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端午节的散文

端午节的散文

来源:华佗小知识
 端午节的散文

端午节起源于春秋战国,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古民谣唱到: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关于节日的由来有很多,有纪念伍子胥的迎涛神,有纪念孝女曹娥,有纪念诗人屈原等等。但关于恶日的传说最早,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并且人们还避端五忌讳,称之为端午。

后来,纪念屈原渐渐成为人们接受的主流。唐,文秀诗曰: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因为屈原,这个节日便被赋予了厚重的政治和文化气息。从历史的眼光来看这无疑更具人文底蕴。但是在普通老百姓眼中,这其实就是一个驱邪纳福的节日,体现了普通人的一种普遍的美好愿望。从民俗方面来讲,这样的原始意愿,也许更具本意吧。

在我的眼中端午节是一个美妙的节日,他充满了先人的智慧和良好愿望,有一种温馨浪漫的气息。每次看到那青色的粽子,嗅着浓浓的甜香,都会有一种情怀滋生。

记得小时候,村前有一条河,每到初夏河坡上都会长满青青的芦

1

苇。风一来苇叶便会发出沙沙的声响,摇摆的样子很是潇洒。那时我们时常会到苇丛中去玩耍,摘下一片苇叶,卷成一个哨子,就会吹出嘹亮的声音。艾叶也是常见的植物,沟坡渠边常常都是。艾叶有一种清气,有醒脑的功效。

那时的端午节每每会到河边采来苇叶,傍晚我们围坐在母亲身旁,看着修长柔软的青叶,是如何在母亲手中变成一只只棱角分明,却又圆润的粽子。那时只是想着如何能多吃两只,而忽略了母亲看我们时的眼光。渐渐长大,渐渐明白,那一根根缠在粽子上的丝线,就像母亲的心思一样柔软。

如今,母亲老了,头发白了,眼也昏了。可她还是会煮好了粽子,叫我拿回家来。我知道在母亲眼里我从不曾长大,即使我已有了孩子。看着粽子上缠绕的丝线,我觉得它也缠住了我的心。

端午节的粽子真是让人惊讶不已,芦苇的长叶,江南的糯米,还有蜜制的大枣。包制成一只只粽子,开水一煮,苇叶清爽的香气,糯米浓腻的粘香,还有蜜枣的甘甜,混在一起是怎样的享受啊。什么样的人会有如此的妙构,让千古的人们都为之沉醉。

粽子就像一首浑然天成的古曲,经过时光的浸洗,留下的都是妙不可言的感触。粽子又像一首古诗,从悠远的时代流出,遂带了幽远的气息,仿佛初夏午夜的长梦流转出前生往事的叹息。佳人辟新叶,婉转裹柔丝。心如青苇叶,层层有相思。那时的浪漫当是如此吧。但草长莺飞的季节里,那颗婉约而柔软的心会被谁的情丝所牵,竟让我

2

为之沉迷,而梦里的影像会是前世的再现吗?

端午是个美好的节日,在这并不美好的现实中可以寄寓一些幽思,让凡尘蒙蔽的心,在青色的古意间得到片刻的回归,认取生命中的真意,可以让生命更加真实一些。

篇二:别样端午节,琐事连连之为我心为谁

现在,我已记不清以前的端午节是咋过的,今年的端午节显得很揪心、很疲惫、很伤感。或许心力憔悴的缘故,或许是琐事繁多的缘故,我显得很迷茫、很困惑,竟然不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我是谁,我要干什么,我为谁活着,人生到底有什么意义,我无法诠释,只好付诸笔墨,倾诉心声。

端午节那天,我特地起个大早,悄然喊醒了熟睡的妻子,我不敢高声语,因为怕吵醒了熟睡的孩子。我决定去地里拾柴,家里一般的事都是我说了算,我说干啥就必须干啥。我也不知道自己为啥那天这么勤快。妻子极不情愿的起来了,半路上我们还吵了一架,我伤心极了。原本以为妻子不会来地里了,当我汗流浃背的时候,妻子来了。我们彼此没有言语,默默干活,把那些柴一点一点的剁碎,一点一点地放到车子上。伴随着机械的运动,斧头、剪子的飞舞,我的心也在飞扬,思忖万千。

我想到了父母,想到了妻子,想到了儿子,就是没有想到我。父母快60岁了,他们还在为生活奔波着,为我,为这个家,操碎了心。

3

父亲是高血压,经常吃药,还常常给人干活,挣些钱,为家里增加收入;母亲有颈椎病,总是在周末我回家的时候,为别人打短工(孩子我照看,她出去打工),挣些零花钱,补贴家用。而我月工资很有限,自己要吃饭,还要还房贷,日子过的紧紧巴巴的。儿子才四岁,今天刚刚过四岁生日,儿子是个好孩子,我很爱很爱他。常常我在抱着儿子的时候,想到父母当年抱我的情景。这也许就是养儿方知父母恩吧。

我想到了自己的病。自从得了慢性前列腺炎以后,我吃了3个月的中药,加强锻炼身体,现在瘦了20多斤,身体恢复的很快,也能上班了,这是坏事也是好事,坏事是疾病花了我2万多元,好事是我认识了锻炼身体、保养身体的重要性。很感谢在生病以来,关心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