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题测试卷二(含答案及精讲)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
一、思维应用题(50题,每题2分)
1.工厂要改建一个仓库,原计划投资180万元,实际投资155万元,节约了百分之几?
2.甲乙两地公路长1262千米,两辆汽车同时从甲乙两地出发,相向而行,每小时分别行120千米和95千米,大约经过几小时两车相遇?(得数保留整数)
3.加工一批零件,师傅每天可以加工54个,徒弟如果单独加工,17天可以完成。现在两人同时工作,完成任务时,师徒加工零件数的比是9:8。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4.甲乙丙合租一辆车,从A地出发往B地,共须付车费85元,已知甲在全程的1/10下车,乙在全程的3/5下车,只有丙到了B地,那么他么应该如何分摊路费?
5.庆祝“六一”,五年级同学买来336支红花,252支黄花,210支粉花.用这些花最多可以扎成多少束同样的花束?每束花中,红、黄、粉三种花
各有几支?
6.两辆汽车同时从相距485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经过4.5小时后,还相距35千米,甲车每小时行4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7.建筑工地用混凝土浇注一个长方体的柱子.柱子高3米,底面是边长0.6米的正方形.浇注这根柱子至少需要混凝土多少立方米?如果在柱子的四周贴上瓷砖,贴瓷砖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8.某校六年级有学生67人,请问至少有几个学生的生日是同一月?
9.一块梯形麦田,上底是35米,下底是55米,高是40米.如果每平方米收小麦0.6千克,这块麦田一共可以收小麦多少千克?
10.园林局有四个绿化队,第一、二队共有195人,第二、三、四队共有285人,第二小队的人数占全中队的1/5.第二小队有多少人?
11.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出发,背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58.2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9.5千米,10.5小时后,两车相距多少千米?(用两种方法解答)
12.甲、乙两辆汽车从东西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48
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2千米,两车离中点21千米处相遇,求东西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3.李强14分钟打了588个字,王丽16分钟打了720个字,李强平均每分钟比王丽少打多少个字?
14.东方机床厂,前11天共生产机床346台,后14天平均每天产36台,这个机床厂平均每天产机床多少台?
15.修路队修一段长60米的公路,前3天已修了42米,剩下的要2天修完,剩下的平均每天修多少米?
16.甲数的2/5等于乙数的35%,乙数是80,甲数是多少?
17.甲、乙两车如果从A、B两地同时开出,相向而行,4小时后能在途中相遇,已知甲、乙两车速度的比是5:6,照这样的速度,如果两车要在A、B两地的中点处相遇,则乙车应延迟几小时开出?
18.三(1)班共有41名同学,每人至少喜欢吃一种水果,喜欢吃苹果的有28人,喜欢吃香蕉的有25人,两种水果都喜欢吃的有多少人.
19.同学们参加植树劳动,四年级去了142人,三年级去了128人.四年
级应该派几个人去支援三年级,就能使两个年级参加劳动的人数一样多.
20.某工厂要制作4500套教具,计划15天做完,实际每天比计划多做75套,实际几天做完?
21.25支铅笔分给甲、乙、丙三人.乙分到的比甲的一半多3支,丙分到的比乙的一半多3支.问:甲、乙、丙三人各分到几支铅笔?
22.五年级举行数学竞赛,一班占参加比赛总人数的1/3,二班与三班参加比赛人数的比是11:13,二班比三班少8人,三个班各有多少人参加比赛.
23.养鸡场养公鸡280只,母鸡的只数比公鸡的12倍还多145只,养鸡场共有多少只鸡?
24.甲乙两个粮仓共存粮若干吨,已知甲仓库存粮的吨数是乙仓库的3/5,如果乙仓库给甲仓库36吨,则两仓库的粮食同样多,甲乙两仓库共存粮多少吨?
25.某校参加数学竞赛的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的4倍少8人,比女生人数的3倍多24人,学校参加竞赛的女生有多少人?
26.五年级同学一共捐款0元,四年级捐的比五年级多1/8,四年级同学捐款多少元?
27.二(1)班一共有35名学生,星期天一起到公园里划船游玩.每条大船坐6人,每条小船坐4人.(1)坐哪种船用的船少?(2)如果全部选坐小船,至少要租多少条?
