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1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七年级〔上〕期中地理
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5分〕
1.以下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不协调的是〔 〕 A.阿拉伯人惯穿白色长袍 B.ri本人喜欢食用海产品 C.因纽特猎人住冰雪小屋 D.巴西规模砍伐热带雨林
2.教室里贴有四幅图幅一样的地图,按内容由详到略的排列是〔 〕 ①世界地图②中国地图③山东地图④临沂地图.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④③②①
3.读图,四幅图为同一山地的等高线图,比例尺最大的是〔 〕
A. B. C. D.
读如图两幅经纬网示意图,答复4﹣5题
4.有关地球仪上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所有纬线长度相等 B.所有经线长度相等 C.经线指示东西方向 D.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5.以下关于甲、乙两地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A.甲、乙两地都位于西半球 B.甲、乙两地在同一条经线上 C.甲地的经纬度是30°W,30°S D.乙地位于甲地的东南方 6.地球仪上0°纬线的长度是0°经线的〔 〕 A.0.5倍 B.1倍 C.1.5倍 D.2倍
7.一个人站在南极点上,面向青岛,他面向的是〔 〕 A.南方
B.西方
C.东方
D.北方
8.地球的自转产生了〔 〕
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
A.四季的变化 B.太阳的东升西落 C.气候的变化 D.昼夜长短的变化
9.以下四幅图分别是东西南北四个半球,其中属于北半球的是〔 〕
A. B.
C. D.
读图,答复10﹣14题
10.0°经线穿过的大洋是〔 〕 A.北冰洋、太平洋 B.北冰洋、大西洋 C.太平洋、大西洋
D.北冰洋、印度洋
11.以下大洲中,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是〔 〕
A.欧洲、北美洲 B.非洲、南美洲 C.亚洲、大洋洲12.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是〔 〕 A.非洲
B.北美洲 C.南极洲 D.亚洲
13.被亚、欧、北美三大洲环抱的大洋是〔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14.被赤道穿过的主要有〔 〕
A.亚欧、大洋洲 B.非洲、北美洲
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D.欧洲、亚洲 .
C.大洋洲、非洲 D.南美洲、非洲 读世界海陆分布图〔如图〕,完成以下15﹣16题
15.以下关于世界海陆分布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A.“三分海洋,七分陆地〞 B.亚洲东临太平洋 C.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
D.陆地集中分布在南半球
16.关于图中P点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B.地处中纬度地区
C.位于太平洋 D.经纬度是60°E,23.5°S 读图,答复17﹣18题
17.①是〔 〕
A.印度洋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非洲板块 18.从图中可以看出,安第斯山脉〔 〕 A.沿岸地壳稳定 B.处于板块内部 C.面积正在扩大 D.地壳相互挤压
D.南极洲板块
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
19.陆地向海洋自然延伸局部,坡度较缓,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内的海底地形是〔 〕
A.架 B.坡 C.海购
D.大洋中脊
20.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泼频繁,但不可能直接引发以下现象是〔 〕
A.地壳褶皱抬升,形成山脉 B.泥石流 C.火山
D.地震
21.以下表达中不能证明海陆变迁的是〔 〕 A.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B.喜马拉雅山顶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C.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 D.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22.图中B大洲和C大洲的分界限是〔 〕
A.苏伊士运河 B.直布罗陀海峡
C.白令海峡 D.乌拉尔山〔河〕、高加索山脉
七年级准备组织一次登山活动,同学们个个兴高采烈,为了平安,教师拿出一张等高线图〔如图〕说:“这就是我们要登的山,它比拟高,大家要注意.〞读图,完成23﹣24题.
