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苏州市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苏州市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来源:华佗小知识


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题号 得分 一 二 三 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1.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填上相应的作家、作品。 学而不思则罔, ______ 。(《论语》)

______ ,崔九堂前几度闻。( ______ 《江南逢李龟年》) 夜发清溪向三峡, 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 ______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我寄愁心与明月, ______ 。(李白《 ______ 》)

______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2. 阅读下面一段话,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平江路,n)这一条______( miá延数里的老街,在漫漫的岁月里,散发着浓______(yù)的市井生活气息。路只有窄窄的两米来宽,两边粉墙黛瓦,河街相邻,典型的苏式街巷。大大小小的石板铺就的路面,清幽幽的,走在上面像是踏着悠悠岁月。石板上深深浅浅的印迹,似乎在静静地______(sù)说着千百年来苏州人闲______( shì)雅致的生活。

n)延 ②浓______(yù①______( miá) ③______(sù)说 ④闲______(shì) 三、名著导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3. 阅读名著《朝花夕拾》和《西游记》,完成下列问题。 下列表述与原著内容不相符合的是哪一项? ______

A.《五猖会》主要记叙了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心情和父亲逼我背诵诗经的痛苦感受,揭示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B.《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表现了作者对旧民主的失望和对这位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C.《琐记》记叙鲁迅为寻找“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描写了一个心术不正的衍太太形象,同时表现了鲁迅对白话文的坚决捍卫。

D.《无常》中“无常”这个形象受到民众喜爱的原因是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下面的一段话节选自《西游记》第五十九回,读后回答问题。

行者笑道:“嫂嫂勿得悭吝,是必借我使使。保得唐僧过山,就送还你。我是个志诚有余的君子,不是那借物不还的小人。”罗刹又骂道:“泼猢狲!好没道理,没分晓!夺子之仇,尚未报得;借扇之意,岂得如心!你不要走!吃老娘一剑 !”

行者是谁?他为什么称罗刹女为“嫂嫂”?罗刹女说的“夺子之仇”指什么? 四、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7.0分) 4.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夜归丁卯桥村舍 许浑②

月凉风静夜,归客泊岩前。 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 紫蒲③低水槛④,红叶半江船。

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注释】①丁卯桥:地名。②许浑:字用晦,润州丹阳人。太和六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睦郢二州刺史。③紫蒲:紫色的蒲草。④水槛:临水的栏杆。

第1页,共12页

四 五 六 七 总分 (1)根据诗歌内容填空。 诗人夜归看到了明月、岩石、木桥、______、______、水槛、红叶、江船等景物。 ...(2)“桥响犬遥吠”表现了月下村舍怎样的氛围?试作简要分析。 (3)“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 5. 阅读《狼》,完成下列各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下列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______ A.止有剩骨 .B.以刀劈狼首 .

C.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D.一狼径去 .

终日在天中行止 .静以修身 .博学而笃志 .太丘舍去 .

(《杞人忧天》) (《诫子书》) (《论语》)

(《陈太丘与友期行》)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狼是“贪婪、狡猾、凶残”的代名词,请你写出两个有关狼的成语来印证此现象。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物各有短长

甘戊①使于齐,渡大河。船人②曰:“河水间耳,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乎?”

甘戊曰:“不然,汝不知也。物各有短长,谨愿敦厚,可事主不施用兵;骐骥、

④⑤

騄駬,足及千里,置之宫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狸;干将为利,名闻天下,匠

以治木,不如斤斧。今持楫而上下随流,吾不如子;说千乘之君,万乘之主,子亦不如戊矣。”

--刘向《说苑卷十七•杂言》

【注释】①甘戊:战国秦武王时丞相。②船人:船夫。③谨愿敦厚:谨慎老实,诚恳厚道。不施用兵:不能够用他们带兵打仗。施,使用。④骐骥、騄駬:四种骏马的名称。⑤干将:古代利剑的名称,这里泛指利剑。⑥千乘之君,万乘之主:指小国、大国君主。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然,汝不知也。 ②匠以治木,不如斤斧。

读了这篇短文,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六、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26.0分) 7. 概括下面一则新闻的主要内容。(25字以内)

重庆日报讯 5月18日,记者从重庆出版集团获悉,今年,该集团计划推出《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丛书》《抗战记忆--征集图片集》《日本远东战争罪行丛书》《东线》等100多种抗战读物,以此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献礼。其中,《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丛书》以档案文献为主,由档案文献、学术著作和普及读物组成,用100卷的篇幅第一次全面反映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面貌。

