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的受热过程.同步练习题(含参)
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单选题
6.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 ) 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 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 C.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 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
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甲为小明同学拍摄的扬州市郊某蔬菜大棚的照片。图乙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①②③④
1.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正确的顺序是表示各种辐射。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 )
A.①-②-③ B.①-④-②
C.②-③-④ D.③-④-②
2.使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的是箭头(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某地连续四天天气状况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3.只考虑天气状况的影响,易出现霜冻的是
A.13日、14日
B.13日、15日
C.14日、16日
D.15日、16日
4.农民为了减轻霜冻对农业的影响,在田间释放烟幕,这是为了( )
A.增强太阳辐射
B.增强地面辐射
C.增强短波辐射
D.增强大气逆辐射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体现在增温、保湿、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草等几个方面。
5.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 A.减弱了地面辐射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7.关于图中各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表示大气辐射B.②表示大气逆辐射
C.③是地面辐射 D.④表示太阳辐射
8.该蔬菜大棚在夏季覆盖黑色尼龙网目的是
A.增强① B.削弱② C.增强③ D.削弱④
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9.图中适宜飞机飞行的是 A.A层 B.B层 C.C 层 D.AB层
10.下列关于A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气上部热、下部冷
B.高度与纬度位置无关
C.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发生在该层
D.集中了大气圈质量的1/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 11.下列关于B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升高 B.大气运动以平流运动为主 C.靠臭氧吸收紫外线而增温
D.能反射无线电波
1 / 8
大气的受热过程.同步练习题(含参)
就整个地球大气来说,受热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地球上很多现象都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有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射,太阳辐射能被大气接收和转化的过程十分复杂,其加
18.多云阴雨的白天,气温较低,主要是因为大气的
热大气的过程大致可以用下图表示。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吸收作用强
B.反射作用强
C.散射作用弱
D.保温作用弱
19.黎明前东方天际先泛起“鱼肚白”是由于大气对太阳光的 A.散射作用
B.反射作用
C.吸收作用
D.辐射作用
A.①——以长波辐射为主B.②——大约为①辐射量的19%
C.③——是加热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D.④——多云的夜晚辐射能力减弱
13.与人们通常所称大气“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相关的主要过程有( )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②和④
根据大气垂直分层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20.神舟飞船在距离地球343千米的高空飞行时,位于大气 A.对流层
B.平流层
C.臭氧层
D.高层大气
21.可能导致地面无线电短波通信突然中断的是 A.受对流层阴雨天气的影响
B.受平流层臭氧空洞的影响 D.大气污染严重
14.低层大气的主要组成中,吸收③辐射的主要是( ) A.水汽和氧气
B.氮气和水汽
C.二氧化碳和水汽
D.氧气和氮气
C.电离层受到太阳活动的干扰
15.多云的天气昼夜温差较小,主要是因为 A.②增强,③减弱 C.③增强,④减弱
B.②减弱,③增强 D.②减弱,④增强
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完成下面小题。
22.图示箭头中,代表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电视剧《闯关东》中的场景:“主人公朱开山为了避免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在深秋的夜晚带领全家人及长工们在田间地头点燃了柴草……”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6.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 A.a代表大气的直接热源
B.a、b、c所代表的辐射波长的大小关系是aD.c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
17.朱开山一家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 ) A.增强a辐射
B.增强b辐射
C.增强c辐射
D.改变b的辐射方向
2 / 8
23.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的是图中所示的 A.① B.②
C.③ D.④
24.二氧化碳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是因为其能够
A.吸收并放射长波辐射B.吸收短波辐射放射长波辐射 C.吸收并放射短波辐射D.吸收长波辐射放射短波辐射
下图为地球表面受热过程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5.从数量上看,①>②的原因是
A.②大部分被地面吸收B.②大部分被大气吸收 C.①大部分被大气吸收D.大气对①具有削弱作用
大气的受热过程.同步练习题(含参)
26.阴天夜晚比晴天夜晚气温高,是因为 A.①减弱B.④增强 C.③增强 D.②增强
27.淮安市郊区农民在冬季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用塑料大棚的主要目的是
A.增强太阳辐射,提高夜间的温度B.阻止太阳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C.减少地面辐射的损失,提高大棚内部的温度D.削弱地面辐射,减少作物水分蒸腾
读 “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28.大气热量的根本来源是( ) A.① B.② C.③ D .④