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
23.教师强调图中有一个悬崖,很危险,希望大家上山时一定要注意,请你判断是哪个地方〔 〕
A.B地
B.C地 C.D地 D.E地
24.教师说:“这次我们登的山比拟高〞你从图上可以看出山顶A海拔高度是〔 〕
A.200米 B.300米
C.300米以上400米以下 D.400米以上500米以下 读等高线示意图〔如图〕答复25﹣27题
25.C点的海拔是〔 〕
A.600米 B.500米 C.400米 D.300米
26.由山麓到山顶,四条登山线路中,坡度最陡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7.D点大致在A〔山顶〕点的〔 〕 A.西方
B.东方
C.北方
D.南方
读等高线地形图如图,答复28﹣29题
28.要将A图绘制成分层设色地形图,那么400米和500米之间应涂的颜色是〔 〕
A.蓝色
B.浅黄绿色 C.深绿色 D.褐色
29.以上四幅等高线图所代表的地形中,表示盆地的是〔 〕 A.A图
B.B图 C.C图 D.D图
30.每年的9月1日是日本全国的防灾日,中小学生要进展防震演习.我国也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我们也应掌握一些防震知识,以下做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
〔 〕
A.应迅速撤到空旷地
B.当来不及离开房屋时应两手抱头躲到内墙角 C.地震时就坐在教室内做作业,毫不惊慌
D.如果被埋在废墟中不能自行脱险时,尽可能挪开脸,胸前的杂物,去除口鼻的灰土,保持呼吸通畅
读图,完成31﹣32题
31.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 〕 A.甲 B.乙 C.丙 D.丁
32.以下关于如图大洲中居民情况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 A.甲大洲中部和南部是黑色人种的主要分布区 B.乙大洲被称为混血人种大熔炉 C.丙大洲目前无常驻居民
D.丁大洲有因纽特人,属于黄色人种
33.如图A、B、C三个区域的主要人种分别为〔 〕
A.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B.白色人种、黄色人种、黑色人种 C.白色人种、黑色人种、黄色人种 D.黑色人种、黄色人种、白色人种
34.以下关于世界上语言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A.一个国家只有一种语言
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
B.英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C.汉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D.阿拉伯语流行于西亚和北非地区 35.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 A.从规模上看,聚落有大有小 B.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C.城市、乡村各具有不同的景观特色 D.城市的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二、非选择题〔共45分〕 36.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图答复
〔1〕写出图中数字代表的地形部位的名称
①,⑥为,其相对高度至少在米以上,最大相对高度缺乏米.
〔2〕所绘的甲、乙两条支流中,事实上不存在的是河,理由是,如果测得两山顶之间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根据图上比例尺,两山顶之间的实地距离是.
〔3〕假设在本区修建一座大坝,应建在〔字母〕比拟适宜,如果蓄水高度为200米,请在图上用阴影表示出蓄水范围.
37.读图,答复相关问题
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
〔1〕A点的经纬度是,位于〔东西〕半球,〔南北〕半球.B点位于〔高、中、低〕纬度,B点位于A点的方向.
〔2〕图丙中小河大致的流向是. 〔3〕图丙中林地在村庄的方向.
38.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图1〕和漫画“地球在呻吟〞图2,答复以下问题
〔1〕图中⑤、①两地通用的语言分别是、;⑦地以人种为主,主要信仰的宗教是教.
〔2〕漫画“地球在呻吟〞,提醒的是带来的问题,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两方面〕
〔3〕2021 年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孩子的,为了解决人口问题,你认为人口增长怎样才算合理?
39.观察“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图〞,完成以下题目:
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
〔1〕图中③是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填代号〕,我国位于洲〔填代号〕. 〔2〕图中②大洲濒临纬度最高的大洋,它是 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
〔3〕一艘船从⑧大洋进入⑨大洋,这时会途径运河,①和③洲的分界限是运河.
40.读板块构造图,答复以下问题
〔1〕地球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为海洋的板块是.
〔2〕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是亚洲的,请尝试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该山脉的形成:由于板块与板块之间的碰撞挤压而成.
〔3〕依据板块构造理论,世界上火山地震活动最剧烈的两大地带是火山地震带和火山地震带.
〔4〕根据图中板块运动的方向推测,太平洋的面积〔缩小、扩大〕. 〔5〕发生地震时怎样迅速合理应对,关系着每个人的生命平安.有下面三种场景:
A、在6楼的家中;B、在教室上课;C、在室外活动.
请同学们任选一个场景,简要说说在突发地震时,你该如何去做?.
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
41.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但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读图答复
看图说现象:
〔1〕读图二可见,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主要分布在洲的东部和南部、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等.
总结规律:
〔2〕从图一可见,56.5%的人口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地区,因此,从地形类型来看,世界56%左右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地形区;
分析图三,世界人口的绝大局部分布在从40°S往北至60°N,说明世界人
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
口从纬度位置看主要分布在纬度地区;高纬度范围人口密度最小,其原因是.