第2页,共12页

8.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植物的抗旱本领

①有人在亚里桑那的沙漠里做过一项有趣的实验:把一棵 37公斤重的仙人球放在室内,一直不浇水。经过六年,它依然活着,而且还有26公斤重。植物的这种抗旱本领,真是令人称奇!植物经过漫长的进化和繁衍,不仅有着适应干旱环境的非凡能力,而且具有种种神奇的抗旱本领。

②减少水分蒸腾是植物抗旱的有效方式。为了节省水分,有的叶子退化成针状或棘刺,有的生有茸毛,有的体表披上一层角质或蜡质,有的叶子还会蜷曲、闭合。这样,就会减少水分蒸腾。生长在我国北方草原小野莴苣,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叶片不是以平面向着太阳,而是像刀刃似的向上,叶子与地面垂直。由于这类植物的叶片的背面,腹面几乎受到等量的光照,所以两面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更为有趣的是,树姿奇特的光棍树终年不长叶子,只有光溜溜的树杈。这是因为该树的故乡在炎热的非洲干旱地区,那里常年无雨,异常缺水,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它们叶子逐渐变小,甚至消失,而树枝变成绿色,以代替叶子进行光合作用。

③ ______ 。有些植物的叶子不但退化成针状或棘刺状,以减少蒸腾,而且营养器官变得肥厚多汁,以便自身贮藏水分。猴面包树生长在非洲东部的热带草原里,成龄大树一般高约25米,而直径却达5米,有的甚至超过10米。远远望去,犹如巨大的酒瓶。在干旱的时候,树上不长叶子;到了雨季,才开始长叶、开花、结果。同时大量吸收水分,贮藏在肥胖的树干里,以备旱季之用。生长在墨西哥沙漠的仙人掌像一座座巨大的烛台,通常有10-15米高,粗得一个人都难以合围,体内水分竟达95%以上。在它巨大的身躯里,能贮藏一吨以上的水。当旅行者缺水时,打开它的躯干,就可以饮到清澈的淡水。因此,它享有“沙漠里的甘泉”之美名。 ④强大多样的根系是植物抗旱的保证。干旱的草原降水量极少,水分蒸发极快,雨水往往只能湿润土壤的表面,下层的土壤却很干燥。这些地方生长的根茅、隐子草和沙蒿,都长着入土不深、分枝极多、平铺在土表层的根系。沙拐枣的垂直根系较浅,水平根系则长达十几米,只要地面有一点点水分,它就能充分吸收。在干旱的沙漠地区,有的植物地面部分大大缩小,地下部分却大大增加,主根扎得很深。 一株不到半米高的白刺,主根长13米多,侧根长6米以上,根幅14米,相当于冠幅的30多倍!

⑤忍耐干旱的植物的抗旱生理物征。有了这样的生理特征,才使得有些植物在严酷的干旱面前,表现出异常顽强的生命力。

选文第一段写“一项有趣的实验”,其用意是什么? 根据文段内容,为第③段横线处补写一个恰当的句子。 选文画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9.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捞月亮的母亲 石 兵

①彼时我还只有二十出头,心性跳脱,常常只背着简单的行囊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那天天黑之后,我来到川藏交界处的偏僻山村。在那座贫瘠大山的一处平整山坡上,我支起帐篷,准备在野外过夜,就在似睡非睡之际,我听到远处传来了寒寒率率的声音。

②我吃了一惊,以为是有野兽出没,顿时睡意全无,连忙小心地坐起身来,慢慢拉开帐篷一角,仔细寻找声音的来源。很快,顺着声响传来的方向,我看到一个提着水桶的女人领着一个脏兮兮的小男孩,披着漫山的月光从山下走来。

③我屏住呼吸,这时已经接近午夜,居然还有人来山上汲水,种种灵异传说让我不寒而栗。可是,母子俩似乎根本没有注意到山路旁边突兀而出的帐篷,女人一手提着水桶,一手牵着男孩,两人一言不发,不疾不徐地走着。

