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17职普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带答案

17职普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带答案

来源:华佗小知识


绥芬河市职教中心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历史期

末考试卷

准考证号 程。”材料中的“第二步”应该是

A.创办军事工业 B.创办民用工业 C.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D.筹划海防,建立海军

姓 名

题号 得分 一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 八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核分人 5.下图是1934—1936年中国对外贸易变化示意图。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广志绎》称:明代万历时,“天下马(码)头,物所出所聚处,苏、杭之币(丝织品),谁阴之粮,维扬之盐……无锡之米”无所不有。这说明当时

班 级 A.商品经济繁荣 B.抑商废弃 C.坊市制度形成 D.自然经济瓦解

装 2.《明太祖实录》载:“南雄商人以货入京,至长淮关,吏留而税之,既阅月而货不售。商人讼于官,刑部议吏罪当纪过。上曰:‘商人远涉江湖,将以求利,各有所向,执而留之,非人情矣。且纳课于官,彼此一耳。迟留月日而使其货不售,吏之罪也。’命杖其吏,追其俸以偿商人。”这表明当时 A.长途贩运受到严厉的排斥 B.传统抑商发生动摇 C.整顿吏治以改善商业环境 D.商人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A.实业救国兴起 B.国际局势稳定 C.社会性质改变 D.推动 6.1958年海淀区四季青人民公社社员在进行“大辩论”时,有的社员提到反对将自己的新房、好房归公;有的认为1959年要达到“小麦亩产6000斤至1万斤”的高指标,是不可能的,但都不愿公开说出自己的意见,怕被辩论成“右倾保守”。但社员也不相信报上刊登的那些所谓高产“卫星”。有的社员说:“徐水一棵白菜重几百斤还不像水缸一样粗吗,这怎么可能呢!”这次讨论发映出 A.“三大改造”中出现了急于求成的错误 B.人民公社分配制度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 C.“大跃进”中出现的浮夸风已得到纠正 D.“风”和“浮夸风”对基层社会的困扰 7.中国近代史上“断发易服”的主张始于

A.鸦片战争期间 B.洋务运动期间 C.戊戌变法期间 D.辛亥期间 8.关贸总协定的缔约各方只是使用临时适用议定书和其他加入议定书,对于它在先天如此不足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就,世人几乎均有惊奇之感。关

所在学校 订 线3.陆游《杂赋》诗写道:“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从这句诗中,

我们能获得的最有效的信息是

A. 宋代的草市已具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B. 作为乡村集市的草市出现于宋代 C.宋代的草市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督 D.陆游所说的草市位于东京汴河两岸

4.学者萧功秦指出:“洋务运动的现代化意义……我们可以称之为‘防卫现代化的弥散效应’, 那就是,只要洋务派在军事自强运动的现代化的方向上走出第—步,他们就不得不走出第二步,他们为了保住第二步不至于前功尽弃,就不由自主地要走出第三步、第四步……现代化就是这样一个从—个点向—个面的不断弥散过

第 1 页 共 5 页

贸总协定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就应是因为

A.基本消除了世界各国的贸易壁垒 B.拥有强制解决争端的法制化框架

准考证号 C 二战前苏联的促进了工业化进程 D 国民收入水平较低是苏联解体的原因 15.列宁曾忧心地说:“国家要有大量的借款,才能有发展重工业的资金。”斯大林和他的战友却两手空空地完成了工业的腾飞。对此最合理的史料解释是 A.“拥护军事主义,不劳动者不得食” B.“通过恢复商品交换,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C.“掏农民的裤兜,成全工业化” D.“资本主义大危机继续加剧和深化”

16.有学者认为:“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后者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下列表现分别符合这“两个方向”的是 A.实行“混合经济”和建立欧洲共同体 B.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和建立各种国际组织 C.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推行社会福利 D.第三次科技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17.罗斯福在1932年4月的一次全国广播讲话中说: “在这个不幸的时代, 我们要制订出一些计划来,把希望重新寄托在那些压在经济金字塔底层、被人遗忘了的人们的身上。”对这段话理解错误的是

