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讲授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讲授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华佗小知识
继续教育研究 2012年第5期 讲授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潘国宏 (牡丹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12) 摘要:根据教学需要采用的、并通过具体的教师智慧实施的讲授法,仍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及合目的、合规律的涵 容性品格。文章试从“讲授法与有效的课堂教学”、“讲授法的涵容性品格及其表现”、“讲授法的心理学依据”三部分 对之阐释,进而建议应理智地对待具有恒常价值的教学方法,严肃、审慎地思考课堂教学改革的“破”与“立”。 关键词:讲授法;课堂教学;涵容性品格;依据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5—155—03 虽然在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更新的今天,教学 “广度”可以打开学生的求知视界,敞亮一个应然 方法层出不穷并各有千秋。但根据教学需要采用 的探索空间;而其“深度”则向学生提出课堂接受 的、并通过具体的教师智慧实施的讲授法,仍有着 的挑战,激励其拥有健康的学业情绪,获得富有专 不可替代的价值及合目的、合规律的涵容性品格: 业和人文内涵的知识体系,并深切体会到学习是 它能很好地表达和支持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体 跋涉的过程,进而永不气馁、永不满足。 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不拒绝 再者,教师对课程内容的讲授意义应有着很 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同时,因其不彰自显的尊 好的启发和引领作用,学生不仅要接受教师讲的, 严而有着不可磨灭的纠偏作用:不赞同盲目的“学 还应细心关注其是如何讲的、是以什么样的思维 生为主体”淹没了“教师为主导”;不赞同“搞活课 方式展开其思辨过程的,因而讲授法同样成为必 堂”成为空洞的“热闹作秀”;不赞同“现代化的教 需。它有利于需要这种方法的授课内容的完整展 学手段”成为仅仅新鲜学生耳目、喧宾夺主的雕虫 开,而其示范作用的更深刻意义则表现在培养学 小技。 生的探索真理的能力和塑造理想主义的精神方 鉴于此,笔者主张应重温“讲授法”,以谏究竟 面。 怎样理智地对待漫长的教育史所历练出的教育教 (--)讲授法的历史明证 学经验和仍行之有效的、具有恒常价值的教学方 在人类交流的口口相传时代,“课堂”就是随 法,进而严肃、审慎地思考课堂教学改革的“破”与 意的生活空间,长辈或师长讲授族类生成发展的 “立”。 历史、传授生产技能和生存经验,直至产生了学校 乃至传授知识的课堂,有了作为文化、宗族、民族 一、讲授法与有效的课堂教学 象征的教师。没有文字的时代,口授的重要可想 有限的授课时数和课堂时间无疑使教师必须 而知;而即使在产生了文字、有了印刷术进而有了 重视使命重大、内涵深邃的课堂教学及其效果。 书本后,口授仍然有着不可取替的作用。当年老 (一)讲授法可以保证课堂教学的质和量 北大、清华的学者在课堂上皆以澎湃的激情、经典 很多时候,授课内容需要教师鞭辟入里且一 的语言表白其对人生的理解和学术的见地,并培 气呵成地讲解,并在有限的时间内,调度好课堂运 养了大批莘莘学子、栋梁之才。事实证明了教学 行的节奏和信息密度,从而使教师酣畅言之,学生 “讲授法”的历史功劳和不可磨灭的尊严及价值。 倾心听之并收获颇丰,讲授法无疑是一种很好的 讲授法教学具有即兴发挥的创造性优势,它 保证方式。 使讲授常常突破、超越教师预设的内容,创造出不 教学大纲和计划是教师完成授课内容的基本 可重复的生命意义和境界,由此产生弥足珍贵的 指标。但教师的智慧恰恰在于能将之变成“有意 教学魅力。法学界的著名学者陈兴良、龙卫裘、林 味”的形式,保证授课内容的信息辐射和纵向的内 成二、罗斯科・庞德、伯尔曼等,都为我们树立了 涵深度,讲授法便能执行这样的功能。其展开的 典范,且将其创造性的授课内容整理出版成书,进  而产生更广泛的学术影响。课堂是让学生期待并 度、课时量不易太少,学生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满足其期待之所,教师作为指引者,用裹挟着知识 专业素养等,遵循“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保证课程 和思辨的语言来启发学生的智慧,显然讲授法是 其所依赖的、不可缺少的途径之一。 