④好奇心最终让我战胜了恐惧,我走出帐篷,小心翼翼地循着他们的背影走去。

第3页,共12页

走了大约半个小时,远远地,我看到母子俩停下了脚步,那里居然有一口水井。女人将水桶拴上绳子,放入井中,嘴里开始喃喃地说:“只有这个时候,井里的月亮才最大最圆,狗儿莫急,娘给你捞一个上来,回家以后放在你的床前。”女人的乡音十分绵软,不像山里女子所固有的泼辣。

⑤“娘,月亮落在水里,是不是就被洗干净了,不像在天上那样模糊着让人看不清楚了?”儿子稚嫩的声音充满着期待。

⑥女人顿了一顿,说:“狗儿说得对,月亮被水洗了以后,可好看了,就像狗儿的眼睛一样好看。” ⑦听了母亲的话,小男孩笑了起来,奶声奶气的笑声顿时让幽黑沉默的大山有了勃勃生机。

⑧母亲用力地从井中提出水桶,然后弓着腰提起水桶,另一只手牵着小男孩,吃力地踏上了归途。走上十几步,瘦弱的母亲就要休息一下,停下的时候,还摸了摸小男孩的头。随后,母亲又看了看天上与桶里的月亮,神情中竟有掩不住的忧伤。 ⑨我不再犹豫,快步从低凹处走了出来,来到他们的面前。在寂静的午夜,这对母子竟对我这个不速之客没有丝毫不安与恐惧。 ⑩我说:“大嫂,我来帮你提水吧。”

⑪女人没回答我,自顾自地说:“你是刚才路边帐篷里的游客吧,这山上很凉,收了帐篷跟我们到家里休息吧。本想下山时再叫醒你的,没想到你跟着我们上了山。” ⑫我顿时恍然,原来,她早就发现路边的帐篷和我了,也许只是早已司空见惯,所以没有刻意多看几眼罢了。

⑬走近以后,我才发现,小男孩的眼睛似乎有些问题。女人对我说:“狗儿眼上有病,长了白疮,我正在攒钱给他治。听说这病不难治,但是耗不起时间,要早治。这不,白天我上了一天工,给人纺丝线,晚上才能照管家里的田地。刚刚散了工,想起家里没水,才在这个时候上山,好在狗儿眼不好上不了学,不用担心明天他要早起。”

⑭我默默地提起水桶,慢慢地跟着母子俩下了山。

⑮这个小村落只有三四十户人家,同样的贫穷让女人无法得到他人的帮助,可女人跟我说起这些时却一如既往的平静。她说,乡邻们已经帮了她很多,不能再麻烦人家了。

⑯在家里,女人熟练地烧水给我喝,然后铺床,哄儿子睡觉,一切都像外面森严的大山一般井然有序。

⑰我躺在外间屋的床上,听到了母子俩在睡前的交谈。

⑱母亲说:“狗儿知道吗?你的眼睛跟天上的月亮一样好看,娘就是这条命不要了,也要把月亮从水里捞上来,让你看清楚你想看的一切。” ⑲或许是怕打扰,母子俩说话的声音很轻很轻,我却早巳听得泪流满面难以自抑。 ⑳第二天一早,我匆匆结束了旅行,回到城市,用最快的时间联系好医院,然后找朋友开车来到大山接这母子俩去医治眼患。面对他们的道谢,我竟羞愧得无地自容。

㉑时过境迁,那位捞月亮的母亲或许并不知道,她捞起的并非只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美好愿望,更有一个旁观之人的迷途之心。只有我自己知道,当时的自己正因为一场懵懂爱情的破碎而选择了放逐与放纵,却忽略了这世间还有那么多更加珍贵的事物,譬如四处寻找我去向的焦虑父母,譬如被青春之雾迷失视线的纯真心灵,譬如这世间那么多的悲凉与温暖、伤痛与希望……(有删改) (1)本文主要写了与“我”有关的四件事,请从“我”的角度概括出其他三件事。 ①______②______③“我”跟着母子俩去她家住宿,了解了她家的情况。④______ (2)请简要说说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3)第⑧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4)联系全文,请简要分析第⑲段“我”“泪流满面难以自抑”的原因。

第4页,共12页

(5)小说标题为“捞月亮的母亲”,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捞月亮”的理解。

七、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40.0分)

10. 成长是奇妙的旅程,软弱的可以变得坚强,自大的能够学会谦虚,自私的也会懂得

感恩…就这样,一切都在不经意间发生这变化,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应该也发生过一些事情,让你认识到另一面的自己吧。