①放弃资本主义自由经济制度 ②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形成 ③希望依靠社会底层渡过危机 ④开始关注对困难民众的救助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C.倡导的贸易宗旨得到缔约方认可 D.基本解决世界贸易中的各类争端 9.二战后建立了“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这一体系有利于

姓 名

①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 ②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正常运转 ③促进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④加强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班 级 10.《生活周刊》之《谁拯救冰岛》封面解说:国家银行破产,冰岛向国际金融机

装 构求援,申请20亿美元贷款。这一金融机构是指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联合国 C.世界贸易组织 D.世界银行

11.二战后,美、中等23国签署了一份协定书,建立了一个世界性经济组织,其宗旨有“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以促进自由贸易”。该组织是

A.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B.世界银行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亚太经合组织 12.全球一体化表现为( )

①世界各国经济有机地联系起来 ②生产的国际程度大大加深 ③各地区经济的区域化逐渐消除 ④经济管理制度的国际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在生产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和货币。”苏俄实施的“战时主义”与马克思的设想最大的不同是 A.实施的条件

B.所有制结构 C.经济管理模式 D.产品分配方案

所在学校 订 线 14.“(二战前)苏联的工业已经像事实上那样迅速向前发展,因为提取了大约40%的国民收入用于再投资;相比之下,美国只提取了大约20%的国民收入。”材料强调的是

A 战时主义能有效集中全国物力 B 新经济提高了人民的积极性

18.1933年12月31日,凯恩斯在信中敦促罗斯福将NRA(全国工业复兴署)束之高阁,称NRA为一个“戴着复兴假面具而实质上也许会阻碍复兴”的机构,而应该致力于促进公众消费和开放市场操作。对此,凯恩斯解释说:“只有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情况下,人们才会指望支出会不断起到主导作用。”凯恩斯旨在

第 2 页 共 5 页

A.反对行政职能过大 B.避免国家出现财政赤字 C.强调国家加强干预经济 D.防止盲目竞争引发过剩

准考证号 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李贽则认为“盖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下列对上述两位思想家主张的解读中正确的是 A.都具有思想启蒙的时代价值 B.都否定“天理”的存在 C.都反思了当时的正统思想 D.都挑战权威、反对孔子

24.“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质,何处惹尘埃?”这是和尚慧能的佛偈,其的意境与下列哪种哲学吻合

A.孔孟之学 B.程朱理学 C.陆王心学 D.格物致知

25.荀子按“上贤、次贤、下贤”的标准把儒者分为三个等级:“大儒者,天子三公也;小儒者,诸侯大夫士也;众人者,工农商贾也。”这说明荀子 A.制定了严格的选官标准 B.反对靠血缘关系选官 C.适应了将儒学政治化 D.未突破原有等级观念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儒家思想所蕴含的家国同构(情怀)既具有厚重的历史感,又具有强烈的现实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他(董伸舒)利用“天”的观念和“家国同构”理论,对忠、孝的合理性做出了新的解释,使儒家所提倡的忠、孝伦理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同时也为汉代以后的中国社会提供了一种全民的伦理信仰。 ——李佳哲《董仲舒的忠孝理论与汉代忠孝伦理制度》

材料二理学家继承传统儒家入世思想,从责任感和使命感出发,形成了理学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使士大夫阶层普遍参与讨论个人、家庭、家族、国家和政治,从而建立了统治者认定和推行的道德伦理规范,使阶级矛盾在某种意义上有了一定的弱化,

更使得士子

的心灵得到

19.1971年,为扭转外贸逆差,尼克松宣布了“新经济”,决定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和暂停用美元兑换黄金。立即遭到日本和西欧共同市场的强烈反对,

姓 名

在联合抗美的形势下,美国被迫同意美元贬值和取消进口附加税。……西欧共同市场国家还采取了种种反对美资控制的措施。上述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摩擦

班 级 B.日本、西欧、美国三足鼎立

装 C.西欧、日本经济崛起,抵制美国的经济控制 D.日本、西欧、美国的市场竞争 20.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认为

