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湖心亭看雪最全总结

湖心亭看雪最全总结

来源:华佗小知识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 姓名:________

《湖心亭看雪》

[翻译解词]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是日更(gēng)定矣,余挐(ráo)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这一天凌晨后,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是日]这天。[更(gēng)定]初更以后。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

小时。[挐(ráo)] 通?桡?,撑。[拥]穿着/带着。[毳(cuì)衣]皮衣。

雾淞(sōng)沆砀(hàngdàng),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雾淞(sōng)]水气凝成的冰花。[沆砀(hàngdàng)]白气弥漫的样子。[一白]全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一痕]一道痕迹。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zhān)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fai)。

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

[焉得]哪能。[更]还。拉余同饮。余强(qiǎng)饮三大白而别。

拉着我一同饮酒。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强(qiǎng)] 尽力。[白]酒杯。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客此]在此地客居。客,客居,寄居。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哝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舟子]船夫。[内容]本文是清代张岱写的一篇游记。文章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人的雅趣。湖、山、游人,共同构成了一种画面感极强的艺术境界。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时间是“崇祯五年十二月”,作者仍旧使用明代的纪年,说明在他心目中明代始终是没有灭亡的(体现了对故国往事的怀恋的心态)。西湖经历三天大雪后,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人声鸟声俱绝,空阔的雪景使天地间呈现出一股肃杀的冷寂来。而作者偏偏选择此时去赏雪,可见他此时的心态及与众不同的情趣。

?独往湖心亭看雪。?——一个“独”字,一方面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游人极少,所以作者以为唯独自已喜欢出游赏雪;另一方面又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反映出他文人雅士式的孤傲,表明他的心态不同常人,暗示了他的“痴”,为下文作伏笔。(后文写到的“舟中人两三粒”“有两人铺毡对坐”,文章末尾还出现舟子,可见他并不“独”。)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

人两三粒而已。?——使用白描手法,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的特点,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正是茫茫雪境中的亮点。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包含了诸多变化,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圆,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简洁概括地写出了人与自然共同构成富有意境的艺术画面,表现出悠远脱俗的趣味,表现了人与自然在精神上的统一与和谐。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有“酒逢知己千杯少”“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之意,写出了赏雪时天涯遇知音的惊喜之情。作者写“两人”“大喜”,即写自己大喜,写“余强饮三大白”,即写两人畅饮,此处使用互文手法,使行文有变化。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此时才匆匆交代了友人的情况,这样写一方面是由于张岱是性情中人,最关注的是朋友之间在情致心灵方面的沟通,至于朋友的身份地位、官职爵里等世俗的问题并不在意;另一方面能够真实地体现作者喜极而悲的情绪变化,询问对方身份之时,也是彼此分别之时,有缘相聚实非易事,此刻一别也许就难以再见,这怎么能不叫人遗憾!

7、?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以舟子的话收束全文,舟子说作者“痴”,体现了俗人之见,但“痴”字又是对张岱最确切的评价: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称赏,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绪。

[情感](1)对故国往事怀恋的淡淡愁绪。(2)遗世,清高自赏。(3)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写法](1)白描手法。(2)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3)互文手法。

1

《湖心亭看雪》小测(28分)

班级:______ 学号: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cuì)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一、巩固题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3分,每词0.5分)(1)是日更定矣(这天)(2)拥毳衣(穿着)(3)上下一白(全白)

(4)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强:尽力。2、指出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

(A

白:酒杯

(5)是金陵人,客此。(在此地客居B、客.此/客.死他乡(客居) D、上下一.白/通计一.舟(全)

)(2分)

A、拥.毳衣/蜂拥.而来(穿着/拥挤,挤在一起) C、是日更.定矣/三更.半夜(古代夜间计时单位)3、翻译句子。(6分)

(1)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007年湖南永州中考题)

(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2)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2007年湖南永州中考题)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3)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2008年湖南常德中考题)

!

开阔辽远、纯洁静谧、清新淡雅

)写景与人的活

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景

!”

