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组织文化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能力建设研究

组织文化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能力建设研究

来源:华佗小知识
100·工作研究·

图书馆(Library)2017年第12期(No.12.2017)

组织文化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能力建设研究*李 瑾 盛小平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广州 510006)

〔摘 要〕 组织文化是影响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能力建设的精神文化因素,通过组织

文化变革,提升学科服务能力。文章通过文献调查、网络调查、理论移植和模型设计,研究组织文化对学科服务的影响,提出基于文化变革的学科服务能力建设方案,并给出实例说明。组织文化对学科服务的影响可分为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潜在影响,基于文化变革的学科服务能力建设方案包括了组织文化变革的方法、过程、管理和内容,以此提升学科服务能力。

〔关键词〕 组织文化 高校图书馆 学科服务 能力建设〔中图法分类号〕 G252〔引用本文格式〕 李瑾,盛小平.组织文化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能力建设研究[J].图书馆,2017(12):100—106

1 引言

学科服务是对传统图书馆服务的拓展和深化[1],近年来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推进服务创新的重要方向。虽然我国高校图书馆不断加强学科服务能力建设,并实施了各项举措,但收效不甚理想,学科服务没有达到人们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学科服务能力建设的策略虽多,但似乎只是隔靴搔痒,没有发现制约学科服务有效开展的根深蒂固的障碍。组织文化是组织在其内外环境中长期形成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行为规范、制度规范和外部形象的总和[2]。它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特有文化形象,是一个组织精神层面的力量之源,对组织各方面建设均会产生深刻影响。任何组织都有自己的文化[3],高校图书馆的组织文化不仅会直接影响学科服务的质量,还会对学科服务能力的各方面建设产生实质的影响。从组织文化的角度,去发现制约学科服务有效开展的客观存在但又难以察觉的深层障碍,从根本上提升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能力。

通过检索国内外文献发现,基于组织文化视角研究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能力建设的学者不多,研究成果也比较少,国内几乎没有相关方面的系统化理论研究。由于理论研究的不足,导致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能力建设长期缺乏坚实可靠的理论指导,学科服务水平迟迟难以提高,无法有效满足学科用户的需

图1 高校图书馆组织文化的陀螺结构根据组织文化的可见度,高校图书馆的组织文化可以细分为表层文化、中层文化、深层文化。表层文化是高校图书馆物质层面表现出的文化,通过高校图书求。因此,组织文化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能力建设研究不仅具有较高的理论研究价值,填补了理论研究的空白;同时还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可切实提升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质量。2 高校图书馆的组织文化

高校图书馆的组织文化是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特有文化形象,是由高校图书馆领导层提倡、上下共同遵守的文化传统和不断革新的一套行为方式,体现了高校图书馆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行为规范。高校图书馆的组织文化呈现陀螺结构,见图1。

“中美图书馆职业能力比较研究”(项目编号:15BTQ009)研究成果之一。*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2017年第12期(No.12.2017) 李瑾、盛小平:组织文化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能力建设研究101

馆的建筑、设备、硬件、装饰、环境等反映出的文化,是高校图书馆最容易观察到的文化。中层文化是高校图书馆通过语言、文字等符号表达出的文化,包括高校图书馆制定的各种制度、规范、准则、章程等,是高校图书馆比较容易察觉并表达出的文化。深层文化是深藏于高校图书馆员大脑中的未经察觉的或已经察觉但又难以表达的文化,包括馆员的价值观、工作理念、心智模式、行为方式等。按照组织的层次划分,高校图书馆的组织文化又可分为个体层面的文化、团队层面的文化、部门层面的文化、组织层面的文化,彼此之间也会相互作用和影响。

3 高校图书馆的组织文化对学科服务的影响

高校图书馆的组织文化对学科服务的影响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主要可分为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潜在影响。

