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山东省泰安市2021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

山东省泰安市2021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

来源:华佗小知识


山东省泰安市2021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 (2分) (2019九上·黄埔期末) 下列词语中,每对划线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 拗口/执拗 咀嚼/味同嚼蜡 B . 诅咒/沮丧 殉职/瘦骨嶙峋 C . 官僚/嘹亮 猖獗/一蹶不振 D . 编辑/船楫 呼吁/长吁短叹

2. (2分) (2019·江西模拟) 下列句子划线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 闻一多先生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 , 沥尽心血。 B . 聂老师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在教学中常常吹毛求疵。

C . 在创造的宇宙里,爱因斯坦是光辉灿烂的明星,这是不言而喻的。 D . 学校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让广大师生获益匪浅。 3. (2分) 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发挥自己充分的作用。 B . 进入新世纪以来,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 C . 老师那和蔼可亲的笑脸谆谆的教导常常浮现在我眼前。

D . 我们应该刻苦学习,否则不学习,就很难把自己培养成有用的人才。 4. (2分) 根据上下文,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

点, , ; , 。 ;当我们凝视少女那秋潭碧澈的眼睛时,似乎看到了一个奥妙无穷的宇宙。

①只有整个星空的信息被浓缩进空间的每一个点上,这才有可能 ②这就意味着整个太阳已经被“压缩”进一个水滴 ③我们的眼睛也不过几厘米大小,却能看到整个星空 ④于是当我们面对清晨绿叶上的串串露珠时,仿佛看到无数的太阳在微风中舞蹈 ⑤可是它却能反映出整个太阳。

A . ③⑤②④① B . ⑤②④③① C . ⑤②③①④ D . ③①⑤②④

5. (2分) (2016·扬州) 下面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准确的一项是( )

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的积累,一种知识的积累,一种智慧的积累,一种感情的积累。/(A)赏析沈从文

第 1 页 共 9 页

的《端午日》,能了解湘西茶峒人端午节赛龙舟、抓鸭子等习俗,感受他们奋发向上、合作争先、向往自由的民族精神;/(B)品读沈括的《梦溪笔谈》,能知晓我国古代人民在天文、地理、农业、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科学成就,活字版印刷术就是其中的成就之一;/(C)欣赏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能看到鲍西娅超群出众的才智,她欲擒故纵、先退后进,一步步将夏洛克引入了陷阱;/(D)诵读朱自清的《背影》,能体会父亲肥胖的背影下浓浓的爱子之情。

A . A B . B C . C D . D

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0分)

6.

10

(2018

·

)

写。

(1) ________,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2) ________,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3) 乡书何处达?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4) 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5) 《<论语>十二章》中论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6) 《观沧海》中诗人以丰富而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的雄伟壮阔,表达了诗人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8分)

7. (18分) (2017八上·民乐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 ②不蔓不枝________ ③花之君子者也________; ④宜乎众矣________ (2) 下列各组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第 2 页 共 9 页

A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且焉置土石

B . 宜乎众矣 在乎山水之间也 C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 . 濯清莲而不妖 水落而石出者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赋予了莲花不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高洁品质。

B . 文章借菊花和牡丹的形象,从正面衬托了自己对莲花的喜爱,寄寓了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

C . 作者赞赏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提倡洁身自好的个人道德修养,体现了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D . 文章骈散相间,错落有致,音节和谐。比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 《爱莲说》这篇散文,在做人方面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四、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

8. (15分) (2017八上·武城开学考) 阅读说明文《北美大蝴蝶迁徙之迷》,完成下列小题。

①北美大蝴蝶是一种奇特的蝶类,它每年都会像候鸟那样根据季节气候的变化,有组织地定期迁徙数千公里。每年冬天到来之前,这种黑、白、橙三色相间的大蝴蝶,便离开故乡加拿大,飞越美国,来到温暖的墨西哥过冬。这些飞行能力极强的远方来客,一来就是几千万之众。它们启程之前,先在家乡饱餐一顿花蜜,随即以每天160千米的速度,浩浩荡荡往南飞去。

