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1年陕西省铜川市小升初数学经典必刷应用题自测卷二(含答案及精讲)

2021年陕西省铜川市小升初数学经典必刷应用题自测卷二(含答案及精讲)

来源:华佗小知识
2021年陕西省铜川市小升初数学经典必刷

应用题自测卷二(含答案及精讲)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

一、思维应用题(50题,每题2分)

1.王老师买了年利率是5.78%的5年期国家建设债券5000元.到期时他共可以得到多少元?(不缴纳利息税)

2.甲、乙两地相距352千米.甲、乙两汽车从甲、乙两地对开.甲车每小时行3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4千米.乙车因事,在甲车开出32千米后才出发.两车从各自出发起到相遇时,哪辆汽车走的路程多?多多少千米?

3.五年级师生参加“手拉手,献爱心”活动,共捐款1451元,其中教师捐款380元,其余的是126位学生的捐款,平均每位学生捐款多少元钱?

4.学校食堂买煤27吨,计划烧30天.实际每天比计划少烧0.15吨,这些煤可以烧多少天?

5.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相向而行,两车在距A点10千米处相遇后,各自继续以原速前进,到达对方出发点后又立即返回,从B地返回的甲车在驶过A、B中点3千米处再次与从A地返回的乙车相遇,若甲

每小时行驶60千米,则乙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6.一项工程12个工人可以在15天完成.如果要求他们10天完成,需要几个工人来做?

7.某机械厂计划每月生产车床180台,实际全年提前2个月完成任务,实际平均每月生产车床多少台?

8.六年级三个班的同学共同参加植树活动,下面是三位班长的对话: 六(1)班班长:我们班完成了全部任务的一半. 六(2)班班长:我们班种了120棵树. 六(3)班班长:我们班种了总数的30%. 请你根据以上信息,算一算三个班一共种了多少棵树?

9.光华小学为灾区捐款,六年级捐款983元,比五年级捐款的3倍少17元,五年级捐款多少元?

10.同学们租车去参观,如果每人要5元的车费,一共要650元.甲种车限坐30人,租金150元/辆,乙种车110元/辆,限坐20人.怎样租车最划算,一共要花多少元?

11.小华骑山地车到山顶,上山时的速度为l85米/分,按原路下山时的速度为245米/分,上山时用了24分,原路下山,18分够不够?

12.两辆汽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63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7千米,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行24千米.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3.甲数是乙数的5/7,甲、乙两数的差是40,甲数乙数分别是多少.

14.两地相距420千米,甲车每小时行6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72千米.两车分别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几个小时相遇?

15.新都小学五年级同学自主收集植物标本,五(1)班同学收集320件.五(2)班同学比五(1)班同学多收集了20%,五(2)班同学收集动物标本多少件?

16.一桶油漆连桶共重25千克,用去一半油漆后,连桶还重13千克,如果每千克油漆12元,一桶油漆要多少元?

17.两人骑马同时从相距165千米的两地相对跑来,5小时相遇.第一匹马每小时跑15千米,第二匹马每小时比第一匹马多跑多少千米.

18.学校组织了一次数学知识竞赛,初赛共有40道选择题,竞赛规则规定:每题选对得4分,选错或不选倒扣3分.已知小明得了62分,问:

小明答对几道题?

19.甲仓库存粮的1/8和乙仓库存粮的1/9相等,则甲仓库存粮和乙仓库存粮之比是多少?

20.下面是某校参加市环保知识竞赛的10位同学的成绩. 85 92 54 70 82 62 70 92 97 (1)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各是多少? (2)用哪个统计量代表这10位同学的竞赛成绩比较合适?

21.跳绳比赛,甲、乙、丙三人各跳一次,甲、乙两人共跳282个,乙、丙两人共跳278个,甲、丙两人共跳276个,乙跳多少个.

22.五年级同学采集树种,四年级采集了25.6千克,五年级比四年级少采集1.9千克.四、五年级同学一共采集树种多少千克?