3.1 组织文化对学科服务的直接影响

高校图书馆的组织文化,特别是学科馆员的价值观、心智模式、行为模式、工作态度和服务理念等深层文化,直接影响学科馆员从事学科服务的水平。组织文化对学科服务的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相比高校图书馆的其它服务项目,学科服务是一种较新的服务类型,要求学科馆员更加积极主动,并以用户为中心开展服务[4]。而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学科馆员从高校图书馆其他部门抽调过来,缺少开展学科服务的相关经验。他们在开展学科服务时,容易将先前持有的服务理念、态度和方法应用到学科服务中,比如一些馆员将馆藏借阅服务的服务理念、态度和方法应用于学科服务,导致学科服务的用户满意度偏低。②由于文化具有渗透性,学科馆员在开展学科服务时,还会受到高校图书馆其他团队或部门文化的影响,比如学科馆员在与其他馆员交流过程中受到其影响,或在日常工作中观察其他馆员的工作过程,改变了自己对学科服务的理解和看法,影响了学科服务的开展。③学科馆员之间以及学科馆员与用户之间在价值观、心智模式、行为模式等深层文化上也会相互作用和影响,进而影响其工作效率和效果。

3.2 组织文化对学科服务的间接影响

高校图书馆的组织文化通过影响包括学科馆员在内的高校图书馆所有成员,间接影响了学科服务的机制建设,而健全的机制则是学科服务有效开展的基础[5]。学科服务的机制是由高校图书馆员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以及学科服务的具体要求制定的,

一般明文规定了学科服务过程中的各种流程、规范和准则。学科服务的机制既是组织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组织文化的具体表现。因此,组织文化深刻影响着学科服务的机制建设,并渗透到学科服务机制的各个方面。高校图书馆员,特别是图书馆领导和学科馆员,需要将自己对学科服务的认识和理解落实到学科服务的机制建设上,并将学科服务的理念、态度、方法通过制度规范的形式固定下来,成为学科服务机制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科服务机制的建设也会受到高校图书馆其它服务项目机制的影响,有的甚至沿用了其它服务项目的机制,如在学科服务绩效考核机制的建设上。此外,由于学科馆员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受到高校图书馆深层文化的影响,所以学科服务机制的正常运转和作用发挥也会受到组织文化的影响。

3.3 组织文化对学科服务的潜在影响

高校图书馆的组织文化存在溢出效应,即在与学科用户交互过程中,高校图书馆的组织文化会对学科用户以及外部环境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学科服务的开展。高校图书馆的组织文化对学科用户的影响分为两个方面:①高校图书馆的主动文化输出,积极进行营销宣传推广

[6]

,向用户输出学科服务的理

念、价值观和方式方法等,打造学科服务品牌[7],塑造学科服务的社会形象,提高学科服务的社会认知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读者关注并接受学科服务。②高校图书馆的被动文化输出,这是高校图书馆自然流露并被用户感知到的文化。组织文化与用户信息环境存在相互作用和影响,学科馆员嵌入用户信息环境后,会把高校图书馆的组织文化带到用户的信息环境,进而影响学科用户的认知和行为。通过高校图书馆的文化输出,学科用户可以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更加明确自身的学科需求,增进与学科馆员的接触和沟通,有利于提高学科服务的用户满意度和美誉度。学科用户也会将学科服务过程中的真实情况和用户体验反馈给高校图书馆,从而促进学科服务水平的提高。

4 基于文化变革的学科服务能力建设方案

基于组织文化对学科服务的影响,通过组织文化变革,构建与学科服务相匹配的高校图书馆组织文化,提升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能力。基于文化变革的学科服务能力建设方案主要包括组织文化变革的方法、过程、管理和内容等方面,见图2。

102图书馆(Library)2017年第12期(No.12.2017)

图2 基于文化变革的学科服务能力建设方案4.1 组织文化变革的方法

组织文化变革的目的是构建与学科服务相匹配的组织文化,由于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开展阶段的不同,组织文化变革的方法需要根据学科服务所处的开展阶段进行选择。

4.1.1 学科服务初期的文化变革方法

对处在学科服务开展初期的高校图书馆而言,由于开展学科服务的时间较短,暂未形成与学科服务相匹配的文化,学科服务处于文化的真空期。由于学科服务文化的缺失,高校图书馆在开展学科服务时,一般沿用了馆内其它的服务文化,从而制约了学科服务的有效开展。因此,为了填补学科服务文化的缺失,在构建与学科服务相匹配的组织文化时,应注重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采用结构化方法,自顶向下,逐步求精,按部就班地推进组织文化建设。高校图书馆应设定组织文化变革的总体目标,并将总体目标分解为各个分目标,分计划、分步骤地完成各分目标的文化变革任务。

