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罗红霉素对BALB/c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罗红霉素对BALB/c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来源:华佗小知识
S4 中国抗生素杂志2012年3月第37卷第3期 文章编号:1001—8689(2012)03—00S4—04 罗红霉素对BALB/cd ̄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李新莉 吴大畅 张翠丽 刘建均辛毅 f大连医科大学生物技术系,大连116044) 摘要:目的 应用PCR.DGGE技术评价罗红霉素对BALB/cd ̄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选用SPF级BALB/cd ̄鼠,按 5mg/0.1kg每天灌服水溶性罗红霉素1Od,停药7d。分别在实验的0d、3d、10d以及停药7d收取每只小鼠粪便,提取基因组 DNA,应用PCR—DGGE(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获得肠道菌群分子指纹图谱,进行相似性、多样性分析及 优势条带的序列分析。结果PCR.DGGE可明确将实验0d、3d、10d以及停药7d小鼠分为4个簇,且灌服罗红霉素的小鼠肠道 菌群结构多样性明显减少,序列分析表明灌药前后小鼠粪便标本中的拟杆菌和丁酸梭菌分别为优势菌型。结论 罗红霉素对 BALB/ctJ ̄鼠肠道菌群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罗红霉素;PCR.DGGE;肠道菌群 中图分类号:R978.1 文献标识码:A The effects of roxithromycin on the intestinal microbiota of BALB/c mice Li Xin—li,Wu Da—chang,Zhang Cui—li,Liu Jian-jun and Xin Yi (Department 0f Biotechnology,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Dalian 1 1 6044)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roxithromycin on the intestinal microbiota of BALB/c mice by PCR-DGGE technique.Methods Ten BALB/c mice were chosen,water-soluble roxithromycin was given to mice , at 5mg/0.1kg Of bOdy weight ten days,and stopping drug for 7days.Then the feces were collected at 0d,3d,10dand natural recovery 7d,respectively.After extraction of bacterial genomic DNA from feces.the diversity,similarity analyses and the sequence analysis of the dominant bands were carried out bv DGGE profilings with PCR.DGG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technique.Results The bacterial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could be divided into four clusters among four periods bv PCR.DGGE distinctly,and we found that there were lower bacterial richness in given roxithromycin.Sequenc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Bacteroides and Clostridium butyricum were dominant organisms.Conclusion microbiota of BALB/c mice. Key words Roxithromycin;PCR.DGGE:Intestinal microbiota There are significant effects of roxithromycin on the intestinal 罗红霉素(roxithromycin,Rox),化学名为9E一[0. [(2.甲氧基乙氧基) 甲基]肟]红霉素[ 】,是新一代大 环内酯类抗生素,其体外抗菌活性类似于母体红霉 素,体内抗菌作用比红霉素强1~4倍,通过抑制细 菌蛋白质合成而发挥抗菌作用[z】。临床证明,该药 口服吸收好,酸性条件下稳定,血浆结合率高,半 衰期长,对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道感染等效果显 著[3],但其不良反应也不容忽视,E1前文献报道主 收稿日期:2011-06.24 作者简介:李新莉,女,31E ̄1981年,博士,主要从事肠道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E-mail:lixinli1124@yahoo.com.cn 通讯作者,E—mail:jimxin@hotmail.com 罗红霉素对BALB/cd ̄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李新莉等 要表现为药物性皮炎、肝损伤、胃肠道疾病等。本 研究将基于16S rRNA基因的PCR—DGGE(聚合酶链 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应用到肠道微生 态学,对DGGE ̄'纹图谱,进行相似性、多样性分 酰胺凝胶,25%~65%[100%变性梯度包含40%(V/V)去 离子甲酰胺 ̄7mol/L尿素1变性梯度。电泳所用仪器 为D—Code M Universal Mutation Detection System(Bio— Red1,电泳温度为60 ̄C,以200V电压预电泳10min, 70V电压电泳4h。