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广西科技大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 液压控制
课题名称: 液压集成回路及集成块设计 班 级 :
学生姓名 :
学 号 :
指导教师 :
成绩评定 :
时 间 :2012年6月18日~6月27日上午
* *
目录
一、设计题目 二、前言
1.液压系统及液压站简介 2.速度换接回路 3.液压集成块
三、课程设计任务要求
1.目的和意义: 2.基本要求: 四、课程设计的内容
1.内容 2.工作量 3.设计时间安排 五、液压集成块的设计
1.选择液压回路: 2.集成块装置的设计: 3.应用(液压)元件: 4.摆放位置 六、心得体会 七、参考资料
* *
一.设计题目:
图7.18(a)速度换接回路 EJKH 三孔液压集成块设计 尺寸要求:130×110×80 注:加一个泵和一个溢流阀 二.前言:
1.液压系统及液压站简介
液压传动与控制简称为液压技术,它是以液体为工作介质,利用液体的静压能实现信息、运动和动力的传递及工程控制的技术,其工作原理基于流体力学的帕斯卡原理(液体静压力传递原理),所以又称为容积式液体传动或静液传动。
液压传动与控制的机械设备或装置中,其液压系统大部分使用具有连续流动性的液压油作为工作介质,通过液压泵将驱动泵的原动机的机械能转换成液体的压力能,然后经过封闭管路及控制阀(压力阀、流量阀、和方向阀),送至执行器(液压缸、液压马达或摆动液压马达)
* *
中,转换为机械能去驱动负载和实现工作机构的直线运 动或回转运动。
液压站是现代液压技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结构形态,既是各类液压系统设计过程的归宿,又是保证主机完成其工艺目的和长期可靠工作的重要装置。正确合理的设计和使用液压站,对于提高液压系统乃至整个液压设备的工作品质和技术经济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液压站有液压箱、液压泵装置及液压控制阀三大部分组成。液压油箱装有空气过滤器、过滤器、液面指示器和清洗孔等。液压泵装置包括不同类型的液压泵、驱动电机及其它们之间的联轴器等。液压控制装置是指组成液压系统的各阀类元件及其连接体。而机床液压站的结构形式有分散式和集中式两种类型。
2.速度换接回路
速度换接回路的功能是在液压系统工作时,执行机构从一种工作速度转换为另一种工作速度。
3.液压集成块
液压集成块由集成式液压元件(如叠加阀)构成。用集成式液压元件组成液压系统时,不需另外的连接块,它以自身的阀体作为连接
* *
体直接叠合而成。
特点:
(1)液压系统结构紧凑,安装方便,装配周期短。
(2)若液压系统有变化,改变工况需要增减元件时,组装方便迅速。 (3)元件之间实现无管连接,消除了因、管接头等引起的泄漏、振动和噪声。
(4)整个系统配置灵活,外观整齐,维护保养容易。 (5)标准化、通用化和集成化程度高。
液压集成块的作用要看集成块中都包含了哪些集成元件,集成元件不同,作用不同。如果集成块中包含了溢流阀、节流阀和换向阀,这样,它就有调压、调速和换向的作用。 三.课程设计任务要求 1.目的和意义: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是在完成《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理论教学以后所进行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在于使学生综合运用《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及其它先修课程的理论知识和生产实际知识,进行液压传
* *
动的设计实践,使理论知识和生产实际知识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使这些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加深和扩展。通过设计实际训练,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毕业设计及解决工程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2.基本要求:
(1) 液压传动课程设计是一项全面的设计训练,它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也可以为以后的设计工作打好基础。在设计过程中必须严肃认真,刻苦钻研,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2) 液压传动课程设计应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教师的指导作用是指明设计思路,启发学生思考,解答疑难问题,按设计进度进行阶段审查,学生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问题,而不应被动地依赖教师查资料、给数据、定方案。
(3) 设计中要正确处理参考已有资料与创新的关系。任何设计都不能凭空想象出来,利用已有资料可以避免许多重复工作,加快设计进程,同时也是提高设计质量的保证。另外任何新的设计任务又总有其特定的设计要求和具体工作条件,因而不能盲目地抄袭资料,必须具体分析,创造性地设计。
(4) 学生应按设计进程要求保质保量的完成设计任务。
* *
四. 课程设计的内容
(1)液压传动课程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设计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图; 2.设计并绘制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的集成块。 (2)设计工作量:
1.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集成块装配图一张 2.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集成块设计说明书一份 (3)课程设计的安排 1.设计准备
(1) 阅读、研究设计任务书,明确设计内容和要求,了解原始数据和工作条件
(2) 收集有关资料并进一步熟悉课题 2.液压系统设计计算
(1) 明确设计要求进行工况分析; (2) 确定液压系统主要参数; (3) 拟定液压系统原理图; (4) 计算和选择液压元件;
* *
(5) 验算液压系统性能。 3.绘制工作图 (1) 绘制零、部件图; (2) 绘制正式的液压原理图。 4.编写设计说明书。 5.答辩,整理资料。 五.液压集成块的设计 1.选择液压回路:
