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应用教案
耿 丽 静
教学目标:
1. 了解借助三角函数线推导诱导公式的过程。
2. 掌握并会运用诱导公式求值、化简、证明三角函数式。
3. 通过诱导公式的应用,提高三角恒等变形能力,培养学生化归转化的能力。
教学重点:应用诱导公式求值、化简、证明
教学难点:诱导公式的合理选择与灵活应用
教学过程:
一、 复习诱导公式(幻灯片展示)及公式的作用、记忆方法。
二、 解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 问题展示:
题型一、求值
例1、(1)
5cos(1719)•sin()63
(2)
coscos234coscos555
学生口答,并解释方法。
教师点评:(1)中角可以化为特殊角,(2)中角不可以化为非特殊角,要考虑消元求值。
sin()•cos(2)例2、(1)已知
sin(51)tan()•sin()25,求2的值
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作法,让学生点评找错误。教师总结并给出规范解答。
解:由条件得
cos261sin5 5,所以
sin()•cos(2)tan()•sin()2
sin•cossin()2•sincos()2
sin•coscos•sinsin
sin
265
(2)已知
sin(3)12cos()•sin()2,求63的值。
用投影仪展示两位学生的作法,让学生对比点评找错误。
学生作法1:
312得36
解:由条件
sin()所以
6,
251cos()•sin()cos•sin633 所以=
学生点评:
312得
角求解不全面。由条件
sin()
362k或352k6
所以
62k或
22k,再代入求值。
学生作法2:利用已知角与待求角的互余、互补关系。
2cos()•sin()63解:
cos()•sin()332
sin(3)•sin(3)
14
学生点评:两种方法的优劣,教师指出一般用第二种方法。
总结:三角函数式求值方法:
给角求值问题:一般是化任意角为特殊角, 或化为正负相消的项,或化分子分母使之进行约分求值。
给式求值问题:一般先把条件和结论化简再求值,关键在于变角,使角相同或具有某种关系。要善于利用角的变换的思想方法解题。
常见的互余关系的角:3与6;3与6;4与4
常见的互补关系的角:323344与;与
题型2、利用诱导公式化简
例3、(1)化简:
12sin295•cos425cos65cos115•tan(65)
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作法,让学生点评找错误并分析原因。
规范解答:
12sin295•cos425cos65cos115•tan(65) 解:
12sin(36065)•cos(36065)cos65cos(18065)tan(65)
12sin65•cos65cos65cos65•tan65
sin265cos2652sin65cos65cos65cos65•sin65cos65
sin65cos65cos65sin65
0
教师点评:①分析角之间的关系,都统一用65的三角函数表示
②易错点:开方的符号
7)2tan(3)33sin()sin()sin()cos(2)22(2)化简:
sin(2)•cos(展示学生的作法,让学生点评找错误并分析原因。
学生错误:用诱导公式时符号出错。
tansin(sin)sin(cos)cos•cos
解:原式
1sin22coscos2
1sin2cos2 cos2cos2
1
总结:三角函数式化简方法: 异角化同角,异名化同名
题型3、利用诱导公式证明三角恒等式
tan(2)•sin(2)•cos()tan3sin()•cos()22例4、求证
学生口答,说明做法。
(tan)•(sin)•cos(cos)•(sin)
证明:左边
tan
右边
四、课堂检测(留给学生10分钟)
13)6的值为
(1)、
sin((2)、
sin(2n24)•cos(n)33(nZ)的值为
152cos()cos()•sin()63,则63(3)、已知=
12sin280•cos440(4)、化简:sin260cos800
五、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题型与方法,教师补充。)
三角函数式求值化简过程是一个化异为同,化未知为已知的过程,体现的是化归的数学思想。在分析过程中,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先看角(互补、互余、和、差、倍、半)
后看函(公式的正用、逆用、变形用)
切化弦(一般情况)
六、课后作业:
00tan(435)sin(165)3ocos(15)00cos(195)•sin(105)的值 a5(1)已知,为锐角,求
sin((2)已知为第三象限角,①化简f();
f()3)cos()tan()22tan()sin()
②若
cos(31)25,求f()的值。
评委点评:
1、 本节课教学目标定位准确,符合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题型归类总结全面,重点突出。
2、 课堂结构设计合理,完整,讲练时间安排得当,符合三阶八步教学要求。既有变式训练,又有课堂检测,使学生的知识得以强化,能力得以提升。
3、 例题的选择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典型,有代表性,类型全面。特别是例2、例3的选择,,例2先给出
sin(3)12,学生一看是特殊值,自然想到先求角,再代入求值,
但是求角容易漏解,而且若给出非特殊值,无法求角,自然引出方法2,分析已知角与待求角之间的关系,利用角的变换的思想解题,计算量较小,并分析两种方法的优劣,指出一般采用第二种方法。例3的选择包含了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及诱导公式,涵盖了学生的易错点、易混点,充分暴露学生的错误。
4、 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展示学生的做法,通过讨论发现问题,纠正错误,教师适当点拨。
5、 例题的讲解注重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又体现了过程、方法、态度与价值观,教会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同时又注重学生解题的规范性。
6、 充分利用多媒体、投影仪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大了课堂容量。
建议:
1、 在学生暴露问题的同时,让学生多讨论发现错误,教师点评稍多。
2、 每种题型的方法尽量让学生总结,找出每种题型的特点,适合用什么方法。
教学反思:
本节课目标明确(三种题型),其中证明题也是化简的过程,所以教学重点放在求值与化简两类题型上,能做到重点突出。例题的选择比较典型,注重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本节课目标之一要让学生学会用角的变换的思想分析问题,所以例题的讲在例2(2)和例3上。充分利用多媒体、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作法,充分暴露学生的错误,也增大了课堂容量。课堂检测针对求值、化简题型,以及学生的易错点重点练习,提升学生的能力。
5234coscos555 ,讲解过于简单,此题要让学生
其中例1(2)
coscos认识到条件给出的是非特殊角,也化不出特殊角,要利用消元求值。通过例1给角求值题让学生认识到此类题要么化特殊角,要么消元求值。
另外在学生暴露问题的同时,让学生通过讨论发现问题,没有充分调动学生,教师点评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