请以“原来,我也很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50字的作文。

第5页,共12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小题1】思而不学则殆 【小题2】岐王宅里寻常见,杜甫 【小题3】思君不见下渝州 【小题4】海日生残夜

【小题5】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小题6】枯藤老树昏鸦

【解析】答案:

(1)思而不学则殆(重点字:殆)

(2)岐王宅里寻常见 杜甫(重点字:岐) (3)思君不见下渝州(重点字:渝) (4)海日生残夜

(5)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7)枯藤老树昏鸦(重点字:藤)

此题考查学生的古诗文默写能力。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空题,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

解答此题,平时积累是关键,即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背诵,通过抓重点字词多练写,多积累。

2.【答案】绵;郁;诉;适;绵;郁;诉;适

【解析】答案:①绵 ②郁 ③诉 ④适( 注意“绵”不要写成“棉”)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拼音写汉字的能力,注意结合语境和音节写成正确的汉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判断汉字的写法。 注意不要和同音字与形似字混淆。 3.【答案】【小题1】C 【小题2】

【解析】(1)本题考查名著情节内容表述正误的判断。 ABD.正确;

C.有误,《二十四孝图》是《朝花夕拾》里的一篇重要作品,表现了鲁迅对白话文的坚决捍卫和对封建孝道的猛烈抨击。 故选:C。

(2)本题考查名著情节内容的识记。根据《西游记》一书的阅读,可知行者就是悟空,因为唐三藏看孙悟空颇像佛教中的行者,所以给其起了这个别名。孙悟空大闹天宫前后,曾经结交过七兄弟,论起排行,牛魔王还是大哥,所以悟空此处称罗刹女为嫂嫂。而牛魔王与罗刹女的儿子红孩儿因为捉了唐僧“要蒸要煮”,后来悟空请观音帮忙,红孩儿被观音收作善财童子,造成了他们母子分离。 答案: (1)C

(2)孙悟空;罗刹(即铁扇公主)的丈夫牛魔王曾经与孙悟结拜过兄弟,所以称她为“嫂嫂”;她的儿子是圣婴大王红孩儿,曾与孙悟空几次交战,后来被观音菩萨降服,收为善财童子,所以称“夺子之仇”。

第6页,共12页

本题考查名著的综合阅读。平时课外阅读要扎实,要善于做笔记,对名著中的人物、情节、细节、主旨等进行分类归纳,强加记忆。

阅读名著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4.【答案】庭院;紫蒲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诗歌写景诗句的把握,注意要首先理解诗歌内容,找出描写景物的词语,此题前有“明月、岩石、木桥”,后有“水槛、红叶、江船”,之间也就只有“庭空人散眠。紫蒲低水槛”了,仔细一找,也就找到“庭院、紫蒲”了 (2)本题考查重点诗句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根据景物,分析其营造的氛围。《老山界》中写“春蚕咀嚼桑叶”,《最后一刻》有“写字的声音”,《口技》中有“遥闻深巷中犬吠”等等,都是以声衬静,更何况诗歌还提醒“月凉风静夜”,答案自然要写到“用桥的轻微的响声和遥远的狗叫声衬托夜晚的宁静”之类的了。 (3)本题考查赏析诗人感情。在诗歌创作中,诗人常用景中含情手法隐晦的表示内心情感。诗人在本诗中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图,表现了自己对这种生活的向往,也表现了身处官场的无奈和厌恶。 答案:

(1)庭院 紫蒲

(2)宁静。以声衬静,用桥的轻微的响声和遥远的狗叫声衬托夜晚的宁静。

(3)①对官场的厌倦;②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或“对农村生活的喜爱”);③回家的喜悦;④想归隐;⑤为另有理想的生活选择而自得、喜悦或满足。 译文:

秋夜微凉有月无风,乘船归来泊舟山边(岩前).踏上(丁卯桥)桥板惊动犬吠,(村舍)庭院无人 早已入眠。菖蒲出水渐近栏杆,枫叶飘飘落了半船。回家自有谋生之计,南湖一带有田二顷。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唐代诗人许浑。作者用朴实的语句描绘了自己在村舍所见,字里行间包含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的向住之情。

这是一篇古诗词鉴赏阅读,本题考查了诗歌的基本常识和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一般难度较大。需要学生多做中考题,多反思,多总结,才能在自省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

