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3-古诗词三首(导学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3-古诗词三首(导学案)

来源:华佗小知识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3-古诗词三首(导学案)

3 古诗词三首 导学案设计

课题 古诗词三首 课型 新授课 1.会写“德、鹊”等3个生字。 2.理解诗词大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展开想象,感受诗句描写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体会诗人的情感。 1.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诗词意思,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体会诗人的情感。 1.制作课件:作者的图片,西湖的图片。(教师) 2.借助拼音自学生字词;朗读课文,搜集诗人、词人的资料。(学生)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1.出示诗词名句,接上1.与老师进行诗词名句下句。 对句练习。 2.导入:王国维在《人2.认真听老师讲解写景1.进行接上下句的间词话》中说:“一切诗词借景抒情的特点。 词句练习,教师要选景语皆情语。”这些写3.结合书中注释说说诗择写景的句子。 景的词句旨在表达情题的意思。 感,并非单纯的写景。宿建德江:诗人乘船路过2.对句是为了激发这节课我们再学习两建德江,傍晚停船靠岸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首写景的诗词,让我们息。 注意时间。 走进诗词中的景,感受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作者的情。 西江月,词牌名。“夜行3.提示学生借助注3.板书课题,释题:《宿黄沙道中”是词的题目:释学习。 建德江》《西江月·夜指晚上走在黄沙岭的山行黄沙道中》。 路上。 1.介绍作者及写作背1.用一句话介绍自己了1.要发挥学生的主景。 解到的两位作者以及写动性,采用多种形式2.提出自读要求:自读作背景。 的读,激发学生对课《宿建德江》《西江2.自由读《宿建德江》《西文的兴趣。 月·夜行黄沙道中》,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读正确,读流利。 读正确,读流利。 2.对诗词大意的理3.通过看插图,查找工3.尝试说说这两首诗词解要引导学生从整具书,尝试说说两首诗的意思。 首诗(词)描写的内词的大概意思。 4.解决一些字词。 容入手,切忌一字一4.教师引导学生交流5.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词地对照翻译。 初读情况。 节奏。 泊:停船靠岸。 移舟/泊烟渚, 3.对诗词节奏的划渚:水中间的小块陆日暮/客愁新。 分,要注意不能绝对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课前准备 课时安排 教学环节 一、名句导入,引出课题。(用时:4分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15分钟)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见”同“现”,读xiàn。) 1.自由朗读两首诗词,图文对照,说说它们分别写1.这两首诗词都写了了怎样的月夜美景。(完月夜的景色,说说分别成活动卡) 写了怎样的景色。 2.交流。 2.指导学习。 《宿建德江》 《宿建德江》 (1)月夜美景: (1)诗人放眼望去,看空旷的原野、孤单的树、到了什么? 比树还低的天空、清澈的(2)哪个字写出了作者江水、倒映在江水里的月的情感? 亮。 (3)指导学生结合诗人(2)读出了诗人孤独的愁的背景资料,说说诗人绪,诗中一个“愁”字充在“愁”些什么。 分说明了这一点。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3)结合诗人的背景资全诗。 料,说说诗人在愁什么。三、诵读感 如:思念亲人、思念家乡、悟,体会情 旅途寂寞等等。 感(用时:15 (4)有感情地朗读,体会 分钟) 诗人的愁苦。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中》 (1)说说词与诗的区(1)说说诗词的不同之别。 处。了解其他的词牌名。 (2)朗读上阕,说说词人(2)诗人在黄沙岭的山在山路上的所见、所闻、路上行走,看到了什所思。 么?听到了什么?想看到:明月、树枝、喜鹊。 到了什么? 听到:鸟飞的声音、蝉鸣、 一片蛙声。 闻到:稻花香。 想到:今年又是一个丰收 年。 (3)指导朗读背诵。 心情:喜悦。 (3)通过朗读再次体会,地。 5.指导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强调本课要求掌握的3个生字的读音。 化。 1.完成活动卡,要在充分理解诗词意思的基础上才能完成,所以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 2.指导学习时,第一首诗,教师指导学生细致学习,第二首词,教师可以给出学习提示,让学生自己试着解决问题。 