23.光明学校食堂10月份共吃了173.6千克茄子,平均每天吃多少千克茄子?

24.食堂买来五只羊,每次取出两只合称一次重量,得到10种不同的重量(单位:千克):35,38,39,40,41,42,43,45,46,47.问这五只羊的重量分别是多少千克?

25.甲、乙、丙三人在A、B两块地植树,A地要植900棵,B地要植1250棵.已知甲、乙、丙每天分别能植树24,30,32棵,甲在A地植树,丙在B地植树,乙先在A地植树,然后转到B地植树.两块地同时开始同时结束,乙应在开始后第几天从A地转到B地?

26.六年级2班举行数学竞赛,一共20道题,规定答对一道得5分,不答或者答错一题扣8分,明明得了74分,请问他一共答对了几道题?

27.王奶奶用78.5m长的篱笆围成了一个半圆形的养鸡场,这个养鸡场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8.今年植树节,三(2)班34人和三(3)班38人一起去植树,如果每人能植2棵树,一共可以植 多少棵树?

29.化肥厂3小时可以生产化肥180吨,照这样计算,再多生产540吨,一共需要多少小时?

30.植树节期间,星湖小学计划在校园内种树80棵,实际种树96棵,实际比计划多种树百分之几?

31.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相对行驶,甲车每小时行驶5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驶65千米,5小时后,两车还相距45千米,两地距离是多少?

32.甲、乙两车同时分别从A、B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5千米,甲、乙两车第一次相遇后继续前进,各自到达A、B两地后,立即原路原速返回,两车从开始到第二次相遇共行6小时,求A、B两地的距离.

33.甲仓库存粮200吨,乙仓库存粮70吨,若甲仓库每天运出15吨,乙仓库每天运进25吨粮,经过多少天,乙仓库的存粮是甲仓库的两倍?

34.甲乙两车分别从两城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33千米,乙车每小时行28千米.甲车开出2小时后,乙车出发,经3小时相遇.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35.将45升的水倒入一个长5分米、宽3分米、高4分米的长方体鱼缸中,水面距缸口还有多少分米.

36.一辆货车每小时行26千米,一辆面包车的速度是这辆货车的3倍,这辆面包车每小时行多少米?

37.汽车配件厂有150名工人,平均每人每天能生产200个零件.后来部分工人的设备被改良了,这些工人每人每天可以多生产30个零件,此时工厂平均每人每天能生产213个零件.请问:有多少名工人的设备被

改良了?

38.某工程计划造价80万元,实际造价77.6万元,实际造价节约了百分之几?

39.甲粮库有250吨小麦,乙粮库的小麦比甲粮库的2倍还多30吨,两个仓库共有小麦多少吨?

40.甲、乙两地相距315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已经行驶了3小时,剩下的路程比已经行的多45千米,行完全程一共需几小时?

41.一项工程,甲、乙二人合作每天完成工程的9/40,如果甲先做3天,接着乙独做5天共完成这项工程的7/8,乙独做这项工程要多少天完成?

42.一项工程18个人每天工作8小时,15天可以完成.如果用27人去做,8天完成,每天需要工作几小时?

43.甲数比乙数多4.95,甲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后就与乙数相等,甲数、乙数分别是多少?

44.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3小时每小时行42千米,余下的165千米共用4小时30分走完.这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平均每小时走多少

千米?

45.同学们每天早上7时30分到校,11时30分放学回家;下午2时到校,16时有放学回家,同学们一天在校多长时间?

46.养鸡场有240只公鸡,母鸡的只数是公鸡的8倍.母鸡有多少只?

47.工程队计划给一条长60米、宽3米的人行道上铺上正方形地砖,地砖的边长是3分米,需要购买多少块这样的地砖?

48.甲、乙两地相距532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2小时行了152千米.用这样的速度行驶,这辆汽车还需要多少小时到达乙地?

49.一桶油连桶重18.6千克,倒掉一半油连桶还重9.9千克.油和桶各重多少千克?

