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青海省农牧业经济结构调整的现状与对策

青海省农牧业经济结构调整的现状与对策

来源:华佗小知识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5卷2006年第3期总第146期 2006年6月出版 攀登(双月刊) Vol25 GenerW.No.146 N 3.2006 Juns 2006 Ascent(Bimonthly)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识码:A 文章编号:l00l一5647(2006)03—0068一O3 青海省农牧业经济结构调整的现状与对策 闽小芳 (青海大学,青海 西宁810001) 摘要:本文对青海省轻牧业现状以厦在结构调整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针对这些问题,围绕进一步 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农牧业;经济结构 加快农牧业结构调整,是转变农牧业增长方式,提高宏观 经济效益的客观要求,无论从当前青海省农牧业经济的现状 由2.79:23.15:74.06调整到2.42;18.76:78.82。 (三)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开始起步。随着种、养结构的调 看,还是从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看,调整优化农牧业经济结 整,农牧产品向多样化方向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规 构,都是一个急需继续解决好的重大课题。那么,全省农牧业 模化生产开始出现,为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提供了可能。一 经济结构调整的状况是怎样的?还存在那些问题?应采取那 是抓了农畜产品基地建设,培育了主导产业。如海东、海南等 些措施?本文就此谈些看法 一地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建设商品粮、蔬菜、豆类、油料、畜产 、全省农牧业经济结构调整的现状 品、水产品及中药材等基地,像乐都县的蔬菜基地已初具规 模。二是扶持和培育了“龙头”企业。一些地方以市场为导向, 以农畜产品为依托,采取扶持现有优势企业和创办新骨干企 (一)深化改革,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从全省近几年农 牧业情况看,各地区、各部门紧紧围绕农牧区工作重点,认真 业并举的方针,积极培育“龙头”企业,把产销加、贸工农有机 贯彻国家“三农”,出台了免征农业税、粮食直补、良种和 联系起来。三是培育了主导产业和产品 如海东地区将种植 林果业、水产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作为产业化经 农机购置补贴等一系列含金量较高的惠农和措施,加大 业、养殖业、了农牧业投入,结构调整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农牧业生产 营的五大支柱。明确了主导产业的开发内容。不断使初级产品 获得较好收成,农村牧区经济稳步增长。二是加大了农牧业基 加工转化增值。四是抓了市场体系建设。努力建立公平、竞争、 础设施建设力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业综合开发、“菜篮 有序的市场秩序洛地通过不断完善市场体系,为推进农牧业 子”工程、草原“四配套”等建设都有新的进展,农牧业生产条 产业化创造了一些基本条件。 件进一步改善。 (二)种植业、畜牧业结构调整取得初步成效 在种植业结 二、结构调整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 (一)种植业结构尚不适应市场要求。主要是品种调整与 构调整方面口各地根据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适度减少粮食播 种面积,稳步扩大油料、蔬菜种植面积 2003、2004年对全省粮 质量提高未做到有机统一。当市场对农产品数量需求减少,对 食、油料等播种面积都做了大幅度的调整,调整力度逐年加 质量要求提高时,农户没能及时适应这一变化,多发展优质农 大。截至2004年底,全省油菜播种面积已增加到300万亩,总产 28.2)/吨,增长7.6 ,已成为青海省第一大作物;肉、蛋、奶、 羊毛等畜产品产量,分别达到24.6万吨、1.4万吨、2d.7万吨、 畜产品,从而出现了部分农产品卖难现象。如因粮食本身品质 和质量问题,青海省的小麦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全省粮食贸 易市场基本被省外粮食产品所占据,本省产的粮食销售份额 1.7万吨。油菜、马铃薯、蚕豆、蔬菜、中藏药材、花卉等六大特 所占比例持续下滑。同时,随着农牧民食物结构的改变和酿造 色经济作物种植比例达到65 ,种植面积比上年增长5.8 , 等工业用粮减少.以及青稞自给率提高,青海省青稞销量 比重提高2.5个百分点。在畜牧业结构调整方面,重点是积极 调整畜群畜种结构,2000年与1995年相比,全省能繁殖母畜比 大幅度下降,本地产粮食库存持续增加,积压严重。 (二)畜牧业结构还有不尽合理之处。在畜群结构方面,突 出表现为母畜比例仍比较低。在畜种结构方面,当前主要表现 例提高了3.45个百分点,达fU46.02 ;全省马、牛、羊的比例 [收稿日期]2OO6~O4一l6 [作者简介)闵小芳(1964一),女,青海大学医学院政治理论教研室副教授 一68—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为牛的比例过高,羊的比例偏低。在牲畜品种结构方面,全省 有高加工增值的品质。近几年来,青海省在马铃薯脱毒技术方 优良畜种少,生产性能低。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牲畜总增、周 面取得了很大成功,种植面积逐步扩大。马铃薯的品质和产量 转和出栏。 也有较大提高,应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广马铃薯脱毒技术, (三)农牧业产业化仍处于起步阶段且推进缓慢。