分析图四,说明从距海远近来看,各大洲人口主要分布在地区. 拓展延伸:
〔3〕图二中A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但人口稀少,其主要原因是.
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
参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5分〕
1.以下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不协调的是〔 〕 A.阿拉伯人惯穿白色长袍 B.ri本人喜欢食用海产品 C.因纽特猎人住冰雪小屋 D.巴西规模砍伐热带雨林 【考点】SG:人民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分析】依据人民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来解答此题.
【解答】解:阿拉伯人主要居住在西亚和北非地区,由于西亚和北非形成了炎热枯燥的热带沙漠气候,阿拉伯人为反射较强的太阳光线,多喜欢穿白色的长袍,故A表达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日本渔业兴旺,捕鱼量常居世界第一,有著名的北海道渔场,所以日本人喜欢吃海产品,故B表达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因纽特人居住地区纬度高,他们喜欢就地取材住在冰屋子内,故C表达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巴西有全世界最大的一片热带雨林,叫做地球之肺,如今已遭到严重的破坏,全球都希望巴西来保护这一片热带雨林,故D表达的内容是人类与自然的不协调行为,符合题意.
应选:D.
2.教室里贴有四幅图幅一样的地图,按内容由详到略的排列是〔 〕 ①世界地图②中国地图③山东地图④临沂地图.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④③②①
【考点】2C:电子地图和影像地图.
【分析】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在图幅一样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解答】解:在图幅一样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世界地图、中国地图、云南地图和大理市地图所表示的范围大小不同,范围由小到大依次为临沂地图、山东地图、中国地图、世界地图,所以选用的比例尺由大到小依次为临沂地图、山东地图、中国地图、世界地图,内容由详到略的排列是临沂地图、山东地图、中国地图、世界地图.故D符合题意.
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
应选:D.
3.读图,四幅图为同一山地的等高线图,比例尺最大的是〔 〕
A. B. C. D.
【考点】29: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分析】在图幅一样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解答】解: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因为四幅图为同一山地的等高线图,也就是实地距离一定,图上距离大的,比例尺就大.从图中看出A图的图上距离最大,比例尺应该最大.应选项A符合题意.
应选:A.
读如图两幅经纬网示意图,答复4﹣5题
【分析】
4.有关地球仪上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所有纬线长度相等 B.所有经线长度相等 C.经线指示东西方向 D.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考点】1F: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
【分析】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外表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假设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假设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假设相邻两条纬线
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
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假设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解答】解: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到南、北两极缩小为点.故A错误.
所有经线长度相等;故B正确.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故C错误.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故D错误. 应选:B.
5.以下关于甲、乙两地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A.甲、乙两地都位于西半球 B.甲、乙两地在同一条经线上 C.甲地的经纬度是30°W,30°S D.乙地位于甲地的东南方 【考点】1F: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
【分析】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外表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假设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假设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假设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假设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解答】解:读图分析可知:
东西半球分界限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甲位于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乙位于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故A错误.
甲所在的经线为30°W,乙所在的经线为30°E,甲、乙两地不在同一条经线上;故B错误.
依据经纬度的判读,甲地的经纬度是30°W、30°S;故C正确. 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可判定乙地位于甲地的东北方向;故D错误.
应选:C.
6.地球仪上0°纬线的长度是0°经线的〔 〕
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
A.0.5倍 B.1倍 C.1.5倍 D.2倍 【考点】1C:重要的经、纬线.
【分析】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也称子午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都呈半圆状且长度相等;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形成一个经线圈;任何一个经线圈都能把地球平分为两个半球.纬线是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所有的纬线都相互平行,并与经线垂直,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到南、北两极缩小为点.
【解答】解:在地球仪上,纬线是垂直于地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由此可知,0°纬线的长度约是0°经线长度的两倍.依据题意.
应选:D.
7.一个人站在南极点上,面向青岛,他面向的是〔 〕 A.南方
B.西方
C.东方
D.北方
【考点】GF: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分析】南极点位于地球的最南端,所有点都在南极点的北方.
【解答】解:南极点位于地球的最南端,所以一个人站在南极点上,面向青岛,他面向的是北方.
应选:D.
