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咆,哮”等8个字,会写“咆哮、惊慌”等11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文中的短句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有一个村庄,曾经有一座窄窄的木桥。他它和村子里的100多号人一起经历了一场可怕的灾难。究竟发生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一看。
二、自主学习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清段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可以请教同学或者老师)
2、自学生字词。
自学要求:1、正确朗读要求会认的生字词
2、把要求会写的字正确工整地抄写在田字格本上
三、合作学习
1、对子互相检查要求会认的字词,读错的及时纠正。
2、对子互相评价抄写的字词
3、小组内分段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4、组内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提示:抓住开端、发展、高潮、结尾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全班交流
1、请一个小组的同学汇报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2、教师抽号检查读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且思考这篇课文和我们以往学习的文章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3、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文中的短句,并且试着读好这些句子。
4、出示这些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导学生读好这些句子,体会形式的危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
2、能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3、在语言情境中,品读课文的结尾,感受其写作特点及好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开火车读词语。
2.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导入新课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第12课《桥》,齐读课题(这是一座意义非凡的桥,生读课题。这是一座心灵震撼的桥,再读课题)
二、品读课文,交流感悟
1.出示自学导航:默读课文
用直线画出描写老支书神态、语言、动作的句子,思考:围绕文中的他是个怎样的人?
简单批注。
用波浪线画出描写环境的句子,思考: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简单批注。
2、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1)描写雨水、洪水的相关语句
预设:组内汇报、补充后,出示所有相关语句,抓住学生的汇报点,进行写法指导。(就是这样形象生动的比喻、拟人,把我们带入了洪水肆虐、可怕的情境中,同学们在我们的习作中什么时候、怎样来运用这些修辞手法让我们的习作平添春色?)配乐、图片再次导读感受雨势之急,洪水之大!
过渡:“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人们惊慌失措、极度紧张,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就在这命悬一线的生死关头,一个清瘦却坚毅的身影站了出来,他就是那不知名的老汉,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个人物——继续汇报
(2)描写“老汉”的相关语句,汇报感受。
师生演绎读,感受人物形象:
师:灾难面前,人人自危,唯有他坚定的像一座山——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师:生死关头,他的眼中只分党员群众,不徇父子私情——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的像只豹子。
师:命悬一线,舔犊情深,他也是一位父亲——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3)师生对照读,感受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的烘托作用:
师: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生: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师: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生: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师:水渐渐窜上来,放肆(sì)地舔着人们的腰。
生: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jiū)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师: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生: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总结环境描写的作用
1、渲染气氛2、烘托人物性格特点 3、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三、品读结尾,升华感受。
1、请同学配乐读24-27段,这样的结尾带给你怎么样的感?(出人意料,更震撼心灵。)
五、以文代文
选读文章《丰碑》或《血奶》,可以品读人物形象;可以寻找环境描写的句子,感受其作用;可以体会结尾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