(1)图中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顺序是_____。 A.A—D—E B.A—C—D C.D—E—C D.E—D—C (2)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会导致_____。
29.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增加CO2排放可以使( )
A.大气吸收A辐射减少 B.大气吸收D辐射增多
A.①增强 B.②减弱 C.③增强D.④减弱
读“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30.图中箭头②比①细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逆辐射 C.大气削弱作用
B.地面反射 D.地面削弱
C.地面吸收E辐射减少 D.地面吸收C辐射增多 (3)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辐射名称:A._____D._____E._____。 (4)大气的保温效应主要是通过_____ (字母)实现的。 (5)大气的直接热源是:_____。
31.利用人造烟雾可以防御霜冻,因为人造烟雾能
A.①减弱 B.②增强C.③减弱D.④增强
32.读“大气的保温效应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3 / 8
大气的受热过程.同步练习题(含参)
参
1.B2.B【解析】
5.B 6.C 【解析】
5.地膜覆盖,则太阳短波辐射可以穿越薄膜,使地面增温,而地面长波辐射和大气辐射却很少能穿越薄膜,就相当于阻止了热对流,起到保温作用,故结合题干即为增强了大气逆辐射,不会减弱了地面辐射,太阳辐射的总量没有变化,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不会增加。故选B。
6.山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C对。减弱地面辐射,降低地温不是主要目的,A、B错。不能增加地温,D错。故选C。 【点睛】
由于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太阳辐射能直接到达地表,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不断增温的同时释放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近地面大气增温后释放的长波辐射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
地面,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得近地面大气层始终保持有一定的温度,因而具有保温作用。
1.大气吸收的主要是地面辐射的能量,地面辐射能量来自于太阳辐射。根据箭头方向,①是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是地面辐射,③是大气逆辐射,④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 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正确的顺序是①-④-②,B对。A、C、D错。
7.C
2.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距地面近,获得的地面辐射能量多,气温高,距地面远,
8.B
获得的地面辐射能量少,气温低。结合上题分析,使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的是箭头②,B对。A、C、D错。 【解析】 3.C4.D 【解析】
B.②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B错误;
3.霜冻一般都是出现在气温较低的晚间,而14日、16日晚间都是天气晴朗,大气逆辐射更弱,
C.③表示地面辐射,C正确;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晚间气温低,C对。
D.④表示大气逆辐射,D错误。故选C。
8.蔬菜大棚在夏季覆盖黑色尼龙是用于遮光,对太阳辐射起到削弱作用,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
4.在田间释放烟幕,使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增强,从而使大气逆辐射增强,D对。
4 / 8
7.A.①表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A错误;
大气的受热过程.同步练习题(含参)
减少。结合上题分析,②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故②被削弱,B正确;而该做法不能影响到达
12.C
13.C
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①,也不能影响大气逆辐射④,A、D错误;由于,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
14.C 地面热量减少,地面发出的地面辐射间接被削弱,C错误。故选B。 【点睛】
温室是利用了大气逆辐射这一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原理,注意与农业生产中的遮光区别。 9.B 10.C
太阳辐射穿过大气会被大气削弱,则②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大约为①辐射量的47%;地面吸
11.D 【解析】
收了太阳辐射则发出地面辐射③,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故大气的直接热源是15.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过程。
12.图示大气热力作用的基本过程反映,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①表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C项正确;之后大气发出大气辐射,其中射向地面的部分④表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
9.A为对流层,B为对流层,C为高层大气。飞机适宜在天气晴朗,对流弱的平流层中飞行,B项正确。故选B。
射把能量还给了地面,对地面起了保温作用。所以选C。
13.温室效应是由于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对地面长波辐射有很强的吸收能力,并通过大气逆
10.A层为对流层,大气上部冷、下部热,A错误;高度随着纬度的增加而降低,B错误;云、雨、
辐射把能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了保温效应。所以选C。
雾、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该层,C正确;集中了大气圈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D错
14.对流层大气中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主要是水汽和二氧化碳。所以选C。 误。故选C。
15.多云的白天,由于云层的反射作用强,导致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不会太多,气温不高,而晚
11.B层为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A不符合题意;该层大气上部热、下部冷,不易形成上多云,大气逆辐射强,保温效应高,故气温不低,则温差小。所以选D。 对流,以平流运动为主,B不符合题意;该层中的臭氧吸收大量紫外线,使大气增温,C不符合题 意;大气层中能反射无线电波的是高层大气中的电离层,D符合题意。故选D。
【解析】 5 / 8 16.B 17.C
大气的受热过程.同步练习题(含参)
【分析】
本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
确;电离层分布在高层大气,不在对流层和平流层,故A、B项错误;大气污染与通信中断无关,故D项错误。
16.从图中箭头方向可判断出,a表示太阳辐射,b表示地面辐射,c表示大气逆辐射。其中b是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其辐射的热量主要被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吸收,阴天时,c辐射增强。
