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地铁轨道横穿主体结构时轨行区部位的关键施工技术

地铁轨道横穿主体结构时轨行区部位的关键施工技术

来源:华佗小知识
市政工程MUNICIPAL ENGINEERING地铁轨道横穿主体结构时轨行区部位的关键施工技术

胡 奕

上海建工七建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 200050

摘要:轨道交通17号线徐泾北城站配套设施为上海市首例轨道穿结构交叉施工工程,为已建成的17号线正线的高架轨道横跨、穿过后建的配套设施建筑。在获得出行便利、节省场地等优势的同时,随之而来的就是施工技术、安全防护难度的全面增大。通过采取一整套针对轨行区的施工技术措施,既保证轻轨车运行的净空要求,不影响其轨道施工及运维行车,又保证了上部结构施工的施展空间,可为今后同类型的施工项目提供借鉴。关键词:轨道穿结构;轨行区;可拆卸;移动平台;地铁保护

中图分类号:TU74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1001(2018)07-1222-03 DOI:10.14144/j.cnki.jzsg.2018.07.059

Ke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for Subway Rail Track Traversing Rail Area in Main StructureHU Yi

Shanghai Construction No.7 (Group) Co., Ltd., Shanghai 200050, China

1 工程概况

轨道交通17号线徐泾北城站交通枢纽及配套设施项目位于上海青浦徐泾北区,工程南面、西面紧靠上达河,东面紧邻已建成的徐泾北城站,北面朝向崧泽大道高速公路。本项目由1#楼5层交通管理用房、2#楼2层配套管理用房及沿轨交17号线徐泾北城站站体周边的1层公交用房和天桥连廊组成。总用地面积为16 951.80 m2,总建筑面积12 655.49 m2,工程场地狭小,可施展空间受限,尤其受轨道影响大,故使用汽车吊进行施工吊装任务。

已建成的轨道交通17号线正线高架区间由东向西从本项目2#楼2层结构侧边与1#楼3层部位内部穿过(图1)。建筑物整体结构形式为混凝土框架结构。其中比较特殊的1#楼框架结构形式为圆形混凝土柱及矩形混凝土梁,考虑到下部地铁轨道的施工,1#楼在轨行区上方4层和5层有悬挑在外的钢结构框架,且此部分涂装、保温、防水、幕墙施工都涉及到轨道上方交叉作业。

2 轨行区施工的关键点

由于轨道穿结构形式的特殊性,整体技术方案路线都需要紧密围绕轨交17号线轨道来进行谈论和制订。因为轨交17号线轨道梁已经完成,铺轨及试车工作相继开始进行,工期环环相扣,故没有多余时间来进行过多的措施制订。这就要求在保证轨行区净高、安全的前提下,必须制订出一套快速有效的施工辅助措施,并且要满足现场需求,可操作性高。尤其在轨道铺轨阶段,一切涉及轨行区的施工辅助设施都不能给铺轨车造成障碍。铺轨车行进至施工段时,所有施工设施必须为其让路、撤走。待铺轨车走后又必须立即恢复全部施工措施,且要保证安全、可靠、快速、有效,施工难度非常之高[1-4]。

同时,在保证轨道施工顺畅及安全的前提下,要考虑轨行区上方排架模板施工、结构混凝土浇筑、轨行区上方吊装、轨道区域的成品保护、人员安全、质量控制及与下方轨道的交叉施工等一系列因素。另外,轨行区上方施工的非常大,且对轨道的安全保护要求极高,所以要求方案设计必须经济合理、全面兼顾,既要保证自身顺畅施工及轨行区安全,又不能投入过高,或者不符合轨行区的实际情况。前期制订的架设贝雷架的施工方案,就因为轨交17号线地铁列车高度增高,操作空间受到而不得不取消。

图1 轨道与本工程建筑结构三维示意在轨道铺轨完成,列车运行试车之后施工难度尤其加大。因为运行的是正式车辆,成品保护和施工技术措施难度进一步增加;轨行区施工的灵活性、安全性要求进一步增高;施工时间不能自主控制(根据试车时间安排)且更为紧迫;后续工程的专业单位施工涉及面更广,轨行区施工的协调工作矛盾尤其凸显。所以通过一整套关键技术措

作者简介:胡 奕(1984—),男,本科,工程师。通信地址:上海宁区武夷路150号(200050)。电子邮箱:421580778@qq.com收稿日期:2018-03-20

