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门式架
2、主卷扬机拉柱锤3、副卷扬机压护筒 4、拉护筒5、配电箱6、行走底盘
7、载体桩:由混凝土桩身和载体桩构成的桩8、挤密土体:夯扩填料时周围被挤密土体。
9、载体桩的持力层:直接承受载体桩所传递的荷载的土层。10、被加固土层:载体所在的土层
11、填充料:为挤密桩端地基土而填入的材料,包括碎砖、碎混凝土块、水泥拌合物、碎石、卵石及
矿渣等。
12、载体:由混凝土、夯实填充料、挤密土体三部分构成的承载体。13、钢护筒:钢护筒一般采用直径为325mm~80mm的无缝钢管
14、标准的三击贯入:指填充料夯实后,以锤径355mm,质量3.5t的细长锤,落距6.0m自由落体,
连续夯击三次后锤的累积下沉量。三击贯入度满足设计要求后,迅速填入干硬混凝土进行夯实,夯填量以控制锤底出护筒1-2cm
15、柱锤:直径为250~700mm,长为3000~5000mm,质量为1.5~5t,用以夯实填充料和混凝土的锤。
重3.5吨 7000斤。0.3~.05m。
16、施工现场地面标高宜高出桩顶设计标高0.4~0.8m,混凝土灌注顶面应高出桩顶设计标高
17、浇注完混凝土后,拔出护筒时速度要均匀,含水率小的填土、粉土、粘性土,以1~2m/min为宜,
对含水率较大的填土、粉土、淤泥质土,粘性土和砂土,以1m/min为宜,在软弱土层与较硬土层交界处宜控制在0.3~0.8m/min。
18、施工夯扩体的投料量符合下列规定:
1、在基桩施工时,应采取相措施防止相邻桩的不良影响,且应控制邻桩的竖向位移,当邻近桩混凝土已经达到终凝时,邻桩的竖向位移,当邻近桩混凝土已经达到终凝时,邻桩的竖向位移不得大于20mm;若混凝土未达到终凝时,相邻桩的竖向位移不大于50mm;
2、在满足以上情况下,以三击贯入度控制夯扩体的投料量。对于桩径为300~500mm的,其填料量不宜大于1.8m。对于桩径大于500mm的,其填料量可适当增加
19、三击贯入度满足设计要求后,迅速填入干硬混凝土进行夯实,夯填量以控制锤底出护筒1-2cm,或
齐平为准。检查护筒内有无进泥或进水,并尽快浇注少了水泥浆或流态混凝土,在放置钢筋笼。浇筑桩身混凝土。若不能立即浇筑混凝土,应锤压孔底,放置泥浆进入护筒。
320、浇注完混凝土后,拔出护筒时速度要均匀,含水率小的填土、粉土、粘性土,以1~2m/min为宜,
对含水率较大的填土、粉土、淤泥质土,粘性土和砂土,以1m/min为宜,在软弱土层与较硬土层交界处宜控制在0.3~0.8m/min。
21、配置混凝土的粗骨料可选用随时和卵石,最大粒径不大于30mm,且小于1/3主筋净距;细骨料宜
采用中粗砂。
22、对桩位进行检查,桩位的放样允许偏差:群桩为20mm;单排桩位10mm。
23、在桩身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前提下,从成桩到开始试验的间歇时间,对于砂类土不应少于
10天;对于粉土和粘性土不应少于15天,对于淤泥质土不应小于25天。
序号25、载体桩施工应具备以下资料:
26、施工现场应配备的配套设备包括
24、施工现场应配备的配套设备包括
1水准仪、经纬仪、钢尺等测量设备;2混凝土搅拌设备;3混凝土运输设备;4钢筋加工设备;5 振捣棒等。
27、载体桩成桩的施工不允许偏差应满足表5.2.8要求。
24、基桩验收应包括下列资料(或遵守当地建设管理部门的规定):
1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桩基施工图、图纸会审纪要、设计变更及材料代用通知等;2经审定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及批准的变更通知;3施工材料合格证及检验报告;4混凝土试块试压报告及评定表;5施工记录表;
6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7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8桩基检测报告9基桩竣工平面图;
10桩基分布工程验收记录。
1 建筑场地岩土工程勘察资料;
2 桩基工程施工图、图纸会审纪要及设计变更等;
3建筑场地和临近区域的建筑物、高压线路、通信线路、地下管道(管道、电缆等)、地下构建物、危房、精密仪器车间等的调查资料;4 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5 试装资料及成桩控制参数的资料;
6 水泥、砂、石、钢筋等原材料及制品的质检报告;7 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材料。
表5.2.8载体桩施工允许偏差