28.问张老师今年有多少岁.张老师说:“当我像你这么大时,我的年龄是你年龄的5倍.当你像我这么大时,我都已经52岁了”.张老师现在多少岁?
29.甲、乙、丙三台车床加工方形和圆形的两种零件,已知甲车床每加工3个零件中有2个是圆形的;乙车床每加工4个零件中有3个是圆形的;丙车床每加工5个零件中有4个是圆形的.这天三台车床共加工了58个圆形零件,而加工的方形零件个数的比为4:3:3,那么这天三台车床共加工零件几个?
30.一个圆柱形容器内盛有4/5容积的酒精,从中倒出20L后,容器中的酒精还占这个容器的2/3容积,这个容器的容积是多少?
31.体育用品商店购进50个足球、40个篮球,共3000元.零售时足球加价9%,篮球加价11%,全部卖出后获利润298元.问:每个足球、
篮球进价各多少元?
32.A、B两地相距432千米,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甲每小时行千米,乙每小时行66千米,经过3.5小时两车是否已相遇过?
33.甲乙两个厂的人数之比是5:4,从甲厂调133人到乙厂后,甲乙两厂人数之比是2:3,乙厂原有多少人.
34.庆祝国庆,同学们布置教室买来150个红气球,买来的黄气球的个数是红气球的6倍,买来黄气球多少个?
35.五年级两个班的学生采集树种,(1)班46人,每人采集0.14千克,(2)班36人共采集6.15千克,两个班一共采集树种多少千克?
36.一辆公共汽车由起点到终点站共有10个车站,已知前8个车站共上车93人,除终点外前面各站共计下车76人.从前8个车站上车且在终点站下车的共有多少人?
37.怡和小区要建一个长方形花坛,长27.5米,宽15.2米,那么花坛得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多少?
38.工程队铺一条公路,已铺好的占这条路的35%,如果再铺300米就
刚好铺了这条公路的一半.工程队已铺多少米?
39.四、五、六年级师生共向希望小学捐书700本,四年级捐的占总数的3/10,五年级比四年级多捐1/10.六年级捐书多少本?
40.甲、乙两城相距315千米,一辆汽车和一辆摩托车同时相向而行.汽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3小时后两车相距15千米.摩托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41.从甲城到乙城铁路长312千米,以前快车要行5.2小时,现在只要行3.9小时,现在比过去平均每小时多行多少千米?
42.甲、乙两地相距288千米,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同时由甲地开往乙地,客车用了3.6时,货车用了2.5时.客车平均每时比货车慢多少千米?
43.师徒二人共同加工一批零件,师傅与徒弟每小时加工零件的个数比是5:3,完工时,徒弟发现他比师傅一共少加工了个,这批零件一共有多少个?(提示:1小时加工的个数比是5:3, 2小时呢?3小时呢?……加工时间相同时师傅与徒弟加工的个数比是多少?)
44.甲数是53.26,比乙数少21.698,乙数是多少?甲、乙两数的和是多少?
45.甲数是52,乙、丙两数的平均数是61,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46.一批零件平均分给师徒两人去做.经过6小时,师傅完成了任务,这时徒弟还差96个没有完成.已知徒弟的工作效率是师傅的4/5,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47.同学们植树,六年级植的棵数比五年级的4倍还多16棵,六年级植了456棵,五年级植了多少棵?
48.同学们步行去春游,从学校到目的地共有10千米,大家上午8时出发,每小时走3千米,12时能到达吗?
49.二年二班的同学组织一起去春游,一共有55名同学,每8人坐一辆车,至少需要几辆车?
50.某工厂原来产品中有1/60是次品,用新机器后能减少损失1/5,现在次品占总产品的多少? 参
1.分析:原计划投资180万元,实际投资155万元,则节约了180-155元,则节约的钱数占原计划的(180-155)÷180. 解答:解:(180-155)÷180, =25÷180, ≈13.9%. 答:节约了13.9%. 点评:完成本题要注意求节约了百分之几,应是求节约的占原计划的分率,要将原计划的钱数当做单位“1”.
