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第一单元 音乐与诗

第一单元 音乐与诗

来源:华佗小知识


九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音乐与诗

教材分析:

教材中的这首现代音乐作品“抒情诗《水调歌头》——为苏轼同名词而作”是运用二十世纪现代音乐作曲手法创作的,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这种风格的作品介绍较少,学生不易掌握。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采用和传统音乐、通俗音乐进行对比鉴赏的方法,用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作品的基本内容。 学情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熟悉的音乐形式可以作为课堂教学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作为通向未知知识的桥梁。同时,不熟悉的音乐形式也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只要教师引导得当,会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课型:1、新授课。

2、以教师讲授为主导,结合学生视觉、听觉感受的综合课。 3、学生主体参与、自主讨论的形式。 单元学习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通过三首苏轼词作改编的音乐作品的对比鉴赏,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音乐与诗歌的结合方式及其表现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比鉴赏,使学生了解古代词调音乐、现代通俗音乐、现代音乐的一些基本特征。

3、情感态度目标:结合多种教学手段,细致体会现代作曲手法的音乐表现和情感表达的关系。

教学重点:三种不同作曲手法表现同一音乐题材的对比。 教学难点:对现代作曲手法与音乐表现关系的情感体验。 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视听感受法

1

3、课堂讨论法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水调歌头 但愿人长久》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音乐和其它艺术门类一样,都闪耀着人类精神的火花。而音乐和其它艺术种类的结合,不仅丰富了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而且可以满足人们多方面的审美需求。请同学们先看几段艺术表演的片段,看看音乐是和哪些艺术形式相结合的?

1、古代乐舞《霓裳羽衣舞》片段

这是音乐与舞蹈的结合,古朴的音乐与典雅的舞姿融为一体,给人美的感受。

2、古曲《阳春白雪》片段

这是音乐与建筑的结合,生动活泼的琵琶曲与精致的雕梁画栋、亭台楼阁相映成趣,令人想起这样一句话:“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3、今天这堂课,我们将欣赏以北宋著名词人苏轼的词作《水调歌头》为题材的音乐作品,这是音乐与诗歌的结合。 三、教学主体: (一)背景材料:

1、中国音乐与诗歌结合的历史简介:(配乐)

中国的歌曲艺术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已经形成和发展了,在漫长的古代社会中,音乐与诗歌结合的歌曲艺术经历了诗经、楚辞、乐府、绝律诗、词曲等不同的发展和演变阶段。(比如配乐所用的就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音乐《阳关三叠》)

2

宋代音乐中最具时代特色的音乐体裁,就是词调音乐,它是当时的音乐与诗歌最高艺术成就的集中体现。历史上,由于文字的载体千年不绝而音响的载体转瞬即逝,再加上唐宋乐谱因其符号后人难以识别,造成宋代的词调音乐长期失去了音响。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经过音乐学家的潜心研究,使宋代词调歌曲得以再现。

2、请学生简介宋代杰出的文学家苏轼。

3、请全体同学朗诵这首词作。(配乐) (二)歌曲原作的教学:

1、音乐与诗歌的结合,当然并不仅仅限于为诗词朗诵配乐,教师首先范唱根据古代曲谱编写的词调歌曲原作。 2、简短讨论古代原作的音乐特点。 (三)通俗歌曲的教学:

1、这首词作大家并不陌生,喜欢通俗音乐的同学都知道有这样一首歌曲,请大家欣赏。

2、简短讨论通俗改编歌曲的音乐特点。

关键词:格调优雅、速度舒缓、偏重抒情色彩,显得比较婉约、能够超越一般通俗歌曲狭窄的题材范围,风格清新

3、通俗音乐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它的特点是平易近人,易于学唱。不过,通俗音乐也是良莠不齐的,有的作品情趣低俗,格调不高,片面强调感情成分,甚至带有几分病态,这些都是同学们要注意鉴别的。 (四)教材内容的教学:

苏轼说得好:“月有阴晴圆缺”,千变万化的月色当然不会让作曲家写出一种月光来,课本中选取的作品,又是“别有一番滋味”的。这是一首音乐与诗歌结合得比较好的现代音乐作品。 (五)学生讨论:

1、 这三首音乐作品作一个比较:

3

2、你更喜欢哪一首作品?哪首作品最象苏轼? (六)课堂小结:

音乐与诗歌的结合,不仅要形似,更重要的是神似,只有这样,艺术才具有永久的生命力。 教学后记:

4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音乐欣赏《天作》、《山行》、《梅花》。 学习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欣赏民族交响组歌《天作》、和歌曲《山行》、《梅花》,感受音乐与诗歌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诗经》和唐诗的语言特点和音乐的特点。 3、情感态度目标:认识说唱文学中的吟咏体文字:诗、赋、赞和《诗经》中的风、雅、颂的含义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等 教学过程: 1、欣赏《天作》。

(1)欣赏民族交响组歌《天作》

(2)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诗经》的分类,即语言和节奏的特点。 (3)让学生了解《诗经》中风、雅、颂的含义。 2、欣赏《山行》

(1)欣赏由唐代杜牧的诗谱写的歌曲《山行》

(2)试着演唱歌曲《山行》,了解唐诗的韵律和节奏特点

(3)启发学生有表情的演唱,可结合模仿古人对诗歌的朗读的节律,启发学生演唱。

(4)有条件班级,请学生将古筝带入课堂,香肠用古筝演奏所欣赏的音乐作品,使学生对古诗词音乐由一个更真切的体会。

(5)感受音乐与诗句结合特点,对以我国古典诗词为题材的现代声乐作品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6)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自己喜爱的形式创作表现《天作》《山行》的意境,并对影月作品有一个新的认识,真正体会生活是音乐的源泉。

5

3、欣赏《梅花》

(1)介绍王安石的诗《梅花》

(2)播放录音,让学生感受以现代人的感受所写的旋律音调与古诗之间的关系 (3)学生随录音或钢琴伴奏唱一唱 4、课堂小结:学生谈本节课收获。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