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式下乡镇综合文化站加强建设的思考
摘要:本文就目前乡镇综合文化站所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简单的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乡镇 综合文化站 建设 思考
乡镇综合文化站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开展农村文化工作的基本力量,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总在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要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坚持主导,加大投入力度,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1 新形式下乡镇综合文化站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1 管理机制不到位
一是制定不到位。与乡镇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合一的现实不相符,而且造成乡镇既有的资源闲置与无法划拨文化站建设用地的新一轮矛盾。二是内部制度规范不到位。大多数文化站没有制定必要的工作职能职责等管理制度,基本上是凭乡镇领导的激情开展工作,还处于一个“见子打子”“零星作战”的局面,缺乏长远的规划和短期计划。三是责任分解落实不到位。
1.2 文化人才不合理
文化人才“三不合理”是乡镇综合文化站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一是乡镇文化站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文化人才年龄严重老化,同时文化程度太低。二是乡镇人才后期培训流动不合理。一方面人才不能胜任工作,一方面农村大量文化骨干和文艺爱好者不能进入文化工作队伍,造成人才资源浪费。同时,缺乏后期的培训工作,使得乡镇文化人员的工作方法停留在“老三篇”,中听不中用,也使得在开展工作时找不到突破口和落脚点。三是乡镇文化人才队伍政治经济待遇不合理。目前,乡镇文化人才队伍年轻的被挪作他用,老龄的被闲置不用,真正因为文化工作被提拔的基本上没有,而且因为乡镇经济物质待遇差,造成优秀的人才引不进也留不住。
1.3 投入的文化经费资金不足
文化经费“三大难题”是乡镇综合文化站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瓶颈。乡镇文化站普遍存在着经费不足的现象,而乡镇普遍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使一些本应开展的文化活动无法正常开展。一是上级投入“少”。二是本级配套“难”。三是市场投入“无”。同时受乡镇文化站“公益性”的影响,乡镇既不敢放开手脚干,又不会想着法子干,造成乡镇文化站的作用不能正常发挥,市场资金也相应不能流入文化站。
1.4 原因分析
目前存在的这些现状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农村经济的发展,主要有下面一些原因。
文化站无法及时的创新以满足群众的文化新需求,固守着陈旧的文化活动,文化服务创新慢,推陈出新大众文化和精品文化的频率慢,再者,很多新的娱乐形式和文化信息都冲击着农村文化,同时农村文化的发展也受着社会文化转型的影响,这些都导致了乡镇文化站缺少吸引力,职能弱化。
乡镇的财政预算在制度上无法保障对文化事业的预算,针对农村的文化事业投入机制缺乏,针对文化站的预算偏少比例,使得农村文化在财政上的预算不支。
长期以来,农村的文化调研工作没有得到领导高度重视,由于经费认识度等原因,对农村文化的调研工作非常不足,这些都直接导致了农民思想观念在农村文化改革中缺乏创新,严重滞后,导致了上级职能部门及其乡镇文化站缺乏对于群众文化需求信息量的掌握。
2 新形势下对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进行加强的重要性
乡镇综合文化站是对腐朽文化进行抵制的阵地,是教育农民为其传授知识的课堂,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的中心,是宣传教育农村文化的窗口。为了体现党充分的尊重农民群众,乡镇综合文化站起着桥梁的作用;在消除干群矛盾时,乡镇综合文化站起着纽带的作用;在党和联系农民群众感情时,乡镇综合文化站也起着纽带的作用。对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行提高,对于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尽
力满足,坚持用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将农村阵地占领,这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针对繁荣发展农村文化提出的三个要求,乡镇文化站必须牢牢把握这三个总要求加强文化活动和宣传教育。
3 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的新途径和新思路 3.1 文化站的管理模式不应一刀切
在文化站的管理上不应实施一刀切的管理模式,应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实施因地制宜的规范化管理。各地可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分别实施不同的管理和管理模式。比如在经济发达地区实施文化站由乡镇设立,县乡双层管理,以乡镇管理为主的、模式;在经济不发达和欠发达地区,实施文化站由县设立,县乡双层管理,以县级文化主管部门管理为主的、模式。但是,无论采用哪种管理,都必须要进行责任分解,厘清职责,明确责任,实施管理职责规范化。
3.2 优化结构,规范管理,强化人才制度保证
加强乡镇文化站的管理和使用,必须以优化人才结构为基础,同时又要以健全制度为根本,做到活而不乱,规范而不死板。
第一,建立“两结合”的人才构成体系。一是搞好专职与业余的结合。确保专人专用,推行文化站准入机制。二是搞好“引进来”和“请出
去”的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当今大学生,鼓励他们到乡镇文化站工作,并为他们解决必要的工作生活问题,使他们愿意去,留得住。加大优化现有乡镇文化干部的力度,探索提前退休、拿基本工资退职等分流办法,让乡镇文化干部进一步年轻化、知识化。
第二,建立“两结合”的管理制度体系。一是将上级制度和基层实际有机结合。修改上级不合理的制度规定,增加有利于调动乡镇积极性和乡镇文化站有效运转的制度规定。二是建立内部规范制度同市场机制有机结合。要规范管理,健全内部管理规定,做到有章可循,有条可依。
3.3 切实确立好文化站的经费保障机制
首先要多渠道聚财,多条腿走路,才能拓宽筹集农村文化站活动经费的渠道。乡镇文化站在这种情况下,不靠不等,主动和各个企业联姻,帮他们编排专题节目,每到一地演出都会宣传企业产品和企业形象,这样每年为老百姓送戏到村几十场,不花一分钱,群众高兴、企业满意,文化站在群众和干部中提高了信任度,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其次,要大力推进对文化投入方式的改革,实现从“养人头”为主向“养事业”为主转变,从“养单位”为主向“做项目”为主转变,进一步提高文化资金的使用效率,以实实在在的文化项目争取文化扶贫资金。
3.4 突出特色,创新形式,发挥四大功能作用
乡镇文化站统筹一个地区的文化资源,统领着一个地方的文化人才,而且关乎着一个区域群众的文化生活。因此,发挥乡镇文化站的作用,必须既溶于时代潮流,同时又要充分发挥地方优势资源;既要搞好自身建设,同时要提高地区的文化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李燕,孔伟.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绩效考评体系探讨
[EB/OL].2008,03.
[2]
范向健.加强文化馆站建设,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J].沿海
企业与科技, 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