2.考点:简单的行程问题 专题:行程问题 分析:运用总路程除以甲乙两车的速度和就是它们的相遇时间,即,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列式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 解:1262÷(120+95) =1262÷215 ≈6(小时) 答:大约经过6小时两车相遇. 点评:考查了行程问题中的“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这个公式的掌握与运用情况,考查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解:8/(9+8)÷1/17=8(天) 54×8= 432(个) 432÷9×(9+8) = 48×17 = 816(个)
4.分析:把全程共付的车费看做单位“1”,根据题意甲、乙、丙应该按照1/10:3/5:1分摊路费,先求得甲、乙、丙分摊路费的总份数,再求得甲、乙、丙所占总车费数的几分之几,最后求得甲、乙、丙分别分摊路费数,列式解答即可. 解答:解:甲、乙、丙应该按:1/10:3/5:1=1:6:10, 总份数:1+6+10=17(份), 甲分摊路费:85×1/17=5(元), 乙分摊路费:85×6/17=30(元), 丙分摊路费:85×10/17=50(元). 答:甲分摊路费5元,乙分摊路费30元,丙分摊路费50元. 点评:解决此题关键是先求出甲、乙、丙应该按照什么比例分摊路费,再根据已知三个数的比与三个数的和,求这三个数,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答.
5.分析:求最多以扎成多少束同样的花束,就是求336、252和210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然后用红花、黄花和粉花的数量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每束花中,红、黄、粉三种花各有的只数. 解答:解:252=2×2×3×3×7, 336=2×2×2×2×3×7, 210=2×3×5×7, 所以336、252和210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2×3×7=42,即用这些花最多可以扎成42束同样的花束; 答:即用这些花最多可以扎成42束同样的花束; 每束花中红花的朵数:252÷42=6(朵); 每束花中黄花的朵数:336÷42=8(朵); 每束花中粉花的朵数:210÷42=5(朵); 答:每束花中,红花需6朵,黄花需8朵,粉花需5朵三种花. 点评:考查了求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三个数的公有质因数连乘积是最大公因数;数字大的用短除法解答.
6.考点:简单的行程问题 专题:行程问题 分析:要求乙车的速度,可先求出两车的速度和,然后减去甲车的速度.根据题意,“经过4.5小时后,还相距35千米”,那么两车4.5小时行了(485-35)千米,则速度和为(485-35)÷2,然后减去甲车的速度48千米,即为所求. 解答: 解:(485-35)÷4.5-48 =450÷4.5-48 =100-48 =52(千米) 答:乙车每小时行52千米. 点评:此题解答的关键是求出两车的速度和,然后用速度和-甲车速度=乙车速度.
7.分析:要求浇筑这根柱子需要的混凝土就是要求这根柱子体积,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即可解决问题,要求贴瓷砖的面积就是求出这根柱子的表面积(不包括上面和下面)由此可以解决问题. 解答:解:0.6×0.6×3=1.08立方米, (3×0.6+3×0.6)×2=7.2平方米; 答:浇注这
根柱子至少需要混凝土1.08立方米;如果在柱子的四周贴上瓷砖,贴瓷砖的面积是7.2平方米. 点评:解决此题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8.分析:一年有12个月,那么可以看做是12个抽屉,67个同学看做67个元素,考虑最差情况:把67个同学平均分配在12个抽屉中:67÷12=5…7,那么每个抽屉都有5人,那么剩下的7人,无论放到哪个抽屉都会出现6个人在同一个抽屉里. 解答:解:建立抽屉:一年有12个月,那么可以看做是12个抽屉,考虑最差情况: 67÷12=5…7, 5+1=6(人), 答:至少有6名同学的生日在同一个月. 点评:此题考查了抽屉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9.分析 首先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S=(a+b)×h÷2,求出麦田的面积,再根据单产量×数量=总产量解答. 解答 解:(35+55)×40÷2×0.6 =90×20×0.6 =90×12 =21080(千克) 答:这块梯形麦田共收小麦1080千克.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梯形的面积公式S=(a+b)×h÷2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0.解答:解:设全中队有x人,则第二小队的人数是(1/5)x,由题意得 x+(1/5)x=195+285, x=400; (1/5)x=400×1/5=80; 答:第二小队有80人.
