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是被甩得更远 一 力之中 ・能否摆脱弃责和逐利的惯性,也许才是 I而买票上车者就有了一个 字:房奴 不能太多指望地产商的自律或是消费 能否勒住脱缰烈马的解决之道 ● 一 一 ● ~ 一 一~・一 i , ・ 拳 叁 蓝 l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房改变生活 一★本刊记者/孙展 每月到了20日,张颖都要向银行的账 户中存人3800元。这是她交给银行的房贷 项针对购房人群的调查中,购房后幸福感增强的人不到三成,更多的人 £“压力倍增”:另有30096的人对购房行为”感到后悔”。他们因买房而被 按揭款,几乎是她月收入的四分之三。而还 贷期长达20年。这只是漫漫长夜的开始。 变了生活,从而拥有了一个新名字——”房奴” 买房前后“两重天” 类似张颖这样的购房者,他们的生活 可以用“买房前”和“买房后”来划分。 买房前,张颖在北京一家媒体工作, 月收入5000元左右,一个人吃穿用住后还 会有一些节余。但是在买房后,日常的消 费,能节省就节省,不是必须的开销就一 律取消。最重要的是,往日那种从容应对 生活的良好心态也发生了彻底改变。“压 力、矛盾、迷惘”,她用这三个词来形容自 己买房后的状态。 在北京,仅2005年前l1个月,就有 25.4万人加入到购房大军中。而这还是受  ̄rJ2005年出台的加息和宏观影响 之后的情况,相比于2004年的同期,这一 数字要少了10%。 尽管在这每年新增的数十万购房人当 中,房子带来的感受各有不同,但类似张 颖这样的购房者却并不在少数:有一定的 经济实力,但月供的份额却在总收人中比 例过高,以至于应付日常生活都捉襟见肘, 媒体有人给这批人起了一个新名字一一 “房奴”。 刚看到“房奴”这个词的时候,张颖 心动了一下。“这就是在说我。” 张颖的朋友一一刘欣,状况稍好一 些。本来夫妻两人已经有了一套60平米的 两居室,但是因为打算要孩子,他们又购 置了一套120平米的三居室新房。新房子 的月供占据了两人收入的一半,“如果说以 前还能稍有积蓄的话,现在完全成了‘月 光族’。”刘欣说。但毕竟,居住新房子更 加舒适,刘欣在感受到压力的同时也有不 少幸福感。 刘欣应该感到幸运。毕竟,在一项针 对购房人群的调查中,购房后幸福感增强 的人不到三成,更多的人则是感觉“压力 倍增”,另有30%的人对购房行为“感到 【=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定会越来越小。”李普预测说。 但对于张颖来说,则没有那么乐观。为 了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她报考了在职硕 透支的欲望 北京市建委曾有的一项统计也表明, 2004年,李普(化名)大学毕业,进 购房对象中,可承受月供1500~2000元、 士,一边读书一边上班的生活让她备感疲 入一家金融企业工作,月收入4000元左右。 2000~3000元、3000~4000元的人的比率 惫,因为有了月供的压力,她也不敢轻易换 2006年4月,他也买下了一套属于自己的 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3000~4000元 工作,因为薪金必须达到一定额度的要求。 房子。 学的城市工作,一两年后由父母或亲朋好 友协助凑足首付款,然后开始城市“负翁” 的生活。在年轻人当中,这种生活状态已经 越来越普遍。北京市建委曾在2004年底做 过一个调查,发现购房者越来越趋向于年 轻化,在所有年龄段中,2l~30岁的购房 者所占比例最高,达到了38.8%。 这一结果出乎不少人的预料,本以为 30~40岁正是一个人事业稳定期,并且通 过多年工作已经有了一定的积蓄,这群人 ★本刊记者/孙展 才应该是购房者的主力。但事实的结果是, 这个年龄段的购房者只是24.2%,比前一 年龄段的低了l4个百分点。 时影响房地产市场最大的变数。为了鼓励贷 的增长幅度最大。而可承受1500元以下月 这也让她失去了几次从事自己更喜欢的职 业的机会。 ★ 通过高考进入大城市,毕业后留在上 供的人则在减少。 被忽悠的年轻房奴们 在居者有其屋的观念下.提前和超前消费的年轻消费者,成为中国楼价虚高的助 推者和受害者。他们中的部分后来才发现.被那个传说中的美国老太太 忽悠了” 款购房,1998~1999年间,有些银行甚至推 1997年,当张帆刚进入北京房地产市 出过“零首付”的。但真正敢于将自己 场从事销售工作时,几乎还没有多少人有买 半生积蓄拿出来交给银行,并预支未来数十 为什么会在刚毕业不久之后就选择买 房的概念。那时候,依靠工作单位的福利分 年收入的人并不多。 房,李普给出的答案是,希望能有稳定感, 然房价持续上涨也使他急于尽早下手。 房,还是大多数城镇居民解决居住问题的主 可是到了2000年之后,这种状况有了 同时也避免了合租房屋时的不少麻烦。当 要途径。但是到了2006年,已经是伟业房 根本的改观,北京的商品房销售总额出现 地产经纪公司销售管理中心总监的张帆早已 “井喷”式的增长。与此同时,一则有关美 2004年,张颖和男友看中了靠近中关 买了房。他身边许多朋友也买了房,就连刚 国老太太和中国老太太不同的购房观念的故 村的一个楼盘,本来两人已经确定了一套 刚工作一两年的高校毕业生也已经开始用按 事,也在消费者当中不胫而走。这则故事 80平米的房子,不料一夜之后,售楼小姐 揭贷款买房。近十年的时间里,市场在变, 告诉她,这套房子已经出售。在售楼小姐的 在变,购房人也在变。 说服下,张颖转而选择了一套160平米的房 子,这个房子总价100多万,已经远远超出 中,一个中国老太太说,我工作了一辈子, 终于存够了买房子的钱;而那个美国老太太 说,我工作了一辈子,终于把银行的房贷还 清了。 按揭造市 张帆还记得, 了她可承受的范围。但是看到就在同样的 此后,“按揭贷款 的理念逐步为人们接 受,购房人的数量一 下增长起来。”张帆 小区,同样的房型每月的租金竟达到8000 1997年之前,这一切 元,张颖决定出手了,在借了亲友l0多万 都是难以想象的。那 元后,她凑足了首付款。 时候,能够买房的人 和男友咬牙坚持还贷一年后,张颖拿到 都是被称作先富裕起 了新房的钥匙。而此时,张颖的生活也发生 来的那批人。在这些 了变化,先是男友分手,同时工作也进行了 人当中,“40岁以上者 说。 在张帆的印象当 中,最先试水的是一 批IT从业者。2000年 前后,正是网络经济 大发展之时,大批IT 白领在此期间产生, 他们每月领取6000~ 调整,她开始为自己当初的决断苦苦支撑。 居多,通常都是一次 性付款。”也正是这批 人进入到房地产市场, “房奴”有没有未来? 已经成为有房族的李普每月需要还款 造就了北京最早的几 将近2000元,几乎占了收入的一半,但他 处“富人区”。 觉得还能承受,毕竟单位每个月有500元左 而1997年之后, 右的公积金,同时自己还有一些兼职可以 福利性分房逐步取消, 不定期地增加一些收入。“我现在的工作比 银行按揭贷款也 较稳定,收入也会慢慢提高,还款的压力肯 陆续推出。这成为当 2∞5年2月底.上海办理房产交易的市民。10000元的高薪,同时 也没有太多的生活负 担,工作2~3年就会 有一笔不小的积蓄, 摄影:高剑平 24 中一■一一书2006.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