电泳完成后进行银染色【,],采用 Quantity One(Bio.Rad)软件进行相似性和多样性分析。 析以及优势条带的序列分析,旨在研究罗红霉素对 BALB/&] ̄鼠肠道菌群的影响,为感染性疾病患者使 用罗红霉素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动物 SPF级、体重(20i2)g的BALB/c雌性小鼠10只(大 1.7 DGGE图谱中部分优势条带的序列分析 切下DGGE图谱中清晰且亮度高的优势条带,加 / ̄,20gL无菌水、捣碎,4℃过夜、90"C浸泡10min, 取上清液做模板进行PCR扩增,引物为去掉“GC 连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1。 夹”的341 D518r,PCR反应体系和条件同1.5。PCR 产物由宝生物工程(大连)有限公司测序,所得序列在 1.2罗红霉素溶液制备 按人鼠给药剂量换算公式【4],将罗红霉素片(北 京康蒂尼药业有限公司)溶于无菌水,制成5mg/mL的 罗红霉素溶液。 GenBank数据库中进行Blast对比分析。 2结果 2.1 不同给药周期小鼠肠道菌群DGGE图谱分析 灌服罗红霉素前、给药后3d、10d以及停药7d的 小鼠肠道菌群的DGGE图谱显示,其条带的数量和强 1.3标本采集 按5mg/0.1 kg,每天灌服水溶性罗红霉素, O.2mL/次/d,灌服10d后停药,自然恢复7d。分别在 实验的0d、3d、10d以及停药后7d收取每只小鼠粪 便,于一80℃保存备用。 度在每组样本泳道中呈现不同(图1)。 由图1可知,给药前和停药7d的小鼠肠道菌群在 种类上和数量上有相似之处,而给药后的小鼠肠道 菌群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减少,特别是菌A在给药3d后 几乎消失,菌B在给药前后变化不大。 1.4粪便细菌基因组DNA提取 采用E.z.N.A⑧Stool DNA Kit(OMEGA),抽提粪 便细菌基因组DNA,于一20℃保存备用。 Quantity One分析软件对其结果进行UPGMA相 似性聚类分析f图2和图3)。 由图2和图3可知,不同给药周期小鼠各聚成一 簇,表明给药周期相同的小鼠个体之间差异性很 小,给药前和停药7d的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相似,给 药3d和给药1Od的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相似,但上述两 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1.5 PCR扩增 细菌微生物区系的变化使用16S rRNA基因V3可 变区作为靶标进行扩增。根据参考序列f5]设计引物如 下:GC一341f(5’ CGGGGGCAC GGGGGGCCTACGGGAGGCAGCAG、 (引物5’端粗体部分为40bp“GC夹”)和5 1 8r(5’一 ATrACCGCGC ̄TGCTGG),引物由宝生物工程f大连)有 限公司合成。扩增体系(25gL)为:lOxExTaq b咖 plus)2.5gL,dNTP mixture 4gL,BSA(1mg/mL)2.5gL, 2.2 DGGE图谱中主要优势条带的序列分析 20 ̄tmol/L的上下游引物各0.5gL,5U/gL ExTaq DNA聚 合酶0.25gL(TaKaRa),3  ̄,DNA作为模板,去离子 无菌水补充体系至25gL。PCR反应条件:预变性94 ̄C 5mini变性94℃30s,退火54℃30s,延伸72℃30s, 30个循环;最终延伸72℃7min,4"C保存。取51aLPCR 产物用1%琼脂糖凝胶(含EB 0.5g/mL)电泳检测后置 于一20℃保存备用。 1.6 DGGE电泳及染色 参, ̄,,Muyzert ]等方法,对16S rRNA基因的V3可 1 ̄2组:给药Od组:3 ̄4组:给药3d组;5~6:给药lOd组;7 ̄8组:停 药7d组 A啼B  图1不同给药周期小鼠肠道菌群DGGE图谱 Fig.1 DGGE profiling of diferent administration period 变区的扩增产物进行DGGE分析。DGGE采用8%丙烯 S6 中国抗生素杂志2012年3月第37卷第3期 通过对DGGE图谱中的主要优势条带进行序列分 析,所得测序结果在GenBank数据库中用Blast进行 检索和同源性比较,对比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菌A与拟杆菌属(Bacteroides)的相似 性为96%,菌B与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的 相似性为97%。对于同样灌服罗红霉素的不同周期 的粪便标本,其优势菌型也有变化,给药Od ̄tl停药 7d的粪便标本中拟杆菌属是优势菌型,给药3d和给 药10d的粪便标本中丁酸梭菌成为优势菌型,拟杆菌 减少直至消失。 3讨论 抗生素是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药物,但 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患者,会导致肠道微生 态失调,造成临床伴发性腹泻,引起二重感染症 状,给治疗带来困难。 罗红霉素在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上应用较为广 泛,但不良反应也不容忽视。本研究根据DGGE能分 离长度相同而序列不同的DNA的原理,每一个条带 大致与小鼠肠道中的优势菌群相对应,条带越多说 明菌群多样性越丰富,染色后条带的强度强则说明 该细菌的数量越多,从而反映小鼠肠道菌群的种类 和数量,针对使用罗红霉素时常出现腹痛、腹泻、 便秘等不良反应,研究其对BALB/c,'J"鼠肠道菌群的 影响,使用基于16S rRNA基因的PCR DGGE[8,9]技 术,分析灌服罗红霉素不同周期的小鼠肠道菌群结 构的相似性和多样性,进一步对优势条带序列加以 鉴定,推断对于同样灌服罗红霉素的不同周期的粪 便标本,其优势菌型的改变是引起罗红霉素导致肠 道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 拟杆菌具有益生作用,很多学者从不同方面进 行了大量的研究,它在帮助宿主分解多糖提高营养 利用率[加】、加快肠粘膜的血管形成[11】、维持肠道微 生态平衡[12。 