4.1.2 学科服务成熟期的文化变革方法

对处在学科服务成熟期的高校图书馆而言,由于开展学科服务的时间较长,已经形成了一套特有的学科服务文化。但这种学科服务文化是在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既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更没有进行精心的设计。因此,这样的学科服务文化可能存在着不利于学科服务有效开展的文化成分,成为制约学科服务有效开展的重要障碍。此外,这样的学科服务文化也可能与高校图书馆的整体文化相冲突,甚至产生碰撞,成为制约学科服务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高校图书馆在进行文化变革时,应采取扬弃的方法,充分审视现有的学科服务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保留学科服务文化积极成分的基础之上进行更进一步的改造。

4.2 组织文化变革的过程

组织文化的变革并非一蹴而就,由于组织文化具有稳定性,所以文化变革需要一定的过程。一般来讲,组织文化变革需要经历解冻、重构、冻结三个阶段[8]。 4.2.1 组织文化的解冻阶段

组织文化的解冻是文化变革的第一个阶段,由于高校图书馆现有的组织文化中包含了不利于学科服务开展的文化因素,所以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高校图书馆现有组织文化的分解,解除现有组织文化对学科服务

的影响。但由于组织文化一旦形成后便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因此需要破坏现有组织文化的结构,打破组织文化的稳定性和惯性。组织文化的解冻起始于失验信息的出现,当高校图书馆在采取各项措施提升学科服务能力依然无果后,这样的结果与他们的认知和预期有较大的差距,会使高校图书馆产生焦虑和不安,迫使高校图书馆做出反思。高校图书馆便会意识到可能是组织文化的问题,从而迫使高校图书馆做出改变以缓解这种焦虑和不安。但需要注意的是,做出改变意味着不确定性和风险,会引起馆员的不安,导致馆员产生学习焦虑,进而引发对文化变革的抵制。因此,高校图书馆在文化变革的解冻阶段需要安抚馆员的焦虑心理,为馆员创造克服焦虑的心理安全环境。4.2.2 组织文化的重构阶段

组织文化的重构是文化变革的第二个阶段,在现有组织文化被分解后,高校图书馆需要引进和吸收新的文化因素,重构高校图书馆的组织文化,以适应学科服务的有效开展。在这个阶段,高校图书馆需要吸收和借鉴馆内外的优秀文化,主要途径包括:①学习馆内的优秀文化,将馆内其它部门的一些成功实践经验应用于学科服务的开展。②学习馆外的优秀文化,馆外的优秀文化主要包括其它高校图书馆在学科服务过程中形成的文化,以及企业等其他组织的文化。③人才引进,人才引进也是组织文化重构的重要方式,新人才的加入会为高校图书馆带来新的发展理念和思路,有利于组织文化的变革。高校图书馆需要对引进的优秀文化进行集成创新和再创新,使之适应学科服务的发展要求,并大胆尝试,并给予试错的空间。4.2.3 组织文化的冻结阶段

组织文化的冻结是文化变革的第三个阶段,高校图书馆需要将重构后的组织文化内化到组织的各个方面,包括表层文化、中层文化和深层文化。在这个阶段,高校图书馆需要将引进和吸收的优秀文化进行融合、内化

2017年第12期(No.12.2017) 李瑾、盛小平:组织文化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能力建设研究103

并固定下来,成为组织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优秀文化需要内化为馆员的理念和价值观、学科服务的制度规范,并渗透和表现在学科服务所需的技术、设备和资源等各个方面。优秀文化的内化和渗透需要在三个层面上进行:①在表层文化的渗透上,需要将优秀文化反映到技术、设备和资源的采购、配置和使用上。技术、设备和资源是开展学科服务的硬件方面,硬件的配置需要体现组织文化,硬件的数量、技术含量、先进程度需要与组织文化相匹配,适应组织文化的要求。②在中层文化的渗透上,高校图书馆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学科服务的机制,将馆内外的成功实践经验转化为各种明文规定,规范学科服务的开展。③在深层文化的渗透上,高校图书馆通过开展观察模仿实践活动、学习培训、交流讨论等方式促进学科服务文化的内化,并加深学科馆员在学科服务过程中的认识和理解。4.3 组织文化变革的管理