桩位允许偏差(mm)垂直度允桩径偏差单桩、条形桩基沿垂许偏差条形桩基沿轴线方向(mm)直轴线方向和群桩基(%)和群桩基础中间桩础中的边桩-20170150-2011001501水准仪、经纬仪、钢尺等测量设备;
2混凝土搅拌设备;3混凝土运输设备;4钢筋加工设备;
12桩径d(mm)d≤500d>500 项次
序号项次28、钢筋笼除符合设计要求外,尚符合下列规定:
29、混凝土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偏差应符合表5.2.14
项目主筋间距箍筋间距或螺旋筋螺距吊环沿纵轴方向吊环沿垂直于纵轴方向吊环露出桩表面的高度主筋距桩顶距离桩顶钢筋网片位置30、预制桩钢筋骨架的允许偏差,尚应符合5.3.14的规定。
2分段制作的钢筋笼,其接头宜采用焊接并应遵守《混凝土结构工程及验收规范》GB50204 3主筋净距必须大于混凝土粗骨料径3倍以上;
4搬运和吊装时,应防止变形,安装要对准空位,避免碰撞; 5钢筋笼主筋的保护层应满足设计要求,保护层的允许偏差为±10mm;
项目单排或双排桩条形桩基(1)垂直于条形桩基纵轴方向(2)平行与条形桩基纵轴方向桩数为1-3根桩基中的桩2桩数为4-6根桩基中的桩3桩数大于16根桩基中的桩(1)边桩(2)中间桩材料名称水泥、掺合料粗、细骨料水、外加剂表5.2.14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允许偏差表5.3.1.4预制桩钢筋骨架的允许偏差表5.3.2.9预制载体桩施工允许偏差
表5.2.9钢筋笼制作允许偏差
31、5.3.2.9桩位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
1钢筋笼的制作允许偏差见表5.2.9
4123411234567允许偏差(mm)±5±20±20±20±10±10±10项目主筋间距筋间距或螺旋筋螺距钢筋笼直径钢筋笼长度允许偏(mm)±10±20±10±50允许偏差(mm)1/3桩径(边长)1/2桩径(边长)1001501001/3桩径(边长)允许偏差±2%±3%±2%载体桩施工及验收规程
1、
总
则···························
····················2、
术语···························
·····················3、
载体桩施工的一般规
定···························
·····3
4、
施工设
备···························
················5、
载体桩的施
工···························
·············5.1施工准
备···························
·················目次
5
6
6
1
2
6、
6.2载体桩检
载体桩的验
·····10
6.3载体桩工程验
6.1载体桩质量检
·······7
5.2现场关注载体桩施
5.3预制桩身载体桩的施
···········14
···············14
1总则
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制定本规程。
收···························
测···························
查···························
收···························
工···························
工···························
1.0.2本规程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构筑物、道路桥梁及水
1.0.1为了在载体桩的施工及验收过程中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
···········13
············13
2.0.3载体桩2.0.1填充料准及规范的规定。
水泥拌合物、碎石卵石及矿渣等。
载体所在的土层
条件、施工设备性能等因素,精心施工。
2.0.7柱锤
2.0.2载体
2.0.6挤密土层
2.0.4被加固土层
利工程的桩基工程的施工及验收。
夯扩填料时周围被技密的土体。
2术语
为挤密桩端地基土体而填入的材料,包括碎砖、混凝土块、
直接承受载体桩所传递的荷载土层。
由混凝土桩身和载体所传递的荷载的土层。
由混凝土、夯实填充料、挤密土体三部分构成的承载体。
1.0.4载体桩的施工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
