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环流--练习题
———————————————————————————————— 作者: ———————————————————————————————— 日期:
ﻩ
热力环流练习题
1.下列四幅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图(图中曲线表示等压面,直线表示等高面)中,正确的是()
2.图一中四幅热力环流图与图二所示气压分布状态图相符的是 ( )
高地
3.图中各点关系正确的是( )
A.a点比c点的气压高 B.c点比d点的气压低 ﻩC.c点比d点的气温高 D.d点比b点的气压高
读“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图2),回答4 ~ 5题。 4.四地气压大小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D > C > A > B
B.A > B > D > C ﻩC.C > D > A > Bﻩﻩ
D.C > D > B > A
5.此季节,图中所示上的等温线 ﻩ①向高纬凸出 ﻩ②向低纬凸出
③向北凸出ﻩﻩ ④向南凸出 A.①③ ﻩB.②④ ﻩﻩC.①④ ﻩ D.②③ 6.图中C、D两地的天气状况是( )
A.C地气温高于乙地 B.C地多为晴朗天气 C.D地盛行下沉气流 D.D地温度小于甲地 7.关于图中气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A之间气流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气压差 B.D、B之间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C.水平气压梯度力只影响C、D之间的风速
D.产生四地间环流的根本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读北半球某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热力原因形成)示意图,回答8~9题。
8.关于图示甲、乙、丙、丁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气温:甲>乙>丁>丙 B.海拔:丙>丁>甲>乙 C.密度:乙>甲>丁>丙 D.气压:甲>乙>丙>丁 9.此时,图中M地吹(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2011·盐城一模)图Ⅰ示意某沿海地区海陆风形成的热力环流剖面图,图Ⅱ为该地区近地面与
600米高空垂直气压差的分布状况。读图,回答10~11题。
10.有关气压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气压低于②地 B.③地气压高于④地 C.近地面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①地比②地低 D.高空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④地比③地更高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的风向为东南风 B.b为上升气流 C.c的风向为西南风 D.d为上升气流 12、右图中曲线表示某时刻近地面的等压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正午时刻,图中裸地附近的等压面一天中弯曲幅度最大 B.在近地面同一高度上,林地气压高于裸地
C.图示时刻,近地面的气流分别由裸地和林地流向水库 D.林地湿度较大,主要是有来自水库的湿润气流 13.下面四幅图表示的热力环流中,错误的是
下图中甲图表示某海滨地区海洋与陆地表面气温日变化,乙图表示同一海滨地区海陆之间气流运动特征。据图分析回答14~15题。
14.由甲图可知乙图出现时间约为
A.6时~18时
B.18时~次日6时 C.8时~16时 D.16时~次日8时
15.产生甲乙两图现象的原因是 A.风带气压带的季节移动 B.海陆间热力性质的差异
C.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D.受地形条件的影响
下图中箭头表示气流的运动方向,图中M点海拔为241m,N点海拔为480m。读甲、乙两幅图,完成16~17题。
16.图中气流运动体现的地理现象是( )
A.海陆风 B.焚风 C.山谷风 D.季风
17.下列关于图中地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图发生在白天,乙图发生在夜晚 B.甲图发生在夜晚,乙图发生在白天 C.甲图发生在冬季,乙图发生在夏季 D.甲图发生在夏季,乙图发生在冬季
我国南方某地新建一小型水库,某日两时刻测得水库及其东西两侧气温分布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18~20题。
18.关于水库及其周围地区气温的描述正确的是A.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大 B.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小
C.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高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
D.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低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
19.由于水库与周围地区存在着气温差异,导致水库与周围地区之间形成了热力环流。关于该热力环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热力环流的方向不变 B.水库中心区始终存在上升气流 C.白天风由水库吹向四周 D.晚上风由水库吹向四周
20.下图中与15时水库东西方向的高空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的示意图为( )
图1表示的5000m海拔上空某时的等压线分布状况,读图回答21~22题 21.与N点所对应的地面上的点相比, M点所对应的地面上的点:
A.气压高 B.气温低 C.降水少 D.气压低
22.影响N处气压系统形成的根本因素是: A.海陆分布 B.纬度 C.地形 D.经度
(2011·青岛质检)读“山谷风剖面示意图”,回答23~24题。