二、讲授法的涵容性品格及其表现 内容的系统性、前沿性和挑战性。放收有致、张弛 有序、深浅有度地控制学生的讨论节奏。否则,无 论说者或缄默者皆会空荡无获。 所以,宏观而言,无论是学时上还是每节课, 僵化局面。讨论式也可以配合精彩的讲授,让学 生将“旧有”和“新知”结合起来,使问题的解决更 讲授法并不与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或 讲授法可以穿插适量的讨论,以活跃可能出现的 手段格格不入,其涵容性品格有诸多表现。 (一)可以表达和支持先进的教学理念 讲授法完全能做到教师生动地讲、学生积极 富创造和启发价值,从而促进深入思考,提高课堂 地听,完全可以构建讲有创造、听有启发的授课内 效率。如此取长补短,使学生融会贯通、学以致 容,完全可以表达和支持先进的教学理念。如“中 用,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国法制史”课程,长期以来,理念的陈旧使得该课 与育人、现实脱节,没有真正发挥其效用。但在更 (三)使课件成为有效的辅助手段 讲授的思路规约着课件的制作、使用及价值。 新理念、调整内容的前提下,学生不仅清晰地掌握 文字、图片、视频同讲授之间应形成独特的张力; 了古代法制发展的进程与规律,同时提高了问题 使知识点的阐释更严谨、清晰;有着直观、形象、唯 能力、创新精神以及法律素养、意识、思维和人文 美的视觉效果,易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习的 素质等,并学以致用,收到了与以往不同的全新教 趣味性;加大信息密度,能较好地补充和强调讲授 学效果。 内容,推进思考;节省生僻字、词的书写与记录的 当然,渗透着新的教学理念的讲授如何具体 时间等等。但课件在教学过程中不能随机应变, 进行,仍然需要教师智慧地调度弓!领,如提出创新 教师的灵感、学生的问题及课堂上I临时出现的教 性的问题,以新奇的视角切人问题,用独特的语言 学情况,还得靠口授完成,当然也需辅以板书。 阐释问题等。尤其是课堂的即兴讲授甚至要比预 所以,课件固然有其便捷性和效率性,但只有 设的内容更精彩,不可重复的思想灵感、所营造的 作为辅助手段,才表现出合理可为并有为的理性 温馨而深刻的课堂文化氛围以及教师自身所洋溢 和创造性。而不应为了诸如照顾学生的弱笔记能 的独特的气质魅力,都会使学生拥有持久的回味 力,将很多内容搁置其上,使学生对行云流水的有 和收获、升华出感动生命的境界。 束手无策或作为教学方法就应该被淘汰。相反, 它可以焕发其本来就应该有的生机和潜质,以自 身的尊严表达新的教学理念。 声讲解充耳不闻,强行泯灭掉真正应接受的、生动 事实证明,讲授法面对新的教学理念,并不就 的、富于启发性的授课内容。同时,课件也不应喧 宾夺主、片面地追求、炫耀制作技术且数量过多。 否则,会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偏离教学的重点内 容,导致视觉和听觉的疲劳,抑制学生的兴奋度并 (--)与讨论式教学方法的互补交融 交融性。在此以其与讨论式的关系为例。既然方 懈怠思考。总之,讲授与课件应主次分明方相得 可见,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在于教师自身的 相对于其他教学方法,讲授法有很强的吸纳 益彰,产生高效精致的授课效果。 法的价值首先决定于先进的理念,那么讲授法对 专业素质,虽然课件可以一定程度地反映之,但只 于讨论式就不是被后者“救赎”的角色,而与后者 能作为辅助手段制约、服从于讲授。 构成互补交融的关系。 讲授法的主要优势如上述,但也不免其局限: 由于教师水平、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思维能力等因 维和想象,则易成呆板的注人式教学;而讨论式的 三、讲授法的心理学依据 20世纪以来的心理学研究成果为讲授法提供 (一)心理语言学理论 素,缺乏唤起学生兴趣的力度并难以启发思 了科学解释和理论支持。主要为: 优势在于,教师设计提出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 根据心理语言学理论:事实上,学生并不是以 对学生产生适度的压力,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交 被动的、静听的态度面对教师的讲授。因为人的 流讨论,教师评判总结升华,在活跃宽松的互动 听话(也即接受语言)过程包含着积极而复杂的心 中,提高应有的能力。其受限在于:听课人数要适 理活动,它完成的是将连续的话语声音转变为可 156 以理解的信息任务。