8.地球的自转产生了〔 〕 A.四季的变化 B.太阳的东升西落 C.气候的变化 D.昼夜长短的变化
【考点】15: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
【分析】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季节的变化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解答】解: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时间差异;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季节的变化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等.
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
应选:B.
9.以下四幅图分别是东西南北四个半球,其中属于北半球的是〔 〕
A. B.
C. D.
【考点】31:海陆分布概况.
【分析】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赤道为界的.
【解答】解:根据大洲、大洋的轮廓和位置判定,A是北半球,B是西半球,C是东半球,D是南半球.故A符合题意.
应选:A.
读图,答复10﹣14题
【分析】
10.0°经线穿过的大洋是〔 〕 A.北冰洋、太平洋 C.太平洋、大西洋
B.北冰洋、大西洋 D.北冰洋、印度洋
【考点】34:四大洋的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分析】世界四大洋分别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其中面积最大的大洋是太平洋,轮廓像“S〞形的大洋是大西洋,纬度最高的大洋是北冰
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
洋,完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是印度洋.
【解答】解:读图可得,0°经线穿过的大洋是北冰洋和大西洋,穿过的大洲是欧洲、非洲和南极洲.
应选:A.
11.以下大洲中,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是〔 〕
A.欧洲、北美洲 B.非洲、南美洲 C.亚洲、大洋洲 D.欧洲、亚洲 【考点】33:七大洲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分析】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球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解答】解:七大洲中,从南北半球来看,全部在南半球的大洲是南极洲,全部在北半球的大洲是欧洲、北美洲,亚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跨南北半球.依据题意.
应选:A.
12.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是〔 〕 A.非洲
B.北美洲 C.南极洲 D.亚洲
【考点】33:七大洲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分析】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
【解答】解:全球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依据题意.
应选:D.
13.被亚、欧、北美三大洲环抱的大洋是〔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考点】34:四大洋的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分析】习惯上,人们把大洋划分为四大局部,分别命名为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北冰洋.
【解答】解:北冰洋大致以北极为中心,介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北岸
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
之间,被海冰广泛覆盖,是四大洋中最小、最浅的大洋.
应选:D.
14.被赤道穿过的主要有〔 〕
A.亚欧、大洋洲 B.非洲、北美洲 C.大洋洲、非洲 D.南美洲、非洲 【考点】33:七大洲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分析】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球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解答】解:从图中可以看出,被赤道穿过的大洲有亚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其中穿过非洲和南美洲的局部.
应选:D.
读世界海陆分布图〔如图〕,完成以下15﹣16题
【分析】
15.以下关于世界海陆分布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A.“三分海洋,七分陆地〞 B.亚洲东临太平洋 C.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 D.陆地集中分布在南半球 【考点】31:海陆分布概况.
【分析】我们生活的地球,从太空看是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它看上去更像“水球〞.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外表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概括
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
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陆地集中于北半球、东半球,海洋集中于南半球、西半球.
【解答】解:地球外表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A错误;
亚洲东临太平洋,B正确;
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C错误;
陆地集中于北半球、东半球,海洋集中于南半球、西半球,D错误. 应选:B.
16.关于图中P点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B.地处中纬度地区 C.位于太平洋 D.经纬度是60°E,23.5°S 【考点】1F: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
【分析】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外表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假设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假设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假设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假设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解答】解:依据经纬度的判读,读图分析可知,图中P点的经纬度是60°E,23.5°S.
东西半球分界限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依据P点的经纬度可知,P点位于东半球、南半球;故A错误.
纬度划分,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可判定,P点位于低纬度;故B错误.
依据位置,图中P点位于印度洋;故C错误.
图中P点的经纬度是60°E,23.5°S.故D正确.依据题意. 应选:D.
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
读图,答复17﹣18题
【分析】
17.①是〔 〕
A.印度洋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非洲板块
D.南极洲板块
【考点】3D: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分析】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又包括海洋.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
【解答】解:全球大致划分为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停的运动中.①是印度洋板块.
应选:A.
18.从图中可以看出,安第斯山脉〔 〕 A.沿岸地壳稳定 B.处于板块内部 C.面积正在扩大 D.地壳相互挤压
【考点】3D: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分析】板块和板块之间运动频繁,但力的方向不同.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其运动方向相反,板块之间的距离不断扩张,造成断裂陷落,地表会产生裂谷或海洋;板块发生挤压运动时,其方向是相向运动,板块之间的距离缩小,地表还会不断隆起,形成山脉.