5.【答案】【小题1】D 【小题2】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做好积累,联系词意和例句进行归纳整理。 A.不同,“止”同“只”,只有/止:停留。 B.不同,以:用/以:来。

C.不同,而:表转折关系/而:表并列关系。 D.相同,均为“离开”的意思。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积累能力。在学习了本文内容以后,注意积累与狼有关的成语,如:狼子野心、狼心狗肺、狼狈为奸、引狼入室等,做到能正确书写和理解其意思。 答案: (1)D;

(2)示例:狼子野心狼心狗肺。

第7页,共12页

【参考译文】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6.【答案】【小题1】(1)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注意关键词和句式。

①此句中重点的词有:然:这样;知:知道。句子翻译为:不是这样的,你不知道这其中的道理。

②此句中重点的词有:以:用;斤:斧子一类的工具。句子翻译为:可是工匠用它劈削木头,还不如斧子。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文章的主旨。文中以“老实忠厚的臣子”“骐骥、騄駬”“干将”为例,指出事物都各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告诉人们要学会扬长避短。 答案:

(1)①不是这样的,你不知道这其中的道理。 ②木匠用它来砍削木头,还比不上斧头(锋利)。

(2)任何事物都有其长处和短处,应扬长避短,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小题2】

【解析】参考译文:

甘戊出使齐国,要乘船渡过一条大河。船夫说:“河水间隔很窄,你都不能靠自己的力量渡河,怎样说服齐王呢?”甘戊说:“不是这样的,你不知道这其中的道理。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那种谨慎老实诚恳厚道的臣子,可以辅助君王,用兵打仗不派用处;好马(可以)日行千里,而把它们放在家里,让它们去捕老鼠,还不如野猫;干将可以算是锋利的宝剑,天下闻名,可是工匠用它劈削木头,还不如斧子。现在用桨划船,进退自如,我不如你;说服有千万辆战车的君王,你就比不上我了。” “之”的用法:

①使之捕鼠(之:代词)

②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 ③水陆草木之花(之:的)

第8页,共12页

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性) ⑤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

⑥孔子云:“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⑦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7.【答案】根据新闻的结构,导语一般是与题目紧密相关,也是最重要最主要信息的提示点。故先找到导语“今年,该集团(重庆出版集团)计划推出《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丛书》《抗战记忆--征集图片集》《日本远东战争罪行丛书》《东线》等100多种抗战读物,以此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献礼”,当然需要提取句子的主干,重庆出版集团计划推出多种抗战读物,向70周年胜利献礼。这就是主要内容。 答案实例:

重庆出版集团计划推出多种抗战读物向胜利70周年献礼。

【解析】本道题考查提取新闻的主要信息,要注意根据新闻的结构来找出主要信息。 怎样才能做到句子简明:首先,要删除多余的语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其次,用代词或指代性的短语替换冗长的语句;第三,避免因表述歧义而造成的误解。词义一定要确定,语序一定要恰当,指代一定要清楚。 语言应用的第二个要求就是连贯。连贯是指前后句子意思贯通,没有阻碍。

8.【答案】【小题1】贮藏水分,以备不测,是植物抗旱的绝招 【小题2】 【小题3】

【解析】(1)本题考查说明文首段的作用。其作用一般是引出说明对象,领起下文,说明文若在开头或中间叙述有关的故事,还有是说明文更生动,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实验是关于测试植物抗旱性的,并充满趣味性,这样及引出了说明对象,又利于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2)本题考查的是补写相关语句,若是需要补写的句子在开头或结尾处,往往是要补写中心句,分析文段的内容并进行归纳总结,句子概括性要强,原段中“些植物的叶子不但退化成针状或棘刺状,以减少蒸腾,而且营养器官变得肥厚多汁,以便自身贮藏水分。”可以作参考;而且因为第②段中心句是“减少水分蒸腾是植物抗旱的有效方式。”第④段中心句是“强大多样的根系是植物抗旱的保证。”第⑤段“忍耐干旱的植物的抗旱生理物征。”仿照这两个中心句的样式来补写即可。

(3)本题考查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等,结合具体内容来辨析方法及作用即可。每一段都举了具体的植物的例子,所以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举例子,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的作用答题格式是:

××举了×的例子,具体真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的特点。划线句子列举了白刺的例子来说明了植物种种神奇的抗旱本领。 答案:

(1)引出说明对象,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2)示例:贮藏水分,以备不测,是植物抗旱的绝招。 (3)举例子。真实具体地说明了植物种种神奇的抗旱本领。

