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 11 月中学教育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孙文静
(河北省香河县第十一中学 河北香河 065400)
摘 要:美的鉴赏能力需要学习和积淀,音乐审美属于内在能力,音乐审美力可通过人为培养获得。音乐不仅可陶冶情操,同时对于思维力提升也大有裨益,新课程标准下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受重视不断提升。本文旨在分析现阶段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不足,提出改进教学措施,用以完善审美教学。
关键词:初中音乐 审美能力 培养
引言
音乐教学除可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外,同时还可促使学生个性得到释放,完善学生人格,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音乐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注重音乐中的情感和感知,从音乐情感和意境入手促使学生增加对所学音乐作品的理解,真正做到鉴赏音乐,认识音乐本质。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教师需要对现有音乐教学方法与内容进行创新,引导学生形成音乐审美能力。
一、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审美能力培养缺陷
1.音乐教学内容与现代音乐发展相脱节
音乐属于艺术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有数千年的音乐史,拥有丰富的音乐资源,囿于各种复杂社会原因初中音乐教学内容与现代音乐发展脱节。现代化音乐中电子音乐占据重要地位,音乐审美差异较大,音乐品质层次差异极大,加上初中音乐教学内容与现实中现代音乐发展脱节,初中生认知理解能力有限,无法判断音乐的艺术性。此外,由于初中音乐教学中选择的曲目侧向传统,故而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时很难做到与时俱进,这就导致音乐课堂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形成缺陷。[1]
2.缺乏艺术情操培养
艺术具有一定的相通性,初中学生全面发展需要依靠初中各科艺术课程的综合作用,各项艺术知识在学生大脑中进行杂糅重组后,可激发学生艺术细胞,提升学生艺术审美能力。受限于升学机制,家长和学生对艺术课程的重视程度非常低,甚至有部分极端家长和学生认为学习艺术是不务正业。家长和学生多将艺术学习作为升学手段,未将其视作重要课业。初中阶段学生在课业压力不大时可能会对艺术学习生出兴趣,但是到了课业负担较重的阶段,学生极有可能将艺术方面的爱好丢弃。初中音乐学习阶段学生由于缺乏艺术情操培养,导致音乐审美能力存在缺陷。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途径
1.创新音乐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音乐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属于被动参与式学习,该学习状态下学生学习音乐的内心驱动力较弱,学生学习积极性有限,仅限于在课堂上跟随老师学习。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需要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以强化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内在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音乐学习道路上走得更远。当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兴趣后,学生将主动用心聆听音乐作品,感受音乐作品中传递的美,兴趣引领下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将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音乐教师需要选择符合初中生认知规律的歌曲,改变音乐教材,选取有利于学生性质发展的歌曲,歌曲题材要尽量贴近学生生活,便于学生理解,可选择《祖国颂》《歌唱祖国》的歌曲,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也可带领学生学习《金色的秋天》,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丰收的喜悦,激发学生对于丰收的期盼情绪,进一步增进学生的思想认知水平,从思想认知升级方面强化学生审美能力。[2]音乐教师创新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期间,需要注意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培养音乐学习兴趣。教师还可应用网络平台收集各类音乐形式,用以扩展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内容用
以帮助学生认识更加全面的音乐形式,用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创设音乐教育情景以培养学生审美意识
初中音乐教师可通过创设音乐教育情景的方式用于培养学生审美意识,便于提升学生音乐审美能力。音乐教师为学生创设音乐教学情境后,学生可身临其境般感受音乐带来的冲击力,学生大脑遭受冲击后可激发审美意识。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寓情于景,凸显音乐作品中的内涵,便于学生共情理解。多数音乐作品配有歌词,通过音乐教师的引导,学生可在脑海中生出栩栩如生的画面,学生如亲身经历,感受音乐之美。[3]以《春江花月夜》为例,该曲为琵琶曲,诗为唐代诗人张若虚所作,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歌曲情境现象,在江边有一独舟,月亮缓缓升起,月亮的光亮照亮了整个江面,站立独舟之上欣赏江面和两岸风光。通过教师的有意识引导,可让学生脑海中浮现美丽的江面月夜风景,体会琵琶曲的音乐美。教师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时,可充分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展示真实场景,刺激学生的感官,用以培养审美意识。部分音乐美难以用文字表述,音乐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进入教学情境中,感受作品中的所表现出的意境,促使学生形成独特的审美观念。
3.转变教学观念用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性
传统音乐教学中,多数音乐教师注重培养学生音乐知识,忽视情感引导,学生的审美能力很难提升。新课程标准要求音乐教学改革,必须改革教学观念用以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音乐审美能力属于音乐教学核心培养能力之一,初中音乐教师需要对教学观念大胆革新,促使学生审美能力得到系统提升。课堂教学中学生通常被要求不能有小动作,也不能吵闹,音乐课堂教学太过一板一眼将会学生音乐思维培养,同时影响学生感受音乐旋律美。以《丰收锣鼓》歌曲为例,这首曲子有非常多的打击和吹奏乐器,音乐教师可带领学生跟随音乐节拍用手敲击课桌感受曲子中的丰收喜悦,用以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给予学生自我表现空间,为学生创建一个宽松自由的音乐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发布自我的音乐鉴赏观点,用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音乐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教师需要正确认识与学生之间的教学关系,让学生生居于教学主体地位,从兴趣培养入手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期间教师需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根据学生学习反馈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1]陈上伙.关于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0).
[2]刘文霞.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探讨[J].中国教师,2019(S1).
[3]祝伟.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基础教育研究,2018(24).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