4、(2008年常德市中考题)这篇写景散文皆情景交融,自然成章,毫无雕琢之感。写出了雪后西湖之

的特点。(1分)凝静清绝

5、《湖心亭看雪》和《江雪》动所用的描写手法有何不同?(以景衬人。

6、(2007年湖南永州中考题)《湖心亭看雪》和《江雪》都描写了雪景和人的活动,但所表达的感情完全不同,请简要分析。(2分)

《湖心亭看雪》表达的是作者清高自赏和淡淡的愁绪,

《江雪》表达的是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2分)

2分)

7、(2007 山东威海中考题)文中结尾舟子说作者痴,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痴”?(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逸致。8、(2007年四川达州中考题)《爱莲说》中也有含晋陶渊明独爱菊二、模拟题

9、指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B )(2分)A(这/表示加重语气,有“的确”、“实在”的意思)

A、是、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更.日更定矣/实是.欲界之仙都 B.有痴似相公者(还) C、余强扶弱(尽力/强暴)D、上下一白./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白色/酒杯).饮三大白而别/锄强.10、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2分) A、本文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作者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

B、“独往湖心亭看雪。”句中的“独”字体现了作者遗世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也反映出他文人雅士式的孤傲。

C、本文用白描手法,勾勒写意,使西湖奇景与游者雅趣相互映照。D、本文主要表达了作者孤芳自赏的厌世之情。11、翻译: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没有厌(2分)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表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和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独”字且意蕴相同的句子,请写出一句。(

2分)

《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白描手法,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

拉着我一同饮酒。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12、用原文回答。(2分)文中叙写亭中奇遇时,“豪爽之情。文末的“痴”与开头的“

独往湖心亭看雪

2

”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电子稿已存放在“网络U盘/初二语文复习资料/★复习卷/《湖心亭看雪》”中

《湖心亭看雪》小测(28分)答案

班级:______ 学号: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cuì)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一、巩固题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3分,每词0.5分)

(1)是日更定矣

(这天

)(2)拥毳衣(A

穿着)

)(3)上下一白

(全白

(4)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强:尽力。2、指出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

白:酒杯

(5)是金陵人,客此。(在此地客居B、客.此/客.死他乡(客居) D、上下一.白/通计一.舟(全)

)(2分)

A、拥.毳衣/蜂拥.而来(穿着/拥挤,挤在一起)

C、是日更.定矣/三更.半夜(古代夜间计时单位)3、翻译句子。(6分)

(1)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007年湖南永州中考题)

(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2)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2007年湖南永州中考题)(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

“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

( 2008年湖南常德中考题)

!

开阔辽远、纯洁静谧、清新淡雅

)写景与人的活

!”

(3)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景

4、(2008年常德市中考题)这篇写景散文皆情景交融,自然成章,毫无雕琢之感。写出了雪后西湖之

的特点。(1分)凝静清绝

5、《湖心亭看雪》和《江雪》动所用的描写手法有何不同?(以景衬人。

6、(2007年湖南永州中考题)《湖心亭看雪》和《江雪》都描写了雪景和人的活动,但所表达的感情完全不同,请简要分析。(2分)

《湖心亭看雪》表达的是作者清高自赏和淡淡的愁绪,

《江雪》表达的是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2分)

2分)

7、(2007 山东威海中考题)文中结尾舟子说作者痴,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痴”?(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逸致。8、(2007年四川达州中考题)《爱莲说》中也有含晋陶渊明独爱菊二、模拟题

9、指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B

)(2分)A(这/表示加重语气,有“的确”、“实在”的意思)

A、是 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更.日更定矣/实是.欲界之仙都.有痴似相公者(还) C、余强扶弱(尽力/强暴)D、上下一白./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白色/酒杯).饮三大白而别/锄强.10、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2分) A、本文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作者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

B、“独往湖心亭看雪。”句中的“独”字体现了作者遗世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也反映出他文人雅士式的孤傲。

C、本文用白描手法,勾勒写意,使西湖奇景与游者雅趣相互映照。D、本文主要表达了作者孤芳自赏的厌世之情。11、翻译: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厌世之情不显明)(2分)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表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和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独”字且意蕴相同的句子,请写出一句。(

2分)

《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白描手法,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

拉着我一同饮酒。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12、用原文回答。(2分)文中叙写亭中奇遇时,“豪爽之情。文末的“痴”与开头的“

独往湖心亭看雪

3

”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