2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图中出现的时间是夜晚 ②图中出现的时间是白天 ③此时吹山风 ④此时吹谷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4.据实际调查,图中甲地的夜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A.夜晚的气温高于白天的气温,气流呈上升运动
B.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低,气流呈下沉运动 C.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高,气流呈上升运动 D.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高,蒸发旺盛,空气中的水汽丰富 读右图回答25~27题
25、若右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图
D ① A ④ C ③ ② B A.引起热力环流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B.温度:A>B>C>DﻫC.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 D.气压:D>A>B>C
26.若右图表示的是山谷风示意图,那么上升气流③表示的可能是( ) ①白天的谷地 ②白天的山坡 ③夜晚的谷地 ④夜晚的山坡 A.①② ﻩ B.②③ ﻩ C.③④ ﻩﻩ D.①④
27.如果仅从地面热力作用的影响考虑,一天中空气最清新的时段出现在( )
A.清晨 ﻩﻩ B.中午 ﻩ ﻩC.傍晚 ﻩ D.夜晚
28.(思维拓展题)读沿50°N一带的四地近地面等压面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从气压状况的角度分析,甲地近地面
为 气压控制,乙地近地面为 气压控制。(4分)
(2)从近地面气流状况分析,丙地吹 风,丁地吹 风。(4分)
(3)如果甲、乙、丙地均受大气污染,在图中所受天气系统控制下,近地面大气污染严重的是 ,原因是 。(8分)
(4)如果甲地为海洋,乙地为陆地,此时我国极地考察队员可能位于 (中山站,黄河站)。(4分)
答案1、解析:近地面受冷,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形成高气压,相应上空形成低气压;近地面受热,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气压,相应上空形成高气压,高压处等压面向高空凸起,低压处等压面向低处弯曲。答案:A 2、B 3、D 4、A 5、A 6.B 7.D [解析]第6题,甲、乙两地分别受高、低气压控制,甲地气流下沉,多晴朗天气,乙地相反。第7题,四地间由于受热不均形成热力环流,其根本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8.D 9.A [解析] 第8题,结合该地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分布状况知,甲地为近地面受冷形成的高压区,乙地为受热形成的低压区;由此推出丙、丁分别为高压区和低压区,从而知四地气压分布由大到小排列为甲>乙>丙>丁;结合气温、密度随海拔变化规律及与气压的关系判断其他选项。第9题,结合图示指向标及风的形成过程知M地吹东北风。
10、解析:甲乙两地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差,甲地气压差大,乙地气压差小,受热力环流的影响而形成,高空和近地面气压相反,那么只有当甲地近地面是高压,高空是低压,乙地近地面是低压,高空是高压。 答案:B
11、解析:受热力环流而形成的气压变化,乙地近地面气压低,是由于受热空气上升而形成,而甲地温度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a和c的风向由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会发生变化,南北半球没有确定,因此a、c两地的风向既可能左偏也可能右偏。答案:D
12、解析:由图可知图示时刻为夜晚,裸地降温幅度大,气压高、等压面一天中弯曲幅度大;此刻近地面同一高度上裸地气压高于林地;图示林地气压高于水库,风从林地吹向水库,近地面处水库附近的等压面向下弯曲,说明该处的气压值低于附近的裸地和林地,而同一平面上
气流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故图示时刻近地面的气流分别由裸地和林地流向水库答案:C
13、C 14、C 15、B 16.C 17.A [解析] 第7题,结合甲、乙两图,气流运动体现的是山谷风。第8题,根据山谷风的形成原理,白天吹谷风,夜间吹山风,即甲图发生在白天,乙图发生在夜晚。 18、B 19、C 20、C
21.A 试题解析:解答本组试题,首先要充分获取图中的信息。通过经纬度进行大致的空间定位,然后根据具体区域的地理特征解题。N点对应的地面的点位于青藏高原之上,其气压必然低于M点对应的地面的点的气压。
22.C 试题解析:N位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之上,空气稀薄导致气压非常的低。 解析】主要考查等压面上的等高线分布及其天气形势。
该题关键是理解等压面与等高线的关系,图中1 060米、1 040米、1 020米、1 000米是900 hPa等压面上的等高线,亦即900 hPa等压面所穿过的等高线;根据等压面上等高线与等高面上的等压线之间的一致性,可知C为高压区、B为低压区,故沿图2-4中XY方向所作的900 hPa等压面剖面图,与图2-5中四幅等压面剖面图最接近的是图A所示;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可以判断,A吹偏南风,D吹偏北风。【答案】 23. A 24. B
25、A 26、B 27、B
28、解析:从图中看出:甲地等压线向下凹,乙地向上凸,说明近地面甲地为一低压中心,乙地为一高压中心,甲地气流上升,空气扩散快,乙地气流下沉,废气不易扩散。从气流状况看,丙地位于乙地的正东方向,乙为高压(反气旋),其东部吹西风,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偏转为西北风,同样,丁地位于甲低压(气旋)的正西方向,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吹西北风。如果甲地为海洋,乙地为陆地,此时甲地海洋为低压,可推断是北半球的冬季,罗马为地中海气候,正值温和多雨,南半球为夏季,此时南极圈内出现极昼,有利于极地科考。
答案:(1)低 高 (2)西北 西北(3)乙地 乙地在高压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废气不易扩散 (4)温和多雨 中山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