在组织文化变革过程中,高校图书馆领导和馆员需要凝聚共识、齐心协力、共同参与,同时还要各司其职,肩负不同的管理职责。4.3.1 高校图书馆领导的管理职责

高校图书馆领导是组织文化变革的主导者。由于组织文化一旦形成便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为了打破这种稳定性,需要领导的介入,领导在组织文化变革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组织文化变革过程中,高校图书馆领导拥有最高的话语权和决策权,主导组织文化变革的进程,在组织文化的创建、调研、评估、植入、传播等各方面均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由于高校图书馆领导具有较强的领导力和号召力,所以组织文化变革需要由高校图书馆领导发起,并成立由高校图书馆领导组成的文化变革领导小组,负责文化变革的宏观管理和指导。②高校图书馆领导需要将其价值观、理念、态度以及对学科服务的认识理解植入并渗透到组织文化中,成为组织文化的一部分。③高校图书馆领导应充分调动和合理配置馆内外的各种资源来进行组织文化的变革,对组织文化变革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提供支持和保障。4.3.2 高校图书馆员的管理职责

高校图书馆员是组织文化变革的主要参与者。由于高校图书馆领导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同时也无法深入学科服务的第一线,因此对学科服务的认识并没有一线馆员深刻,组织文化变革的主要任务需要由高校图书馆员承担。为了有效管理组织文化的变革,高校

图书馆应成立以学科馆员为主体的文化变革小组,文化变革小组成员之间通过观察、模仿和实践的方式实现隐性知识的共享,加深对学科服务的认识和理解。同时通过充分的交流讨论实现显性知识的共享,比如利用头脑风暴的方式将馆员对组织文化变革的想法和思路充分展示出来,凝聚各方共识,并创造出学科服务的各种新理念。为了确保文化变革的可行性,馆员应结合本馆实际情况以及学科服务的具体要求,对创造出的学科服务新理念进行验证,筛选出具有可行性的新理念,并形成组织文化变革的整体方案,按照方案完成组织文化的变革任务。在文化变革过程中,高校图书馆员还应对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控,并将建设情况及时反馈给文化变革小组以及高校图书馆领导。4.4 组织文化变革的内容

结合国内外在学科服务文化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高校图书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具体工作,通过组织文化的变革,持续提升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能力。4.4.1 个体层面的文化变革内容

个体层面的文化变革内容主要针对包括学科馆员在内的高校图书馆员,高校图书馆员应根据学科服务的具体要求,重塑自身的价值观、服务理念、服务态度、心智模式、工作方式等。个体层面的文化变革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在学科服务的理念上,建立“以师生为本”的服务文化是高校图书馆提升其服务质量的根本[9]。为此,高校图书馆应树立“以用户为中心、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用户满意为宗旨”的学科服务理念,把学科用户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时刻关注学科用户信息环境、信息需求和满意度的变化。②在学科服务的工作方式上,应实现学科服务规范化与个性化的有机统一。学科馆员首先应做到服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以此提升学科馆员的整体服务水平。同时还应做到服务的个性化、定制化和灵活性,以满足不同学科用户的多样化需求。③在对待学科服务的态度上,应大力倡导敬业精神[10],号召学科馆员不怕麻烦、甘于吃苦、甘于奉献[11],以更加积极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科服务过程中。学科馆员应勇于创新和自我批评,积极主动地适应学科服务的要求。4.4.2 团队层面的文化变革内容

团队层面的文化变革内容主要针对学科服务团队,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在学科服务团队的工作分工上,首先应做到分工合理,权责清晰,各司其职,特别是在职责制订方面应顾及到主要的团队成员[12]。

104图书馆(Library)2017年第12期(No.12.2017)

同时还应营造尊重学科馆员、充分肯定其工作价值的文化氛围,给予学科馆员一定的自主权和施展才华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科馆员的主观能动性。②在学科馆员的合作上,应形成“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集体利益至上,用户利益至上”的文化氛围和团队精神,确立团队协作的共同目标[13],密切学科馆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③在对待学科用户上,学科服务团队应秉持开放包容的精神,把学科用户纳入到学科服务团队中去,成为学科服务团队的一份子。同时,学科馆员也应深入学科用户的信息环境,成为教学或科研团队的一份子,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实现学科服务团队与学科用户教学和科研团队的有机融合和对接。4.4.3 部门层面的文化变革内容

