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材料化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材料化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来源:华佗小知识
2012年第01期

第28卷(总2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OFEDUCATIONALINSTITUTEOFJILINPROVINCE

No.01,2012

Vol.28TotalNo.2

材料化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12345

王悦辉,孙延一,瞿晓岳,钟建军,马军现

(1、2、3、4、5.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广东中山528402)

摘要:从当前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出发,探讨学院材料化学专业的定位、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环节等问题,提出了我校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其相应措施。

关键词:材料化学;培养模式;专业定位;课程体系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1—0047—02

材料化学是材料学与化学学科相互渗透形成的

交叉学科,自1997年被认定为新的本科专业至今,国内已有130多所高校建立了材料化学专业。本专业的主要研究内容不是材料的化学性质,而是材料在制备和使用过程中涉及到的化学过程,材料加工、合成、结构及性能测试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是和基本实验技能。研究内容多与传统产业相关,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学科。随着材料科学的日益发材料化学自身的教学和科研也在迅猛推进。市展,

场对优秀的材料化学人才的需求迫切程度也越来越高。例如各种材料行业,先进高分子结构材料、智能材料等的研发,材料使用后的回收等问题都需要材料化学的知识来解决,所以材料化学专业不仅实用价值高,而且发展空间大。根据自身特色,科学、合理地建立人才培养模式是材料化学专业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前提。

一、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我校是一所教学型本科院校,办学宗旨是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材料化学专业作为理学专业,于200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现已招收八届。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产学研相结“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多元教育”合,构建了

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使人才培养由单一化培养

逐步向多元化培养转变。

我院材料化学专业主要定位于高分子材料方向。同时,依托教学环境、师资队伍以及区域人才需求,增加了电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纳米材料和能源材料等方向内容,扩大毕业生就业领域。专业特色:突出强化在高分子材料方面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增加电子材料、涂料、黏合剂、纳米材料和能源材料等方向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

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的设置对人才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的反映。通过不断优化培养方案,我们构建了以“基础性、先进性、应用性”为特征的理论教学体系。通识教育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素质教育课程,由学校统一设置通识课平台。专业教育课程包括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由学院设置。多元化教育课程包括专业选修课、创新教育课程、复合型教育课程、创业教育课程和考研提高课程,由学校和学院共同设置。实践教学包括基础实践课程、专业实践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和综合素质课程,由学校和学院共同设置。在2011年修订的材料化学专业教学计划中,学生毕业应取得总学分为172学分,其中通识教育

收稿日期:2011—10—25

作者简介:王悦辉(1974-),女,辽宁锦州人,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功能材料。

(1958-),,,,,孙延一男湖北随州人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纳米材料。

瞿晓岳(1962-),男,湖北监利人,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化工工艺。钟建军(1972-),男,甘肃敦煌人,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化学工程。马军现(1978-),男,河南洛阳人,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工程师,研究方向:高分子材料。

项目简介: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质量工程建设项目资助(ZLGC2009ZY02)。

47

课程60学分,专业教育课程50.5学分,多元化教育课程是18学分,实践教学课程43.5学分。其中通识教育课程和多元化教育课程中的创新教育课程、复合型教育课程、创业教育课程和考研提高课程与我院其他专业一致。其他课程体系则根据专业定位和特色来开设。

在充分考虑知识结构系统性、内容衔接性和专业特点等基础上,安排授课时间,优化教学内容。如2011年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学科基础课程包括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大学物理、工程制图基础和现代仪器分析,安排在1-4学期开设;专业课程有高分子材料、高分子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化学、电子材料导论和材料成型加工,安排在5-7学期开设;根据教学环境、师资队伍以及区域人才需求设置选修课,包括纳米材料导论、基础实验技能、无机非金属材料、胶黏剂与涂料、新能源材料、印刷电路材料和工艺等实用性课程。这些课程安排在5-7学期开设。教学内容体现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本学科的知识体系,按照“知识结构合理、综合能力较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培养原则,强调从材料化学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在2011年课程标准修订时,整合教学内容,将功能高分子和功能材料去掉,增加电子材料导论、新能源材料。为使得材

料化学专业与应用化学专业区别明确,去掉了化妆品与香料和化工工艺学,

增加了粉体技术和助剂等侧重于材料方向的课程。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首选国家或省部级优秀教材,十一五规划教材,无获奖教材需选择近三年出版教材。同时,专业课教学中鼓励教师将最新研究进展、实用技术和生产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授课。

三、实践教学体系

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实践实训教学至关重要。我

校为了加强实践教学力度,

提高实践教学内容比例,提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更加注重实践教

学”的实践教学指导思想和“全过程、多元化、阶梯式“的原则,按照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综合素质四个模块分层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要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融合课程设计、课程实习、专业实习、实验教学、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各类实践教学环节,做到课内外结合、产学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008年我院材料化学专业构建并实施“一体48

化、分阶段、多层次”为特色的阶梯式实践教学体

系,即基础实验、专业实验、综合实验、实训实验、专业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六个层次,由低到高、各具特

色的阶梯式实践教学模式,

每个阶梯层次侧重点不同,层次间相互衔接、融合。力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

力、实验设计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科学规范的操作、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能力。

我校提出“三三制”为特色的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办法,即按照学生兴趣导向及个性发展的需要,1/3学生选择生产实践类课题、1/3学生选择科学研

究类题目、

1/3学生选择综合实践类题目。原则上1人1题,三年内题目不发生重复;由多个学生共同参

与的项目或课题,应明确每个学生的分工、工作的范围和内容要求,保证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的题目,且内容不雷同。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教师应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或硕士及以上学位,同时也有丰富的教学和实践经验。为确保指导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进行指导,每位指导教师要求指导学生数量的恰当比例,原则上每一位指导教师同时所指导的学生数不超过10人。在整个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过程中,指导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查阅文献、调研、设计实验方案、监督实验操作以及整理实验数据和撰写论文等等。

四、结语

材料化学专业作为材料科学与化学的交叉学科正处于不断发展之中。我校材料化学专业以高分子材料方向为主。同时,

依托教学环境、师资队伍以及区域人才需求,增加电子材料、纳米材料、能源材料等方向内容。我院材料化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还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阶段。本文仅是作者就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希望能与相关工作的教育工作者交流,对我校材料化学专业建设提出建设性意见。

[参考文献]

[1]禹筱元,罗颖,董先明.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实践[

J].高教论坛,2010,(1):23-25.[2]耿树东,张福胜,张钰.材料化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1,28(4):3-5.[3]钟胜奎,刘长久,杨建文,李延伟.工科院校设置材料化学专业的定位及建设[J]

.广东化工,2008,35(7):171-172.[4]董秋静,罗春华,韩燕,崔玉民.教学型高校材料化学专业定位及课程体系思考[

J].广东化工,2009,37(9):228-230.[5]瞿晓岳,刘常坤,孙延一.材料化学专业阶梯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25(8):147-14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