从调查 扩大种薯培育基地,增加种子供给,扩大种植面积,力争在2—  情况看,农业产业化虽已起步,但是农牧产品加工项目建设还 3年内使脱毒马铃薯生产和加工成为青海省的一个重要产业。远没有形成规模;中介服务组织发展滞后,社会化服务水平低 第三,发挥地域优势,发展各具特色的经济作物,走规模 下;“龙头”企业自身力量弱且带动力不强,尤其是因缺乏发展 经营之路。青海省农业区地域性特征十分明显,因此,种植业 这样才能使区域农产 资金,乡镇企业发展缓慢,严重制约着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大 必须根据这种特征来布局和组织生产,品的优势显现出来。一是在民和、乐都、西宁及格尔木等城镇 部分牧业区产业化经营还仅仅处于研究探讨阶段。 郊区建立起上规模、上质量、上水平的蔬菜反季节生产项目, (四)农畜产品流通不畅,成为影响农牧民收入的主要因 素之一。尽管青海省农牧业连续几年获得丰收,但农畜产品市 场却显得疲软,产品卖难问题比较突出。对农牧民的收入影响 极大。这其中有农牧民自身的问题,但关键问题还是农畜产品 流通改革不到位,产销脱节,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购销体 系,以至于外销渠道不畅,内销供大于求。 三、农牧业经济结构调整的对策 (一)进一步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培育新的农牧民收入 的增长点 首先,要思想,实事求是,提高认识,理清思路。青海 省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农牧 业生产有许多不同于内地的特点。必须立足于多灾的农牧业 生态环境,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既积极又稳妥地调整种植 业结构。要正确处理好种植业结构调整与“粮食自给”的关系; 处理好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比例关系,既保证粮食安全,又 促进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种植业结构调整应以市场为导向, 以提高种植业生产能力为重点,坚持产量、质量、结构和效益 相统一,增加适销对路产品生产,发展优质作物品种,提高种 植业生产的经济效益。通过结构调整达到农牧业增效、农牧民 增收的实际效果。在增长方式上,既要继续抓量的增加,更要 注意质的提高。科学合理地配置种植业布局,推动农牧业生产 综合水平不断提高,推动单位耕地、单位草场产出水平不断提 高,推动农产品商品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为了实现这些 目标,必须加大农村牧区改革力度,增加有效投入。 其次,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要培育和发展新的经济增长 点。一是积极发展油菜生产。油菜是青海省主要经济作物,多 年来,已形成一套比较先进的丰产栽培技术 如果采取有效措 施,不仅可以获得较高经济效益,还能使种植业生产能力大大 提高。另外,要上规模、上质量、上水平,使青海省的油菜生产 走在西北各省区的前列。今后,在这方面竞争可能会越来越激 烈,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保持住油菜生产优势。二是积 极发展豆类生产。蚕豆、豌豆是青海省的主要杂粮品种,品质 优良,国内外市场供不应求。对此,应当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快 调整布局,扩大生产规模,扎实有效地推进蚕豆、豌豆的产业 化和系列化生产。三是脱毒马铃薯种植推广步伐必须加快。马 铃薯是青海省主要粮菜兼用型作物,其市场需求较为稳定,具 并形成优势 二是建立黄河沿岸温暖灌区的果品生产基地。加 大投入,不断提高果品的科技含量。三是建立草莓、梨、杏、花 椒、枸杞、大黄、麻黄等稀有、特有经济作物生产基地。实实在 在地扩大生产,提高质量,进行深度加工,尽快形成生产规模, 逐步实现产业化经营。 ’ 第四,加快科技进步步伐。种植业的发展最终取决于科技 进步,因此,要下决心抓好关键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一是抓好 种子工程建设,以优质高效增产为目标,加强农物优良品种的 选育、引进和推广。二是结合实际推广间作套种技术。三是全 面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二)进一步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农 牧民增收的重要增长点 首先,广大牧区要继续认真贯彻执行“立草为业、调整结 构、提高总增、增加商品”的畜牧业发展方针,把调整畜种结 构、畜群结构作为优化结构的主攻方向,采取相应的和措 施,认真组织实施。 在畜种结构调整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因地制宜, 具定和落实“控制马、稳定牛、发展羊”的措施。总的原则 是,草场适合养什么畜种,那种经济效益高,就大力发展什么 畜种。但无论发展什么畜种,都应当减少饲养成本,缩短饲; 周期,提高品种档次,提高出栏率和商品率,重视经济效益,这 是畜种调整的基本要求 建议各级部门在这方面多做宣 传、引导和指导工作,使牧民充分认识畜种调整的重要性,提 高调整畜种结构的积极性。同时,进一步推动牧畜改良工作, 加大投入力度,稳步扩大良种畜的比例 尤其要努力提高经济 效益高的绵羊比例,把此作为发展畜牧业的一项重要措施来 抓。要坚持绵改方向不动摇,采取有效措施,尽快遏制绵改大 面积滑波的被动局面。在调整畜群结构中,重点应放在提高适 龄母畜的比例上。第一步,建议在“十一五”期间,将母畜比例 提高到55 一57 以上,形成一个大的飞跃;第二步,力争到 2010年,将母畜比例提高到6O 左右。这是牛羊母畜比例相对 平衡的临界值,这个指标若能实现,畜群结构将基本趋于合 理。 ’ 其次,大力发展有地区特点的农区畜牧业,加快发展草食 畜生产,认真组织实施“西繁东育工程”、“百万细毛羊工程”; 突出抓好畜种改良、提高节粮型、草食型畜种饲养量,发展规 一6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模养殖。提高牲畜总增率,走基地化建设、规模化生产、集约化 后,建议工作力度再加大一些。重点抓好县城所在地、交通沿 经营的路子。