50.五年级265名师生乘车外出观光,租用的大客车每车45座,中巴车每车17座.如果每人一个座位而又没有空余,那么应一次租用大客车几辆,中巴车几辆? 参

1.考点:存款利息与纳税相关问题 专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分析:此题属于存款利息问题,本金是5000元,时间是5年,年利率是5.78%,求到期利息,把上述数据代入关系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计算即可. 解答: 解:5000×5.78%×5 =2×5 =1445(元) 答:到期时张老师可以领取的利息是1445元. 点评:此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关系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的掌握与运用能力.

2.解:相遇时间为:(352-32)÷(36+44)=320÷80=4(小时); 甲车所行距离为:36×4+32=176(千米); 乙车所行距离为:44×4=176(千米); 故甲、乙两车所行距离相等. 答:甲、乙两车所行距离相等. 分析:本题可先求出两车相遇时所用的时间,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据题意可知,甲乙两车共行的路程为(352-32)米,所以两车相遇时间为:(352-32)÷(36+44),求出时间后再据速度×时间=路程求出哪辆车行的多,多多少千米. 点评:这里的巧妙之处在于将不是同时出发的问题,通过将甲车从开出32千米后算起,化为同时出发的问题,从而利用相遇问题的基本关系求出“相遇时间”.

3.分析 用捐款的总钱数减去教师捐款的钱数,然后再除以捐款学生的人数即可求出平均每位学生捐款多少元钱. 解答 解:(1451-380)÷126 =1071÷126 =8.5(元) 答:平均每位学生捐款8.5元钱. 点评 解决本题先求出学生捐的总数,再根据平均总数量÷总份数求解.

4.考点:有关计划与实际比较的三步应用题 专题:工程问题 分析:先依据每天烧煤重量=总重量÷天数,求出计划每天烧煤重量,再求出实际每天烧煤重量,最后依据天数=总重量÷实际每天烧煤重量即可解答. 解

答: 解:27÷(27÷30-0.15) =27÷(0.9-0.15) =27÷0.75 =36(天) 答:这些煤可以烧36天. 点评:求出实际每天烧煤重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解答:解:60-6÷(10÷60×3), =60-6÷1/2, =60-12, =48(千米). 答:乙每小时行驶48千米.

6.考点:简单的工程问题 专题:工程问题 分析:把这项工程的量看作单位“1”,先求出每人每天完成工作的量,再求出每人10天完成工作量,最后根据人数=工作总量÷每人10天完成工作量即可解答. 解答: 解:1÷(1÷15÷12×10) =18(人) 答:需要18个工人来做. 点评:本题属于比较简单应用题,只要依据数量间的等量关系,代入数据即可解答. 7.考点:整数、小数复合应用题 专题:简单应用题和一般复合应用题 分析:先根据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求出生产机床台数,再依据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即可解答. 解答: 解:(180×12)÷(12-2) =2160÷10 =216(台) 答:实际平均每月生产车床216台. 点评:解答这类问题一般从问题出发,一步步找到要求的问题与所需的条件,再由条件回到问题即可列式解决.

8.分析:把植树的总棵数看作单位“1”,是未知的,用除法计算,用数量120除以对应的分率 (1-1/2-30%),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120÷(1-1/2-30%), =120÷0.2, =600(棵). 答:三个班一共种了500棵树. 点评:此题考查分数百分数复合应用题,解决此题的关键是,把植树的总棵数看作单位“1”,是未知的,用除法计算.

9.分析:要求五年级捐款多少元,根据题意,先求出五年级捐款的3倍是多少,进而求出3得解. 解答:解:(983+17)÷3 =1000÷3 ≈333.33

(元). 答:五年级捐款333.33元. 点评:明确六年级比五年级捐款的3倍少17元,也就是五年级捐款的3倍比六年级多17元,先求出五年级捐款的3倍,再求出五年级的捐款数.