1222

2018·7·Building Construction

胡 奕: 地铁轨道横穿主体结构时轨行区部位的关键施工技术

施来解决轨道穿结构这种特殊形式的施工,是保障施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和前提。

3 关键施工技术

3.1󰀡轨行区上部结构施工

根据设计图纸和轨交17号线地铁现状,针对被轨道穿入结构的1#楼的特殊形式,紧扣轨道交通施工的时间节点,遵循快速、经济、安全可靠、本项目施工及轨道交通施工兼顾的设计思路,决定1#楼地铁高架段上方4层非轨行区采用常规排架支模,轨行区上方结构施工采用特别定制的H型钢抱箍模架。在3层结构处设置H型钢作为4层结构主梁施工的基层并兼作地铁的保护措施,H型钢底部距离地铁轨道4 350 mm,基本满足轨道施工的要求。上部安装操作平台,可快速、安全地实现主梁支模及浇筑工作。

对于地铁轨道从2#楼侧边经过,不涉及轨行区上方施工,故只需考虑对其靠近轨道一侧的安全防护,采用常规钢管隔离防护即可。

整体上部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技术措施针对性强,适用性高,平台下方留出净空高度满足轨道施工所需的净空要求,并减少了材料的运输成本、加工成本及现场施工成本。吊装及拆除施工工艺简便,缩短了施工周期,施工完毕后还可循环利用,大幅节省成本支出和避免材料浪费,工艺绿色环保,经济合理(图2)。

图2 轨行区上部结构施工辅助措施(俯视)3.2󰀡轨行区侧部结构施工

由于3层以上受轨道影响,故在结构形式上,4层和5层跨轨道区域有悬挑大跨度钢结构。同时,考虑轨行区吊装的安全要求高,4层地铁范围内混凝土主梁施工完成后开始进行钢结构施工。再考虑到工期时间紧迫,与轨行区有关的施工应尽可能的快速、简便,故使4层部分区域的钢结构和5层结构采用钢结构桁架梁形式进行施工,一次吊装同时安装。

针对轨道穿结构这类形式的施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能够把施工简便化是技术路线制订时的核心思路。本项目如为保证净高而把全部轨行区上部结构框架改为钢结构,所带来的经济成本将大幅上涨,经济效益不佳,故仍采用钢筋混凝土柱梁,轨行区上部部分改成钢结构形式,

最大限度保证工程造价不发生较大变化。而轨行区位置的钢结构的整体吊装,将会优于按部就班的依层数顺序吊装,需要按实际情况制订具体方案(图3)。

图3 4层、5层钢结构整体安装

3.3󰀡轨行区内施工

根据工程轨道穿结构交叉施工的特点,轨行区有铺轨及电缆敷设施工人员及铺轨车通行,后期轨道通电之后更是对轨道两侧进行封闭,人员无法进入。结构完成之后的涂装、粉刷等工作,及轨行区上方的防水、保温、幕墙安装等专业工程施工必须要开展,不可避免地与轨道产生关联。然而在进入轨行区部分施工作业时,不得对轨道正线施工造成任何影响,前期要对铺轨作业及时让行、及时恢复,后期进入轨行区,最好能保证不碰触轨道、电缆等设施。因此,需要一种灵活可靠、随吊随用,作业面可覆盖整个轨行区的移动操作平台。

本项目设计了一种移动操作平台作为轨行区登高作业施工辅助设施,操作平台四周设置剪刀撑,确保架体整体稳定性。架体内侧设置有垂直爬梯,在平台周边高0.55 、1.10 m处各增设1道防护栏杆,保护平台上方施工操作人员,并在平台四周安装高180 mm的挡脚板作为保护措施,防止施工过程中材料构配件掉落对地铁轨道造成损伤,对底部地铁轨道起到防护作用。平台在移动过程中通过平台

底部安装的行驶轮与导向轮,有效控制移动操作平台行动,并能利用已有轨道,始终沿轨道高架路线运行。同时在平台底座设置有制动装置,在平台上人施工前打开制动装置,保证平台施工作业时的稳定性。移动操作平台施工作业面能够完全覆盖整个轨行区周边,包括轨行区两边墙体涂刷、上部4层钢结构底防火涂料施工、轨道上部防水、保温、幕墙安装等各专业施工作业。移动操作平台保证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能够随时吊装使用,随时吊离轨行区,符合对轨道施工运维的要求。

