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Vo1.30 No.3 201 1 青藏牧区发展现代畜牧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丁恒杰,绽永芳 (甘肃省甘南州畜牧学校,甘肃合作747000) 摘要:指出了当前青藏牧区发展草原畜牧业过程中的几种典型的认识误区和存在的的问题,并进 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澄清了模糊认识。特别对草原畜牧业的地位和作用、青藏牧区产业结构变 化、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的选择、建立草畜平衡机制等进行了较深入的阐述,并提出了 发展思路与建议。 关键词:青藏牧区;现代草原畜牧业;发展对策 ’ [中图分类号]¥81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704(2011)03-0042-03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Presenting in Mordern Animal Husbandry Development in Qinghai-Tibet Pastoral Areas DING Heng-jie,ZHAN Yong—fang (Animal Husbandry School ofGannan P咖cture ofGausu Province,Hezuo Gansu 74700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pointed out several typical misunderstandings and problems existed in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grassland animal husbandry in Qinghan—Tibet pastoral areas,analyzed deeply on theory,clarified confused knowledge,especially discussed deep。 ly on the location and function of rgassland husbandry,industrial structure chan ̄ng in Qinghai—Tibet areas,choosing of production mode of rgassland husbandry and development pattern,balance system between grass and animal establishing,moreover,brought for- ward thoughts and policy advice. Key words:pastoral areas of Qinghai-Tibet;modern animal husbandry;countermeasure 青藏牧区草原畜牧业连续多年丰产丰收,牧民 要组成的特殊作用Et益显得突出。近几年来国家在 收入大幅度增长,生活显著改善。居安思危,无庸讳 投资上都倾斜于水源保护补给和生态修复项目。当 言,长期以来由于草原畜牧业经济理论指导的滞后 地经济在大批项目带动下,取得了有目共睹的进步 和草原畜牧业经济管理人才的匮乏,往往存在将草 和发展,牧民生活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善。在这一大 原畜牧业经济问题作为技术问题来处理,致使草原 背景下,由于传统草原畜牧业靠天养畜,单产和总产 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不少认识误区和问题。发展 均处较低水平。上述两方面,对草原畜牧业在国民 现代草原畜牧业是青藏牧区的必然选择,然而青藏 经济中的地位认识上出现偏离,认为青藏牧区只要 牧区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搞好生态建设就是对国家最大的贡献,而在当前草 成为制约现代草原畜牧业发展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畜矛盾十分尖锐的事实面前,进一步发展草原畜牧 l 青藏牧区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过程中存 业的资源优势和潜力已不存在。 在的问题 1.1.2我国经济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的阶段,牧 民收入渠道的多元化,草原畜牧业地位和作用不再 1.1对草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 没有过去那样重要 识出现偏离 1.2对“以牧为主”的认识上存在两种极端 1.1.1青藏牧区作为生态主体功能区,地处黄河、 长江上游,属于江河源区,其生态屏障和中华水塔重 青藏牧区社会经济发育程度仍然处在很低的水 平,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始终保持在较高的水 [收稿日期]2010 ̄7-24 [作者简介] 丁恒杰,(1970一),男,回族,高级讲师,从事草原 平,各地因地制宜坚持“以牧为主”的方针。