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校企融合、两环境、三阶段”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校企融合、两环境、三阶段”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来源:华佗小知识
2019年 第3期 广 东 化 工 第46卷 总第3期 www.gdchem.com · 243 ·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校企融合、两环境、三阶段”人才

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蒋清梅,陈源,李小庆,蒙红平

(重庆化工职业学院,重庆 400020)

[摘 要]人才培养模式是为实现培养目标而制定的学生培养过程标准,集中反映一所高校的教育理念、办学理念、办学风格以及办学特色。重庆化工职业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校企融合、两环境、三阶段”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加强综合实训教学环节的指导;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实施“双证书”制度;加快配套教材建设步伐,形成基于化工生产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应用化工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校企融合;两环境;三阶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865(2019)03-0243-02

Exploration and Consideration of Talents Training Model of \"School-Enterprise Integration, Two Environment and Three Stages\" for Applied Chemical Technology

Specialty

Jiang Qingmei, Cheng Yuan, Li Xiaoqing, Meng Hongping

Chongqing Chemical Vocational College, Chongqing 400020, China)

Abstract: Talents training mode is the standard of students'training process to achieve the training goal, which reflects the educational idea, school running idea, school running style and school running characteristics of a university. Chongq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takes ability training as the main line to construct \"school-enterprise integration, two environments and three stages\" talent training mode, reform the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strengthen the guidance of comprehensive training teaching links, reform the course assessment method, implement the \"double certificate\" system, accelerate the pace of supporting teaching materials construction, and form the talent training based on chemical production process. Nursing model.

Keywords: applied chemical technology;talent training mode;school-enterprise integration;two environments;three stages

人才培养模式可以集中反映了一所高校的教育理念、办学理念、办学风格以及办学特色。高等职业院校应用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必要的化学、化工工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及应用技能的,具备化工产品生产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适应化工产品的生产、化工设备的操作、化工原料与产品检测、化工仪表维护、经营管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深化教育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 号)中提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因此,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校企融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1-5]

重庆化学工业发展迅猛,已是“6+1”支柱产业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了以长寿、涪陵及万州为中心的化工产业群,涉及煤化、精化、石化、天然气化工、医药及新材料等领域。 重庆“十三五规划”瞄准世界科技和产业方向,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加快推动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建设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 而化工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据相关数据情况分析,重庆近几年每年需要两千人以上的化工专业技术人才,而每年毕业的化工专业的学生只有一千人左右。同时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质量要求也在提高,对化工类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上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如何面对行业发展需要,适应行业发展要求,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加快改革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化工类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思考的问题。

行了积极的改革和研究。江浙发达地区和部分骨干师范院校已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较好的探索,并获取显著成绩,形成了较具特色和发展潜力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如“订单”式模式、“双证”融通模式、工学交替模式等[6],也出现了一些需待解决的共性问题:如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不能体现就业导向,专业定位、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脱节,缺乏职业特色,课程建设总体水平不高,缺乏共享性教学资源,师资队伍双师素质不尽适应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不健全等。

重庆化工职业学院以石油化工、制药、质量检测等相关行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向导,以地区经济发展需求为依据,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创新机制,推进产教结合,实行校企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指导思想,探索了“双主体、三对接、四共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实施探索了“双主体、三对接、四共同”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各专业逐步建设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重点建设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主要面向化工、医药等行业生产的一线岗位,以培养行业急需的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的。同时进一步明确市场对本专业的人才需求,以加强和培养化工、医药等行业高技能检验人才为培养目标,明确企业发展管理与运营管理人才培养方向,需进一步探索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产学结合的市场化运行方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灵活柔性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2 “校企融合、两环境、三阶段”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基本思路

“校企融合、两环境、三阶段”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化工行业人才培养需求,要求企业人员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利用校内教学环境和校外实训基地教学环境联合开展培养,按照职业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培养阶段、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阶段、职业岗位能力培养阶段三个阶段对学生实施培养,培养过程实质就是将教学过程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将化工企业实际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应用能力,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专业课程体

1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目前,国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以工学结合为主,已经发展为成熟的教育模式。国内高等职业学院对人才培养模式进

[收稿日期] 2019-01-20

[基金项目] 重庆市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能力建设(骨干专业)项目

[作者简介] 蒋清梅(1983-),女,陕西宝鸡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化学教育、化学工程。

广 东 化 工 2019年 第3期

· 244 · www.gdchem.com 第46卷总第3期

系应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通过新的人才培养的建立,形成基于化工生产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建成集教学、实践、培训于一体的应用化工技术类职业技能培训、职业资格鉴定和20个满足学生能力培养要求的校外实训基地;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将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打造成为立足川渝两地,引领全市高职高专相关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骨干专业,成为区域产业技术服务与校企合作联络中心。在构建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采取如下措施: 2.1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时,应充分考虑以任务为中心,以岗位需求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本位,构建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努力把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紧密结合起来,把理论学习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充分考虑校内和校外两个教学环境,增强课程的丰富性、适应性和实践性,并为学生后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我院校企合作委员会,联合企业人员,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以岗位工作任务为中心,共同修订适应企业需要和有利于提高学生技能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2 加强综合实训教学环节的指导