1.0.3载体桩的施工应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场地的工程条件,环境
直径为250~700mm,长为3000~5000mm,质量为1.5~5t,用
2.0.5载体桩的持力层
2.0.8标准三击贯入度
以夯实填充料和混凝土的锤。
于50mm;
6.0m自由落体,连续夯击三次后锤的累积下沉量。
500mm的,其填料量可适当增加。
对邻桩影响的原则合理安排打桩顺序。
3.0.5施工夯扩体的投料量符合下列规定:
卵石和矿渣等,有机物含量不应大于3%。
3载体桩施工的一般规定
采用与桩身混凝土相同的配合比,适当减少用水量即可。
3.0.2载体桩桩身既可以采用现场灌注,也可以提前预制。
2在满足以上情况下,以三击贯入度控制夯扩体的投料量。对于指填充料夯实后,以锤径355mm,质量3.5t的细长锤,落距
得大于20mm;若混凝土未达到终凝时,相邻桩的竖向位移不大
竖向位移,当邻近桩混凝土已经达到终凝时,邻桩的竖向位移不
控制邻桩的竖向位移,当邻近桩混凝土已经达到终凝时,邻桩的
1在基桩施工时,应采取相措施防止相邻桩的不良影响,且应
3.0.4成桩过程中应结合地质情况、桩间距及桩长,本着尽量减少
3.0.1载体填充料可以为碎砖、碎混凝土块、水泥拌合物、碎石、
桩径为300~500mm的,其填料量不宜大于1.8m3。对于桩径大于
3.0.3施工载体的干硬性混凝土或低流态混凝土起作用是填充作用,
响。
3根据持力层埋深的顺序进行;
3.0.6载体桩施工顺序应符合下列规定
3.0.7载体桩工程施工可采取一下技术措施:
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在一级时对已打桩的碾压。
3.0.8对于抗拔载体桩,在施工前应进行成桩实验和载荷试验。
1必要时可采取预钻孔施工,以减少挤土效应对成桩的影响;
施工,并考虑基坑开挖时边坡土的侧移及坑底的稳定对工程桩的
3.0.9在承压水地区进行载体桩施工时,宜考虑承压水对施工的影
3受基坑开挖影响的载体桩工程,应该认真做好基坑支护开挖
2对大片密集型载体桩工程①进行地面水平和垂直位移等项监
4合理安排打桩顺序,如采用隔排或隔桩跳打法,在实施跳打
2一般采取横移退打的方式自中间向两端进行或自一侧向另一
4施工设备
侧进行;当一侧毗邻建筑物时,应由毗邻建筑物向另一方向施工;
1施工顺序的安排应有利于保护已施工桩不受新施工桩的影响;
4.0.1载体桩通常由液压步履行走地盘、门式架、柱锤、钢护筒、
影响。
测工作;
查资料;3000mm~5000mm.
5.1施工准备
1建筑场地岩土工程勘察资料;
5.1.1载体桩施工应具备以下资料:
主卷场、副卷扬机及配电箱等组成。
4.0.4施工现场应配备的配套设备包括
4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1水准仪、经纬仪、钢尺等测量设备;
2桩基工程施工图、图纸会审纪要及设计变更等;
4.0.3柱锤质量约1.5~5t,锤径为250mm~700mm,长为
5试桩资料及成桩控制参数的资料;
5载体桩的施工
管道(管道、电缆等)、地下构建物、危房、精密仪器车间等的调
4.0.2载体桩钢护筒一般采用直径为325mm~80mm的无缝钢管。
3建筑场地和临近区域的建筑物、高压线路、通信线路、地下
6水泥、砂、石、钢筋等原材料及制品的质检报告;
5 振捣棒等。
4钢筋加工设备;
3混凝土运输设备;
2混凝土搅拌设备;
据。
措施。
相应的质量管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2施工现场具备“三通一平”的施工条件;
3对影响施工机械进场与作业的场地应进行处理,并设排水1现场内妨碍施工的障碍物和地下和地下埋设物(如地下管线、
施工影响范围外,妥善保护,施工中应定期进行复测。
旧基础等)已排除,有隔震要求的邻近建筑物已采取保护措施;
详细记录有关施工参数及三击贯入度等数据,作为施工控制的依
技术要求是否适宜。其位置选择在有代表性的部位。试成桩是应
度的控制情况、成孔对相邻桩的影响情况等,以核对检查设备及
况和地下水位情况与岩土工程资料是否一致,填料量及三击贯入
线、水准基点及桩位进行复核。测量基线及水准基点应设在桩基
5.1.6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应结合工程特点,有正对性的制定
5.1.5施工前可根据需要进行试成桩,应注意观察地质土层软硬情
5.1.4施工前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建筑定位和桩位测放,并对测量基
5.1.3护筒应根据设计桩径、桩长合理选用,载体桩施工所用的柱
1施工平面图:表明桩位、编号、水电线路及临时设施的位置:
