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来源:华佗小知识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摘要:人的审美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生活中审美实践培养出来的,这就离不开审美教育。人的审美教育有很多方法和途径,其中音乐教育就是实施美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通过音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热爱、体验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鉴于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实践,主要从创设情境,感受音乐美;放飞想象的翅膀,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学生进行美感培养;开展创造性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四方面就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具体分析,以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审美能力;音乐美;想象能力 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是美育的重要任务。美育对于提高人们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有重要作用。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缺少美育必然影响人身心的充分自由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音乐、美术教学大纲明确提出:“音乐、美术是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音乐是人内心情感体验最直接的表达方式,是培养人审美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正因为它的这种特殊性,音乐教育在审美教育中的作用是其他艺术学

科所不能替代的,是培养人的审美能力的最佳途径。那么如何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充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 一、创设情境,感受音乐美

优美流畅的音乐使人心旷神怡;欢快跳跃的音乐则令人轻松愉快;缓慢低沉的旋律往往令人沉思忧伤。不同的音乐情境会带给人不一样的心情感受。而在音乐课堂上美好的音乐和教师富于艺术化的渲染,会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音乐之美,得到心灵的净化,从而实现审美主体的情感体验,学生有了体验,才会对音乐作品产生兴趣,才会从其它要素入手,理性地感知音乐。相反,若学生在课堂中学习或欣赏曲子前对这段音乐毫无理解,或是教师所创设的情景错乱,只会适得其反。

正如在初中音乐鉴赏课堂中,学生欣赏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时,教师从情感切入引导学生欣赏,让学生闭上眼睛,教师用富于感染力的语调、有节奏的语速描绘一幅画面:“明月当空,优美宁静的江面上,渔民们满怀丰收的喜悦,荡桨归舟,渔舟飞扬……”顿时,一副流动着 “渔舟唱晚”的画面出现在课堂每个人的意象里,而教师创设的情境正是对《渔舟唱晚》时而平静、时而激荡的旋律的补充,让学生很快投入到音乐活动中,这就为下一环节的教学做了情感铺垫。又如我们听《松花江上》,如果学生在欣赏前了解祖国抗战时期东北人民有家不能归、有仇不能报的亡国历史的基础上,再放这首曲子,就能让听者切实地感受到含着热泪、悲愤交

加的爱国情感。而教师创设的情境,正是中国人民的历史背景。所以说,创设情境,大大有利于学生感受音乐美。 二、放飞想象的翅膀,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

想象是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并创造新的形象的心理活动。音乐这门艺术的特点就是将美好的艺术情境用声音传达出来,所以,丰富的想象力是感知音乐的重要条件。学生只有充分调动自己的审美想象,才能感受并丰富音乐作品美;同时,音乐美也只有借助学生的想象力,才能充分地显现出来。在欣赏《瑶族舞曲》时,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保持安静。教师用诗意的语言向学生娓娓道来:“在一个美丽的夜晚,远处传来瑶族长鼓动听的声音,它把人们引到瑶族山寨那和平幽静的意境之中。人们身着节日的盛装,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晚会的人越来越多,歌舞也越来越热情,晚会沉浸在一派幸福欢乐的气氛之中……”引导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在美好的境界中自由翱翔,对学生在体验音乐艺术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想象力要充分尊重,并鼓励他们求新求异。 三、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学生进行美感培养

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感培养,必须先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入手。教师在教学中要多采用启发的方式,让学生用自己的情感,按照自己的思路,展开想象的翅膀,开启思维的创造力,达到美的最佳效果,音乐课堂就是他们展现自我、表现自我的新天地。如在教学《神奇的非洲会说话的鼓》一课时,我带着学生一起活动,和

他们一起随着欢快的舞曲手舞足蹈,让学生感受非洲舞蹈的粗狂与奔放,利用多媒体播放非洲民间舞,使学生的注意力都被其中的舞步和会说话的鼓所吸引,他们情不自禁地模仿、舞蹈起来。这时,学生已不满足用敲打桌子代替“鼓”,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去制作“会说话的鼓”。于是,我便让他们欣赏、模仿制作“会说话的鼓”,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既轻松了解了非洲舞蹈的基本舞步,了解了非洲舞蹈中“鼓”的重要性,又激起了心中想要制作“会说话的鼓”的强烈欲望,在制作中又会了解到有关“鼓”的各类知识及制作过程。

在课堂上组织排练打击乐合奏《彩云追月》时,教师可首先分组,让各组学生拍手、拍腿、跺脚,模仿伴奏乐器,其次按声部分小组练习,让大家都参与到活动中去体验作品的节奏美、旋律美、意境美,有的小组用竖笛吹奏旋律,有的小组用鼓为旋律伴奏,有的小组用碰铃来伴奏,有的小组用木鱼表演。教师还可以加入其他类型的乐器。音乐课堂上我们要不断调动学生去积极参与音乐、表现音乐,充分发挥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使音乐课堂气氛既情真意切,又活泼愉快。

四、开展创造性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创造是初中音乐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项教学活动,开展音乐创造教学有利于学生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将音乐创造教学渗透到欣赏、歌唱、器乐演奏、律动等教学

活动中去,做到任何教学活动都体现出审美创造的原则。如:在学习歌曲的同时或学会歌曲以后,启发引导学生依据歌曲的主题、情绪、意境即兴创编一些富有生活气息的表演,以律动、表演、集体舞等形式表现歌曲。又如,在学习和掌握了乐理知识后,引导学生大胆、自由地创编歌词、创编节奏、创编韵律等,进而让学生更好地展现自我、表现音乐,创造出美妙的音乐之声。值得注意的是在审美创造过程中对学生的创造成果教师切忌要合理评价,以赏识、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活动,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激发他们创作的热情。

以上几点仅是笔者对初中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出的几点粗浅看法。方法还有很多,需要我们音乐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同努力,不断研究、探索,应用一切美的手段来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在轻松活泼的音乐气氛中去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与创造美,塑造美的心灵和美的人格,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培养、造就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具有高尚审美情趣的高素质人才而奋斗! 参考文献:

1.姜晓华.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北方音乐,2011(12).

2.王红霞.走出素质教育误区,加强审美能力的培养[j].艺术教育,2007(01).

3.郜筱曼.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提高中学生的审美能力[j].文教资料,2012(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