10.分析:根据题意知道,甲种车每个座位费用为150÷30=5(元);乙种车每个座位的费用为:110÷20=5.5(元),显然尽可能多采用甲种车,并且空座位最少时便宜. 解答:解:甲种车每个座位费用为150÷30=5(元); 乙种车每个座位的费用为:110÷20=5.5(元); 所以尽可能多采用甲种车,并且空座位最少时便宜; 第1种,全采用甲种车,需要车数为:650÷5÷30≈5(辆),余30×5-650÷5=20(个)座位,费用为:5×150=750(元); 第2种,全采用乙种车,需要车数为:650÷5÷20=7(辆),余20×7-650÷5=10(个)座位,费用为:110×7=770(元); 第3种,若用甲种车4辆,拉人30×4=120(人),剩下的650÷5-120=10(人),再用1辆乙种车,余20-10=10(个)空座,费用为:4×150+110=710(元). 第4种,若用甲种车3辆,拉人30×3=90(人),剩下的650÷5-90=40(人),再用2辆乙种车,没有空座,费用为:150×3+110×2=450+220=670(元) 综合以上方法,若用甲种车3辆和用乙种车2辆最划算,费用为670元. 答:用甲种车3辆和用乙种车2辆最划算,费用为670元.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设计租车方案时,尽可能多采用座位费用少的车辆,并且空座位也尽量的少. 11.分析:先根据路程=速度×时间,求出小华到山顶行驶的距离,再根据时间=路程÷速度,求出下山时的时间,最后与18分比较即可解答. 解答:解:185×24÷245, =4440÷245, ≈18.1(分), 18.1>18, 答:

18分不够.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以及速度,时间以及路程之间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能力.

12.分析 要求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就要求出两车的相遇时间和两车的速度和.根据题意,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行24千米,每小时甲车比乙车多行63-57=6(千米),因此两车相遇时间为24÷6=4(小时);速度和为63+57=120(千米);那么,A、B两地相距120×4,计算即可. 解答 解:相遇时间: 24÷(63-57) =24÷6 =4(小时) A、B两地相距: (63+57)×4 =120×4 =480(千米) 答:A、B两地相距480千米. 点评 此题根据速度差求出相遇时间,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3.分析:此题把乙数看作单位“1”,知道两数相差40,找两数相差乙数的几分之几,用1-5/7即可得出;然后根据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得出乙数,继而求出甲数. 解答:解:40÷(1-5/7), =40×7/2, =140; 140×5/7=100; 答:乙数是140,甲数是100. 点评:此题应先判断单位“1”,然后根据“对应数÷对应分率=单位“1”的量”求出乙数,进而求出甲数.

14.分析 根据路程÷速度=时间,用两地之间的距离除以两车的速度之和,求出经过几个小时相遇即可. 解答 解:420÷(68+72) =420÷140 =3(小时) 答:经过3个小时相遇.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要熟练掌握.

15.考点:百分数的实际应用 专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分析:把五(1)班同学收集的件数看作单位“1”,则五(2)班同学相当于五(1)班的

(1+20%),已知五(1)班同学收集320件,那么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求得五(2)班同学收集动物标本320×(1+20%). 解答: 解:320×(1+20%) =320×1.2 =384(件) 答:五(2)班同学收集动物标本384件.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找出单位“1”,已知单位“1”的量求它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 16.答案:288元

17.考点:简单的行程问题 专题:行程问题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两马5小时合跑了165千米,所以它们每小时合跑165÷5=33(千米),第一匹马每小时跑15千米,所以第二匹马每小时跑33-15=18(千米),故第二匹马每小时比第一匹马多跑18-15=3(千米). 解答: 解:165÷5=33(千米) 33-15=18(千米) 18-15=3(千米) 答:第二匹马每小时比第一匹马多跑 3千米. 点评:本题关键是先求出每小时合跑多少千米,进一步解决问题.