锤应与护筒相匹配。
5.1.2现场作业条件包括有:
7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材料。
措施。
应会同设计单位,适当调整桩长。
4机械设备、工具和材料供应计划3施工进度计划和劳动咯组织计划灌注顶面应高出桩顶设计标高0.3~.05m。
2确定载体桩的合理施工工艺和控制参数;
5.2现场灌注载体桩施工
上设置控制的标记,以便施工中进行观测和记录。
风、文物及环境保护等方面应按有关规定执行;
5.2.5当沉护筒到设计标高后,填料夯击,并测定三击贯入度。
夯填量以控制锤底出护筒1-2cm,或齐平为准。检查护筒内有无进
5桩基施工时,对安全、劳动保护、防火、防雨、防冻、防台6保证工程质量、安全、进度和季节性(冬、雨季)施工的技术
5.2.1施工现场地面标高宜高出桩顶设计标高0.4~0.8吗m,混凝土
和水平位移;利用水准仪或测绳控制护筒入土深度,可采取在护筒
5.2.6三击贯入度满足设计要求后,迅速填入干硬混凝土进行夯实,
5.2.4护筒入土深度的控制一般应以设计持力层标高控制为主,夯击
5.2.3采用锤击跟管或振动管得方法成孔,也可以长螺旋钻或机械洛
5.2.2桩机就位后,桩机保持平正、稳固,确保在施工中不发生倾斜
时应随时判断持力层的土性,当发现土性与设计持力层土性不同时,
阳铲预钻孔的方法成孔。
项次序号1210mm;
1234进入护筒。
桩径d(mm)d≤500d>500 1钢筋笼的制作允许偏差见表5.2.9
5.2.7桩身混凝土管组应保证充盈系数不小于1
表5.2.9钢筋笼制作允许偏差
表5.2.8载体桩施工允许偏差
3主筋净距必须大于混凝土粗骨料径3倍以上;
5.2.9钢筋笼除符合设计要求外,尚符合下列规定:
30mm,且小于1/3主筋净距;细骨料宜采用中粗砂。
项目主筋间距筋间距或螺旋筋螺距钢筋笼直径钢筋笼长度允许偏(mm)±10±20±10±505.2.8载体桩成桩的施工不允许偏差应满足表5.2.8要求。
5.2.10配置混凝土的粗骨料可选用随时和卵石,最大粒径不大于
桩位允许偏差(mm)垂直度允桩径偏差单桩、条形桩基沿垂许偏差条形桩基沿轴线方向(mm)直轴线方向和群桩基(%)和群桩基础中间桩础中的边桩-20170150-201100150 4搬运和吊装时,应防止变形,安装要对准空位,避免碰撞;
浇筑桩身混凝土。若不能立即浇筑混凝土,应锤压孔底,放置泥浆
泥或进水,并尽快浇注少了水泥浆或流态混凝土,在放置钢筋笼。
5钢筋笼主筋的保护层应满足设计要求,保护层的允许偏差为±
2分段制作的钢筋笼,其接头宜采用焊接并应遵守《混凝土结构
工程及验收规范》GB50204
于一组;
列规定:
合确定;
好于一组;
水泥标号采用32.5号以上。
材料名称水泥、掺合料粗、细骨料水、外加剂5.2.14混凝土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偏差应符合表5.2.14
5.2.13现场桩身混凝土应进行取样和实验,用于检查混凝土强度的
5.2.12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按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通过试验确定;
5.2.11混凝土的塌落度应根据施工工艺、桩端埋深及施工机械等综
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注地点随即抽取,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
注:1搁置那个衡器应定期校验,每次使用前应进行零点校核,保持计量准确;
2当遇雨天或含水率有显著变化时,应增加含水率检测次数,并及时调整和骨料的用
量
2每工作班半只的同一配合比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
1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
粉土、粘性土,以1~2m/min为宜,对含水率较大的填土、粉土、淤
5.2.15浇注完混凝土后,拔出护筒时速度要均匀,含水率小的填土、
泥质土,粘性土和砂土,以1m/min为宜,在软弱土层与较硬土层交
表5.2.14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允许偏差
界处宜控制在0.3~0.8m/min。
允许偏差±2%±3%±2%50%;
整、坚实。
3必须符合钢筋焊及验收规程。
同一截面内的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5.2.16施工中应注意对成桩的养护及保护。