11.分析:(1)依据路程=速度×时间,分别求出甲车和乙车行驶的路程,再根据两车距离=甲车行驶路程+乙车行驶路程解答, (2)根据两车距离=甲、乙两车速度和×时间解答. 解答:解:(1)58.2×10.5+49.5×10.5, =611.1+519.75, =1130.85(千米); (2)(58.2+49.5)×10.5, =107.7×10.5, =1130.85(千米); 答:两车相距1130.85千米. 点评:此题考查基
本数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再据题目中的数据即可解决问题. 12.分析:由“两车离中点21千米处相遇”,可知甲车比乙车多行21×2千米,相遇时间为21×2÷(48-42)=7(小时),根据两车的速度,可求东西两地相距7×(48+42)千米,解决问题. 解答:解:21×2÷(48-42)×(48+42), =7×90, =630(千米); 答:东西两地相距630千米. 点评:解答此题,应注意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行21×2千米,从而求出相遇时间,进一步解决问题.
13.分析:分别用每人的工作量除以每人的工作时间求出每人每小时打的字数,即能用减法求出李强平均每分钟比王丽少打多少个字. 解答:解:720÷16-588÷14 =45-42, =3(个). 答:李强平均每分钟比王丽少打3个字. 点评:本题体现了工程问题的基本关系式: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14.分析:要求这个机床厂平均每天产机床的台数,根据求平均数的方法,就用共生产机床的台数除以共生产机床的天数即可得解. 解答:解:(346+36×14)÷(11+14), =(346+504)÷25, =850÷25, =34(台); 答:这个机床厂平均每天产机床34台. 点评:解决此题关键是先求出后14天机床的台数,然后根据求平均数的方法列式解答:平均数=总量÷总份数.
15.考点:平均数的含义及求平均数的方法 专题:平均数问题 分析:用公路的全长减去已经修的长度求出剩下的长度,再除以2即可计算出平均每天修的长度. 解答: 解:(60-42)÷2 =18÷2 =9(米). 答:剩下的平均每天修9米. 点评:解题关键是计算出剩下的长度,再根据
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计算.
16.解答:解: 甲数是: 80×35%÷2/5, =80×0.35×5/2, =70. 答:甲数是70.
17.分析:根据题意设甲车的速度为5,则乙车的速度为6,A、B两地相距(5+6)x4=44,则甲车行驶到中点时间(44÷2)÷5=22/5,乙车行驶到中点时间(44÷2)÷6=22/6,再用甲行驶一半用的时间减去乙行驶一半用的时间即可求出乙车应延迟开出的时间. 解答:解:设甲车速为5,乙车速为6, A、B间距离:(5+6)×4=44, 则甲车行驶到中点时间:(44÷2)÷5=22/5, 乙车行驶到中点时间:(44÷2)÷6=22/6, 提前的时间为:22/5-22/6=11/15(小时), 答:乙车应延迟11/15小时开出. 点评:根据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求出A、B两地的路程,是完成本题的关键,再根据各行驶一半的路程除以各自的速度即是各自需要的时间,再相减即可解决.
18.分析 喜欢吃苹果的有28人,喜欢吃香蕉的有25人,三(1)班有41人,根据容斥原理可知,两种都喜欢吃的有(28+25)-41人. 解答 解:(28+25)-41 =53-41 =12(人) 答:两种水果都喜欢吃的有12人. 点评 完成本题的依据为容斥原理之一:既是A类又是B类的元素个数=属于A类元素个数+属于B类元素个数-A类B类元素个数总和A. 19.分析:要求四年级应该派多少人去支援三年级,就能使两个年级参加劳动的人数一样多,应先求出两班人数相等时分别是多少人,然后用四年级原有人数减去相等时的人数即可. 解答:解:142-(142+128)÷2, =142-270÷2, =142-135, =7(人). 答:四年级应该派7人去支援
三年级. 点评:此题解答的关键是求出两班人数相等时分别是多少人,进一步解决问题.