同时,采用移动操作平台只需消耗少量人力、物力即可完成对轨行区周边涂装施工,经济效益明显。搭设移动操作平台所用的材料构配件均为现场常用材料,均可回收再利用,绿色环保。采用移动操作平台作为轨行区周边施工作业辅助登高设施,对轨行区周边施工等特定工程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图4)。

建筑施工·第40卷·第7期

1223

胡 奕: 地铁轨道横穿主体结构时轨行区部位的关键施工技术

(a)吊装至轨行区(b)轨行区周边施工作业

图4 移动操作平台至轨行区施工

3.4󰀡施工辅助措施的快速撤除及施工后回收

本着节省成本及绿色施工的原则,施工操作平台、辅助安全设施、移动操作平台在结构主梁养护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及相关应用完成后即可以拆除回收,使不影响后续工作,并且使回收构件重复再利用。

其中钢管扣件操作平台吊离时应先拆除顶部对拉钢管,松开底部连接扣件,从中间一拆为二,从结构主梁两侧依次吊至地面。对型钢、钢管扣件、九夹板等材料做好回收,堆放在指定区域,并由专人进行回收。其他辅助工具亦可收回,重复利用。

4 轨行区保护措施

地铁施工运维对周边环境要求极为苛刻,又是上海市出现的首例轨道穿结构交叉施工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如何保障地铁施工运维安全及自身施工条件,是地铁周边施工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轨道穿结构交叉施工的工程特难点,结合地铁施工运维要求,必须要对地铁轨道进行有效保护。

在上部结构施工时,操作平台附带安全防护设施,平台步行区两侧设置安全绳,侧面与底面均布置有密目网,防止施工过程中构件掉落对地铁轨道造成损伤,对下部地铁轨道施工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待施工完成后,拆除全部辅助措施,完成轨行区上方主梁及楼板施工。

在结构施工后专业单位施工时,由于涉及轨行区作业,为了确保轨行区安全,在1#楼轨行区两侧设置防护隔离,在地铁轨道上方满铺木方、七夹板及防火毯进行保护,防止轨行区上方施工时,材料构配件掉落轨行区对轨道造成损坏。

在结构楼层上方也设置安全隔离防护,以防止屋面施工可能带来的抛物隐患。轨行区隧洞出入口四周都安装防撞条、警示牌、列车限速标示,同时安装监控设备,信号链接传输至相关部门,在施工时实时监管,保证轨行区安全(图5)。

1224

2018·7·Building Construction

(a)轨行区两侧防护隔离(b)轨道侧边防护

(c)楼层屋面临边防护隔离(d)轨行区隧洞出入口防护

图5 轨行区安全防护措施

本项目所采用的防护隔离措施处于我方施工作业面,在施工过程中对地铁轨道影响较小。同时所采用的防护隔离措施为全封闭模式,有效防止人员进入轨道及施工过程中材料、构配件掉入轨道对轨行区施工运维造成影响,对地铁施工和运维列车及地铁轨道成品的防护都有极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实践证明,该防护措施设计合理,在主体结构交叉施工阶段得到了有效的应用,并取得了的成功,整个工程做到了零安全事故。

5 结语

由于轨道横穿主体结构,轨行区上部结构施工过程中不得影响下部轨道,且须保证轨道施工运维净空要求,故轨行区上部结构施工需要特别辅助措施。本项目在确保不影响轨道施工运维的前提下,设计使用了一套针对轨道穿结构形式的关键技术措施,且所采用材料均为可回收再利用材料,型钢均为外部租借,钢管扣件操作平台则采用现场常用钢管扣件搭设,极大地降低了施工作业成本,确保工程经济效益,对今后轨道穿结构施工中轨行区上方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 李祖钰,褚冬竹.城市轨道交通\"宅站共建\"应用的可行性研究:以重

庆轨道交通2号线李子坝站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6(3):118-119.

[2] 张会远.城市地铁下穿既有建筑物施工关键技术[J].湖南交通科技,

2015,41(2):151-154.

[3] 刘雪飞,谢波.可拆卸式移动操作平台的研制与应用[J].安装,2012

(9):59-63.

[4] 温定煜,邢东升.大跨度槽身施工的抱箍钢牛腿斜撑综合支撑技术

[J].水利水电技术,2001,32(2):20-2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