②这种蝴蝶大迁徙的现象,据考证,已存在了一万多年,不过只是到本世纪70年代才受到生物学家们的注意。1975年墨西哥进行生态普查时,发现了大蝴蝶的密集落脚点,那就是墨西哥中部山区的一些枞树林。

③当群蝶到达目的地时,宛如万朵飞花自天而降,一瞬间棵棵枞树上密密麻麻落满了大蝴蝶,远远望去,大片树林里好像铺上了一张张色彩斑斓的大花毯,蔚为壮观。到了来年4月,这些蝴蝶又开始启程北上,返回北方的老家。昆虫学家发现,这种蝴蝶每年可繁衍3至5代,而只有最后一代才南飞。

④为保护大蝴蝶,现在墨西哥的生物研究和生态保护机构将大片林区划为保护区供蝴蝶避寒。以伐木为生的区内居民则由协助转业。

⑤大批蝴蝶从天而降的奇观吸引了许多观光者。当地居民从导游、出售蝴蝶形手工艺品方面的经济收益已超过了原来的伐木收入。

第 3 页 共 9 页

⑥为什么这种大蝴蝶每年要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迁徙仍然是个谜,据昆虫学家的初步研究认为,上一次冰河期在北美洲结束以后,蝴蝶的觅食区便逐渐北移,到了冬天它们便南下避寒。它们之所以选择墨西哥中部山区落脚,可能是由于那里有丰富的铁矿,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磁场,吸引了北美蝴蝶来这里越冬,从而形成了这种罕见的蝴蝶大迁徙的壮观景象。

(1)

阅读第①段文字,归纳北美大蝴蝶的特征。 (2)

第③段中画线句子有什么表达作用?请加以分析。 (3)

读了本文,你认为“北美大蝴蝶迁徙之迷”有没有解开?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9. (20分) (2017九上·湖州月考) 现代文阅读 秋声一片 林清玄

①生活在都市的人,愈来愈不了解季节了。

②我们不能像在儿时的乡下,看到满地野花怒放,而嗅到春风的讯息;也不能在夜里的庭院,看挥扇乘凉的老人,感受到夏夜的乐趣;更不能在东北季风来临前,做最后一次出海航行捕鱼,而知道秋季将尽。

③都市就是这样的,夏夜里我们坐在冷气房子里,远望落地窗外的明星,怀疑是在秋天;冬寒的时候,我们走过聚集的花市,还以为春天正盛。然后我们慢慢迷惑了,迷失了,季节对我们已失去了意义,因为在都市里的工作是没有季节的。

④前几天,一位朋友来访,兴冲冲地告诉我:“秋天到了,你知不知道?”他突来的问话使我大吃一惊,后来打听清楚,才知道他秋天的讯息来自市场,他到市场去买菜,看到市场里的蟹儿全黄了,才惊觉秋天已至,不禁令我哑然失笑。对“春江水暖鸭先知”的鸭子来说,它要是知道人是从市场知道秋天的,恐怕也要笑吧?

⑤古人是怎样知道秋天的呢?我记得宋朝的词人蒋捷写过一首词,题名就是《秋声》: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

这首词很短,但用了十个“声”字,在宋朝辈起的词人里也是罕见的;蒋捷用了风声、雨声、更声、铃声、彩角声、笳声、砧声、蛩声、雁声来形容秋天的到来,真是令人感受到一个有节奏的秋天。中国过去的文学作品里都有着十分强烈的季节感,可惜这种对季节的感应已经慢慢在流失了。

⑥如今,我们对大自然的感应甚至不如一棵树。一棵树知道什么时候抽芽、开花、结实、落叶等,并且把它的生命经验记录在一圈圈或松或紧的年轮中,而我们呢?有许多年轻的孩子甚至不知道玫瑰、杜鹃什么时候开花,更