但是我 畜牧业经济研究与教学工作。 们对“以牧为主”在认识上存在以下两种极端。一 畜牧兽医杂志 第30卷 第3期 2011年 43 是认为“以牧为主”就是主要衡量指标为牧业占产 制度,但因没有可操作性,这些制度基本上都处在纸 上谈兵的尴尬境地,没能真正建立有效的草畜平衡 机制。 值当地GDP的比重维持在较高水平上,对第三产业 的发展没有提到应有重视。二是认为当今世界上经 济发达国家,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一半以上,“以 牧为主”就是走向经济发达。上述两种认识是对发 2对上述问题的理论分析 2.1关于草原畜牧业的地位和作用 展草畜牧业信心不足和盲目乐观的两种表现。 1.3在草原畜牧业发展模式的选择上存在困惑 对草原生态的关注,并不是对草原畜牧业地位 1.3.1在生产方式上出现游牧与舍饲的争论。随 和作用的重新评估。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作为 着牧民定居基本实现,大力倡导发展设施畜牧 业,加大了草原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与 此同时,因草畜矛盾突出,有人提出在牧区舍饲牲 畜,进而对游牧的生产方式持批判否定观点。引发 了游牧与舍饲的争论。 1.3.2借鉴其它国家和地区发展模式解决不了本 区草原畜牧业发展问题。过去几十年来一直停留在 学习如澳大利亚等畜牧业先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 因此不惜重金引进高产牲畜品种和牧草品种,引进 先进的饲养管理方法,探索适合自己的草原畜牧业 发展模式等,对草原畜牧业生产力的进一步和 发展确实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但“靠天养畜”的 局面始终未能改变。 1.3.3取得初步成功的发展模式存在被泛化的危 险。各地为探索草原畜牧业发展模式也做出了非常 可贵的努力,如青海牧区提出“西繁东育”模式,青 藏牧区提出“农牧互补”模式。这些发展模式是符 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取得了较好效果,所以应该坚持 和进一步完善这些发展模式。但是各地要通过农牧 业发展项目等措施对这些发展模式加以引导, 而基层会为局部利益去主动追逐争取这些发 展项目,如果没有一个刚性的规划来约束,就会存 在这些发展模式泛化的危险,最终扼杀这些发展 模式。 1.4草畜矛盾不断加剧,草畜平衡机制难以建立 众所周知,严重的草畜矛盾已经成为青藏牧区 当前草原畜牧业发展中的最大问题。对草畜矛盾的 认识上可以说是早已形成共识,它是草原畜牧业粗 放发展的后果,是经济问题和生态问题,也是社会问 题。如果我们不能建立有效的草畜平衡机制,那么 要实现青藏牧区草原畜牧业现代化是不可能的。建 立草畜平衡机制,解决草畜矛盾是当前青藏牧区草 原畜牧业发展中最重大、最急迫的事情。虽然各级 对这一问题很重视,在2006年农业部就出台了 《草畜平衡管理办法》,各地也都制定了许多类似的 大农业重要组成的草原畜牧业自然也是国民经济的 基础。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畜牧业在大农 业中的比重还会不断上升,草原畜牧业因其草场资 源依托,而拥有特殊的竞争力和优势。到本世纪中 叶,我国人口预期要达到16亿,吃饭问题始终是头 等大事,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奶蛋肉等的需 求量必将不断增长。因人口压力,我国不可能大副 度发展耗粮型畜牧业,所以发展草原畜牧业有特殊 重要的意义。认识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发展 草原畜牧业的注意力,放缓了传统草原畜牧业向现 代草原畜牧业转变的进程。青藏牧区划为生态主体 功能区,大批水源保护补给和草原生态修复项目的 实施,社会主义新农牧村建设等都为提升草原畜牧 业产业水平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2.2 要对青藏牧区产业结构的发展有正确的认识 2.2.1 发展经济学告诉我们,一个经济全面发展的 地区或国家,随着工业化的实现和经济增长,农牧业 产值占GDP的比重会不断下降,也就是说伴随农牧 业现代化的过程,农牧业产值会增长,但农业产值占 GDP的比重会下降。草原畜牧业的发展同样也会 遵循这一经济规律。不可否认,当今世界存在两类 农业产业结构,即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以种植业 为主,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以畜牧业为主。但是由 于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农业产业结构以牧为主的 国家和地区是个例外,如我国的青藏牧区等。我们 要全面理解世界农业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只有消除了前述认识误区,才能对发展现代草原畜 牧业准确定位。 