20.分析:要求实际几天做完,需知道生产任务(已知)与实际每天做的套数,要求实际每天做的套数,需求得计划每天做的套数,由此找出条件列出算式解决问题. 解答:解:计划每天做的套数:4500÷15=300(套), 实际每天做的套数:300+75=375(套), 实际完成任务的天数:4500÷375=12(天). 综合算式:4500÷(4500÷15+75), =4500÷375, =12(天). 答:实际12天做完. 点评:解答这类问题一般从问题出发,一步步找到要求的问题与所需的条件,再由条件回到问题即可列式解决.
21.分析:设甲分到x支铅笔,则乙分到[(1/2)x+3]支,丙分到的是{1/2×[(1/2)x+3]+3}支. 解答:解:设甲分到x支铅笔,则乙分到[(1/2)x+3]支,丙分到的是{(1/2)x[(1/2)x+3]+3}
支. X+[(1/2)X+3]+{1/2×[(1/2)X+3]+3}=25 X=10; 乙分到:
[(1/2)X+3]=1/2×10+3=8(支); 丙分到的是:1/2×8+3=7(支). 答:甲、乙、丙各分得10支,8支,7支. 点评:本题是一道复杂的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设出一个量,表示出另外的两个量,然后分别计算出答案.
22.分析:把参加竞赛的总人数看成单位“1”,那么二班和三班就一共有总数的1-1/3,再根据比例分别求出二班和三班各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用二者的差对应的数量是8人,用除法可以求出单位“1”总人数,再用总人数分别求出这三个班的人数. 解答:解:二班和三班占总数的:
1-1/3=2/3, 二班和三班的总份数:11+13=24, 二班占总人数的:2/3×11/24=11/36, 三班占总人数的:2/3×13/24=13/36, 故二班比三班少:13/36-11/36=1/18, 参赛人数为:8÷1/18=144(人). 一班有:144×1/3=48(人), 二班有144×11/36=44(人), 三班有144×13/36=52(人). 答:一班有48人,二班有44人,三班有52人. 故答案为:48人,44人,52人. 点评:本题是利用比例求出二三班各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再根据人数差求出总数,最后用乘法求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3.分析 用公鸡的只数乘12求出公鸡只数的12倍是多少,再加上145就是养母鸡的只数,再加上公鸡的只数,就是养鸡场养鸡的只数. 解答 解:280×12+145+280 =3360+145+28 =3505+280 =3785(只) 答:养鸡场共有3785只鸡. 点评 本题的重点是根据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几的数是多少的计算方法,求出母鸡的只数,进而求出共有的只数. 24.分析 通过“甲仓库存粮的吨数是乙仓库的3/5”,可知,乙仓库占两个仓库总存粮的5/(3+5),乙仓库给甲仓库36吨,则乙仓存粮占总存粮的1/2,所以这36吨占总数的5/(3+5)−1/2,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甲乙两仓库共存粮:36÷[5/(3+5)−1/2]. 解答 解:36÷[5/(3+5)−1/2] =36÷(5/8−1/2) =36÷1/8 =288(吨), 答:甲乙两仓库共存粮288吨. 点评 明确这一过程中,总吨数没有变,根据前后乙仓占总吨数分率的变化进行解答是完成本题的关键.
25.分析:同于男生人数女生人数的4倍少8人,比女生人数的3倍多24人,则8+24人即是女生人数的4-3=1倍,即女生人数是24+8=32人. 解答:解:24+8=32(人), 答:学校参加竞赛的女生有32人. 点
评:由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的4倍少8人,比女生人数的3倍多24人,得出8+24人即是女生人数的1倍是完成本题的关键.