3必须符合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5.3预制桩身载体桩的施工
1当采用闪光堆焊和电弧焊时,对于受拉钢筋,不得超过
5.3.1.4预制桩钢筋骨架的允许偏差,尚应符合5.3.14的规定。理好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5.2.17施工中应加强现场施工管理,认真做好施工记录,并及时处
2相邻两根主筋接头截面的距离应大于5dg(钢筋主径),并不小
5.3.1.3钢筋骨架的主筋连接宜采用对焊或电弧焊,主筋接头配置在
5.3.1.2制桩模板可用木模或钢模,必须保证平整牢靠,尺寸准确。
5.3.1.1混凝土预制桩身可以在工厂施工现场预制,预制场地必须平
表5.3.1.4预制桩钢筋骨架的允许偏差
于500mm;
5.3.1预制桩身的要求
项次能运输
齐;
12345675.3.2预制桩身载体桩的施工
3堆放层数不宜超过四层1地面状况满足5.3.1.1条规定
项目主筋间距箍筋间距或螺旋筋螺距吊环沿纵轴方向吊环沿垂直于纵轴方向吊环露出桩表面的高度主筋距桩顶距离桩顶钢筋网片位置5.3.1.7桩的堆存应符合下列规定:
通,并满足施工机械所需地面承载力。
2垫木与吊点应保持在同一横断平面上,且各层垫木应上下对
5.3.1.8桩的链接方法采用焊接、法兰链接
运输时,应做到桩身平稳放置,无大的振动。
宜用E43;法兰接桩,钢板和螺栓宜采用低碳钢。
允许偏差(mm)±5±20±20±20±10±10±105.3.1.5混凝土预制桩达到设计强度的70%方可吊起,达到100%才
53.1.9接桩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焊接接桩钢板宜用低碳钢,焊条
生倾斜、位移;利用水准仪控制护筒入土深度,可采取在护筒上设
5.3.2.2桩机这杯就位后,桩机保持平正、稳固,确保在施工中不发
5.3.2.1施工前必须处理架空和地下障碍物,场地应平整,排水应畅
5.3.1.6桩吊起时应采取相应措施,保持平稳,保护桩身质量。水平
良好。
序号41理好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表5.3.2.9预制载体桩施工允许偏差
5.3.2.9桩位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
应会同设计单位,可适当调整桩长。
项目单排或双排桩条形桩基(1)垂直于条形桩基纵轴方向(2)平行与条形桩基纵轴方向桩数为1-3根桩基中的桩2桩数为4-6根桩基中的桩3桩数大于16根桩基中的桩(1)边桩(2)中间桩置控制深度的标记,以便施工中进行观测记录。
置控制深度的标记,以便施工中进行观测记录。
预制桩不能立即吊入,应用锤压孔底,防止泥浆进入护筒。
5.3.2.8施工中要保持桩身的垂直度,垂直度偏差应小于1%。
5.3.2.5当沉护筒到设计标高后,填料夯击,测定三击贯入度。
5.3.2.7提拔护筒时用柱锤压住预制桩桩顶,保证载体桩与桩身结合
有无进水,并应尽快浇注高强度的水泥浆,调入混凝土预制桩。若
5.3.2.6三击贯入度满足设计要求后夯填干硬性混凝土,检查护筒内
5.3.2.4护筒入土深度的控制一般应以设计持力层标高控制为主夯击
5.3.2.3采用锤击跟管或振动沉管的方法成孔,也可采取在伙同上设
5.3.2.10施工中应加强现场施工管理,认证做好施工记录,并及时处
时应随时观测持力层的土性,当发现土性与设计持力层土性不同时,
6载体桩的验收
允许偏差(mm)1/3桩径(边长)1/2桩径(边长)1001501001/3桩径(边长)精确计量;
桩位10mm。
填料量应接近;
桩身质量、吊装过程的质量检查。
3钢筋笼的安放和混凝土的灌注符合第5.2之规定;
5三击贯入度应满足设计要求,有效的三击贯入度要求每击贯2钢筋笼制作应对钢筋规格、焊条规格、焊缝长度、焊缝外观1混凝土的拌制前应对原材料进行检查,确定混凝土配合比,
三击贯入度、夯填混凝土及每次击贯入度。
6.1载体双质量检查
和质量、主筋和箍筋的制作偏差等进行检查;
6.1.1对桩位进行检查,桩位的放样允许偏差:群桩为20mm;单排
1预祝桩身应按标准图纸或设计图制作;
6夯填干硬性混凝土量应满足设计要求;
6.1.4预制桩身载体桩的成桩质量检查包括载体的质量检查外还包括
6.1.3现场灌注的载体桩的成桩质量检查主要包括载体钢筋笼制作和
6.1.2预制桩身载体桩允许偏差必须符合表5.3.2.9,现场灌注桩载体
安放、混凝土的拌制与灌注。对载体桩应检查以下几方面:填料量、
2填料及三击贯入度的要求应符合6.1.3中第4、5、6条规定;
4填料成分应符合3.0.1条之规定;相同地质条件下,每根桩的
入度渐小或相等;
桩桩位偏差必须符合表5.2.8.
