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译文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和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期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挂念!
1、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和翻译译文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和翻译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 yùgūtái__àqīngjiāngshuǐ 郁孤台下清江水,
zhōngjiānduōshǎoxíngrénlèi 中间多少行人泪。 xīběiwàngchángān 西北望长安, kěliánwúshùshān 可怜很多山。 qīngshānzhēbùzhù 青山遮不住, bìjìngdōngliúqù 到底东流去。 jiāngwǎnzhèngchóuyú 江晚正愁余,
shānshēnwénzhègū 山深闻鹧鸪。 背景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济南(在今山东)人。21岁参与抗金,后率军南归,屡遭打击,郁郁而终。他的词多写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慷慨纵横,雄浑豪放,与苏轼并称“苏辛”。 注词释义 菩萨蛮:词牌名。 造口:在今江西万安西南。 郁孤台:在今江西赣州市西南。
清江:指赣江,它经赣州向东北流入鄱阳湖。
长安:汉唐首都,在今西安市。这里借指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可怜:惋惜。 愁余:使我忧愁。
鹧鸪:鸟名,传奇它的叫声像“行不得也哥哥”。 古诗今译
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我举头远眺西北的长安,惋惜只见到很多的青山。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拦住,浩浩江水最终向东流去。江边日晚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 名句赏析——“青山遮不住,到底东流去。”
辛弃疾的毕生志愿就是要北伐中原,恢复大宋江南的统一。他有将相之才而无从施展,不管何时何地,无论所见所闻,种种物象,都会激发他的报国之志和悲愤之情。建炎三年(1129),金兵南侵,直入江西,隆裕太后在造口弃船登陆,逃往赣州。四十七年后,辛弃疾途经造口,想起从前金兵肆虐、人民受苦的情景,不禁悲伤满怀。况且中原至今仍未收复,举头远眺,视线却被青山遮断;但浩浩荡荡的江水冲破重重阻碍,奔腾向前。这既是眼前实景,又暗喻自己百折不回的意志,也增加了他争取最终成功的信念。但一想到南归后的患病,又愁上心头,而那“行不得也哥哥”的鹧鸪啼声,更使他愁上加愁。全词一波三折,极尽回环宛曲之美;擅长运用比兴手法,笔笔言山水,处处有兴寄。
2、《宋史·辛弃疾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史·辛弃疾列传》原文及翻译宋史 原文: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又以湖南控带二广,与溪峒蛮獠接连,草窃间作。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砦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
能夺。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时秋霖几月,所司言造瓦不易,问:“须瓦几何?”曰:“二十万。”弃疾曰:“勿忧。”令厢官自官舍、神祠外,应居民家取沟敢瓦二,不二日皆具,僚属叹伏。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闲籴者配,强籴者斩。”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吏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樯而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进一秩,以言者落职。
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成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祜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列传》,有删改) 译文:
辛弃疾字幼安,山东历城人。当时虞允文主持国政,皇上下决心要恢复失地,辛弃疾趁机论述南北形势以及三国、晋、汉的人才,所持观点强硬而直露。由于讲和刚刚成定局,(所以)他的建议没有被接受。