3.关于词,教师要做补充介绍,比如词牌是什么。 进而背诵这首词。 1.出示生字,读准字音:德、鹊、蝉。 2.播放生字动画:指导四、指导生观察笔顺、各部分的间字,规范书架结构。 写(用时:4 分钟) 3.教师示范,学生仿写。 1.读准字音。 2.观察,交流易错点。 德:左窄右宽,右半部中间不要丢掉一横。 3.跟随教师认真书写。 4.同伴互相评价,不规范不美观的字再次书写练习。 高年级写字,要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怎样把字写规范、美观。 4.反馈交流。 五、布置作业,讲求实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效(用时:2读并背诵课文。 分钟)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学生活动 1.背诵《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读诗题:《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3.根据教师提示,结合书上注释,说说诗题的意思。 诗人苏轼在六月二十七日这天,在望湖楼喝醉了以后写下了这首诗。 1.跟着老师轻声朗读,读出节奏。 自由畅谈自己理解的字词意思,结合课文插图交流自己感知的形象。 2.(1)听读,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2)交流想象的画面,并读出情感。 用“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这样的句式来进行交流想象到的画面。 ①想象黑云翻墨。黑云像打翻的墨水,急速地向山移动过来。 ②雨大而急。黑云还没把山遮挡住,大雨就倾盆而下,像一颗颗珍珠胡乱跳请家长监督完成。 教学提示 1.背诵《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一、目标导2.继续学习古诗,板书入(用时:5诗题。 分钟) 3.引导学生解诗题。 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谁做了什么? 1.读准、读通诗句。 (1)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跟读。 (2)指名读,相机正音。 2.再读,想象入境。 (1)听读并想象画面。 (2)引导学生交流想象到的画面,并相机指导二、品读悟有感情地朗读。 情(用时:20重点点拨学生体会比分钟) 喻的写法。 感受藏在诗中的画。 注意指导学生读好诗题的停顿,有助于理解诗题的意思。 1.关注学生的朗读节奏是否正确,读出韵律。可以有不同的节奏,不能生硬地统一,合理即可。 2.古诗的学习离不开朗读、想象。教师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并组织多种形式朗读并进行指导。 3.引导学生感受诗题中的“醉”。 3.本诗的灵感可谓突出一个“醉”字,醉于酒,更醉于山水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因什么而“醉”? 4.结合诗人资料,说说读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出示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感受作者的不同写法。 2.指导朗读,了解大意。 3.简单介绍:体会西湖三、拓展诵的美。(出示图片) 读(用时:12 分钟) 4.再次说说《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西湖雨景的特点:狂放豪迈。作者是通过描写疾风骤雨来表现的。 5.再次朗读。 入船舱。才下一会儿,雨就停了。 ③猛地吹来一阵风,好像把什么都吹散了,西湖顿时恢复了平静,碧水如天。 3.有感情地朗读,体会“醉”的含义。 喝醉:诗人喜欢喝酒,此时已是醉了。 陶醉:诗人看到西湖雨景,被陶醉了。 4.结合诗人的背景资料,说说从本首诗中读到了什么。 (诗人愉快的心情。) 1.听读《饮湖上初晴后雨》。 2.自读古诗,借助教师提供的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 3.说说这首诗中西湖雨景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美丽迷人,温婉可人。) 4.对比朗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说说:同样写西湖雨景,这首诗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狂放豪迈。) 5.有感情朗读两首诗。 之美,进而赋成即景佳作,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感悟“醉”。 1.要鼓励学生借助注释大致理解诗意,不要过高要求。 2.结合图片,帮助学生感受诗人丰富的想象力。 1.试着把《六月二十七四、布置作日望湖楼醉书》画成四1.根据四句诗描写的画业(用时:3幅画。 面去画,一句诗一幅画。 分钟) 2.搜集描写西湖的诗,2.借助网络搜集。 诵读积累。

可组织学生在班级组织一个“诗中有画”的展示活动,展示学生作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