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诗经选两个主题 撰写一篇小论文600

诗经选两个主题 撰写一篇小论文600

来源:华佗小知识
以诗鼓师,绵长激昂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诗经中的《击鼓》名句。诗以女子视角描绘了将士们与自己爱妻共同的伴侣期盼。厮守一生本就很难,更何况是一个战争纷飞的年代。自古以来,人类就用战争去抢夺,去奴役,去征服。暴虐的统治者无视人类情感的需求,将一对对恋人拆散,闺中怨妇,沙场痴男,数不胜数。而这首诗,完整的写出一个被迫南征的兵士在出征前、出征时和出征后复杂纠结的心理和行为,从而呼唤对个体生命具体存在的尊重和生活细节幸福的获得。这种来自心灵深处真实而朴素的歌唱在个体生命存在与国家战事的不断抗衡中,在小我的真实幸福对战争的残酷的不断中,流显出一份从心底而来的厌战情绪。这一腔激烈的厌战之言,替不善表达情感将士们内心的对亲人的思恋,相隔万里的痛苦呈现在后人面前,那种绵长纠缠的心情深深打动这每一个读诗的人。

诗经中的战歌除了以悲激化将士们的斗志,更多的是以激昂慷慨的歌调,激发征夫们的爱国精神,让他们在战场上一往无前。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秦民团结互助、共御外侮的高昂士气和乐观精神,这首诗正是对具矫健而爽朗的风格的秦人爱国主义精神的反映。在大敌当前,兵临城下之际,他们以大局为重,与周王室保持一致,一听“王于兴师”,他们就一呼百诺,紧跟出发,团结友爱,协同作战,表现出崇高无私的品质和英雄气概。“修我戈矛!”使人想像到战士们在磨刀擦、舞戈挥戟的热烈场面。这样的诗句,可以歌,可以舞,堪称激动人心的活剧。正所谓“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礼记·乐记》)

《诗经》是中华民族诗歌的瑰宝,是古代人民对生活,对情感,对世界的表达。同样题材的是,却能够表达出喜怒哀思等多样的情绪。我们应该多读读《诗经》,看看最朴素的民性,体会最真挚的情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