第 4 页 共 9 页

不要说从声音里体会秋天来临了。

⑦自从我们可以控制室内的气温以来,季节的感受就变成被遗弃的孩子,尽管它在冬天里猛力地哭号,也没有多少人能听见了。有一次我在纽约,窗外正飘着大雪,由于室内的暖气很强,我们在朋友家只穿着单衣,朋友从冰箱拿出冰淇淋来招待我们,我拿着冰淇淋看窗外大雪竞自呆了,怀念着“红泥小火炉,能饮一杯无”那样冬天的生活。那时,季节的孩子在窗外探寻,我仿佛看见它蹑着足,走入了远方的树林。

⑧由于人在室内改变了,自然,我们就不容易明白冬天午后的阳光有多么可爱,也不容易体知夏夜庭院,静听蟋蟀鸣唱任凉风吹拂的快意了。因为温室栽培,我们四季都有玫瑰花,但我们就不能知道春天玫瑰是多么的美;我们四季都有杜鹃可赏,也就不知道杜鹃血一样的花是如何动人了。

⑨传说唐朝的武则天,因为嫌牡丹开花太迟,曾下令将牡丹用火焙燔,吓得牡丹仙子大为惊慌,连忙连夜开花以娱武后的欢心,才免去焙燔之苦。读到这则传说的时候,我还是一个不经事的少年,也不禁掩卷而叹:我们现在那些温室里的花朵,不正是用火烘烤着的各种花的精灵吗?使牡丹在室外还下着大雪的冬天开花,到底能让人有什么样的乐趣呢?我不明白。

⑩萌芽的春、绿阴的夏、凋零的秋、枯寂的冬在人类科学的进化中也逐渐消失了。我们知道秋天的来临,竟不再是从满地的落叶,而是市场上的蟹黄,是电视、报纸上暖气与毛毡的广告,使我在秋天临窗北望的时候,有着一种伤感的心情。这种心情,恐怕是我们下一代生活在都市中的孩子永远也不会知道的吧!

(选自《林清玄散文》)

(1) 作者为什么说“生活在都市的人,愈来愈不了解季节了”?请阅读②至④段并概括原因。 (2) 请按要求完成括号里的任务。

①季节的孩子在窗外探寻,我仿佛看见它蹑着足,走入了远方的树林。(请自选角度进行赏析)

②我们现在那些温室里的花朵,正是用火烘烤着的各种花的精灵。 (与原句比较,哪一种表达效果更好?请作简要分析)

(3) 文章第⑤段引用蒋捷的词《秋声》有什么作用?

(4) 文章最后一段写到了人们不是从落叶中而是从蟹黄和广告中知道秋天的来临,作者对此为什么会“有着一种伤感的心情”?请联系下面材料,结合文章,说说你的理解。

第 5 页 共 9 页

五、 中国名著 (共1题;共5分)

10. (5分) (2017·河南) 名著阅读。

殿宇藏魔君,仙观有灵根。请从下面两个选项中任选一个,简述在该地发生的故事。 ①龙虎山伏魔之殿(《水浒》)②万寿山五庄观(《西游记》)

六、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1. (5分) 真挚的情感是可贵的:亲情、友情、师生情…… 美好的品德是可贵的:善良、执着、勤劳……福的点滴是可贵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叮咛……

请以“生命中_______是可贵的”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第 6 页 共 9 页

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1、 2-1、 3-1、 4-1、 5-1、

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0分)

6-1、6-2、6-3、6-4、

6-5、

6-6、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8分)

7-1、7-2、

7-3、7-4、 7-5、

第 7 页 共 9 页

四、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

8-1、8-2

8-3

9-1、9-2

9-3

9-4

第 8 页 共 9 页

五、 中国名著 (共1题;共5分)

10-1

六、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1-1、

第 9 页 共 9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