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
【解答】解: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拟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拟活泼.由安第斯山脉所处的位置及板块运动的方向判定,安第斯山脉是由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应选:D.
19.陆地向海洋自然延伸局部,坡度较缓,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内的海底地形是〔 〕
A.架 B.坡 C.海购 【考点】3G:海底地形.
【分析】海底地形和陆地地形一样也是崎岖不平的,主要有架、坡、海沟、洋盆和大洋中脊.架是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局部,坡度较缓,水深在200米以内;坡是架向外倾斜的陡坡,水深急剧增至几千米;大洋中脊是新海底诞生的地方,火山活动强烈;海沟是海底最深的地方;洋盆是海底最宽广平坦的地方.
【解答】解:架紧靠近陆地,是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局部,坡度较缓,一般水深在200米以内.
应选:A.
20.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泼频繁,但不可能直接引发以下现象是〔 〕
A.地壳褶皱抬升,形成山脉 B.泥石流 C.火山
D.地震
D.大洋中脊
【考点】3D: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分析】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又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又包括海洋.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
【解答】解:地球外表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因为各种变化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所以在短期内大多不易被人们发觉.科学考察发现,我国喜马拉雅山地区有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证明这里曾经是一片海洋,后来由于地壳隆起并抬升成为高山.最地震和火山活动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改变地
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
表的形态.
应选:B.
21.以下表达中不能证明海陆变迁的是〔 〕 A.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B.喜马拉雅山顶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C.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 D.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考点】37:海陆变迁.
【分析】地球外表形态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海洋可以变成陆地.
【解答】解: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说明海峡原来是陆地;喜马拉雅山顶发现海洋生物化石说明喜马拉雅山原来是陆地;由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拉伸,形成东非大裂谷,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将形成海洋;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故D符合题意.
应选:D.
22.图中B大洲和C大洲的分界限是〔 〕
A.苏伊士运河 B.直布罗陀海峡
C.白令海峡 D.乌拉尔山〔河〕、高加索山脉 【考点】33:七大洲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分析】读图可得,A是北美洲,B是亚洲,C是非洲,①是太平洋,②是大西洋,③是北冰洋,④是印度洋.
【解答】解:亚洲与非洲的分界限是苏伊士运河,该运河沟通地中海与红海. 应选:A.
七年级准备组织一次登山活动,同学们个个兴高采烈,为了平安,教师拿出
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
一张等高线图〔如图〕说:“这就是我们要登的山,它比拟高,大家要注意.〞读图,完成23﹣24题.
【分析】
23.教师强调图中有一个悬崖,很危险,希望大家上山时一定要注意,请你判断是哪个地方〔 〕
A.B地
B.C地 C.D地 D.E地
【考点】29: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那么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那么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解答】解:读图可得,D处位于等高线的重合处,是陡崖. 应选:C.
24.教师说:“这次我们登的山比拟高〞你从图上可以看出山顶A海拔高度是〔 〕
A.200米 B.300米
C.300米以上400米以下 D.400米以上500米以下 【考点】29: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分析】等高线是指把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起来的先.
【解答】解:读图可得,图中的等高距是100米,图中A山顶的海拔高度范围是400﹣500米.
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
应选:D.
读等高线示意图〔如图〕答复25﹣27题
【分析】
25.C点的海拔是〔 〕
A.600米 B.500米 C.400米 D.300米 【考点】29: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分析】等高线是指把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起来的线.
【解答】解:读图可得,C点位于300米等高线上,该点的海拔高度是300米.
应选:D.
26.由山麓到山顶,四条登山线路中,坡度最陡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考点】29: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那么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那么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解答】解:读图可得,②路线的等高线最密集,其坡度最陡. 应选:B.
27.D点大致在A〔山顶〕点的〔 〕 A.西方
B.东方
C.北方
D.南方
【考点】29: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分析】指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是北方,与北方相对的方向是南方. 【解答】解:据图中的指向标可得,D点大致在A〔山顶〕点的东方,故B
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
正确.