2.2.2青藏牧区的自然条件和历史传统决定了它 的农业产业结构必然是“以牧为主”,除此之外别无 选择。但随着当地经济整体水平的提升和社会进 步,第三产业必将迅猛发展,草原畜牧业产值占 GDP的份额下降是必然的。当然草原畜牧业的产 量和产值应该是不断增长的。与欧美、澳大利亚、新 西兰等相比,他们是在完成工业化和实现农业现代 44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Vo1.30 No3 .201 1 化后的农业产业结构“以牧为主”,虽然青藏牧区是 “以牧为主”,但这是经济结构单一前提下的“以牧 为主”,是经济发展滞后的表现。二者性质截然不 同。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草原畜牧业是青藏牧区 的基础产业,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盲目乐观。没有 之间的脱节,不仅表现在管理的主体不明确,管理的 手段和方法有限。更主要的是在草畜矛盾一步步加 剧的过程中,牧户得到了更大的现实的和眼前的经 济利益。所以在现行下,处理好草畜矛盾与促 进牧民收入增长之间似乎存在目标上的不一致性。 造成草畜平衡机制难以建立,草畜矛盾不断加剧的 难题。 草原畜牧业的现代化就没有青藏牧区国民经济的现 代化。 2.3青藏牧区草原畜牧业是世界上特有的畜牧业 3对青藏牧区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的思路 类型 草原畜牧业再生产具有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 产相互交织的根本特点,草原畜牧业再生产具有草 地再生产与牲畜再生产的二重性,这是草原畜牧业 生产力的普遍规律和特点。因地制宜成为农业生产 或畜牧业生产遵循的重要原则,就是对上述规律的 体现。我们对草原畜牧业生产力的认识可能往往停 留的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和生产力规模的大小等,所 以我们与畜牧业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较时,就从这 方面去比,自然就从这些方面得出结论。但是我们 恰恰忽视了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草原 畜牧业生产力的性质问题。什么是草原畜牧业生产 力的性质?草原畜牧业生产力的性质就是不同气候 条件下,形成不同的适应各自气候的草原植被和牲 畜品种,不同的草畜品种肯定有自身特点的生产方 式,不同类型的草原畜牧业具有不同的“基因”,他 们之间就没有性质上的可比性。就如工业不同与农 业,最根本的不同是它们的生产力性质不同,所以就 不能把工业和农业混在一起研究。因此青藏牧区草 原畜牧业与其它国家或地区的大牧场畜牧业就没有 可比性。青藏牧区草原畜牧业是世界上特有的畜牧 业类型,这就决定了我们没有太多的经验和模式可 以借鉴。 2.4在青藏牧区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出现舍饲与 游牧的争论的原因 随着牧民定居的实现,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产 生活方式正在成为历史,发展资本密集型草原畜牧 业成为一种趋势。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也要求用现 代工业来装备,所以有人对游牧这种土地密集型的 草畜牧业生产方式持否定态度。而草原畜牧业生产 实践证明,舍饲野性十足的牦牛、藏羊等不符合动物 行为规律,同时舍饲会带来草场利用、草料等上游产 业链建立等一系列问题。这种理论和实践的脱离是 产生争论的主要原因。 2.5草畜平衡机制的建立存在深层障碍 主要是宏观管理制度与微观经济组织(牧户) 与建议 3.1 加大对青藏牧区草原畜牧业经济问题的研究 力度 如前所述,青藏牧区草原畜牧业是世界上特有 的畜牧业类型,有其特有技术、经济规律。而对草场 制度、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草畜矛盾、牧户行为、草 原畜牧业发展模式等诸多领域的经济学研究非常薄 弱,有些领域尚处空白。到目前为止,很难见到《草 原畜牧业经济学》的专著来系统阐述草原畜牧业经 济发展规律。应组织有关科研院所列立课题,对草 原畜牧业经济问题进行攻关研究,逐步建立草原畜 牧业经济学理论体系,为发展青藏牧区现代草原畜 牧业提供理论支持。 3.2大力发展青藏高原特色畜牧业 青藏草原畜牧业的生产资料就是青藏高原特有 的草甸草原,藏羊、牦牛等特有牲畜品种。这是自然 选择的结果,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如果抛开这 个大前提,而去讨论我们与其它地区或国家畜牧业 产出水平差距有多么大,那是毫无意义的。我们的 任务是要利用这些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 特、新、优、绿、名产品,创造出更高的生产率和产量 产值,走出一条有青藏牧区特色的现代草原畜牧业 产业化的路子。 3.3跳出草畜思维,建立草畜平衡机制 建立草畜平衡机制不只关系到草原畜牧业的可 持续发展,还关系到牧民收入的增长,关系到国家草 原生态功能区的建设。