栈桥安全使用管理办法
为保证秦淮河栈桥及平台安全使用,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南京南站仙西联络线秦淮河特大桥52#~54#段跨越秦淮河的186m钢栈桥以及钻孔平台。
第二条 安全使用措施 1、导向行驶
栈桥面宽8m,分为行车道和人行道两部分,行车道宽5。5m,由4片贝雷梁承受荷载,人行道宽2。5m,由2片贝雷梁承受荷载。在行车道中间用白色反光漆标出行车道线,宽3.2m。栈桥长186m,不考虑会车。人与车辆按照车道划分行走,互不干涉.车道划分如图示意。
2、限速行驶
为减小车辆对栈桥的冲击,对车辆限速,在栈桥两头设置3km的限速牌。 3、安全警示
经调查,大型运砂船只航行终点为栈桥上游约30m处,栈桥处实
际不通航,故在52#与53#墩之间的15m跨中设置禁航标志,禁止通航.小型木划船可以在非平台处任何一跨通过. 4、安全防护
①栈桥和平台栏杆为保证栈桥行人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按照栈桥设计要求,栏杆立杆采用∠63×63×6角钢制作,高0。9m,下穿两道钢筋,底部焊接一道角钢挡脚板。栏杆外挂密目安全网,防止坠落。 ②栏杆外侧挂吊钩,悬挂打捞杆和救生绳,靠栏杆两侧布置救生圈,纵向间距50m,两侧共计8个,安放在固定于栈桥面上的钢筋框内,并设置醒目的标志,便于有人落水时能迅速反应抛给落水者; ③在每个钻孔平台处设置一个救生衣柜,集中存放救生衣,并设置明显的标志。
④正在施工的钻孔桩孔口用Φ20mm钢筋焊接封闭围栏,在其中一角设置钢筋单开门,便于施工时检查管道之用,检查时人员必须从专用的爬梯上下贝雷梁,并系挂安全带。施工完的钻孔桩位用钢板满铺.平台上因要走车,不得出现探头板,板端部必须落在贝雷梁上,并用U型钢筋扣焊固定。
⑤为保证照明充足,每个平台处设置一个大功率探照灯。
⑥氧气乙炔瓶放置符合要求,氧气瓶朝上45度角放置,乙炔瓶平放,并有遮阳防暴晒措施,安全距离大于5m。并设有有效的压力表和回火装置。
⑦为防止电气火灾,在每个分配箱处设置2个干粉灭火器。 ⑧栈桥处实际不通航,在栈桥上游设置禁止通航标志。
⑨夜间水上平台上作业人员不允许单独作业,防止发生意外无人知晓。
5、非作业人员管制
在栈桥两端设置活动门,各设一人专职把关,严禁附近百姓及非施工作业人员和车辆上桥,以免发生意外.
6、限载
栈桥行走汽车限载50t(自重+载重),平台行走汽车限载40t(连车带载重)。水箱放置在栈桥上钢管桩顶处,限装20t,承台范围内的平台因贝雷梁间距较大,除行走钻机外,禁止行走混凝土车。灌注混凝土时混凝土车在外侧的小平台上行驶。混凝土不能直接进入孔口的搭设溜槽。 7、安全用电
电力干线沿栈桥右侧设置,在钢管桩顶分配梁上焊接∠75×75×8角钢支架,支架顶安装绝缘瓷瓶,按三相五线制布置电线.在52#~54#墩位处设分配电箱,分配电箱设置在栈桥右侧,在栈桥面上用角钢制作悬挑平台安装。从分配电箱往承台边接电电缆从栈桥底通过。破皮电缆禁止使用。
第三条 结构安全监控措施
结构安全监控主要是监控钢管桩的沉降以及面板变形情况. 钢管桩沉降通过水准观测实现。选取有代表性的钢管桩进行观测。全栈桥共计16排桩,选取有代表性的上下桥端2排桩以及靠53#墩处3排桩设置观测点,共计7排。观测点设置如下图所示。
采用相对位移观测法,以岸上某个固定的标记作为参照物,在观测桩上设置固定的观测点,每半个月测定一次,根据测定结果绘制沉降曲线,当沉降大于10mm时,采取加固措施。
面板的变形情况很直观,直接能看到,定期对面板底部的背肋与面板之间的焊缝检查,脱焊处加焊,背肋锁定钢筋卡脱落的补焊。
检查表格如下
秦淮河栈桥使用过程中检查记录表序号检查项目检查结果检查人检查日期1钢管桩沉降情况2贝雷梁的变形情况3面板背肋与贝雷梁的固定情况4面板背肋与钢板的焊缝情况5面板的变形情况6栏杆的固定情况7密目安全网的挂设情况8钻孔平台的临边防护情况每个月由工程部、安质部、生产副经理、领工员、施工队共同检查
第四条 责任分工
栈桥和平台使用过程中,现场主责人为生产副经理,其次是钻孔桩施工班组。如在每月定期检查之前发现问题,需及时向项目队长和工程部报告,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南京南站站前及相关工程
NJZQ-1
(仙西联络线秦淮河特大桥)
跨秦淮河特大桥
栈桥和平台安全使用管理办法
文件编号:NJZQ-5—02 版 本 号: 修改状态: 编 制: 审 核: 批 准: 有效状态:
中铁四局南京南站站前工程
项目经理部五队 二00八年九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