各类实习、实训课程是学院依托生产企业来实施职业教育、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顶岗实习是职业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研究实训基地建设机制,由学院提供技术和师资,企业提供师傅和岗位,以实际生产为平台组织实训,引入“现代学徒制”强化综合实训的过程指导,促进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 2.3 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制定“校企融合、两环境、三阶段”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评价体系,包括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实习实训评价体系与考核制度。积极探索多元化、全面的考核方式,特别是对顶岗实习的考核,应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测试与考核,要求企业参与到学生的考核中。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由企业兼职教师按照学生在实习期间的技能发挥、劳动态度、纪律性等综合评定成绩,该成绩占顶岗实习成绩的50 %;专职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实习周志和实习报告的质量、内容进行评阅,并结合巡视检查情况给出成绩,该成绩占顶岗实习成绩的50 %,综合评定给出总成绩。 2.4 实施“双证书”制度

为了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和自身素质,适应行业人才需求,实行“双证书”制度。学生通过参加学院组织的职业技能考核,逐步取得化工总控工中级工、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专业核心能力的考核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相衔接,确保学生在学习期间至少获得一种相应的专业职业资格证书。 2.5加快配套教材建设步伐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选择大型知名企业典型的化工生产工艺和加工过程,与技术人员共同分析工作岗位所需知识要求、能力要求与素质要求,选择确定课程,实现工作岗位要求与开设课程相对应,实践训练项目与企业的生产作业接轨的课程和教材建设目标。以骨干教师为课程负责人,联合行业企业,与企业管理和技术骨干共同参与教材建设,根据企业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将岗位标准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有机结合,修订课程标准,确定教学内容,合作完成相应教材的编写。

本专业有17名专业专任教师,均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15人,占专6名教师具有高级职称。其中“双师型”教师15名,化工总控工考评员10名,学院聘请行业企业专业人才和专家12名担任专业兼职教师,其中10名具有高级职称。企业兼职教师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主要承担学生的企业实习、顶岗实习等课程,学院具备规范完善的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兼职教师聘用手续完备,培训及考核到位。 3.2 实践教学条件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现已建成校内实训基地:化工单元操作实训室、仿真实训室、DOP仿真工厂、精细合成实训室、HSE实训室。DOP仿真工厂整体装置具有实训、考核、实验、研究功能,具有工厂情景化、操作实际化、控制网络化(DCS)、故障模拟真实化等特点,此外还有正在建设的精细分析实训室和德贷项目建设的单元实训室。同时在长寿化工园区等地建立了重庆长风化学工业有限公司、重庆农药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等10个校外实训基地。

3.3 与资金保障

学院根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重庆市财政局关于实施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能力建设(骨干专业)项目的通知》(渝教高发〔2016〕31号)精神制定本专业《重庆化工职业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建设方案》组织建设项目实施和管理。实行建设项目目标责任制,对建设项目的资金投向及年度资金调度安排等实行全过程管理和监督,保证项目计划主要用于开发制定市级专业标准、深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资源库建设、完善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项目建设任务的完成。

4 构建“校企融合、两环境、三阶段”人才培养模式所需解决核心问题

我院“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机制尚未形成,需要完善机制,促进校企合作,为“校企融合、两环境、三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有力支撑。其次是专业教学团队科研能力不足,专任教师工艺工程能力不高,兼职教师数量与质量不能满足专业要求,需要完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建设与管理。

参考文献

[1]舒均杰.高职化工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湖南:《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2010(4).

[2]闫金龙.校企深度融合下的高职院校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河北:《职业时空》,2014(5).

[3]许丰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有效推动高技能人才培养[J].山东:《科技信息》,2014(23).

[4]卢俊.校企合作下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北京:《化学教育》,2016(14).

[5]廖建.“校企三动阶段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北京:《中国校外教育》,2014(8).

[6]李琼.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河南:《新乡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0).

[7]李方桥.应用化工技术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北京:《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32). [8]吴明珠.高职“三进阶”高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与实施[J].北京:《化学教育》,2015(14).

3 “校企融合、两环境、三阶段”人才培养模式

的实施与保障

3.1 师资团队

(本文文献格式:蒋清梅,陈源,李小庆,等.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校企融合、两环境、三阶段”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广东化工,2019,46(3):243-244)

(上接第240页)

[3]张凤宝,夏淑倩,李寿生.问“产业需求”和“技术发展”开展化工类专业新工科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6:14-18. [4]张大良.因时而动,返本开新,建设发展新工科[J].中国大学教学,2017,4:4-9.

[5]李华,胡娜,游振声.新工科:形态、内涵与方向[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4:17-19,57.

[6]钟登华.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1-6.

(本文文献格式:徐继明,褚效中,赵宜江.“新工科”背景下,地方师范院校化工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J].广东化工,2019,46(3):239-24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