这篇说明文首先由给仙人球做实验引出植物具有神奇的抗旱本领,接着具体说明植物具有的抗旱本领:减少水分蒸腾是植物抗旱的有效方式;贮藏水分,以备不测,是植物抗旱的绝招;强大多样的根系是植物抗旱的保证。最后指出这是忍耐干旱的植物的抗旱生理物征。

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①举例子:举了×的例子,具体真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的特点。②分类别:对事物特

第9页,共12页

×××征、事理分门别类地加以说明,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③作比较:把×和×

×××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点,给人以鲜明的印象。④打比方:把×比作×,×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便于读者理解。⑤下定义:科学准确地揭示了事物的

×××本质特征。⑥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9.【答案】①“我”来到川藏交界处的山村,遇到母子俩;“我”跟随着母子俩,看见他们捞月亮;“我”深受触动,回城后接母子俩医治眼患。

【解析】(1)本题考查事件的概括。解答此题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找出事件,用简洁的语句分析概括即可。注意题干中的“从‘我’的角度概括”,同时,应仿照题目中已提供的样例。本文先写“我”来到川藏交界处的山村夜宿,遇到神秘的母子俩;接着写“我”跟随着母子俩,看见他们到水井边捞月亮;然后好奇的“我”发出疑问,母亲邀请我到她家居住,“我”跟着母子俩去她家住宿,了解了她家的情况;最后“我”被这对母子深深感动,回城后联系医院接母子俩医治眼患。据此补充事件。 (2)本题考查段落作用的分析。段落在文章开头的作用一般是:统领全篇;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营造氛围;开篇点题;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就本文而言具体是为下文做铺垫,要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回答。本文第一段,从内容上看,主要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点明了“我”当时的心情;从结构上看,引起下文,为下文写“我”遇见母子俩捞月亮的情节作铺垫,并与结尾相照应。

(3)本题考查描写方法及其作用分析。人物描写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方法。而这些方法,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处境、性格、心理甚至可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故事情节作铺垫,暗示人物命运等。“提”“牵„‘踏„‘摸”运用了一系列动词,属于动作描写;“瘦弱的母亲”属于外貌描写;“用力地”“弓着腰”吃力地”属于神态描写。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根据题干“联系全文”,该题的答案应从全文中寻找。从“或许是怕打扰,母子俩说话的声音很轻很轻,我却早巳听得泪流满面难以自抑”一句,可以看出关键是母亲与儿子之间的对话,围绕着这一内容来阐述即可。 (5)本题考查文章标题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既要结合文中的故事情节,同时也要结合本文所要表达的情感和主题。“捞月亮”既指母亲带着儿子捞起映在水中的月亮,给儿子生活的希望与期待;也可以将这一行为理解为是母亲努力攒钱为儿子治眼病,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结合文末我改变了自身的行为,还可理解为“捞”起了我的迷途之心。 答案:

(1)①“我”来到川藏交界处的山村,遇到母子俩;②“我”跟随着母子俩,看见他们捞月亮;④“我”深受触动,回城后接母子俩医治眼患。

(2)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点明了“我”当时的心情;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起下文;为下文写“我”遇见母子俩捞月亮(母亲无钱为儿子医治眼病)的情节作铺垫(伏笔);与结尾“捞起迷途之心”的内容相呼应(与文末“我”的转变形成对比)。

(3)动作描写、外貌(神态)描写,生动细致地写出了母亲的辛劳、坚强及对儿子的疼爱。

(4)母亲不惜自己的命也要为儿子治好病的那番话震撼了“我”;母亲辛勤劳动,拼命攒钱为儿子治眼病的行为打动了“我”;母亲的善良、真诚、淳朴及对“我”的热情招待感动了“我”;母亲为儿子捞月亮的举动唤醒了“我”,让“我”懂得要珍惜人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

(5)“捞月亮”既指母亲给儿子捞起映在水中的月亮,给了儿子生活的希望与期待;也指母亲努力攒钱为儿子治眼病,表达了母亲对未来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愿望;还指母亲的言行捞起了“我”的迷途之心,拯救了“我”的灵魂。