18.分析:选错或不选一道题,不仅不得分,还要倒扣3分,相当于一道要丢4+3=7分;假设他全做对了,应得40×4=160分,现在得了62分,说明他被扣了160-62=98分,故他做错了98÷7=14道,做对了40-14=26道. 解答:解:40-(40×4-62)÷(4+3), =40-98÷7, =40-14, =26(道); 答:小明做对了26道. 点评:此题属于典型的鸡兔同笼问题,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法,也可以用方程进行解答. 19.分析 先根据“甲仓库存粮的1/8和乙仓库存粮的1/9相等”得出:甲仓库存粮×1/8=乙仓库存粮×1/9,再逆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求出甲仓存粮数与乙仓存粮数的比. 解答 解:甲仓库存粮×1/8=乙仓库存粮×1/9, 则甲

仓库存粮:乙仓库存粮═1/9:1/8=8:9; 故答案为:8:9. 点评 本题关键是根据题意得出数量关系式,再灵活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和比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20.分析:(1)用10名学生的总成绩除以总人数即可计算出平均分;(2) 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3)因为有极端数据,中位数不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所以用中位数表示一般水平比较合适. 解答:解:(1)平均数:

(+85+92+54+70+82+62+70+92+97)÷10 =768÷10 =76.8(分). 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54、62、、70、70、82、85、92、92、97; 中位数是:(82+70)÷2 =152÷2 =76(分). 答: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76.8,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76分. (3)因为有极大数据97和极小数据54,中位数不易受极端数据影响,所以用中位数表示班级竞赛成绩比较合适. 点评:此题考查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的求解方法及中位数的求法及优点.

21.分析:由题意可知:甲跳的个数+乙跳的个数=282个①,乙跳的个数+丙跳的个数=278个②,甲跳的个数+丙跳的个数=276个③,②-③可得:乙跳的个数-甲跳的个数=2个④,然后再用①+④,问题即可逐步得解. 解答:解:甲跳的个数+乙跳的个数=282个①, 乙跳的个数+丙跳的个数=278个②, 甲跳的个数+丙跳的个数=276个③, ②-③可得:乙跳的个数-甲跳的个数=2个④, ①+④可得:乙跳的个数×2=284个, 所以乙跳的个数=142个. 答:乙跳 142个.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

是:依据题意列出等量关系式,再据每个式子的特点,相加或相减,再据等量代换的方法问题即可得解.

22.分析:求四、五年级同学一共采集树种千克数,先求出五年级采集树种的数量:25.6-1.9,用五年级采集树种的数量加上四年级采集树种的数量. 解答:解;四、五年级同学一共采集树种千克数: 25.6-1.9+25.6, =23.7+25.6, =49.3(千克). 答:四、五年级同学一共采集树种49.3千克. 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是先求出五年级采集树种的数量,进一步求出四、五年级同学一共采集树种的数量.

23.分析 10月份一共31天,31天一共吃了173.6千克的茄子,求平均每天吃多少千克茄子,就是把173.6千克平均分成31份,求每份是几,就用173.6除以31即可求解. 解答 解:10月份有31天 173.6÷31=5.6(千克) 答:平均每天吃5.6千克茄子. 点评 解决本题根据除法平均分的意义直接列式求解即可.

24.考点:平均数问题 专题:平均数问题 分析:所有的数加起来,每只羊算了四遍,所以用和除以四,得到五只羊重量和,即

(35+38+39+40+41+42+43+45+46+47)÷4=104千克;而根据题意得出两只最轻的羊的重量和35千克,两只最重的47千克;所以中间那只羊的重量104-47-35=22千克;重量为38的那次是最轻与中间的和,所以最轻=38-22=16千克,所以第二轻=35-16=19千克;同理可得最重的是46-22=24千克,第二重的是47-24=23千克. 解答: 解:五只羊重量和是(35+38+39+40+41+42+43+45+46+47)÷4=104千克; 根据题意得出两只最轻的羊的重量和35千克,两只最重的47千克 所以中间那只

羊的重量:104-47-35=22(千克), 重量为38的那次是最轻与中间的和,所以最轻的是:38-22=16(千克) 所以第二轻:35-16=19(千克) 同理可得,最重:46-22=24(千克), 第二重:47-24=23(千克), 答:五只羊分别重16千克、19千克、22千克、23千克、24千克. 点评:求出五只羊重量和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注意根据给出的数的特点,求出中间那只羊的重量.