其经历三个阶段: 语言符号,尤其是更精练、严密、规范化的文字符 输入:教师用学生熟知的语言材料及语法规 号。教师语言的主要依据就是后者。讲授法正是 则,使学生快速感知各种语音成分;解码:学生将 传达负载人类文化的语言文字符号的最可靠而有 所听的话语信息“透过语音层次和句法结构层次 效的途径。“一切高级心理过程都是间接的过程, 达到语义层次”,并在个人的已有知识经验背景中 就是它们将符号使用作为导向和掌握心理过程的 产生理解;储存:对所获得的语言信息深入并个性 主要手段而包括在自己的结构里,而且是作为全 化地加工,进行二次编码,将教师讲授的各种知识 过程里的中心和主要的部分” J。教师通过讲授 整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以形成“个人知识”。 法以超越现实的姿态、驾驭语言文字符号去帮助 可见,学生的倾听过程是其自觉而有意识地在大 学生形成高级思维和高级心理机能,可见讲授法 脑深层能动而紧张地建构知识的过程。 (二)有意义学习理论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接受学 习”的心理基础是比“发现学习”更为高级、更为成 熟的认知水平,是借助纯语言形式并脱离具体的 对象和情境进行的自觉而有意义的学习活动;进 而将“接受学习”类别之一的“概念学习”推为显 要并指明其所包含的两种方式:概念形成和概念 同化——后者是学校的学生及成人进行概念学习 的主要形式。 由此认为,既然学校教学的重要功能是传授 知识,而“发现教学法几乎不能成为一种高效的传 授学科内容的基本方法”。那么,讲授法自然顺理 成章地成为满足概念学习进而是接受学习的主要 教学方法。故而:“讲授法从来就是任何教学法体 系的核心,看来以后也有可能是这样,因为它是传 授大量知识唯一可行和有效的方法。”¨ 讲授法充 满理性和智趣,使教学突破个人生活的局限,扩大 认知的范围,赢得认识的速度,在教与学的互动氛 围中,实现着高智商的精神活动。 (三)高级心理机能形成理论 维果茨基在对人类高级心理机能形成与发展 的研究基础上研究教学,其关于学生“科学概念” 形成的研究,给予了讲授法以根本、彻底的理论支 持。他认为在学校教育中,学生主要是学习“科学 概念”,它从高于实际生活的理论开始,并以“自上 而下”的方式实现。其条件:一是需要师生合作。 这是计算机和网络所无法替代的,只有教师能随 着授课内容的展开,及时而机智地把握学生的疑 惑,创造性地将课堂突发情况转化为有价值的教 学资源,从而使课堂互动充满生机并具丰富的内 涵进而达至生命境界。二是需要语言符号中介。 由于“符号化的思维和符号化的行为是人类生活 中最富于代表性的特征,并且人类文化的全部发 展都依赖于这些条件”-2】。则很显然,学生获得 “科学概念”、更高级地把握现实世界,无疑要借助 的深刻价值。 四、小结 教学改革是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破”或“立” 首先在于理念的更新,由此方法才有效,“立”也必 在其中。讲授法经历了漫长教育史的历练和考 验,价值恒常是不争的事实。尤其在今天的教育 技术辅助下,更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随着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讲授法 的内涵应该愈具有广义性特点:它必然成为所有 授课方法、方式的“遥控器”或灵魂。因为当教师 真正成为“主导”时,所有课堂行为都成为教师对 课堂设计、讲授内容的独特、综合的表达,除了教 师真正的有声“言说”,各种手段都必然成为教师 “换一个方式”的言说。 教学改革不是对以往教学经验的断然“革 命”,盲目否定必然带来遗憾和形式主义,必然挫 伤教师的职业能力和尊严,必然使学生在经历了 改革的喧嚣之后,带来知识的匮乏和能力的虚浮 疲软。 参考文献: [1][美]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 出版社.1994:666. [2][德]卡西尔.人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5:35. ・ [3]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 社。1994:126.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 课题“课堂教学效果应具有生命意义”(编号: 115C一720)成果之一】 【潘国宏:牡丹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 师,法学硕士,主要从事中国法制史、民法、民事诉 讼法研究】 15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