1%;
材料代用通知等;
3施工材料合格证及检验报告;
6.2载体桩检测6.3载体桩工程验收
应为总桩数10%~20%,且不少于10根。
于15天,对于淤泥质土不应小于25天。
6.1.5现场施工过程中必须随时检查施工记录。
测数量不少于3根,且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进行试验。
2经审定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及批准的变更通知;
3吊装预制桩身时,要保持桩身的垂直度,垂直度偏差应小于
内时不应少于2根。对于作用为提供设计参数的承载力检测时,检
1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桩基施工图、图纸会审纪要、设计变更及
6.2.3在桩身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前提下,从成桩到开始试验
同条件下总桩数的1%,且不得少于3根,工程桩数总数在50根以
6.2.2竖向承载力检验的方法应采用静载荷试验,检测数量不得少于
6.2.1工程桩应进行桩身质量检验,可采用低应变动测检测,抽桩数
的间歇时间,对于砂类土不应少于10天;对于粉土和粘性土不应少
6.3.1基桩验收应包括下列资料(或遵守当地建设管理部门的规定):
6.1.6混凝土试块的强度应满足“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的规定。
词,说明如下:
8桩基检测报告
5施工记录表;
9基桩竣工平面图;
6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10桩基分布工程验收记录。
7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正面词采用“宜”
4混凝土试块试压报告及评定表;
a)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b)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c)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严禁”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面词采用“不宜”。
本规程用词说明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才可以这样做,采用“可”
2条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按……执行”或
“应符合……规定(或要求)”。
北京波森特岩土工程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载体桩施工及验收规程
QB10-2007条文说明
目次
1总
则····························
···················18
2施工的一般规
定····························
·········19
3载体桩的施
工····························
···········20
名为载体桩。
缺陷,可采用混凝土预制桩身、
1总则
土时邻桩易受到影响,应采取跳打。
远近程度、管线埋藏情况、施工道路等。
3施工的一半规定
3.0.3采用低震感工艺时可采用低流态混凝土。
1.8m3时功臣经验的总结,太大易对邻桩产生影响。
砂浆带走,从而使桩的截面缩小,英气缩径。某工程,桩间距
振动作用下容易液化,液化后孔隙水的小三把末凝结混凝土中的
另一方面应考虑液化土的影响,对于液化饱和粉土和砂土在施工
力层的物理力学性质,环境条件主要是指周围距建(构)筑物的
和粉细沙、粉土,经低应变检测缩径率达30%。可见土层为液化
1.0.1按《载体桩设计规程》(JGJ135-2007)符合载体夯扩桩现更
1.6~1.8m,按从一侧向另一侧的顺序施工,分别在4m、3m处为饱
3.0.5本条参考了工程经验,确定相邻的竖向位移;填料量不大于
3.0.4载体桩的工艺术语挤土桩工艺,因此合理安排打桩顺序对避
3.0.2对于在软土地区,由于在施工中桩身容易出现缩径、断桩等
1.0.3本条所指工程地质条件主要是指桩侧土层、被加固土层、持
3.0.6第5条 采用隔排的隔桩工法主要考虑了挤土效应的影响,
免邻桩影响很重要。
因素确定。
整设计参数。
5载体桩的施工
筒干硬性混凝土间的缝隙进水、进泥的可能性。
5.3.2.6尽快浇注水泥浆是为了预制桩身与载体有效结合。
5.2.17拔管速率影响桩身混凝土质量,应严格加以控制,本条拔
5.2.12因为无振动头施工时,应搅拌自密性较好的混凝土,粗骨
5.2.8夯完干硬性混凝土后,尽快浇注混凝土的目的在于减少从护
5.2.6当遇到地层与勘察报告所揭示的地层不符时,应会同设计调
5.2.5施工工艺应综合考虑土性、地下水位、桩间距、环境条件等
3.0.8抗拔桩承受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施工前进行工艺试验
载体桩设计规程
管率为经验值。
和静载荷试验。
料得最大径不大于3cm。
1总
目次
························1
则····························
2术语、符
号····························
·················· 2.1术
语····························
······················ 2.2符
号····························
······················3基本规
定····························
····················4载体桩计
算····························
·················· 4.1一般规
定····························
·················2
7
7
2
2
5
·····8
4.3单桩竖向承载
4.2载体桩顶作用效应计
力····························
算····························
···········9
4.4单桩水平承载
力····························
··········13
4.5载体桩基沉降计
算····························
········13
5承台(梁)设
计····························
··············16
6载体桩基工程质量检查与检
测····························
·17
6.1一般规
定····························
················17
6.2成桩质量检
·19
附录A
附:条文说
标准的规定。
本规程用词说
···············21
·················23
总则
物结构类型、荷载特征及施工设备等因素。
载体桩竖向静载荷试