25.分析:根据A地要植900棵,B地要植1250棵.甲、乙、丙每天分别能植树24,30,32棵,可以求出植树的总棵数,甲、乙、丙每天植树的总棵数,以及需要植树的天数,再根据甲在A地植树,丙在B地植树,乙先在A地植树,然后转到B地植树,两块地同时开始同时结束,可以求出需要乙在A地植树的棵数,由此即可求出答案. 解答:解:总棵数是:900+1250=2150(棵), 每天可以植树:24+30+32=86(棵), 需要种的天数是:2150÷86=25(天), 甲25天完成的棵数:24×25=600(棵), 那么乙要再A地植树的棵数:900-600=300(棵), 即做了的天数:300÷30=10(天), 10+1=11(天), 即第11天从A地转到B地; 答:两块地同时开始同时结束,乙应在开始后第11天从A地转到B地.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找出数量关系,确定解答顺序,列式计算即可.

26.分析 假设明明把20道题全部做对,得分应该是20×5=100分,又因为答错或不答一题不仅不得5分,反而扣8分,所以答错或不答一题少得8+5=13分,又因为得分是74分,所以答错或不答一共扣掉了100-74=26分,由此即可求出答错或不答的有26÷13=2道,据此即可解

答. 解答 解:(20×5-74)÷(8+5) =(100-74)÷13 =26÷13 =2(道) 20-2=18(道) 答:他答对了18道. 点评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运用鸡兔同笼的理论,采用假设法,列式解答即可.

27.分析:观察图形可知,篱笆长就是这个半圆的弧长πr,据此可以求出这个半圆的半径是78.5÷3.14=25米,据此再根据半圆的面积=πr2÷2计算即可解答. 解答:解:78.5÷3.14=25(米), 3.14×252÷2, =3.14×625÷2, =981.25(平方米); 答:这个养鸡场的占地面积是981.25平方米.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半圆的周长与面积公式的灵活应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半圆的弧长求出半径.

28.分析 根据植树棵数=平均每人植树棵数×人数,求出各班的植树棵数,再相加,就是一共植树的棵数. 解答 解:2×34+2×38 =68+76 =144(棵) 答:两个班一共植树144棵. 点评 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数量关系:植树棵数=平均每人植树棵数×人数,求出各班的植树棵数,再根据加法的意义列式解答.

29.【答案】12小时 【解析】 540÷(180÷3)+3=12(小时) 答:一共需要12小时。

30.考点:百分数的实际应用 专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分析:计划在校园内种树80棵,实际种树96棵,则实际种树比计划种树多96-80棵,根据分数的意义,实际比计划多种树(96-80)÷80=20%. 解答: 解:(96-80)÷80 =16÷80 =20%. 答:实际比计划多种树20%. 点评:完成本题要注意单位“1”的确定,将计划种树当作单位“1”.

31.分析 根据题意知道,要先求出甲乙两车5小时一共行了多少千米,

再加上45千米即可解答. 解答 解:甲车5小时行的路程 55×5=275(千米) 乙车5小时行的路程 65×5=325(千米) 一共的路程 275+325+45=5(千米) 答:两地距离是375千米. 点评 解决本题,要分析题意,知道要先求出甲乙5小时行的路程,再加上45千米就是两地的距离,用到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