】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由此可推测,灌 服罗红霉素导致小鼠肠道拟杆菌消失是罗红霉素引 起肠道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 丁酸梭菌是革兰阳性厌氧芽孢菌,其芽孢对外 界不利因素的抵抗力较强,对多种抗生素有较强的 表1 DGGE优势条带对应的细菌16S rDNAV3区测序结果及其与GenBank@参与序列的相似性 Tab.1 Identiifcation by sequence ofV3 fragments excised rom fDGGE dominant bands of total microbial communtity 罗红霉素对BALB/c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李新莉等 S7  S,et a1.The detection of [8] McAuliffe L,Lawes J,Bell耐药性,.能够促进肠道有益菌群的增殖和发育,抑制 肠道有害菌和菌的生长、繁殖,纠正肠道菌群 紊乱,减少肠毒素的发生。其生态制剂临床上能够 治疗病原菌所致腹泻【14】、肠道易激综合征腹泻[ts】以 Mycoplasma(formerly Eperythrozoon)wenyonii by 1 6S rDNA PCR and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J]. Vet Microbiol,2006,1 1 7(2—4):292—296. —Sound W A,Nilsson I,et a1.Helicobacter 【9】 Apostolov E,AIpylori and other Helicobacter species in gallbladder 及抗生素相关腹泻[16】等。本研究中,灌服罗红霉素 不同周期的小鼠肠道丁酸梭菌变化不大,因此停药 后,由于其对有益菌的刺激,菌群失调症状可以自 然恢复,此结果与以往研究[I7。s1一致。 本研究表明,罗红霉素抑制甚至杀灭了肠道中 and liver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cholecystitis detected by immunological and molecular methods[J】.Scand J Gastroenterol,2005,40(1):96—102. 的拟杆菌,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停药后,由于丁酸 梭菌的刺激,失调症状可自然恢复,因此使用罗红 霉素时应尽量缩短疗程,也可以改变给药途径来减 少它对肠道的副作用。 参考文献 [1】 宋晴.论罗红霉素少见的不良反应[J].黑龙江医药,2008, 21(6):92—92. 【2】 何东.罗红霉素的不良反应[J].抗感染药学,2005,2(2): 95.95. [3】 孙宏,徐秀梅,邢开宇,等.罗红霉素不良反应分析[J].中 国医药指南,2011,9(11):32—32. 【4] 陈奇.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3:33 33. 『51 卢珊,孙晖,熊衍文,等.婴幼儿腹泻粪便标本菌群的 16S rDNA PCR—DGGE分析[J].中国人兽患病学报,2009, 25(3):225—228. [6】 Muyzer G,Dewaal E C,Uitterlinden A G.Profiling of complex microbial populations by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analysis of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mpliifed genes coding for 16S rRNAfJ].Appl Environ Microbiol,1 993,59(3):695—700. 『71 铁臣.DNA显示中银染EB染色放射白显影三方法的比较 研究[J].皖南医学院学报,2000,19(3):177.178. [1O】 Fredrik B,Hao D,Jeffrey I G,et a1.The gut microbiota as an environmental factor that regulates fat storage[J].PNAS, 2004,101(44):15718-15723. Thaddeus S S,Lora V H,Jeffrey I G.Developmental regulation of intestinal angiogenesis by indigenous microbes via paneth cells[J].PNAS,2002,99(24):1545l一15455. [12】 Cynthia L S.A dynamic partnership:Ce1ebratingour gut flora[J].Anaerobe,2005,11(5):247-251. [13] Hooper L Melissa H Anders T,et a1.Molecular analysis of commensal host—microbial relationships in the Intestine[J].Science,2001,291(2):881-885. 【14】 陈汶,周晓玲,崔云龙.宝乐安(酪酸梭菌散剂)治疗婴幼儿 轮状病毒性肠炎96例疗效观察【J].微生态学杂志,2008, 20(4):390-39 1. 【15】 童桂法.酪酸梭菌治疗肠道易激综合征腹泻疗效分析【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7,1 9(4):387.388. [16】 吕建平,徐秀丽,付孟丽.酪酸梭菌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 用[J].临床合理用药,2010,3(2o):159.160. [17】 张树波,崔云龙,吴顺娥,等.酪酸梭菌的抑菌作用研究 [J】_中国新药杂志,2002,1 1(4):322—324. [18】 王世岭,杨瑶,周亮,等.酪酸梭菌、双歧杆菌胶囊对健康 受试者肠道菌群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5, 1 1(98):449—45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