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6 Vo1.16 No.47
·临床监护·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抢救及护理
李钰葵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镇妇幼保健院,广东 佛山)
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抢救以及护理干预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接收的46例重度窒息新生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和护理干预,干预组实施综合急救和护理干预,对其干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干预组临床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儿的临床Ap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新生儿重度窒息采取综合急救和护理干预,可以使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使并发症明显减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关键词:新生儿重度窒息;抢救;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248.4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47.295
0 引言
新生儿窒息指的是胎儿由于缺少氧气在子宫腔当中出现窘迫或者在分娩期间出现呼吸循环障碍,其致残、致死率非常高。因此,必须要对新生儿窒息采取及时、有效的救治以及护理,进而使新生儿生命安全得到保障。本文结果显示,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接收的46例重度窒息新生儿,对46例患儿的相关资料给予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接收的46例重度窒息新生儿,46例患儿通过临床检查全部符合重度窒息的临床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6例。当中,干预组男性18例,女性5例。年龄在20~41周,平均年龄在(27.5±.3.7)周;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6例。年龄在22~42周,平均年龄为(29.1±4.2)周。两组新生儿的相关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
1.2 一般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和护理干预[2],干预组实施综合急救和护理干预,当中包含有以下几点:
1.2.1 抢救方法。改善微循环:采取0.5mg/kg立其丁,以每分钟2.0~5.0µg/kg的速度进行输注;(2)纠正酸中毒:在其ph在7.25以下,SEB在10mol/L以下的时候,则要采取机械通气,通常采取5%的NaHC03,采取静注方式,以每分钟3.0~5.0µg/kg的速度进行输注;(3)抗氧化治疗;其中包括有维生素C、维生素E、复方丹参以及地塞米松等;(4)机械通气:采取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治疗,使气管开口暴露,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采取辅助呼气。1.2.2 护理干预。
1.2.2.1 保持呼吸道通畅。胎儿分娩出头部以后马上挤出口腔和鼻腔当中的黏液和羊水,胎儿在分娩出来以后马上断开脐带。断开脐带以后将新生儿采取仰卧体位放在温暖的手术台上,之后将预先准备好的吸引器吸出干净口腔当中的羊水以及分泌物,一旦吸出物过多或者羊水黏稠发生堵塞,则要马上采取气管插管,通过婴儿导管在喉镜直视之下将分泌物吸出干净,进而保持呼吸道通畅。
1.2.2.2 人工呼吸。呼吸道保持通畅以后要对患儿进行刺激,一旦患儿没有自主呼吸,则要马上采取人工呼吸进行救治,同时采取80%以上氧浓度的气囊面罩给氧,并且采取体外心脏按压处理,等到患儿恢复自主呼吸以后,可以适当减少吸氧浓度,等到心跳完全恢复以后则立即停止吸入氧气。
1.2.2.3 做好保暖工作。由于患儿体温调节中枢还没有发育完全,新生儿保温能力相对比较长,同时体温极易受到外界的不良影响,在新生儿救治过程当中一定要做好保暖工作。
1.2.2.4 密切监护。患儿窒息复苏以后应该对其相关病情给予密切监测,例如,血气观察指标,其中包括有患儿的瞳孔、尿液量、呼吸、心率以及脉搏等相关情况,同时给予详细记录,一旦发生异常情况,则马上采取相对应的处理措施,这也是救治成功的关键。另外,由于患儿窒息会造成伤残以及死亡,例如,缺氧性脑病以及缺血等相关危重症,所以,必须要有专门人员进行看花,例如,患儿发生全身抽搐,则应该首先考虑是否为颅内出血的可行性。
1.3 临床观察指标。对两组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并发症以及Apgar评分情况给予详细记录和对比。
1.4 临床统计学处理。采取SPSS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χ±s)表示,
2表示。用χ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抢救成功率和并发症情况对比。干预组临床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抢救成功率和并发症情况对比[n(%)]组别干预组对照组
n2323
抢救成功率22(97.83)*18(86.95)
并发症2(8.69)*5(19.56)
注:与对照组对比,*P<0.05。
2.2 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对比。两组患儿出生时的Apgar评分情况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出生以后10minAp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对比(χ±s,分)
—
组别干预组对照组
n2323
出生时1.94±0.1.98±0.65
出生后10min7.03±1.05*9.12±0.53
注:与对照组对比,*P<0.05。
3 讨论
新生儿窒息的病变主要包括有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以及酸中毒,特别是重度窒息会极易造成新生儿死亡,对新生儿生命安全带来巨大威胁。所以,一定要采取相对应的救治以及护理,进而使新生儿致残、致死率明显减少。
根据相关实践研究表明[3],对新生儿重度窒息采取综合抢救以及护理干预,可以使患儿死亡率明显减少,同时可以使患儿相关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其中方法包括有机械辅助通气、改善微循环、对酸中毒给予有效纠正、保持呼吸道通畅、人工呼吸、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年 第16卷 第47期361
·临床监护·亚急性甲状腺炎36例误诊原因分析
盛建娣1,郭晓珍2
(1.江阴寿医院 内科,江苏 江阴;2.江阴市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江苏 江阴)