26.分析:把五年级的捐款的钱数看成单位“1”,用五年级的钱数乘上(1+1/8)即可. 解答:解:0×(1+1/8) =0×9/8 =720(元) 答:四年级的同学捐款720元.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找出单位“1”,已知单位“1”的量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
27.分析 (1)35个同学,每条大船坐6人,每条小船坐4人,根据整数除法进行估算则坐大船用的条数少; (2(2)根据整数除法用35除以每条小船坐的人数即可求出需要的条数. 解答 解:(1)35÷6=5(条)…5(人) 所以需要大船的条数:5+1=6(条) 35÷4=8(条)…3(人) 所以需要小船的条数:8+1=9(条) 答:坐大船船用的船少. (2)35÷4=8(条)…3(人) 8+1=9(条) 答:至少要租9条. 点评 此题考查了整数除法应用题的应用.关键是根据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
28.解答:解:设张老师今年x岁,今年y岁; 根据题意可得: y-(1/5)y=x-y 52-x=x-y 解得:x=36;y=20 答:张老师现在36岁. 29.分析:此题可以用份数来解答,先求出58个圆形零件一共占了多少份,进一步求出每一份的数;再求出方形零件的个数,进一步求得总个数. 解答:解:甲车床加工方形零件4份,圆形零件4×2=8份, 乙车床加工方形零件3份,圆形零件3×3=9份, 丙车床加工方形零件3份,圆形零件3×4=12份, 圆形零件共:8+9+12=29(份), 每份是:58÷29=2(个), 方形零件有:2×(4+3+3)=20(个), 共加工零件:20+58=78
(个). 答:这天三台车床共加工零件78个. 点评:解决此题可用份数来解答,关键是先根据圆形零件的个数求出每一份的数,再求出方形零件的个数,进一步求得总个数.
30.分析:把这个容器的容积看成单位“1”,它的(4/5-2/3)对应的数量就是倒出的20L,由此用除法求出这个容器的容积. 解答:解:20÷(4/5-2/3), =20÷2/15, =150(L); 答:这个容器的容积是150L.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找出单位“1”,并找出单位“1”的几分之几对应的数量,用除法就可以求出单位“1”的量.
31.分析:此题可以设篮球X元,则足球为(3000-X)元.因为篮球售出后获利11%,足球售出后获利9%,因此两种球共获利X×11%+(3000-X)×9%,已知两种球共获利298元,由获利相等,列出方程X×11%+(3000-X)×9%=298,解答即可. 解答:解:设篮球X元,则足球为(3000-X)元,由题意得: X×11%+(3000-X)×9%=298, 0.11X+270-0.09X=298, 0.02X=28, X=1400; 足球的钱数: 3000-1400=1600(元); 所以蓝球的价格是:1400÷40=35(元), 足球的价格是:1600÷50=32(元), 答:每个足球的进价是32元,每个篮球的进价是35元. 点评:此题解答的依据是根据关系式:篮球获利+足球获利=两种球共获利298元,再利用单价=总价÷数量即可解答. 32.考点:相遇问题 专题:综合行程问题 分析:先求出3.5小时两车所走的路程,然后与432比较即可.根据关系式:速度和×时间=路程,求得路程,通过比较解决问题. 解答: 解:(+66)×3.5 =130×3.5 =455(千米) 455千米>432千米 答:经过3.5小时两车已相遇过. 点评:
此题也可求出相遇时间,然后与3.5小时比较即可.
33.解答:解:133÷[3/(2+3)-4/(5+4)]=855(人); 855×4/(5+4)=380(人); 答:乙厂原有380人.
34.分析: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进行计算,即,用150乘以6就是黄气球的个数. 解答:解:150×6=900(个); 答:买来黄气球900个. 点评:求一个数的几倍用乘法计算,直接列算式解决问题. 35.分析:先依据乘法的意义计算出(1)班的采集重量,再据加法的意义即可得解. 解答:解:46×0.14+6.15, =6.44+6.15, =12.59(千克); 答:两个班一共采集树种12.59千克. 点评:先计算出(1)班的采集重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6.分析:根据题意知道,在第9个车站上车的人,决不会在第9站下车,因此除终点外前面各站下车的76人都是在前8个车站上车的,所以从前8个车站上车且在终点下车的人数即可求出. 解答:解:因为在第9个车站上车的人,决不会在第9站下车, 因此除终点外前面各站下车的76人都是在前8个车站上车的, 所以从前8个车站上车且在终点下车的共有: 93-76=17(人), 答:从前8个车站上车且在终点站下车的共有17人,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考虑到在第九站上车的人不可能在第九站下车,所以在第9站下车的人全是前8个车站上车的人. 37.分析 长方形花坛,长27.5米,宽15.2米,根据长方形的周长C=(a+b)×2,长方形的面积S=ab,据此代入数据即可求解. 解答 解:周长:(27.5+15.2)×2 =42.7×2 =85.4(米) 面积:27.5×15.2=418(平方米) 答:花坛的周长是85.4米,面积是418平方米.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长
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的实际应用.