32.分析:由于两车每小进共行40+45千米,则6小时共行(40+45)×6千米,又两人第二次相遇时,共行3个全程,则全程为:[(40+45)×6]÷3=170(千米). 解答:解:[(40+45)×6]÷3 =(85×6)÷3, =510÷3, =170(千米); 答:两地相距170千米. 点评:在多次相遇问题中,第一次相遇共行一个全程,以后每相遇一次就共行两个全程. 33.分析:设经过x天乙仓库存粮是甲仓库的两倍,本题的相等关系是:2(甲仓库的存粮-每天运出的吨数×天数)=乙仓库的存粮+每天运进的吨数×天数, 解答:解:设经过x天乙仓库存粮是甲仓库的两倍, 则根据等量关系:2(甲仓库的存粮-每天运出的吨数×天数)=乙仓库的存粮+每天运进的吨数×天数, 可得:70+25x=2(200-15x), 解得x=6, 答:经过6天,乙仓库的存粮是甲仓库的两倍.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难度一般,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仔细审题,得出等量关系:2(甲仓库的存粮-每天运出的吨数×天数)=乙仓库的存粮+每天运进的吨数×天数.

34.分析:甲车开出2小时后,33×2=66(千米),两车共同行了3小时,两车共行了(33+28)×3=122(千米).那么,两城相距(66+122)千米,解决问题. 解答:解:33×2+(33+28)×3, =66+122, =188(千

米); 答:两城相距188千米. 点评:此题先求出甲车2小时先行的路程,再求出两车3小时共同行的路程,解决问题.

35.考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专题:立体图形的认识与计算 分析:因为水的体积是不变的,用水的体积除以鱼缸的底面积求出水在鱼缸的高度,然后用鱼缸的高度减去水的高度,列式解答即可. 解答: 解:45升=45立方分米 4-45÷(5×3) =4-45÷15 =4-3 =1(分米) 答:水面距鱼缸口还有1分米. 点评: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和底面积求出水的高度是解题的关键.

36.分析:已知货车每小时行26千米,面包车的速度是这辆货车的3倍,求这辆面包车的速度,就是求26千米的3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解答:解:26×3=78(千米), 答:这辆面包车每小时行78米. 点评:此题属于倍数关系应用题,用乘法计算.

37.解答: 解:设有x名工人的设备被改良了,由题意得: (150-x)×200+(200+30)x=150×213 30000-200x+230x=150×213 30000+30x=31950 30x+30000-300000=31950-30000 30x=1950 30x÷30=1950÷30 x=65 答:有65名工人的设备被改良了.

38.分析:实际造价比计划节约了80-77.6=2.4万元,把计划造价看作单位“1”,用节约的2.4除以80即可. 解答:解: (80-77.6)÷80×100%, =2.4÷80×100%, =3%. 答:实际造价节约了3%.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找单位“1”,进一步发现比单位“1”多或少百分之几,由此解决问题.

39.分析 乙粮库的小麦比甲粮库的2倍还多30吨,先用甲粮库的质量乘

上2求出甲粮库小麦质量的2倍,再加上30吨即可求出乙粮库的质量,再把两个粮库的质量相加即可. 解答 解:250×2+30 =500+30 =530(吨) 250+530=780(吨) 答:两个仓库共有小麦780吨. 点评 解决本题关键是理解倍数关系: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求解. 40.分析 首先根据题意,用两地之间的距离减去45,求出这辆汽车6(3×2=6)小时行驶的路程是多少;然后根据路程÷时间=速度,用这辆汽车6小时行驶的路程除以6,求出这辆汽车的平均速度,再用总路程除以速度即可. 解答 解:315÷[(315-45)÷(3×2)] =315÷45 =7(小时), 答:行完全程一共需7小时. 点评 本题考查了简单的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要熟练掌握.

41.分析:“甲先做3天,接着乙独做5天”可以看成甲乙合作了3天之后乙再独做2天;先求出合作3天的工作量,然后用完成的工作量7/8减去合作完成的工作量,再除以2天就是乙的工作效率;用总工作量除以乙的工作效率就是乙独做需要的时间. 解答:解:7/8-9/40×3, =1/5; 1/5÷(5-3), =1/10; 1÷1/10=10(天); 答:乙独做这项工程要10天完成.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把两人的工作时间进行合并,找出合作的工作时间,然后根据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求解.