部门层面的文化变革内容主要针对高校图书馆的各部门,由于学科服务需要高校图书馆各部门的通力支持与配合,因此各部门的文化氛围也会影响学科服务的有效开展。高校图书馆各职能部门由于工作性质、职能作用和成员组成的不同,也会形成自己特有的有别于其他部门的部门文化。为了提升学科服务能力,部门层面的文化变革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文化的对接与融合。学科服务的有效开展需要跨部门的协作,由于各部门之间存在文化上的差异,所以各部门之间不仅需要业务上的对接,还需要文化上的对接与融合。在学科服务团队与其他部门展开合作时,应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劲往一处使。同时还应建立有效的沟通合作机制以及学科服务的支持保障机制,以保证各部门成员间的充分沟通和信息共享,有效降低沟通成本,不断加深理解,互利共赢,为学科服务的有效开展而共同奋斗。此外,由于各部门之间也存在着文化上的相互渗透和影响,所以各部门之间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吸取对方文化上的优秀成分,完善自身的部门文化。②文化冲突的应对。由于各部门的主要职责不同,在学科服务过程中难免出现文化上的冲突,甚至对立,导致学科服务的开展受到影响。在应对各部门的文化冲突上,需要高校图书馆领导从中调停,管控分歧,并建立明确的责任分工机制,明确各方职责和任务,各司其职,避免因责任不清而产生矛盾冲突。各部门也应划定自身的文化边界,避免相互干扰和加深误解。4.4.4 组织层面的文化变革内容

组织层面的文化变革内容主要针对高校图书馆整体,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通过学科服务完善高校图书馆的组织文化。学科服务以用户为中心,以

用户需求为导向,强调嵌入式服务,突破了图书馆物理空间的,也突破了馆内资源不足的,能积极融入用户的信息环境。这些先进的服务理念对高校图书馆组织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它指明了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重要方向,高校图书馆应从中吸取有益的文化因素,不断完善自身的组织文化。②营造适宜学科服务开展的组织文化。高校图书馆要为学科服务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提供发展空间,支持、鼓励和引导学科馆员大胆进行服务创新,敢于试错。高校图书馆应建立健全学科服务的支持保障机制,从制度上给予学科服务以必要的支持。③实现学科服务文化与组织文化的融合。由于学科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开展的众多服务类型之一,作为高校图书馆组织文化的有机组织部分,学科服务文化也应服从高校图书馆的整体组织文化,并有机嵌入到高校图书馆组织文化之中,实现学科服务文化与组织文化的有机统一。5 案例分析——以华南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图书馆为例

通过网络调查、实地调研、访谈法等方式对华南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图书馆(以下简称“华师大学城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华师大学城图书馆于2004年9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建成之后便进行学科分馆建设,尝试开展学科服务。现有学科分馆8个,分别为哲学与法学馆、文学馆、艺术馆、教育与体育学馆、经济学馆、工学馆、理学医学与农学馆、历史学与综合学科馆;现有学科馆员8名左右,与学科分馆的数量相匹配,基本覆盖该校的重点学科。5.1 基于文化变革的学科服务能力建设

由于开展学科服务的时间较长,华师大学城图书馆在学科服务过程中已经形成一套学科服务文化,有力促进了学科服务的开展。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学科服务的内外部环境也在不断变化,特别是学科用户的需求和信息环境的变化,原有的学科服务文化已经无法适应学科服务的发展,甚至已经成为制约学科服务有效开展的障碍。为此,华师大学城图书馆开始重新审视组织文化对学科服务的影响,并尝试进行组织文化的变革。

华师大学城图书馆文化变革的主要目标是构建与学科服务相匹配的组织文化,有力支撑本校师生的教学和科研活动,努力实现华南师范大学建设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综合性师范大学的奋斗目标。组织文化变革的核心思想是以“读者第一、服务育人”为宗旨,结合本馆实际情况,充分考虑本校师生的学科需求,立足本馆,面向全校,构建与学科服务相适应的组织文化,

