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1卷第2期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Vol・21,N。・2 2008年6月 Journal of Jiang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Electricity Ju n.2008 浅谈高校工会工作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 邱 娟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南昌330032) 摘 要:和谐校园应是一个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和谐发展的文明校园, 也是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校园不和谐因素的基础上,介绍了工会工作在加强和 谐校园建设中的作用和建设和谐校园的措施。 关键词:工会;和谐校园;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0097(2008)02—0095—02 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和四中全会上,先后提出了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1 校园不和谐现象及其成因 社会的重大战略决定。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其本 (1)从学院教职工队伍建设看,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 质和核心,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作为其出发点 化、的转变和利益的调整,高校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 和落脚点。以人为本、求真务实、建设和谐社会是一个宏大 面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要求教师 的系统工程,是顺应的治国理念与方略。学校作为培养 完全讲奉献已不现实。由于当前各系部的学科起点不同、教 人的场所,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重要基地,在启迪心智、 学工作量不均、班主任津贴、机关人员津贴也不同,这些差异 传授知识、确立人生价值、实现人类进化上具有极为重要的 使教师的收入不平衡,由此会产生一些不稳定因素。造成上 作用。因此,学校教育理应担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创 述状况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是社会生活的深刻变革, 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没有和谐的校园,就不 各种文化的相互碰撞,市场经济的消极因素等等。加之,目 会有和谐的社会,而建设和谐的高校体系是其重要的子工 前法规还不够健全,还缺乏有效的机制来调整劳动关 程。基于这样的认识,现就高校工会工作应致力于和谐校园 系,这些都会严重地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改革在给 的创建谈点自己的体会。 高校带来发展和机遇的同时,也使高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和谐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和思想已被世 (2)高校学生家庭背景各异。由于学生家庭的社会地 人所推崇,和谐是指事物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构建 位、家庭背景千差万别、错综复杂。学生社会适应心理比较 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共同愿望。 敏感、脆弱,面对复杂多变的、甚至社会上不够公平的现象, 学校是由学生、教职员工、领导组成的,是按照一定规范 很容易发生极端行为。例如:食堂、超市购物不排队乱夹个; 相互联系的一种特殊社会组织。当前我国大学管理的 教室、 公共场合情侣举动过分亲密;上课、自习手机不关;宿 理想模式应由“四个系统”行使“四种权利”,即行使政 舍内喧哗打闹,影响他人休息;浪费水电、浪费粮食;不爱惜 治权,行政行使行政权利,学术委员会行使学术权利,工会行 工人的劳动成果,饭后不收拾餐盘等,这些不良现象使得校 使民主管理权利。高校的和谐发展就是上述权利的合理配 园内充满不确定性。 置。科学分工,各司其职,各有其权,各尽所能,通力合作。 (3)师生关系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 学校和谐与否反映出学校质量、效益、规模的整体发展速度, 方面:(!)上完课即闪人。现在的师生关系越来越简单,老师 所以构建和谐校园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 上课,学生听课,师生之间缺少交流。教师不是忙自己的论 治文明、社会文明的需要,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的需 文就是忙课题,很少有时问跟同学谈心交心。他们常常一阵 要,是教育发展的必然。然而,和谐校园的建设是一项系统 风地来去匆匆,跟学生的关系就像陌生人;师生只能在课堂 工程,它需要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的精诚合作和共同努力,需 相见,课后不再联系;教师对学生不闻不问,放任自流,师生 要各项工作的协调发展和紧密配合,需要学校外部条件的支 之间毫无感情可言;有些教师“怕”学生,有些学生无视老师 持与帮助,需要建设和谐校园的具体措施。这样,才能实现 的存在,随意进出,老师只当没看见;教师允许学生在课堂上 真正意义上的和谐校园建设,才能使教育事业真正走上和谐 睡觉,学生逃课不管,课桌下玩手机也不管。②给你60分的 发展的轨道。 老好人。教师与学生呼朋唤友,称兄道弟,明明不及格,但也 收稿日期:2008—03—24 作者简介:邱娟(1963一),女,吉林白城人.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96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第2l卷 碍于面子高抬贵手。这种变相的民主,师无师尊,师生关系 貌似融洽,实则贻害无穷。“教师应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 充分尊重工会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其特有的 优势,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健康发展。 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 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 康的维护者”。