应用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和两个调速阀并联的速度换接动作回路(如图),两个调速阀分别调节两种工作进给速度,互不干扰。但在这种调速回路中,一个阀处于工作状态,另一个阀则无油通过,使其定差减压阀处于最大开口位置,速度换接时油液大量进入使执行元件突然前冲。因此,该回路不适合于在工作过程中的速度换接。
* *
2.集成块装置的设计:
(1)分解集成块单元回路图。将图7.18分解为顶盖,中间块(两孔),底块三部分。如下图。
* *
顶盖中 间 块 1中 间 块 2底 板本课程设计只设计中间块1,其单元回路图如下图
* *
采用EJKH系列集成块单元回路。
通 道 体 外 形 型号 长×宽 高 公 用 通 道 孔 直 径 P O L 连 接 孔 及 螺 栓 直 径 孔 径 螺 栓 M10 EJKH 130×110 80 16 18 6 11
3.液压元件:调速阀2个,电磁换向阀1个 调速阀(AQF3-E10B)
调速阀的选取:通径10 GB01-AK-95-2-A
调速阀连接底板尺寸(通径10)
X Y A 54 17.1 Φ10 B 9.5 52.4 Φ10 G 79.4 23.8 Φ7.5 F1 0 0 M8 F2 76.2 0 M8 F3 76.2 82.6 M8 F4 0 82.6 M8
电磁换向阀(23E-10B)
电磁换向阀的选取:通径10 GB2514-AC-05-4-A
* *
电磁换向阀连接底板尺寸(通径10)
X Y P 27 6.3 Φ10 A 16.7 21.4 Φ10 B 37.3 21.4 Φ10 T1 3.2 32.5 Φ10 T2 50.8 32.5 Φ10 F1 0 0 M6 F2 54 0 M6 F3 54 46 M6 F4 0 46 M6
4.摆放位置
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放在后视图上,1个调速阀旋转180°放在正视图上,另1个调速阀放在右视图上。
* *
由于我们设计的中间块的一个,并不与泵连接在一起,所以我们要在集成块的底面开孔使油进入油道,其高度由主视图中的虚线表示,同时此孔兼连通主视图和右视图的调速阀工作油口A1、A2,在A1图纸中的C-C剖视图中表示出来的。电磁阀的进油口P孔与主视图中调速阀的工作油口B1相连,由于此两孔在同一高度且孔径相同,所以可钻成通孔,由A1图纸中的A-A剖视表示。电磁阀的T2孔与右视图中的调速阀的B2孔相连,这两孔也布置在同一平面,可直接连通,由A1图纸中的B-B剖视表示。电磁阀的工作油口A与集成块的左面连通,在俯视图中表示。由于把主视图中的调速阀旋转了180°,所以主视图中调速阀的卸油口G1被安排在了右下角,所以与俯视图中的螺纹孔1相通,由俯视图表示。右视图中的调速阀正装,所以调速阀的卸油口G2与离它最近的螺纹孔1相通,也由俯视图表示。这些孔的连通都避开了与泵的油孔和回油孔相通,并保证了孔与孔的壁厚是大于5mm的。此外,泵的油口用塑料橡胶垫圈密封,以防油溢出。调速阀上打通卸油口,以防使用久了油口堵住
* *
六、心得体会
当我接触这门课的课程设计时,才发现它比我想象中的难得多。第一天刚开始,老师就布置了每个人的任务。当然每个人的任务是不同的,这对同学们互相学习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任务一下后,我的脑子一片混沌,不明白到底要从哪里入手,我真的是一头雾水以为自己不会做,所以我对于这次的课程设计做了最坏的打算,觉得怎么可能做的出来呀?!由于我的尺寸比较大,于是当时我就抱着抄男生的心态了。但是当我看到大家都在努力的为自己的图纸冥思苦想时我也心动了,我想“既然男生能做出来,为何我女生就不行啦,这不明摆着自己把自己给降低身价了嘛,所以我的思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只好回去好好地把《液压集成回路设计指导资料》看完一遍又一遍,顺道也把课本也稍微的温习了一遍,在老师和同学们的指导下,终于弄清了这次的设计大致方向。
* *
就凭着懂得了这么一点点的这几大致方向,慢慢的摸索前进。前进的过程中真的困难重重,比如管道的布置,画了又擦,擦了又画,算了又算··实在解决不了就请教老师,老师不在时,就跟同学们一起讨论,有时讨论了半天还是得不到一个大家认可的结论。但是我们的设计中都免不了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错误。
我们一直都是从错误中走来,有错误才有正确的存在。我不敢说我的课程设计做的最好,但我敢说,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对液压系统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将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复习了制图相关的知识。
在经过一个多星期的课程设计过程中,我明白了一个对我很重要的道理,有些事我们不能等,到时机完全成熟了才去做。比如这次的课程设计,我是从一知半解就开始动手去做,一边做一边学。若真的等到你学会了再去做,或许课程设计就快结束了,来不及完成了。我们要学会在摸索中前进,在困难中学会坚强。
非常感谢这次的课程设计,让我学会了很多东西··
* *
致谢:
感谢学院为我们提供课程设计的场所,让我们能有足够的空间来完成这次课程设计。感谢指导教师给予指导才能顺利完成课程设计工作。感谢班级同学,在指导老师不在的情况下能互相讨论,解决难题。没有他们的帮助和指导,是没有现在这样的成果的。
2010年11月24日 七、参考文献
1、《液压与气压传动》刘延俊、关浩、周德繁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液压集成回路设计指导资料》丁黎光
3、《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 第三版 东北大学工程图学教学与研究中心毛昕等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 *
4、《机械原理》第七版 孙恒、陈作模、葛文杰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5、《液压传动系统及设计》
6、《液压气动系统设计运行禁忌470例》周士昌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7、《液压实用回路360例》赵月静、宁辰校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8、《机械制造基础》第二版 华楚生主编 重庆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