同时,要积极发展皮毛动物、特禽等特种养殖业, 线和农畜产品集散地的城镇建设。形成若干有一定规模、设施 开发畜牧业新资源,尽快使农区畜牧业成为农村经济中的重 配套、功能齐全、辐射力强的城镇群落,以此带动其它建制镇 要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要增长点。 和集镇的发展。城镇建设工作要与创建工业和商贸小区、经济 第三,tLtL实实地推动科技进步建议各地从当地的自然 开发区和兴建各类市场结合起来,促进二、三产业发展,加速 条件、生产水平和草场类型等实际出发,根据现有的畜种、畜 农村工业化、乡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多层次、多形 群结构状况,统筹安排,科学合理地做好结构调整的长期规划 式、多渠道、全方位的拓宽农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空问。 和短期实施计划。同时,进一步加强草场建设,进一步完善畜 (四)深化农畜产品流通改革,完善农畜产品市场体 牧兽医服务体系,提高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水平。通过提高科 系 技含量,推广和应用科学的养畜方法和技术,大幅度提高畜牧 在农畜产品流通方面,应给予认真研究,拿出切实有效的 业经济效益。 办法,尽快形成开发、统一、竞争、有序的农畜产品市场体系, (三)进一步加快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步伐,建立新型的 使农畜产品转化为货币的渠道畅通无阻,为农牧民提供良好 农牧业生产组织形式 的市场环境。各级既要抓农牧业生产,更要注意抓流通, 发展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应加强宏观组织和协调,用 开拓市场,一是积极鼓励支持农牧民进入流通领域。继续坚定 给予支持和引导,并按照“产业规模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系统 不移地培育多种经济成份、多种流通渠道、多种经营层次的农 化、管理企业化”的思路进行。 畜产品市场主体,组织农牧民有准备地进入农畜产品流通领 一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尤其要围绕油菜、豆类、马铃薯 域。二是充分发挥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和乡村集体经济组织 及畜产品等,大力发展个体经济和私营企业。从青海的实际出 的职能和作用,逐步建立以农牧民及其合作经济组织为主体 发,制定更加灵活的,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调动广大农 的农牧区社会化服务体系。三是培养“一条龙”的农村牧区产 牧民的积极性,努力使乡镇企业的发展适应产业化经营的需 业化组织。大力发展种养加相结合、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 要。现阶段发展乡镇企业仍应以劳动密集型为主,逐步向资 体化的农业产业化组织。建议重点抓好油菜、豆类、马铃薯、牛 金、技术密集型过渡。青海省乡镇企业多以冶炼等高耗能加工 羊肉、皮毛、药材等几条“大龙”的生产经营体系建设。认真研 业为主,这种结构应逐步调整,着重发展农副产品、畜产品、水 究“拳头”产品生产、加工及销售等环节存在的问题,通过科技 产品等系列加工,尤其要与开发非耕地资源结合起来,兴办绿 进步,创出青海的名牌产品,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 色企业及其加工业。世界上多数国家的乡村:工业主要围绕农 的名牌优势、经济优势。同时,尽快制定出青海省优势产业(产 业产前产后服务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而开展的,其主 品)实施产业化的发展规划,全面推进产业化进程。四是加强 要目标是为农业和农村服务,这种做法很值得借鉴。青海省乡 农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要通过流通改革,搞活农畜产品 镇企业在结构调整中,应逐步进行区域集中..形成工业小区, 流通,解决农畜产品生产与市场脱节、销售不畅等问题。统一 并与小城镇建设、市场建设相结合,配套推进,要把发展乡镇 规划,合理布局,完善配套设施,提高农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企业与农牧业生产衔接好,真正实现“以工补农”,“以农促 和管理水平,把农牧户与市场有机的连接起来,减少农牧业的 工”,通过工业的支持来带动农牧业的发展,通过农牧业的发 经营风险。五是稳定农畜产品价格,防止大起大落。应逐步建 展,为工业提供原料和市场,进而使农牧民的收入得到增加。 立完善农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实行优质优价,进一步拉开品 二要稳步加大小城镇建设的力度,努力推进乡村城镇化 种、质量差价,实行合理的等级和地区差价。建议在一定时期 的进程。小城镇是容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蓄:水池”,对促进农 内,对油料、豆类等农产品实行优惠,保护农民的积极性, 村非农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今 坚决制止乱收费现象。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about some outstanding problems with adjusting the status quo and structure of agriculture and pasturage in Qinghai pro‘vince,focalizes these issues and surrounds further to enlarge the scale of structural adjustment,mentioned some constructive ideas. Keywords:Agriculture and pasturage;economic construction (本文编辑、校对:日 月) 一7O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