42.考点:简单的工程问题 专题:工程问题 分析:假设每人每小时的工作量是1,根据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先求工作总量:18×8×15,然后再除以27×8即可求出每天需要工作几小时. 解答: 解:(18×8×15)

÷(27×8) =2160÷216 =10(小时) 答:每天需要工作10小时.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解答时要注意从问题出发,找出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之间的关系,再已知条件回到问题即可解决问题.

43.分析 把甲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就和乙数相等,说明甲数是乙数的10倍,则甲乙两数的差就是乙数的(10-1)倍,由此求得乙数,进一步求得甲数即可. 解答 解:乙数:4.95÷(10-1) =4.95÷9 =0.55 甲数:0.55×10=5.5; 答:甲数是 5.5,乙数是 0.55; 点评 此题考查简单的差倍问题,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

44.解:4小时30分=4.5小时, (42×3+165)÷(3+4.5), =291÷7.5, =38.8(千米); 答:这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平均每小时走38.8千米. 分析:要求这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平均每小时走多少千米,必须知道甲乙两地的距离和从甲地开往乙地所用的时间,根据题意可知这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的距离是42×3+165=291千米,即前3小时行驶的距离加上余下的距离,这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的时间是3+4.5=7.5小时,然后根据“距离÷时间=速度”解答即可.

45.分析:先求出上午在校时间,用上午放学时刻11时30分减去早上到校时刻7时30分;再加上下午在校时间,用下午放学时刻16时减去下午到校时刻下午2时;即可得解. 解答:解:11时30分-7时30分=4小时, 16时即下午4时,下午4时-下午2时=2小时, 4小时+2小时=6小时. 答:同学们一天在校6小时. 点评:此题考查了时间的推算,即在校时间=放学时刻-到校时刻.

46.考点:整数的乘法及应用 专题:简单应用题和一般复合应用题 分析:根据题意,就是求240的8倍是多少,用乘法解答即可. 解答: 解:240×8=1920(只); 答:母鸡有1920只. 点评:此题考查了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47.分析 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求出人行道的面积,利用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求出方砖的面积,再用人行道的面积除以方砖的面积即可解答问题. 解答 解:3分米=0.3米 60×3÷(0.3×0.3) =180÷0.09 =2000(块) 答:至少需要2000块. 点评 此题考查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实际应用.

48.分析 要求这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还需要几小时才能到达,应先求出剩余路程以及这辆汽车的速度.根据题意,剩余路程为(532-152)千米,速度为每小时152÷2千米,那么还需要的时间为:(532-152)÷(152÷2),解决问题. 解答 解:(532-152)÷(152÷2) =380÷76 =5(小时) 答:这辆汽车还需要5小时到达乙地. 点评 运用了关系式: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49.分析:倒掉一半油连桶还重9.9千克,减少了18.6-9.9=8.7(千克),减少的这8.7千克是油的一半,那么,油的重量重8.7×2=17.4(千克),桶的重量=18.6-17.4,解答即可. 解答:解:油重:(18.6-9.9)×2, =8.7×2, =17.4(千克); 桶重:18.6-17.4=1.2(千克); 答:油重17.4千克,桶重1.2千克. 点评:此题解答的关键是“一半油”是多少千克,进一步解决问题.

50.考点:不定方程的分析求解 专题:不定方程问题 分析:设应一次租

用大客车x辆,中巴车y辆,根据大客车每车坐的人数×辆数+中巴车每车坐的人数×辆数=265,可列不定方程45x+17y=265,然后解不定方程即可. 解答: 解:设应一次租用大客车x辆,中巴车y辆,根据题意可得 45x+17y=265 x=(265-17y)/5×9 所以,分子265-17y必须是5和9的倍数,x只能等于5、10、15, 通过试算,只有x=4,y=5,才能满足每人一个座位而又没有空余 答:应一次租用大客车4辆,中巴车4辆. 点评:本题考查了小学奥数中的不定方程解的确定问题,关键是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不定方程,难点是确定未知数x的取值范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