因此要真正建立有效的草畜 平衡机制,要从进一步完善草场制度、国家重大草原 生态建设项目的实施、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建 立对草原畜牧业补贴、推进草原畜牧业产业化、 牧民定居工程等多方面统盘筹划。主要要通过经济 手段建立草畜平衡机制,努力发展季节性草原畜牧 业,且能保证牧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实现生态建设、 (下转第46页) 46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Vo1.30 No.3 201 1 2优良种畜鉴定标准 达到种畜各项鉴定标准的优良个体,须符合以 下标准方可评定为优良种畜。 畜用电子耳标,以确保优良种畜的真实身份。而种 禽只要求对品种(品系)进行种群体的鉴定与登记 及发证工作。 3.2种畜的注销 2.1按照本品种综合评定等级列为一级或特级标 准。 已经登记的优良种畜及种畜,当失去种畜价值 作淘汰、或者死亡时,畜主应在30 d内向登记机构 2.2 优良种公畜后裔的综合测定等级排名在前 40%以上;或者后裔综合测定等级为一级以上标准 的优良个体达到50%以上。 2.3优良种畜的遗传交流是以种公畜精液交流为主。 2.4优良公、母畜三个情期合计受胎率均须达到 50%以上。 注销;登记的优良种畜及种畜转让、出售,应当附以 优良种畜及种畜登记卡等相关资料,并在30 d内向 登记机构报送注销,办理变更手续。 参考文献: 。 [1]农业部.优良种畜登记规则[Z].200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畜禽管理条例[Z].1994— 4—15. 3种畜的分级鉴定与登记管理 3.1种畜的鉴定与登记 [3]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z].中 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2005. [4] 农业部.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09—2020)[z]. 2009—8—4. 由省、市级畜牧行政主管部门主管,畜牧技术推 广机构组成各畜种专家鉴定组承担种畜鉴定工作。 由国家及省级畜牧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农业部及省 畜牧技术推广机构组成各畜种专家鉴定组,承担优 [5] NY/T820—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一种 猪登记技术规范[S]. 良种畜的鉴定工作。分别报送相应主管机构进行分 级登记管理。 [6]农业部.全国种猪遗传评估方案(牧站(种)[2000]64 号[z]). [7] 渊锡藩,张一玲,原积友,等.加快完善种公猪站和猪 要求对畜种的个体逐一进行鉴定和登记,并发 给优良种畜登记卡,实行一畜一卡。积极推行佩戴 人工授精体系建设[J].畜牧兽医杂志,2010(3):39— 41 (上接第44页) 草原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牧民收入稳定增长的 多重目标。 3.4青藏牧区草原畜牧业的主要生产方式应该坚 持定居游牧 约化,提高当地草原畜牧业的竞争力。真正使草原 畜牧业成为优势产业、高效产业和优质产业。 参考文献: 游牧的生产方式是千百年来牧民群众的伟大创 造,是对草甸草场最能充分利用的方式和符合当地 牲畜行为规律的,是青藏牧区草原畜牧业生产力的 性质决定的,对这种游牧的生产方式是不敢轻易说 不的。在牧民实现定居后,要在牢牢把握定居游牧 的生产方式前提下,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研发和 推广青藏牧区适用的生产生活设备和器具,不断提 高生产效率和产业水平,努力实现草原畜牧业现 代化。 3.5 因地制宜探索草原畜牧业发展新模式 在选择发展模式时,要立足于发挥地域产业优 势,瞻前规划,有重点的扶持和引导,实现种植业与 草原畜牧业联系效应。要从规模效益、产业优势、地 [1] 马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要规划[EB/ OL].学习音像出版社2006.6. ‘ [2] 尚占环,龙瑞军,马玉寿.青藏高原江河源区生态环境 安全问题分析与探讨[J].草业科学,2007(3):l_7. [3] 丁恒杰,王安禄.草畜矛盾何时了一以甘肃省甘南州 为例[J].四川草原2006,(6):47_49,62. [4]洪线曾.中国科教兴农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 出版社2001.9. [5]夏振坤.发展经济学新探[M].武汉:武汉出版社 1997,g. [6] 李秉龙,薛利兴.农业经济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 学出版社2003.2. [7] 丁恒杰.关于草场制度改革的思考[J1.草业科学, 2002,(5):464 [8] 李毓堂.草产业和牧区畜牧业改革发展30年[J].草 业科学,2009(1):24. 域优势、人力资源优势等方面考虑,实现专业化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