本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3),写“我”来到川藏交界处的山村,遇到神秘

第10页,共12页

的母子俩;第二部分(4~8),写好奇心驱使“我”跟随着母子俩,看见他们捞月亮;第三部分(9~19),写“我”跟着母子俩去她家住宿,了解了她家的情况;第四部分(20~21),写“我”被这对母子深深感动,回城后联系医院接母子俩医治眼患。 本阅读第(2)题是阅读的典型题,句子(段落)在文中的作用答题方法:

分析某一句话(一段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 1、结构方面要看句子在文章中的具体位置。

句子(段落)在开头的作用:(1)开篇点题;(2)设置悬念,引起下文;(3)总领全文。句子在文章中间的作用:(1)埋伏笔;(2)承上启下;(3)照应上文;(4)为下文作铺垫。

句子(段落)在结尾的作用:(1)总结全文;(2)照应题目或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 2、句子(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要紧密联系文章中心分析,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表现出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或性格特征。

结尾的抒情议论句还起到点明中心,深化主旨的作用。一般分析句子(段落)的作用,要把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综合起来分析。

10.【答案】脆弱

【解析】【例文】 原来,我也很脆弱

“我,天不怕地不怕,还会怕你!你算哪根苗!”若是你在喧嚣的人声中听到一句这样的话,不用怀疑,它一定出自本姑娘之口。

我一生下来就强硬,强硬得似一块在太上老君八卦炉里煅打出来的铁,调皮捣蛋的男生们都惧我三分,胆儿小的女娃儿就更甭提了。凡是沾惹我的人,一见我火了,都会退避三舍,忙着请别人来转弯道歉。每每这个时候,我是乐得满地找牙。

我越来越觉得,我好坚强,我从不知道眼泪是啥滋味。可是,谁曾想到,一件突如其来的小事,却让我蓦然意识到:原来,我也很脆弱。

记得是初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考数学,我一拿着试卷,高兴得差点儿蹦起来,太简单了,太好做了,我又是第一名喽!从初一到初二,大大小小的考试也有上十次了吧,每次我可都是轻轻松松取得桂冠,学校还专门组织人马敲锣打鼓给我家送过喜报呢。唰唰唰,唰唰唰,我的笔在试卷上欢快地飞舞,我的心如浪花般欢快地开放。太好做了,真是太好做了!三下五除二,我做起了。抬头逡巡四周,他们都还在辛苦攻关呢。交了吧,既捞个成绩第一名,又捞个交卷第一,我的思维敏捷吧,老师、同学、爸妈准得又夸我。可是,等到公布结果的那天,我却傻了眼,我的数学还有一个12分题没有做,成绩是全班第十二名,总名次也降到了第四名。我努力睁大眼睛,眼珠使劲往上翻,但眼泪还是很不听话地如断了线的珠子般滚落下来。谁都知道:眼泪常常是脆弱的代名词。啊,天哪,原来,我也很脆弱啊! 自此以后,我的狂热降温了,因为我知道了:坚强背后是脆弱,每个人都有他(她)脆弱的一面,再坚强的人也不能例外。

【审题立意】此题中的“原来”、“也”很关键,不能忽视,它告诉作文者,文中所写的“棒”、“能干”等原先自己没发现,现在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才使作者恍然大悟,因此,作文中肯定要写到“棒”、“能干”等的反面,不提到这个方面,作文就离了题。文题中“我”表明是文章的视角是第一人称,或者是作者自己,或者是行文中的叙述者。 【表达方式】整篇文章要以记叙文字为主,也可以使用其他的表达方式作为补充,在文章最后可以写一段议论抒情文字,写出所感所悟,升华一下文章的主旨。

×【细节描写】观察生活中我也很×是一种心理体验,所以文章中一定要有大段的细节刻

画,各种细节描写方式都可以酌情使用。

【创新指导】写作文时,可以加适当的创新形式,比如加一个与主题相关的题记。也可以使用几个小标题,串联起自己发现的几个瞬间,使文章层次清晰,具有一定的新意。 习作先写“我”的强硬和坚强。这样写,既能紧扣考题要求,又为下文写脆弱起到了反

第11页,共12页

衬作用,为下文作好了铺垫。接着笔锋一转写脆弱,而写表现出脆弱的那件事时,不是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写脆弱,而是先描写作者考试时的狂傲与草率,再写脆弱。这样写有两个好处,既能更加突出“我”的性格,与前文协调一致,又暗示了我失败的最根本的原因--狂傲与草率,再写失败掉眼泪就水到渠成了。

第12页,共12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