏难点乐句,并进行跟唱,掌握演唱歌曲的方法。利用歌曲接龙小游戏,再次集中学生注意 力,增强课堂的互动性。
片段五:表演歌曲
欣赏舞蹈动作表演《小红帽》视频片段 老师:教授表演动作 学生:分组练习表演歌曲
老师:发头饰、巡视、指导学生动作,并发现表演较好的组) 学生:展示表演(1、集体展示。2、表演较好的组,上台展示)
【设计意图】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表演,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 性潜质。在教学过程中,设定生动有趣的活动内容、形式和情景,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 学生的创造能力。从“分组练习”到“表演展示”体现了学生相互配合、团结合作的过程。有助 于学生养成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的精神。
教学总结及反思:
《小红帽》曲调流畅、活跃,是儿童比较喜欢的一首歌曲。本次课“以情景为中心”进行教学, 以“情感为主线〃开展课堂教学,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乐中学〃,在生动、形象的 情境过程中感受音乐,获得情感体验。在以往的音乐课当中,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让你 老师比较头疼的。特别是在小学一、二年级,尤为突出。音乐知识常规的教法,枯燥、抽象,学生 不能很快理解和接受,老师教起来很费劲,学生学起来也非常的吃力。而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都包括了 2/4拍强弱规律的掌握。为此,我反复斟酌与考虑,最后确定了用真人扮演音符的游戏, 让学生能更直观的“看到”音符,真是的感受到了音符的节奏。在课堂中,,学生对音乐知识以游 戏学习的这种方式非常有兴趣,积极举手上台扮演“音符”,并在老师的引导下,掌握了 2/4拍的 强弱规律,很好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育难点。在学唱歌曲的过程当中,我并没有使用钢琴伴奏、老 师教唱的方式,而是换成了吹奏竖笛,学生对竖笛完全陌生,对竖笛的音色充满了好奇,利用好奇 心这一特点,牢牢地抓住了学生学习的心,完成难点乐句的时候,老师用竖笛吹出乐曲,学生模仿 演唱,很快的就掌握了歌曲的演唱方法,并为以后的乐器进课堂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完成了 “唱” 的难点,“演”就比较轻松了,我使用的是“一看、二模仿、三练习”的方法。一先让学生看,看 录制的表演小红帽的视频,从视频中初步了解表演中会出现的动作;二模仿,看完视频以后,老师 对表演的动作进行教学,学生对老师的动作进行模仿、学习;三练习,看了、模仿了以后,同学们 分组对表演的动作进行练习,在练习的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的精神。在整节课中,我特别注意了对孩子们进行鼓励性的评价,用小礼物对学生进行分组的奖励,用鼓励和奖励激 励学生主动学习,这也是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这节课中也有一些遗憾的地方,需要去揣摩和改进。比如在最后展示的时候,集体表演时,可 以鼓励学生一边唱、一边演;而在优秀组别展示的时候,可以引导台下观看表演的学生用唱出来的 方式,参与到歌曲表演的展示当中来,既巩固了本堂课学习的内容,也能让歌曲的表演更具观赏性, 情绪也更饱满。
教学,是一门艺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多思考勤改进,尽量避免这节课中出现的遗憾和不 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