38.分析 工程队铺一条公路,已铺好的占这条路的35%,如果再铺300米就刚好铺了这条公路的一半即50%,根据分数减法的意义,这300米正好占全长的50%-35%,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用这300米除以其占全长的分率,即得全长是多少,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全长乘已修的占全长的分率,即得已铺多少为. 解答 解:300÷(50%-35%)×35% =300÷15%×35% =2000×35% =700(米) 答:已铺了700米. 点评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
39.解答 解:700-700×3/10-700×3/10×(1+1/10) =259(本), 答:六年级捐书259本.
40.【答案】摩托车每小时行驶40千米. 【解析】 试题分析:首先用甲、乙两城之间的距离减去3小时后两车相距的路程,求出两车3小时行驶的路程之和是多少;然后用两车3小时行驶的路程之和除以3,求出两车的速度之和是多少;最后用两车的速度之和减去汽车的速度,求出摩托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即可. 解答:解:(315﹣15)÷3﹣60 =300÷3﹣60 =100﹣60 =40(千米) 答:摩托车每小时行驶40千米. 41.分析:用全程除以原来和现在的时间求出原来和现在的速度,然后再用现在的速度减去原来的速度即可. 解答:解:312÷3.9-312÷5.2, =80-60, =20(千米); 答:现在比过去平均每小时多行20千米. 点评:本题需要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分别求出原来和现在的速度,进而求解.
42.分析 甲、乙两地相距288千米,货车用了2.5小时,用288千米除以2.5小时,即可求出货车每小时走的路程,同理求出客车每小时走的路程,再用货车每小时走的路程减去客车每小时走的路程即可求解. 解答 解:288÷2.5-288÷3.6 =115.2-80 =35.2(千米) 答:客车平均每时比货车慢35.2千米. 点评 解决本题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分别求出两车的速度,再作差.
43.工作效率比是5:3,则工作总量比也是5:3,÷(5-3)×(5+3)=256(个)
44.考点: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专题:文字叙述题 分析:已知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多少,求这个数用加法计算,用53.26加21.698可求出乙数,再把甲数同乙数相加,就是甲乙两数的和,据此解答. 解答: 解:53.26+21.698=74.958 53.26+74.958=128.218 答:乙数是74.958,甲、乙两数的和是128.218.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小数加法计算方法的掌握.
45.分析:乙、丙的平均数是61,可得它们的和是61×2,再加上甲数52后,除以3就是这三个数的平均数. 解答:解:(61×2+52)÷3, =174÷3, =58, 答: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58. 点评:此题考查平均数的意义及求解方法.
46.解答:解:96÷(1-1/6×4/5×6), =480(个); 480×2=960(个). 答:这批零件有960个.
47.【答案】110棵 【解析】 解:设五年级植了x棵。 4x+16=456 x=110 答:五年级植了110棵。
48.考点:简单的行程问题 专题:行程问题 分析:先求出8时到12时经过的时间,再根据路程=速度×时间,求出行驶的路程,最后与10千米比较即可解答. 解答: 解:12时-8时=4时 3×4=12(千米) 12>10 答:12时能到达. 点评:根据等量关系式:路程=速度×时间,求出行驶的路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9.【答案】7辆 【解析】 55÷8=6(辆)……7(人) 6+1=7(辆) 答:至少需要7辆车。
50.分析:把总产品的数量看成单位“1”,原来其中的1/60是次品; 再把原来的次品数量看成单位“1”,现在的次品数量是原来的(1-1/5),由此用乘法求出现在的次品数量占产品总数量的几分之几即可. 解答:解:设产品的总数是1; 1×1/60×(1-1/5), =1/60×4/5, =1/75; 答:现在次品占总产品的1/75. 点评:本题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本题的难点是区分两个单位“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