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工会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的作用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劳动过程中必须要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高校工会有责任也有义务去推进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要实施理念增强工程、校园文化建设工程、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和自身建设工程,积极发挥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的作用。
标签:高校工会;教师;职业道德
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内涵及意义
师德建设是一个长期、永恒的课题。在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背景下,特别是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期,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转型既丰富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时代内涵,同时也使其面临新的挑战。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势在必行。
1.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内涵 多年来,人们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研究的成果颇多。有的认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应该是,忠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树立为教育无私奉献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关心热爱学生,使学生素质不断提高;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有的认为,衡量师德最基本的标准可浓缩为“正己、敬业、爱生”六个字。2011年12月30日颁布实施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把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分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六个部分。为此,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内容就是,引导教师确立职业理想;引导教师强化职业责任;引导教师严守职业纪律;引导教师优化职业作风;引导教师提高职业技能等[1]。
2.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素质,师德最重要。教师在传播人类文明、启迪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开发人力资源、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广大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对于全面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以及全民族文明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现状
长期以来,广大高校教师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为人师、行为示范、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应该看到,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状况不容乐观。
1.政治信仰弱化
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坚定的主义信念,这是每一位高校教师应有的政治素质,它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学生能否建立正确的政治信念。但是,现阶段有少数的老师政治观念淡薄、政治进取心和责任感不强,缺乏应有的政治敏锐性、鉴别力和洞察力。在形象的自我定位上,较重视业务学习和能力的提高,轻视思想修养的提高,在实际工作中突出表现为三重三轻的错误观念:即“重业务、轻政治;重智育、轻德育;重教书、轻育人。”[2]
2.敬业精神钝化 爱岗敬业,自古以来就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如今有部分高校教师没有把自己看作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没有把教育工作看作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而是看作一种谋生手段。无意对教育思想、内容、形式和
方法进行探索和研究,存在着墨守成规、满足现状等现象;有的工作敷衍塞责,只注重课时数量,不注重教学质量。有的热衷于出国、跳槽或搞兼职,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教学之外,将本职工作看成了“第二职业”[3]。
3.个人主义固化
教师队伍是一个团体,需要团结合作互助的精神。但有部分教师只崇尚个人奋斗,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同事间不能相互尊重、取长补短、密切合作,难以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过分计较个人得失,得到表扬沾沾自喜,听到批评乱喊乱叫;接受学校安排的工作不是以需要为原则,而是以是否对自己有利为原则,为追求个人利益,置学校和学生于不顾,擅自离职离岗,工作上时时处处讲回报,对个人报酬斤斤计较等。
4.学术道德失范
教学与科研并举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但是少数老师存在严重的学术道德失范现象。主要表现为:抄袭、剽窃他人学术成果;将学生的学术成果据为己有;以钱物或其他方式换取他人学术成果。有的为了评高级职称,托人情、拉关系,甚至花钱雇人写文章。个别学者学风浮躁,不专心研究,评奖、评职称时虚报科研成果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不正常的学术失范现象,严重损坏了高校教师乃至整个学术界的声誉,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三、利用高校工会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可行性 长期以来,在高校师德建设方面存在着一个误区,就是认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学校或行政的事情,工会只是关心教师普通日常生活的基层组织而已,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与工会工作无关,事实并非如此。
1.高校工会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高校工会是在中国党领导下教师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对教师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和信任感,工会工作不是靠行政手段和纪律约束,而是通过灵活的形式和活动,发扬民主,用说服、诱导的方法,把教师组织起来,实现自我教育。工会能够从大多数职工的愿望出发,方便教师参加,并为教职工服务,使广大教师群众通过参加活动而受益。
2.高校工会拥有师德建设的教育职能
高校工会不仅拥有维护职工权益、参与学校有关制度建设和民主管理,还有教育职工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技术业务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的职能。工会要完成自己的使命,必然要提高工会组织的素质,这有赖于工会会员(教职工)个体综合素质的提高,其中包括职业道德素质。
3.高校工会具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在工会活动中,教职工们可以开展充分的民主讨论、广泛交流,多角度多侧面地引导、影响每一个职工,从而释疑解惑、化解矛盾、凝聚人心。利用教工之家、各种协会和社团,通过开展一系列的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提高广大职工师德修养,激发职工的职业道德意识,这一作用是高校党政组织所无法替代的。4.高校工会实施师德建设的基本保障
首先,高校工会一般都有着一支专兼职干伍和积极分子队伍,他们大都具有较扎实的理论素养和较丰富的工作经验,他们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之中;其次,高校工会大都拥有用于开展活动的固定载体、文化阵地和业余社团;第三,高校工会都有着相对的活动经费,将部分经费投入到职工教育活动之中是正当合理的,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5.高校工会加强教职工职业道德建设的法律依据
《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指出:“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以及社会各界,都应在的统一领导下,各尽其责,相互配合,把道德建设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第一章总则第七条明确指出:教育职工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技术业务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可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高校工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四、高校工会组织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发挥路径 长时间以来,高校教育工会在校领导下,依靠广大教师群众在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新时期要充分发挥高校工会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的作用,笔者认为应实施以下四项工程。
1.实施理念增强工程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高校工会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和体现以人为本的根本理念,这既是由工会组织的性质与特点所决定的,又是工会组织面临的新形势与新任务所要求的,同时也是工会组织全面履行自己的各项职能所必需的。为此,高校工会必须不断强化人的主体地位的意识,给予广大教职工更多的人文关怀;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适时提出新的理念,包括增强参与意识、发展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等。要以高度的责任感、与时俱进的观念和为教师服务的精神投入到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去。
2.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工程
良好的校园文化不但体现着优良的校风,也是塑造良好职业道德的重要条件。教师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工会应充分利用社团、协会,以多彩的文体活动,调节教职工的生活,减轻紧张工作带来的压力,使教职工健康、快乐地工作;千方百计地创造机会,搭建多种舞台,如授课比赛、演讲比赛等,让教师展示自己的才华,调动其潜能、发挥其特长、增强其竞争意识,使教师在各种文化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感情得到熏陶,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3.实施素质提升工程
发挥高校工会组织的作用,必须把提高教师素质作为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它包括教师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职业技能素质。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人类智慧的启迪者,在开发人类资源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关键的作用。没有高质量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也就没有高质量的人才。在思想素质方面,着重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坚定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在科学文化与技能素质方面,要通过树典型、搞培训等多形式、多渠道地进行激励与提高。
4.实施自身建设工程
增强高校工会组织的作用力,必须切实加强工会组织的自身建设。坚持工会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必须与时俱进。首先应着力加强理论创新,在学习理论的同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深入探讨工会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形成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其次要加强组织建设,认真组织教代会、工代会以及二级教代会,加强工会小组工作,协调教工之家、教工小家、各种社团、协会活动。第三是要加强工会干伍建设。工会干部素质直接影响着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秀英,姚多奎.浅谈高校工会与师德建设[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2).
[2]丘国中,钟珊.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企业教育,2007,(4).
[3]黄开亮.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J].石家庄法商职业学院教学与研究(综合版),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