故选B。
22.D
17.燃烧柴草可放出大量温室气体及大量烟尘,可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增强,从而保护作物,减轻冻害。故选C。 18.B 19.A 【解析】
18.多云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反射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少,气温较低,故B项正确。
23.C 24.A 【解析】
22.考查大气受热过程。①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是大气吸收,③是大气逆辐射,④是地面辐射。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故D项正确。
23.考查大气受热过程。①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是大气吸收,③是大气逆辐射,④是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可以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有保温作用,故C项正确。
19.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都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所致,故A项正确,B、C、D24.本题考查温室效应的原理。二氧化碳吸收地面长波辐射,所以二氧化碳增多,吸收地面长波辐项错误。 20.D 21.C 【解析】
射增强,增温明显,选择A项。 25.D 26.B 27.C
20.大气的垂直分层基本分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对流层的平均高度为 12 千米,平流层的【解析】 高度大约为 50 千米以下,50 千米之上基本为高层大气,故神舟飞船在距离地球343千米的高空飞行时,位于大气高层大气,故D项正确。
25.根据图示得知①是太阳辐射,大于②主要是②要透过大气层,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①太阳辐射很少一部分被大气吸收,C错误D正确。②进入地面的太阳辐射大部分被地面吸收升温,B错误。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和①>②没有关系,A错误。
26.图示①表示太阳辐射,②表示被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③地面辐射,④大气逆辐射。阴天夜晚21.耀斑爆发干扰电离层,电离层传播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可能会引发通信中断,故C项正
大气保温作用比晴天夜晚强,气温较高,是因为阴天云层厚,大气逆辐射作用更强,④增强,故选
6 / 8
大气的受热过程.同步练习题(含参)
B。
27.淮安冬季采用塑料大棚种植,主要是采用大棚的保温作用,防止蔬菜遭遇冻害。塑料大棚无法
29.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增加CO2排放,CO2增多增强对地面红外线长波辐射的吸收,使③大气逆
增强太阳辐射,达到大气层上界的太阳辐射与人类活动无关,A错误。太阳辐射能透过塑料大棚进辐射增强,C正确;对①太阳辐射无影响,A错误;②大气反射增强,B错误;④大气吸收地面辐入棚内,B错误。地面吸收了太阳辐射升温,向外辐射能量形成地面辐射,地面长波辐射无法穿过
塑料进入宇宙空间,所以塑料减少了地面辐射损失,提高了棚内温度,C正确。地面辐射的强弱受射增强,D错误。故选C。 塑料大棚影响较小,D错误。 【点睛】
大气保温作用原理应用
(1)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带来全球气温升高。
→
→
→
→
30.C 31.D 【解析】
30.当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到达地面的过程中,由于大气对它有一定的吸收、散射和反射作用,使到达地面的总辐射有明显削弱,特别是波长短的辐射能削弱显著,这种现象称为大气削弱作用或衰减作用,所以形成图中箭头②比①细。故选C。
31.农民点燃田地里的秸秆,烟雾弥漫,就相当于增厚了云层,加大了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从而增强了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着保温作用,从而防止霜冻。故选D。
(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
①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 ②深秋农民利用燃烧秸秆制造烟雾预防霜冻。 ③华北地区早春农民利用地膜覆盖进行农作物种植。
④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32.B B 太阳辐射 地面长波辐射 大气逆辐射 E D 果的糖分积累等。 28.A 29.C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和图可知,A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B为大气的削弱作用,C为到达地
【分析】
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
面的太阳辐射,D为由地面射向大气的地面辐射,E为返还地面大气逆辐射,故大气的受热过程为【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对流层大气的受热。 【详解】
28.读图可知,各箭头的含义,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大气反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大气吸收地“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故为A-C-D。 面辐射。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为地面辐射,而大气热量的根本来源为太阳辐射,A正确。故选A。
(2)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长波辐射,A为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二氧化碳增多吸收太阳辐射7 / 8
大气的受热过程.同步练习题(含参)
中的红外光部分增多,故A错误;D为地面长波辐射,二氧化碳增多吸收地面辐射增多,故B正确;E为返还地面大气逆辐射,二氧化碳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多,故C错误;C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二氧化碳增多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红外光部分增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故D错误。
(3)结合所学知识和图可知,A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B为大气的削弱作用,C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D为由地面射向大气的地面辐射,E为返还地面大气逆辐射。
(4)大气的保温作用主要通过大气逆辐射E实现,把热量返还地面。
(5)由于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太阳辐射能直接到达地表.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不断增温的同时释放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近地面大气增温。故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大气的直接热源为地面,大气的根本热源为太阳辐射。
8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