做一名心理保健工作者,也许不是一个教师 的主要任务,然而作为一名教师,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 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的学生健康 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于高校内部 存在着上述诸多矛盾及不和谐因素,因此构建和谐校园更显 3创建和谐校园的途径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生态校园,是构建和谐校园 的基本途径。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工会是“教职 工之家”,是凝聚教职工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群众组织。工 会的活力在于活动,要广泛开展“三育人”活动、开展“树、 创、献”活动,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用 得尤为重要。 构建和谐校园,首先是人的和谐。人的和谐,核心就是 劳动关系的和谐,_1:会在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中有着不可替 代的作用。 2高校工会是构建和谐校园一支不可或缺的建设 力量 (1)关注民生,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工会 工作的全部意义,就是当好党与教职工群众之间的“桥梁”和 “纽带”。一方面工会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另一方面要维护 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把党的一系列正确主张通过卓有成效 的工作变为教职工的自觉行动,把教职工的意愿和要求通过 多种渠道和各种手段化为党的正确决策,从而充分调动教职 工的积极性,为党的高教事业而奋斗。 (2)推进校园民主政治,增强责任意识。民主管理是学 校管理实践的文化折射,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补充。协调好改 革中各种利益关系,对促进公平、公正的原则、公开管理学校 及维护高校稳定与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也是教代会、工会 参与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任务。“以人为本,民主办学,依法 治校”是办学的基本理念。教代会是《工会法》、《教育法》、 《教师法》赋予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 组织教职工通过“教代会”这一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积极参 与学校在建设与发展中重大事项的决策,尊重并维护他们的 知情权、参与权、意志表达权及民主监督权,并通过其民主权 利的履行不断提高教职工的民主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拓 展高校的政治民主空间,促进高校民主建设与和谐发展。通 过校务公开可密切党群、干群及师生关系。完善高校权力运 行中的监督制约机制,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办事效率,促 进高校民主建设,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激发广大教职工的主 人翁意识和民主参与意识,增进沟通和理解,体现公开、公 平、公正,从而化解矛盾,维护高校的稳定。 《劳动法》、《工会法》、《教代会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赋 予了工会在化解矛盾中的权利和义务。教育工会是教职工 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是办学的重要支柱,学校党政部门应 身边涌现出来的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来激励和感召教职工, 通过师德教育、三育人教育、岗位立功、劳动竞赛、技术革新、 组织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教案比赛、文体竞赛等多种活动 来激发教职工建校、爱校的热情,不断丰富教职工的精神文 化生活,增强他们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建立新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实现和谐校园的重要条 件。学校人际关系主要包括管理层之间、教职工之间、师生 之间和同学之间的关系。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人的圣 地,管理者的一言一行,教师的一举一动,服务人员的举手投 足,都会给可塑性很强的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为此,校领 导要坚持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相结合,科学治校、民主治校, 鼓励教职工多为学校建设和发展献计献策;教职工之间建立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完善人格的要求,更是实现育人使命的 需要;师生之间应是相互合作、彼此尊重的民主、平等、和谐 的新型师生关系;同学之间应建立起互相学习、相互尊重、相 互激励、平等互助、共同进步的新型同学关系;工会要从自身 的特点和优势出发,为教职工排忧解难,当好教职工的贴心 人,切实把党的关怀和社会的温暖送到教职工的心坎上。 (3)收入分配制度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杠杆。制定和执行 合理、公平、和谐的收入分配制度一直是高校追求的目标。 学院在实行内部分配制度时要注意处理好以下两方面的关 系:一是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如果收入差距拉得过大甚至偏 离了劳动的实际情况,就会挫伤劳动者的积极性,应本着“效 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制定和实施分配制度;二是物质奖 励与精神文明奖励的关系,如果偏重于物质奖励而忽视精神 文明奖励的作用就会使改革步入歧途,这与和谐校园建设是 背道而弛的,应广泛征求广大教职工的意见,兼顾公平,尽量 做到使他们满意,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综上所述,和谐可以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 可以发展事业。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校园是时代发展的必 然,而高校工会应坚持“和谐发展就是最大的维权”这一理 念,融入中心,服务大局,使和谐校园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 [责任编辑刘春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