2017年第12期(No.12.2017) 李瑾、盛小平:组织文化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能力建设研究105

不断提高学科用户的满意度。采取的文化变革方法是扬弃法,即对该馆原有组织文化进行重新审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不断引进和吸收馆内外的优秀文化,尤其是借鉴了一些企业的文化建设经验,把用户放在首位,树立了以用户为中心、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用户满意度为宗旨的学科服务理念。

华师大学城图书馆的组织文化变革经历了解冻、重构、冻结三个阶段。在组织文化解冻阶段,华师大学城图书馆对原有学科服务文化进行解构,分解成各个文化组成要素,并对每个文化组成要素进行重新审视,保留适应学科服务的文化组成要素,并剔除不适应的文化组成要素。在组织文化重构阶段,华师大学城图书馆积极与其他高校图书馆交流,引进和吸收它们的成功经验,同时还积极借鉴企业等营利性组织的用户服务理念,形成学科服务的核心理念。在组织文化冻结阶段,为了使包括学科馆员在内的所有馆员接受新的组织文化,华师大学城图书馆通过开展培训、讲座、讨论会、交流会等形式,促进新文化的内化,并消除原有文化对高校图书馆的影响。为此,华师图书馆领导充分重视并亲自挂帅,主导了文化变革的全过程,并为组织文化变革提供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上的支持。华师大学城图书馆还充分发挥包括学科馆员在内的所有馆员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各种激励机制,并给予馆员试错的空间和机会,举全馆之力共同参与组织文化的变革。5.2 学科服务能力建设取得的成果

通过组织文化变革,华师大学城图书馆的学科服务能力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通过表层文化的变革,华师大学城图书馆在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平台开展学科服务的态度上较之以往更加积极开放,并已通过电话、电子邮件、图书馆网页、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方式开展学科服务。在经费和资源的投入和配置上也更加合理,有力支撑了学科服务的开展。特别是在学科资源建设上,突破了馆内学科资源的局限,有效利用了馆外的学科资源。通过中层文化的变革,新的组织文化渗透并影响到学科服务的机制建设,学科服务的制度规范得以建立。特别是学科服务的业务流程设计,突出了用户的重要性,对学科用户的需求响应也更加及时。通过深层文化的变革,学科馆员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科馆员逐步接受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大幅提高,同时扭转了以往被动响应学科用户需求的不利局面,更加积极主动地走出图书馆,融入学科用户的信息环境,并已经成

为学科用户教学和科研团队不可分割的一份子。6 结语

组织文化与学科服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方面,组织文化是高校图书馆精神文化层面的基石,也是高校图书馆软实力的体现,影响着包括学科服务能力建设在内的高校图书馆各方面的建设。另一方面,学科服务能力建设也需要高校图书馆其它相关方面的配套建设,组织文化建设是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它相关方面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优秀的组织文化可以提高学科服务能力建设的效率和效果。但在学科服务的实际工作中发现,如何建设与学科服务相匹配的组织文化,如何发挥组织文化在学科服务能力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目前仍是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能力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来稿时间:2017年5月)参考文献:

1.孙坦,初景利.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1-2

2.石伟.组织文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10-123.谭昆智.组织文化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50-54

4.初景利.嵌入式图书馆服务的理论突破[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6):5-9

5.廉立军.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机制研究[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5:40-51

6.张翔.基于SERVICE的嵌入式学科服务营销——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探索[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5):73-76

7.郭晶,黄敏,陈进,等.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的特色[J].图书馆杂志,2010(4):32-34,19

8.沙因.组织文化与领导力[M].章凯,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257-269

9.吕维平,韩思成,汪晓.运用内部营销理论构建高校图书馆服务文化[J].图书情报工作,2011,55(17):27-30,

51

10.唐承秀.图书馆服务文化的多元拓展——地区高校图书馆参访心得[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4):11-15

11.陈永平.论构建学科馆员文化[J].图书馆,2009(1):86-88

12.闫小芬.中美学科服务团队比较分析[J].图书与情报,2014(2):77-81

13.万文娟.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团队建设问题与策略分析[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5(2):63-69

106图书馆(Library)2017年第12期(No.12.2017)

