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社会活动
危险的小洞 第二教案
设计教师:赵晓文
工作单位:石家庄市桥西区世纪星幼儿园
设计意图:
幼儿已有了一些电的危险常识,因此我把第二课时设计成了科学活动,让幼儿进行经验迁移,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禁止标志,进一步提升幼儿的安全意识。在各个环节中教师还引导幼儿用猜想——分析——已有经验,总结出各种禁止标志的共同点,从而体现了知识来源于生活还回归于生活。 活动目标:
1.教师运用关键词引导幼儿回顾绘本内容。
2.在理解绘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经验迁移说出不同场景中的禁止标志。
3.幼儿讨论禁止标志共同点,感受获得知识的成功喜悦。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禁止标志
2.物质准备:绘本PPT、“有电危险”标志、各种禁止标志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出示PPT用关键词引导幼儿进行绘本回顾。 1.教师说出关键词逐页和幼儿一起来回顾绘本主要内容。
师:请小朋友想一想,故事中都有哪些人物?他们之间的关系?
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是怎么做的?
2.出示“有电危险”标志,并讨论其含义。
师:请小朋友说一说你遇到这些标志如何做?遇到其他小朋友去触碰时你又如何做?
二、将所学知识融入日常生活。
1.出示各种禁止标志图片,引导幼儿进行经验迁移,集体讨论不同场景中的禁止标志的含义。
师:小朋友认识这些标志吗?在哪里见过?你知道所代表的意思吗? 师: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这些标志后应该怎样做?如何提醒身边的人?
2.再次出示各种禁止标志,引导幼儿总结出禁止标志的共同点。 师: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些标志,说一说它们哪里相同?哪里不同? 3.出示不同场景中的禁止标志,幼儿讨论它代表的意思?
三、活动分享:活动的开展让幼儿懂得自我保护的同时有义务提醒身边的人远离危险注意安全。
教师小结:幼儿在活动中通过观察---分析——叙述几个环节回顾绘本内容,进一步认识到电的用途,同时也存在危险,那教师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给他们提供了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禁止标志,让幼儿逐步成为“社会人”。
四、活动延伸:
建议爸爸妈妈带幼儿到公共场所寻找禁止标志,并指导提醒周围的人注意安全,提高幼儿责任感,增强幼儿的社会公德意识。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对幼儿做了详细分析,充分调动幼儿的各个感官:仔细听——认真看——大胆说,将活动主要目标融入到每个环节中,让幼儿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紧紧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挖掘他们的求知欲,最终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