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建楼房有线电视工程预埋、布线及审验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有线电视网络的普及,新建楼房的布线结构已由早期明线架设改为预埋管道方式,这种方式既美化了楼体,也便于网络维护、维修及减少电缆老化。本文结合当地几年来有线电视新建楼房网络建设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谈一下自己粗浅的看法。
早期新建楼房设计有线电视预埋管道时,大部分都是以共用天线的方式,由楼上到楼下墙壁通过,每户只留一个86方盒空间,安装普通的用户串接盒(无屏蔽、无高压隔离电容),预埋管道管径过细,这种方式虽然造价低,安装方便,但日常维护相当不方便,维修检查一般牵扯到许多家,故障得不到及时排除,造成人员时间浪费,也给其他用户带来麻烦,因此共用天线方式已经明显不适合有线电视发展要求。进入90年代中期以后,我们结合几年来对新建楼房预埋工程的实际经验和今后网络的发展,制定了自己的施工技术规范(因为全国没有统一的有线电视暗管敷设技术规范),供同行们借鉴和参考。 一、预埋方面:
新建楼房在土建施工前,必须由具有省级以上有线电视工程施工资质、有专业施工人员的单位承担,并携带工程图纸到广电部门提出申请,由广电部门技术人员结合城市总体规划、有线电视线路及网络发展的要求确定入楼管位置,一般考虑网络发展在
1单元门栋南北侧延墙预埋管道双入户到放大器箱(这种方式主要用于架空线路)或从楼房的两侧延预制板内预埋管道到放大器箱(该方式主要用于地埋线路)。一般住宅楼房建筑大都在六层或七层左右,单元与单元之间楼内横向暗管敷设一般在2—3层之间预制板的孔眼中,楼内竖向暗管敷设一般是沿公共楼道墙壁敷设的。预埋管道主要采用阻燃管或PVC专用管,并且根据土建建筑设计图纸结合有线电视网络的长远发展,横管、竖管为一寸(≧)管,入户管为六分(≧)管。管径粗细主要考虑网络发展和升级。放大器箱内必须予埋一根六分管与电表总箱相连,用4#电源线接入220V电源,接三相电源插座,留做备用。每一单元每层公共处都设立有明显CATV字样的暗箱箱体,箱体距地面上30 cm,有牢固的箱锁,箱门易于开关。用户终端盒端口应暗装在用户的客厅内,距地面30 cm,与通信端口、电源插座保持水平一致,间距要大于20cm。 二、器件、布线要求:
放大器要结合本地实际和今后网络的发展要求采用统一型号;用户终端盒应采用双孔带屏蔽,输入、输出带高压隔离电容产品;电缆一般要采用四屏蔽扁铜镀锡网产品,要有广电总局入网证,电缆标识要清晰且有透明保护,电缆应在予埋箱内预留30 cm余长,且在做头后的电缆长度应大致一致。电缆接头应采用防潮的P型挤压式F接头,制作要规范且压接牢固。
2三、设计方面:
根据器件性能参数、网络升级、多功能开发的要求,住宅楼每四个单元设置一处入管,且在四个单元中部二单元三层(或三单元三层)向两侧均衡分配(如图)
此图中采用了分配—分支方式,放大器设置在三单元三层放大器预埋暗箱内。放大器输出断电后连接四分配器分别向四个单元平均分配,每个单元的三层预埋暗箱内再采用二分配向上下各带一个分支器。这种方式减少了分支器的使用量、减少了接头故障、插入损耗等,同时也考虑到下行传输信号电平到达用户端满足国家标准的同时,又能保证用户上行信号传输电平到达放大器输入端也满足要求。 四、验收方面:
施工单位在工程全部竣工后,首先进行自检合格后,以书面
3形式向广电部门提交申请,由广电部门在几个工作日内根据国家有关技术标准组成有专业技术人员及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对其予埋、布线、安装等逐点、逐户、逐项进行检查。
总之,有线电视事业是一个发展迅速的事业,它不仅仅体现在网络的更新、改造上,更体现在新建网络上。如何能够对新建网络投入使用前加大施工的质量监管及验收的管理力度,减少维护、维修的工作量,增强网络的运行安全及寿命,保证有线电视
的安全优质播出,才能更好地为广大用户看好电视做好服务。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