Capacity Building of Subject Service of Academic Libraries Based on the Organizational CultureLi Jin Sheng Xiaoping

(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

〔Abstract〕 Organizational culture is the spiritual and cultural factor that influences the capacity building of subject

service of academic libraries, by changing organizational culture, improving the capacity of subject service.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 network investigation, theoretical transplantation and model design are used, By studying the influence of organizational culture on subject service,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solution of capacity building of subject service based on cultural change, and gives an example. The influence of organizational culture on subject service is comprehensive and multilayered, and can be divided into direct influence, indirect influence and potential influence. Therefore, academic libraries should adopt the solution of capacity building of subject service based on cultural chang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apacity of subject service of academic libraries, and the solution includes method, process, management and content of organizational culture change.

〔Keywords〕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cademic library Subject service Capacity building

〔作者简介〕 李瑾,男,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图书馆服务能力建设;盛小平,男,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生导师,教授,博士后,研究方向:图书馆服务能力建设,图书馆职业化,知识管理等。

(上接55页)

2.丸山昭二郎. 新目録法と書誌情報[M]. 東京:雄山閣出版,1987

3.西村竹间.图书馆管理法[M].东京:金港堂,124. 今井貫一.和漢図書目録法最終修正案[J].図書館雑誌, 1934

5. 帝国大学附属図書館目録規則制定委員会.帝国大学附属図書館協議会制定和漢図書目録規則第一編[J]. 1943

6.間宮不二雄.日本目録規則 第一版[M].東京:青年図書館員聯盟目録法制定委員会, 1942

7. 日本図書館協会.日本目録規則 1952年版[M].東京:日本図書館協会, 1953

8. 日本図書館協会.日本目録規則 1965年版[M].東京:日本図書館協会, 1965

9. 日本図書館協会.日本目録規則 新版 予備版[M].東京:日本図書館協会,1977

10. 日本図書館協会.日本目録規則 1987年版[M].東京:日本図書館協会,1987

11. 日本図書館協会.日本目録規則 1987年改訂版[M].東京:日本図書館協会, 1994

12. 日本図書館協会.日本目録規則 1987年改訂2版[M].東京:日本図書館協会, 2001

13. 日本図書館協会.日本目録規則 1987年改訂3版[M].東京:日本図書館協会, 2006

14. 新しい日本目録規則の策定に向けて[EB/OL]. [2016-10-25]. http://warp.da.ndl.go.jp/info:ndljp/pid/9484238/www.ndl.go.jp/jp/library/data/newncr.pdf

15. 新しい日本目録規則(新NCR)[EB/OL].[2016-12-30]. http://www.ndl.go.jp/jp/data/ncr/index.html

16. Tsutomu SHIHOTA. Cataloginig Rules in Japan and Anglo-American Cataloguing Rules[EB/OL].[2017-02-01]. http://ci.nii.ac.jp/els/110000038191.pdf?id=ART0000368479&type=pdf&lang=en&host=cinii&order_no=&ppv_type=0&lang_sw=&no=1486713406&cp

17.永田治樹. 日本目録規則(NCR)と国際目録原則:類似と相違[EB/OL].[2017-02-01]. http://www.nl.go.kr/icc/down/070502_ 15_Jap.pdf#search=%27%E6%97%A5%E6%9C%AC%E7%9B%AE%E9%8C%B2%E8%A6%8F%E5%%87%E3%81%A8%E5%9B%BD%E9%9A%9B%E7%9B%AE%E9%8C%B2%E5%8E%9F%E5%%87%27

The Evolution of Japanese Catalog RulesHuo Xiaowei

( National Library of China )

〔Abstract〕 China has always attached importance to the Western world cataloging rules of research, but very little

attention to Japanese cataloging rules.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s the historical changes of the Japanese catalog rules, summarizes its characteristics, content changes, the cataloging concept of the impact of the international cataloging environment and the essence of cataloging ideas, etc., with a view to China’s Japanese cataloging and language and cataloging traditions have some similarity of the Chinese catalog to provide reference.

〔Keywords〕 Japanese catalog rule Transmutation Entry principles Internationalization

〔作者简介〕 霍晓伟(1982—),女,硕士,中国国家图书馆外文采编部东文图书采编组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学与信息组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