应选:B. 读
等
高
线
地
形
图
如
图
,
答
复
28
﹣
29
题
【分析】
28.要将A图绘制成分层设色地形图,那么400米和500米之间应涂的颜色是〔 〕
A.蓝色
B.浅黄绿色 C.深绿色 D.褐色
【考点】29: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分析】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一般不超200米,坡度和缓,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丘陵代表的颜色是褐色;平原的地面起伏小,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因此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平原代表的颜色是绿色.
【解答】解:400米和500米之间是丘陵地形,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的颜色是褐色.
应选:D.
29.以上四幅等高线图所代表的地形中,表示盆地的是〔 〕 A.A图
B.B图 C.C图 D.D图
【考点】29: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
【解答】解:依据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部位的判读,读图分析可知,A图为
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
山顶,B图为盆地,C图为山脊,D图为山脊.依据题意.
应选:B.
30.每年的9月1日是日本全国的防灾日,中小学生要进展防震演习.我国也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我们也应掌握一些防震知识,以下做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
A.应迅速撤到空旷地
B.当来不及离开房屋时应两手抱头躲到内墙角 C.地震时就坐在教室内做作业,毫不惊慌
D.如果被埋在废墟中不能自行脱险时,尽可能挪开脸,胸前的杂物,去除口鼻的灰土,保持呼吸通畅
【考点】K8:主要地震带的分布.
【分析】〔1〕在楼上的教室上课时发生地震,不要惊慌,要就近躲在课桌下面,并用书包护住头部,千万不要恐惧,更不能从窗户跳下.赶快跑到开阔的地方,远离建筑物.地震中不应乘车逃命,远离交通工具.发生地震时应远离建筑物、危险品,就近采取防护措施,更不能躲进防空洞;
〔2〕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每个人必须具有极强的防震意识,地震发生时,我们要知道正确的避震方法.
【解答】解:地震发生时,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当来不及离开房屋时应两手抱头躲到墙角,并将身边的书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有时间时快速离开教室,跑到空旷地方去;如果被埋在废墟中不能自行脱险时,尽可能挪开脸、胸前的杂物,去除口鼻的灰土,保持呼吸通畅.
应选:C.
读图,完成31﹣32题
【分析】
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
31.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 〕 A.甲 B.乙 C.丙 D.丁
【考点】33:七大洲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分析】读图可得,甲是非洲,乙是南美洲,丙是南极洲,丁是大洋洲,其中非洲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
【解答】解: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非洲,图中甲图所示的是非洲.
应选:A.
32.以下关于如图大洲中居民情况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 A.甲大洲中部和南部是黑色人种的主要分布区 B.乙大洲被称为混血人种大熔炉 C.丙大洲目前无常驻居民
D.丁大洲有因纽特人,属于黄色人种 【考点】33:七大洲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分析】读图可得,甲是非洲,乙是南美洲,丙是南极洲,丁是大洋洲. 【解答】解:北美洲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和南美洲的印第安人属于黄种人.非洲以黑色人种为主.南极洲由于纬度高,其气候特点是酷寒、降水稀少、多狂风,该大洲至今无人定居.南美洲曾经长期沦为殖民地,各种人种杂居通婚,混血人最多,号称“世界人种大熔炉〞.故ABC说法正确,D表述错误.
应选:D.
33.如图A、B、C三个区域的主要人种分别为〔 〕
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
A.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B.白色人种、黄色人种、黑色人种 C.白色人种、黑色人种、黄色人种 D.黑色人种、黄色人种、白色人种 【考点】63:世界主要人种及其分布地区.
【分析】按照肤色差异,世界人口可以分为三大人种,即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其中白色人种是目前分布最广泛的人种,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以白色人种为主,非洲以黑色人种为主.
【解答】解:读图可得,A位于亚洲东部,该地区属于黄色人种,B位于欧洲,以白色人种为主,C位于非洲的南部,以黑色人种为主.
应选:A.
34.以下关于世界上语言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A.一个国家只有一种语言
B.英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C.汉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D.阿拉伯语流行于西亚和北非地区 【考点】66:世界主要语言及其分布地区.
【分析】世界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有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其中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语言.西亚和北非地区多为阿拉伯国家,被称为“阿拉伯的世界〞,多讲阿拉伯语.
【解答】解:一个国家可有有几种不同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阿拉伯语流行于西亚和北非地区,选项ABC表达错误,不符合题意.
应选:D.
