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2年“十大热词”
【热词一】7.5%
今年工作报告提出,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这是我国GDP预期增长目标八年来首次低于8%。
(委员语录)全国政协委员吴焰:“‘人口红利’即将消失、经济潜在增长率有所下降,7.5%的主动适度减速,引导地方不盲目追求GDP,并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腾出空间,实乃明智之举!”
【热词二】改革
今年工作报告中出现近70次“改革”,代表委员竞相提出“改革”的议案提案。走过“而立之年”的改革,再次成为海内外关注的焦点。
(代表语录)全国朱小丹:改革总会有各种各样的阻力,但不改革是最大的危机。革到自己的头上,是真改革还是假改革,是口头上说改革还是实际上去促改革,对是一次很大的考验。
【热词三】刑诉法修正
刑诉法时隔16年进行第二次“大修”,首次把“尊重和保障”写入总则,突出惩罚犯罪与保障并重。
(代表语录)全国韩德云:我国刑诉法第一次有了规定,顺应了新形势、新情况、新国情的需要。此次修订有利于在约束执法机关权力、保障和打击犯罪之间找到平衡点,也是对执法机关能力的考验。
【热词四】城乡同比例选举
十二届全国的代表将首次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约每67万人分配1名代表名额。从8∶1到4∶1到1∶1,城乡“同票同权”在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的选举中逐步得以实现。
(代表语录)农民工全国康厚明:我国选举制度的完善,追求的是与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相适应,始终朝着“人人平等、地区平等、民族平等”的方向努力,“城乡同比”选代表是社会主义民主进程的重大进步。
【热词五】涨工资
今年工作报告中关于“完善工资制度,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的“涨工资”内容,与不久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出的“‘十二五’期间职工工资翻番”规划,给广大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福音。
(代表语录)全国严诚忠:要物价,让“涨工资”的惠民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幸福指数,让居民工资“毛增加”和幸福感“净增加”之间的差值不断减小。
【热词六】房价合理回归
今年工作报告指出,要严格执行并逐步完善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的措施,促进房价合理回归。这让不少中低收入的困难群体看到了希望。 (代表语录)全国孙甚林:为抑制投机炒房,实施限购是必要的。今后国家房产应逐渐转向以税收、金融、法律等为主的综合调节方式,通过征收房地产税增加保障房供应量等方式,促使房价回归到正常水平。
【热词七】异地高考
教育部袁贵仁在期间透露,异地高考方案已进入“冲刺阶段”。这将是中国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对高考制度极其重要的一次改革。
(委员语录)全国政协委员张会军:异地高考是一项有益于打破教育地域、维护社会公正的改革,其意义不仅在于国家尝试纠正当前高考制度中蕴含的户籍歧视,更体现出中国社会公平和民主的进步。“应统筹兼顾、科学设计、循序渐进,小步快走。”
【热词八】反奢侈浪费
期间,代表委员热议,当前不少地方、部门和单位讲排场、比阔气,花钱大手大脚、奢侈之风盛行,群众反映强烈。这种不良风气必须坚决制止。” (委员语录)全国政协委员何清华:国家必须严控“三公”消费,吃喝浪费、超前消费、决策失误等三大领域浪费,归根结底都是能源资源的浪费,必须立法进行遏制。
【热词九】致歉
今年的上,环保部周生贤和国家主任张平分别就环境污染和物价涨幅未能完成预定目标表示歉意。这一举动,引来各方积极肯定。 (代表语录)全国邓宝金:道歉,体现承担责任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信心,传达出令人欣慰的清新政风。不过,致歉不是免责的挡箭牌,更应化歉意为动力,把没办好的事情办好,才不辜负百姓的信任和期待。
【热词十】居住证
副黄明10日透露,正在起草居住证管理办法,目前已形成草案,正在征求各方意见,今年将报审定。
(代表语录)全国陈舒:从“暂住”到“居住”,一字之变,反映了包容与平等。然而,真正让“居住”的人都能享受同等市民待遇,户籍制度改革仍需“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