1.0.2本规程适用于工业与名用建筑和构筑物的载体桩设计。
测··························17
明····························
明····························
验····························
查····························
1.0.4载体桩设计,除应符合本规程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
1.0.3载体桩设计应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地质条件、环境条件、建筑
1.0.1为了使载体桩的设计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
保质量,制定本规程。
············17
6.3单桩桩身完整性及承载力检
2.1.3载体 bearing base
2.1.1填充料filling material
2.1.2挤密土体 soil in compacted zone
水泥拌合物、碎石、卵石及矿渣等。
2.1.6被加固土层 strengthened soil stratum
composite bearing base
由混凝土桩身和载体桩构成的桩载体所在的土层。
2术语、符号
2.1术语
夯实填充料时周围被挤密的地基土体。
2.1.4载体桩 ram-compacted piles with bearing base
2.1.8三击贯入度the total penetration of three drives
2.1.5载体桩桩长 length of the ram-compacted piles with bearing base
2.1.7载体桩的持力层 bearing stratum for ram- compacted pailes with
落距为6.0m,连续三次锤击的累计下沉量。
由混凝土、夯实填充料、挤密土体三部分构成的承载体。载体桩的桩长,包括混凝土桩身长度和载体高度。
为挤密桩端地基土体而填入的材料,包括碎砖、碎混凝土块、
指填充料夯实完毕后,以锤径为355mm,质量为3500kg的柱锤,
If
fG
iLH台顶面的竖向力;
e——土的空隙比;
AP——桩身截面面积;
d——混凝土桩身直径;
l——混凝土桩身长度;
Na'k
az
kik——土的液性指数;
一根载体桩桩顶的竖向力;
——承台和承台上土自重标准值;
——经深度修正后的载体桩持力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软弱下卧层顶面处进深度修正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相应于承载力能力极限状态时,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上部结
体桩单桩上竖向力设计值;
——相应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时,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作用于
2.2符号
Esi——桩基沉降计算范围内第i土层的压缩模量;
l——混凝土桩身长度范围内第i层土的土层厚度;
F——相应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时,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作用于承
N——相应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时,荷载效应基本组合下作用与载
——相应于承载能力基线状态时,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作用于任
人一根载体桩桩顶水平力;
构传到承台顶面的竖向力;
Ae——载体等效计算面积;
icpQR
NzoauEk黄土层。
小于2.0m。
s——桩基最终沉降量;
竖向承载力;
围内平均附加应力系数;
——地基土自重应力;——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载体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
3基本规定
成孔、成桩实验和载荷试验确定设计施工参数。——地基土某点的附加应力。
——相应于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时压缩层顶部的附加压力;
——在地震作用效应和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每一根载体桩的
到相邻桩的施工质量。被加固土层为粉土、砂土或碎石土时,桩间——载体桩基础底面(或沉降计算面)计算点至第i层底面深度范
固土层。在湿陷性黄土地区采用载体桩时,载体桩必须穿透湿陷性
试验和载荷试验确定载体桩的承载力满足要求时,也可以作为被加
土。当软塑状态的粘性土、素填土、杂填土和湿陷性黄土经过成桩
3.0.3载体桩的桩间距不宜小于3倍桩径,且载体桩施工时不得影响
3.0.2呗加固土层宜为粉土、砂土、碎石土及可塑、硬塑状态的粘性
3.0.1对无相近地质条件下成桩实验资料的载体桩设计,应事先进行
距不宜小于1.6m;当被加固为含水量较高的粘性土时,桩间距不宜
每隔2m设一道直径不小于12mm的焊接加劲箍筋;
钢筋笼应沿混凝土桩身通长配筋;当钢筋笼的长度超过4m时,应
涌。
C30;
高确定。
m3时,应另选被加固土层或改变施工参数。
2主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5mm;
3.0.6载体桩工时的填料量应以三击贯入度控制。对于桩径为
于桩身混凝土已达到终凝的相邻桩,其上浮量不宜大于20mm;对
的桩主筋不应少于8&12;箍筋可采用直径不小于&6、间距不大于
大直径桩取小直),对抗压和抗拔主筋不应少于6&10,对受水平力
桩桩顶纵向主筋的描固长度应按仙子那个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
1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灌注桩不得低于C25,预制桩不得低于
4抗压桩纵筋伸入承台的描固长度不得小于30倍主筋直径;抗拔
3.0.4桩身长度应由所选择的被加固土层和持力层的埋深及承台底标
3载体桩桩身正截面配筋率可取0.20%~0.65%(小直径桩去大直,
300~500mm的载体桩,起填料量不宜大于1.8m3;当填料量大于1.8
300mm的螺旋箍筋,在桩顶3~5倍桩身直径范围内箍筋应适当加密,
3.0.8在桩基础施工时,应采取相应措施控制相邻桩的上浮量。对
3.0.7当桩身进入承压水土层时,应采取有效措施,法估值发生突
计规范》GB50010确定。
3.0.5桩身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求:
配筋。
轴心竖向力作用下
的竖向力(kN); 1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轴心竖向力作用下