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B.“天有春夏秋冬……人有仁义礼智,皆以四者相为用也。” C.“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D.“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21.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22.在中国古代相当长的时期内,人们的普遍观念是:一个人,如果被认为是“逆子”,他在道德上就站不住脚;如果被认为是“乱臣”,他在政治上就直不起腰;如果被认为是“”,那他根本就不能称作人。材料主要说明 A.儒学观念的世俗化 B.儒家思想的法制化 C.程朱理学的系统化 D.外儒内法的社会化

23.王阳明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

所在学校 订 线 充实。

——徐公喜、万红《宋明理学的层次模式》

材料三所谓家国同构,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

第 3 页 共 5 页

天下的世界意识。这使中国人的世界观或天下观成为一种本于家国同时又大于家国或高于家国的世界意识,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

准考证号 1913年的540公斤和31.4公斤还要低。

--吕奔《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研究(1927-1939)》

材料三分田到户、包产到户在那些已经使用机械生产的中国平原地区显然是倒退。因为单干就要废弃机耕,实行畜耕和人耕,而农业现代化的表现就是耕作机械化。但是,人少地多,干部分配不公,农民宁愿出力出汗也愿意分田到户。“从机耕到人耕,确实令人感到可笑,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却高涨起来了。他们不惜出力出汗,也要把地种好,为了能畜耕,他们自动地互相换地,然后或一家买牲口,或两三家合买牲口,一时牲口的价值猛涨。” --摘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圈地运动与工业之间的关系。 (2)依据材料二,概括苏联在推动农业生产方面实行的经济及影响? (3)依据材料三分析农业改革的原因、方式?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村改革的影响。

(4)综合上述问题,对你有何启示? 28.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促使各国纷纷进行致策调整,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由此发生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和失业情况 项目 工业下降 外贸缩减 失业人数 美国 46.2% 70% 1700万 德国 40.6% 69.1% 600万 英国 28.4% 50% 近300万 法国 16.5% 48% 85万 日本 8.4% 50% 300万 伦理自觉。

——田海平《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

姓 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董仲舒利用“家国同构”等理论为后世提供的“伦理信仰”。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为提升儒学地位采取的主要措施。

班 级 (2)据材料二,指出理学家构建“理学思想体系”的出发点。结合所学知识,

装 概括宋明理学家加强个人“道德伦理规范”的两种主要途径。

(3)据材料三,指出“家国同构”的新内涵。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新时代强调家国情怀的现实意义。 27.

促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是加速农业现代化和实现工业化的重要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农村被纳入市场网络之中,直到19世纪初为止,它成功养活城市与工业居民点……英国农村形成国内市场的主体,而国内市场是正在起步的英国工业首先与天然的销售场所。 --布罗代尔

材料二20世纪20-30年代,在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中,绝大多数农户加入集体农庄,形成了集体农庄经济制度。农庄是国家直接支配的经济单位,其播种结构、播种面积、单产量、总产量、牧畜种类数量、农艺措施以及农蓄产品的分配等各项指标,都由国家决定。为保证工业化所需资金,国家实行义务交售制,以远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收购农庄的产品。1953年斯大林逝世时,农庄义务交售的产品价格与成本之比为:粮食13.2%,土豆7.5%,牛肉5%.与此相对应的是严峻的农业形势为:1953年的人均粮食和肉类的产量只有432公斤和30公斤,比前

第 4 页 共 5 页

所在学校 订 线 材料二1933年,美国成立了田纳西流域管理局,负责对田纳西河进行综合

治理。这是当时美国兴办的最大工程,包括开凿内陆水道、建立水电站、提供廉价电力、生产化肥、植树造林,以及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等:它保护了

准考证号 3000万英亩的农田,使整个流域居民的平均收入提高了9倍。 ——《图说历史课程标准》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姓 名

班 级 装 所在学校

订 线

2)材料二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哪项措施?简要说明该举措取得的成效。 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施行的特点。

第 5 页 共 5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