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
35.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 A.从规模上看,聚落有大有小 B.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C.城市、乡村各具有不同的景观特色 D.城市的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考点】6C: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分析】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
【解答】解: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城市、乡村各具有不同的景观特色;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口到达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应选:D.
二、非选择题〔共45分〕 36.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图答复
〔1〕写出图中数字代表的地形部位的名称
①鞍部,⑥为陡崖,其相对高度至少在50米以上,最大相对高度缺乏150米.
〔2〕所绘的甲、乙两条支流中,事实上不存在的是甲河,理由是甲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山脊为分水线,不易形成河流,如果测得两山顶之间的
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
图上距离是2厘米,根据图上比例尺,两山顶之间的实地距离是4千米.
〔3〕假设在本区修建一座大坝,应建在A〔字母〕比拟适宜,如果蓄水高度为200米,请在图上用阴影表示出蓄水范围.
【考点】29: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
【解答】解:读图分析可知:
〔1〕图中数字①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⑥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陡崖的相对高度为:〔N﹣1〕×等高距≤H<〔N+1〕×等高距〔N表示有N条等高线经过〕.读图可知,图中的等高距为50米,经过陡崖甲的等高线有两条,因此陡崖甲的相对高度H是:〔2﹣1〕×50米≤H<〔2+1〕×50米,即50米≤H<150米,即相对高度至少在50米以上,最大相对高度缺乏150米.
〔2〕所绘的甲、乙两条支流中,事实上不存在的是甲河,理由是:甲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山谷处才能集水成河.如果测得两山顶之间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根据图上比例尺,两山顶之间的实地距离是:2×2=4千米.
〔3〕假设在本区修建一座大坝,应建在A处比拟适宜,因为A处位于盆地的出口,工程量小,省时、省力、省钱.如果蓄水高度为200米,假设在图上用阴影表示出蓄水范围,应该覆盖盆地中200米等高线范围内.
故答案为:〔1〕鞍部;陡崖;50;150;〔2〕甲;甲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山脊为分水线,不易形成河流;4千米;〔3〕A;如图:
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
.
37.读图,答复相关问题
〔1〕A点的经纬度是75°E,25°N,位于东〔东西〕半球,北〔南北〕半球.B点位于中〔高、中、低〕纬度,B点位于A点的西南方向.
〔2〕图丙中小河大致的流向是自南向北. 〔3〕图丙中林地在村庄的东南方向.
【考点】1F: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
【分析】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外表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假设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假设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假设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假设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
【解答】解:读图分析可知:
〔1〕依据经纬度的判读,A点的经纬度是75°E,25°N;东西半球分界限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可判定,A位于东半球,北半球.纬度划分,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可判定,B点位于中纬度,B点位于A点的西南方向.
〔2〕依据指向标结合图丙中小河流动的箭头方向,可判定图丙中小河大致的流向是自南向北.
〔3〕依据指向标判定方向,图丙中林地在村庄的东南方向.
故答案为:〔1〕75°E,25°N;东;北;中;西南;〔2〕自南向北;〔3〕东南.
38.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图1〕和漫画“地球在呻吟〞图2,答复以下问题
〔1〕图中⑤、①两地通用的语言分别是汉语、英语;⑦地以白色人种为主,主要信仰的宗教是教.
〔2〕漫画“地球在呻吟〞,提醒的是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两方面〕
〔3〕2021 年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孩子的,为了解决人口问题,你认为人口增长怎样才算合理?
【考点】62: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和迁移状况.
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
【分析】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空间同样是有限的.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社会经济的迅速开展,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空前的压力,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开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解答】解:〔1〕汉语是⑤我国汉族人民使用的语言,同时也为国内的一些少数民族和海外的华人华侨所使用.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国是英语发源地.由于历史上英国的殖民地普及全球,英语的影响也涉及世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现已超过4亿.像①美国、澳大利亚等国都把英语作为母语,印度、菲律宾等国把英语作为官方语言.⑦欧洲西部以白色人种为主,主要信仰教.
〔2〕漫画“地球在呻吟〞,提醒的是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在城镇增多、耕地减少、淡水紧缺、草场破坏、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就业困难、饥饿贫困、社会治安差等等.
〔3〕世界上的人口不能无节制地增长.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开展相适应.中国是人口控制的成功典范.中国大力推行方案生育,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今天,有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控制人口的重要性,并逐步走上了方案生育的道路.