摘要:目的 分析亚急性甲状腺炎误诊原因,以尽可能的减少误诊的发生。方法 对36例初诊误诊的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亚急性甲状腺炎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咽炎、中耳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多种疾病。结论 亚急性甲状腺炎误诊的原因与对疾病认识不足、体检不详细、辅助检查不全面等多种因素有关,提高对该病的认识,详细的问诊和体格检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是减少误诊发生的关键。关键词:亚急性甲状腺炎;误诊;原因分析;减少误诊措施
中图分类号:R581.4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47.296
0 引言
亚急性甲状腺炎又称肉芽肿性甲状腺炎、巨细胞性甲状腺炎和de QuervainL甲状腺炎,是一种与病毒感染有关的自限性甲状腺炎,本病约占甲状腺疾病的5%[1]。由于其早期临床表现多样化,故误诊率较高,本文收集2010.01~2013.10于我院及市人民医院就诊、初诊时被误诊的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误诊原因,探讨减少误诊的措施。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共36例,其中女性28例,男性8例,年龄23~76岁,平均年龄45.6岁,病史1周~2月,有一例达半年。1.2 临床表现 发热25例;颈部疼痛28例,其中10例以下颌、耳后、后枕部疼痛为甚;心悸、出汗、体重下降者8例;四肢关节酸痛者6例;发热、颈部轻度不适伴咳嗽、咳痰者1例;咽痛、流涕者3例;不同程度甲状腺肿大22例。
1.3 辅助检查。白细胞总数升高16例;36例血沉均升高,为30~125mm/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升高伴促甲状腺素(TSH)下降者11例;血清FT3、FT4降低及TSH升高者7例;FT3、FT4、TSH均正常4例;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阳性1例,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阳性1例。甲状腺彩色多普勒超声:甲状腺实质回声欠均匀;片状低回声;低回声及不规则回声结节等。
2 误诊情况及治疗
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者16例;咽炎11例;喘息性支气管炎1例;中耳炎2例;淋巴结炎1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0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7例;化脓性甲状腺炎1例;甲状腺腺瘤2例;偏头痛2例。患者确诊为亚急性甲状腺炎后,轻型病例给予阿司匹林或吲哚美辛治疗后,症状缓解,疗程2周左右;症状较重者给予强的松10mg,每日3次,1~2周后逐渐减量,总疗程2个月左右。36例均治愈。
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特征性演变过程认识不足,单纯根据甲状腺功能一过性的亢进或减退就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或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3.1.2 体格检查不详细,手法不当 对于颈部疼痛、牵涉性耳部、枕部疼痛者,没有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有些甚至不检查,忽略了甲状腺部位的肿大、压痛,误诊为中耳炎、偏头痛等。3.1.3 辅助检查不全面,对其结果分析欠完整 如未进行甲状腺B超检查;B超提示甲状腺包块明显、境界清时,误诊为甲状腺腺瘤;未进行甲状腺摄碘率检查,本病血中T3、T4含量增高,甲状腺的摄碘率减低,呈所谓的“分离现象”。[2]本病早期由于甲状腺滤泡被炎症破坏,其内储存的甲状腺激素释放进入循环,T3、T4一过性升高;随后,当病情处于甲减期,血清T3、T4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以下,TSH回升至高于正常值;到恢复期,各指标渐恢复正常[2]。若对此规律缺乏认识,又不做摄碘率等检查,就极易误诊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或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3.2 减少误诊的措施 详细的问诊及体格检查,必要的实险室检查常能获得重要的信息而减少误诊的发生。[3]有下例情况应疑及本病:①发热伴颈部疼痛,而抗生素治疗疗效差;②发热伴甲状腺功能异常,甲状腺局部有压痛者;③甲状腺短期内肿大或伴有结节、局部压痛明显者。对于怀疑为“亚急性甲状腺炎”,但临床症状和体征不典型者,在密切观察下可予强的松进行诊断性治疗,必要时可予细针穿刺活组织检查以确诊。
参考文献
[1] 内科学/葛均波,徐永健主编.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696.
[2] 吴毓敏,闫俊峰.甲状腺疾病误诊98例[J]. 广东医学. 2010(03).[3] 李存杰,孙宇.七叶皂苷钠联合小剂量泼尼松治疗亚急性甲状腺
炎女性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J].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16(02).[4] 刘静,陈永艺,曾荣耀,徐政,姚志华,陈艺辉,柯恩明,谢宝强,周水
添.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治疗合并较重肝硬化肝癌1例[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5(06) .[5] 谢宝强,陈庆,陈超,张应鹏.高黏度骨水泥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
临床效果研究[J]. 中国当代医药. 2014(08) .
3 讨论
3.1 误诊原因。
3.1.1 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缺乏全面的认识 本病起病初期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咽痛、发热等伴发症状明显,而甲状腺体征局部表现不明显,故易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咽炎、支气管炎等;密切监护以及做好保暖工作等。本文结果显示,干预组临床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儿的临床Ap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和上述相关实践研究结果大致相同。
总之,对新生儿重度窒息采取综合急救和护理干预,可以使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使并发症明显减少,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参考文献
[1] 韩永新,徐秋萍,于亚丽,等.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抢救及护理效果观
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28(36):41-42.[2] 郑维英,林桂英.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抢救护理措施[J].护理实践与
研究 ,2010,7(6):41-42.[3] 何红梅,袁代莉,何学素,等.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抢救与护理[J].西
部医学,2010,22(8):1544-1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