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学音乐唱歌教学案例分析 刘晨曦

小学音乐唱歌教学案例分析 刘晨曦

来源:华佗小知识


小学音乐唱歌教学案例分析 刘晨曦

教学案例:

一位音乐教师在教学《捉迷藏》这一课引入环节中,出示“春夏秋冬”各一幅画,请小朋友讲述他们喜欢的季节和原因,一共四个小朋友回答:

小朋友1:春天我仿佛听到了小鸟悦耳的“叽叽喳喳”的叫声;小朋友2:夏天我看到了海边美丽的景; 小朋友3:秋天叶子都落地了!

小朋友4:冬天白雪皑皑,好美啊教师听了每一位学生的回答后都称赞道:“非常不错,表扬他!”学生随之:“棒,棒,你真棒!行,行,你真行!”打起节奏,鼓起掌来。

另一个学生也回答了一个问题,又在一片“太好了,真了不起!”中得到了同样的“殊荣”,特别在学生对歌曲的演唱中,不仅其节奏、旋律把握得不够准确,还出现了跑调的现象,而且也没有投入自己的情感,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竟然是;“唱得非常棒!”

整节课上表扬不断,掌声不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表现得有些“得意洋洋”。 教学案例分析:

教师课堂评价语言模糊,当学生回答完毕时,“掌声鼓励”“太棒了”“真了不起”这样的语言弥漫着整个课堂,实际上学生的回答具体好在哪里?是问题分析透彻?还是思维角度独树一帜?其他学生可以学到什么?类似与这样的具体解释少是甚少。这种流于表面、

笼统的夸奖未免过于形式化。

其次,过度赏识,当学生的回答不够准确、有所欠缺、不尽人意时,教师为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也给予了肯定的评价。

实际上《课标》中所提倡的激励的评价功能并不是有错不改,而是以实事求是科学的原则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追求艺术的评价方式,客观、准确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

在泛滥的表扬和此起彼伏的掌声中学生渐渐褪去原有的兴奋与热情,剩下的只是更多疑惑与迷茫。

同时随意的表扬会对学生产生错误的价值导向而表现的得意洋洋,使他们不能进行正确地判断与深刻的反思,从而养成一种随大流和浅尝辄止的学习态度,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