的竖向力(kN);
2低震作用效应组合
偏心竖向力作用下,除应满足上式外,尚应满足下式要求:
于桩身混凝土处于流动状态的相邻桩,其上浮量不宜大于50mm。
式中NEK——低震作用效应和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每一根载体桩
4.1.1验算竖向力作用下载体桩竖向承载力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3.0.9当采用载体桩作为复合地基中得增强体时,载体桩桩身可不
偏心竖向力作用下,除应满足式(4.1.1-1)外,尚应满足下式要
式中Nk——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于任一根载体桩桩顶
N
4载体桩计算
4.1一般规定
Ekmax
N
NkmaxNEKEkmax
Nk≤1.5Ra (4.1.1-4)
——低震作用效应和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载体桩上得最
≤12Ra(4.1.1-2)≤Ra(4.1.1-1)
≤1.25Ra (4.1.1-3)
R
h
顶的水平力(kN);
大竖向力(kN)。
相当的多层框架厂房;
1竖向力1)砌体房屋;
(4.1.3)
上部结构抗震验算的建筑物。
按下列公式计算群桩中载体桩的桩顶作用效应:
土时,下列建筑不可进行桩基抗震承载力验算:
4.1.3水平力作用下,桩基水平承载力应符合下式要求:
式中Hik——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于任一根载体桩桩
长相同的载体桩群桩基础,装进和桩长相同的载体桩群桩基础,应
4.1.2承受竖向荷载为主的低承台桩基,当地面下无液化土层且桩承
不超过8层且高度在25m以内的一般民用框架房屋及与其基础荷载
台周围无淤泥、淤泥质土或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00kPa的填
承台上轴心竖向力作用下
4.2载体桩桩顶作用效应计算
H——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kN)。
ik4.2.1对于一般建筑物和受水平力较小的高大建筑物,桩径和桩3)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规定可不进行2)抗震设防烈度为7和8度时,一般单层厂房、单层空旷屋、
≤Rh
Gk力(KN);
Fk规程附录A进行。
2水平力作用下
面的竖向力(KN);
偏心竖向作用下
部分应扣除水的浮力(KN);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应按下世计算:
承台顶时第i根载体桩桩顶所受的竖向力(KN);
荷试验确定。在同一条件下,试桩数量不应少于3根,试验应按本
式中——载体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KN)
——载体桩的承台和承台上土自重标准值,对于地下水以下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上部结构传到承台顶
——第i、j根载体桩至y、x轴的距离(m)
式中Nik——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偏心竖向力作用于
4.3为设计提供依据时,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通过竖向静载
式中——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于承台底面的水平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对承台地面通过载体桩群桩
形心的x、y轴的力矩(KN·m)
——安全系数,取K=2
——桩基中载体桩的数量。
算;
粘性土中密稍密中密稍密中密碎石土稍密杂填土粉砂细砂中砂粗砂粉土被加固土层土性行;
式估算;
4.3.2选用。IL竖向力设计值(kpa);
〈10--2.7~3.22.4~2.72.7~3.03.0~3.42.7~3.13.1~3.52.9~3.43.4~3.83.2~3.83.8~4.52.4~2.9三击贯入度(cm)1020302.0~2.31.6~1.91.4~1.72.3~2.61.9~2.21.7~2.02.6~2.92.2~2.62.0~2.32.2~2.51.9~2.21.6~1.92.5~2.82.2~2.51.9~2.22.8~3.12.5~2.82.2~2.52.4~2.82.1~2.51.8~2.22.8~3.22.5~2.92.2~2.62.7~3.12.4~2.81.9~2.43.1~3.52.8~3.02.4~2.82.9~3.42.6~3.0-3.4~3.83.0~3.4-2.1~2.51.8~2.21.5~1.9〉30〈1.8〈2.1〈2.2〈1.7〈2.0〈2.3〈1.9〈2.2----〈1.6 注:当桩长超过10m时,应计入桩侧阻的影响。
式中——经深度修正后的载体桩持力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kPa),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执
4.3.2初步设计时,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可采用下列经验公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kpa),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式中N——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作用于载体桩单桩上
4.3.3桩身混凝土强度应满足承载力要求,桩身强度应按下式验
——载体等效计算面积(㎡),在没有当地经验值时其值可按表
——地面至软弱下卧层顶面的距离(m);
重度(kN/m);
——桩身截面面积(㎡);
4.3.5软弱下卧层承载力应按下式验算:
式中——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于软弱下卧层顶面的4.3.4载体桩基础持力层下受力范围内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应进——成桩工艺系数,桩身为预制桩时取0.8,现场灌注时区0.75.
33附加应力(kpa);
——承台埋深(m)
——承台面积(㎡)
行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承台底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kN/m);
——软弱层顶面以上各土层(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的加权平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