故答案为:〔1〕汉语;英语;白色;;〔2〕人口增长过快;交通拥挤、就业困难、饥饿贫困、社会治安差等;〔3〕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开展相适应.
39.观察“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图〞,完成以下题目:
〔1〕图中③是非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⑤〔填代号〕,我国位于①洲〔填代号〕.
〔2〕图中②大洲濒临纬度最高的大洋,它是D
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
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
〔3〕一艘船从⑧大洋进入⑨大洋,这时会途径巴拿马运河,①和③洲的分界限是苏伊士运河.
【考点】33:七大洲的地理分布和概况;34:四大洋的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分析】〔1〕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2〕地球上广阔的海洋连为一体,习惯上人们把大洋分为四大局部,分别为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北冰洋.
【解答】解:〔1〕读图可知,图中③是非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⑤南极洲,我国位于①亚洲.
〔2〕纬度最高的大洋是位于北极点附近的北冰洋.
〔3〕从⑧太平洋进入⑨大西洋,途径南北美洲的分界限巴拿马运河,①亚洲和③非洲的分界限是苏伊士运河.
故答案为:〔1〕非;⑤;①;〔2〕D;〔3〕巴拿马;苏伊士. 40.读板块构造图,答复以下问题
〔1〕地球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为海洋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
〔2〕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是亚洲的喜马拉雅山脉,请尝试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该山脉的形成: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的碰撞挤压而成.
〔3〕依据板块构造理论,世界上火山地震活动最剧烈的两大地带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4〕根据图中板块运动的方向推测,太平洋的面积缩小〔缩小、扩大〕. 〔5〕发生地震时怎样迅速合理应对,关系着每个人的生命平安.有下面三种场景:
A、在6楼的家中;B、在教室上课;C、在室外活动.
请同学们任选一个场景,简要说说在突发地震时,你该如何去做?在室外活动时发生地震,要迅速躲到比拟开阔的地带.
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
【考点】3D: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分析】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拟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拟活泼,多火山、地震.六大板块的名称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运动方式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在六大板块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为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陆地,又包括海洋.
【解答】解:〔1〕地球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为海洋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 〔2〕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是亚洲的喜马拉雅山脉,该山脉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处.
〔3〕世界上火山地震活动最剧烈的两大地带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4〕太平洋位于板块的碰撞挤压处,太平洋的面积缩小. 〔5〕在室外活动时发生地震,要迅速躲到比拟开阔的地带.
故答案为:〔1〕太平洋板块;〔2〕喜马拉雅山脉;亚欧;印度洋;〔3〕环太平洋;阿尔卑斯﹣喜马拉雅;〔4〕缩小;〔5〕在室外活动时发生地震,要迅速躲到比拟开阔的地带.
41.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但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读图答复
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
看图说现象:
〔1〕读图二可见,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等.
总结规律:
〔2〕从图一可见,56.5%的人口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地区,因此,从地形类型来看,世界56%左右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形区;
分析图三,世界人口的绝大局部分布在从40°S往北至60°N,说明世界人口从纬度位置看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高纬度范围人口密度最小,其原因是气候寒冷.
分析图四,说明从距海远近来看,各大洲人口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拓展延伸:
〔3〕图二中A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但人口稀少,其主要原因是气候湿热.
【考点】62: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和迁移状况.
【分析】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人口稠密,有的地方人口稀疏.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居住在中低
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
纬度地区,而在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区,人口更为集中.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区,比方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等.在这些地方,自然界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较为优越的开展环境,人类在此生息繁衍,并孕育出兴旺的社会文明.而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都不适宜于大量人口长期居住.
【解答】解:〔1〕世界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区,比方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等.
〔2〕从图一可见,56.5%的人口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分析图三,世界人口的绝大局部分布在从40°S往北至60°N,说明世界人口从纬度位置看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不适合人类居住,人口密度最小.分析图四,说明从距海远近来看,各大洲人口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带.
〔3〕图二中A亚马孙平原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这里森林茂密,动植物种类繁多,有“世界动植物王国〞之称.林中幽暗潮湿,人烟稀少,通行困难.
故答案为:〔1〕亚;欧;〔2〕平原;中低;气候寒冷;沿海;〔3〕气候湿热.
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