留守叶衡平素很器重他,叶衡入朝为相,极力向朝廷推举,说辛弃疾胸怀大志,有深谋远虑。皇上就召见了辛弃疾。不久,辛弃疾担当了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湖湘地区盗贼四起,辛弃疾都讨伐平定了他们。又由于湖南连着两广,和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相接,草寇作乱之事时有发生。辛弃疾就丈量原先马殷营垒的房基,修建新的营垒,预备招步卒两千人,马军五百人。先拿铜钱五万在广西买了五百匹马,皇上又下诏命令广西安抚司每年捎带买三十匹。当时枢府有不愿做这件事的,便屡次阻挠他,辛弃疾干得反而更加卖力,最终也没有转变他的想法。(虽然)各种费用上万计,(但)辛弃疾擅长斡旋,事情都能马上解决。进谏的人把辛弃疾聚敛财宝的事上奏给了朝廷,朝廷就下发了御前金字牌,让他日落的时候停止工作。辛弃疾接到后把它藏了起来;出去严责监办的人,限期一个月建成飞虎营栅,超过期限就要按军法治罪。飞虎营栅如期落成,辛弃疾上书陈述事情的经过,画好图纸呈给皇上,皇上于是消了气。当时连续下了几个月的秋雨,有关部门说造瓦很困难,辛弃疾问:“需要用多少瓦?”回答说:“二十万。”辛弃疾说:“不用担忧。”命令厢官除官舍、神祠之外,动员居民每家献出沟敢瓦两块,两天不到就备齐了,僚属都叹服。建成,雄镇一方,是江上各中最好的一支。
当时江西一带发生严峻饥荒,皇帝命令辛弃疾督办赈灾事务。刚到灾区,辛弃疾就在大路边张榜说:“囤积粮食的流配,强买粮食的杀头。”接着下令拿出公家全部的官钱、银器,号召吏民分别推举有实际才能的人,依据状况借贷钱物给他们,等到他们领命运回买来
的粮食,不取利息,商定月底到城下销售。于是运粮的船只接连来到,粮价自行降低,百姓因此得以熬过饥荒。当时信州太守谢源明恳求拔运米粮救助,部属都不答应,辛弃疾说:“都是一样的老百姓,而且都是皇上的子民。”就拿出米舟的格外之三给了信州。皇帝嘉奖了他,给辛弃疾涨了一级俸禄,后来他又由于谏官丢掉了职务。 辛弃疾擅长作词,词风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成淳年问,史馆校勘谢枋得路过辛弃疾墓旁的庙宇,听到有急促的声音在堂上大呼,好像在鸣发心中的不平,从傍晚到半夜始终不停。枋得拿着蜡烛写文章,预备天亮祭祀辛弃疾,文章写成声音才停止。德秸初年,枋得向朝廷请示,朝廷加赠辛弃疾为少师,谥号忠敏。 《宋史·辛弃疾列传》
3、《宋史·辛弃疾传》原文及翻译译文(三) 《宋史·辛弃疾传》原文及翻译(三)宋史 原文: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乾道四年(1168年),通判建康府。寻知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遂奏疏曰:“夫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为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申饬州县,以惠养元元为意,有违法贪冒者,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按举小吏以应故事,自为文过之地。”诏奖谕之。
诏委以规画,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寨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傔人在外,战马铁甲皆备。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
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画缴进,上遂释然。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差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官吏、儒生、商贾、市民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樯而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来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进一秩。
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櫂歌》。熹没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 (选自(宋史·辛弃疾传》) 译文:
辛弃疾,字幼安,齐地历城人。乾道四年(1168年),辛弃疾任建康府通判。不久担当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湖湘地区相继爆发的农夫,被辛弃疾全部讨伐平定了。他于是上疏说:“百姓是国家的根本,而贪吏迫使他们为盗,期望陛下深化思考产生盗贼的缘由,讲求消弭盗贼的方法,不要只是依靠平定盗贼的。告诫州县,以
仁爱百姓为本,有违法贪赃者,让各部门尽职尽责,不要只纠举小官吏应付了事,而为自己掩饰过错。”皇上下诏嘉奖他。
皇上下诏命辛弃疾筹建飞虎军,于是他就丈量原先马殷营垒的房基,修建营垒,招纳步卒二千人,骑兵五百人。侍从在外,战马铁甲齐备。他先用五万缗钱在广西买五百匹马,皇上又下诏命令广西安抚司每年捎带买三十匹。当时枢府有不愿做这件事的,屡次阻挠他,辛弃疾干得更加卖力,最终不能转变他的想法。各种费用上万计,弃疾擅长斡旋,事情都马上解决。进谏的人把辛弃疾聚敛财宝的事上奏给了朝廷,朝廷就下发了御前金字牌,让他日落的时候停止作罢,辛弃疾接过来把它藏了起来,出去严责监办的人,定期一月要建成飞虎营栅,违反期限就要按军法治罪。飞虎营如期落民,辛弃疾上书陈述事情的经过,画好图纸呈给皇上,皇上于是才消了气。建成,雄镇一方,是江上各中最好的。
他被差遣为隆兴知府兼江西安抚使。当时江西一带发生严峻饥荒,皇帝命令辛弃疾督办赈灾工作。刚一到灾区,辛弃疾就在通衢大道张榜说:“囤积粮食的流配,强买粮食的杀头。”接着下令拿出公家全部的官钱银器,号召吏民分别推举有实际才能的人,依据自己的状况借贷钱物,等到他们领命运回籴来的粮食,不取利息,商定月底到城下销售。于是运粮的船只接连来到,粮价自行降低,百姓赖此得以度过饥荒。当时信州太守谢源明恳求拨米救助,辛弃疾的部属都不答应,辛弃疾说:“都是一样的老百姓,而且都是皇上的子民。”就拿米舟格外之三拨给了信州。皇帝嘉勉这件事,给辛弃疾进一级俸禄。
辛弃疾为人豪爽崇尚气节,能识别和提拔有才能的人,所交多是海内名士。辛弃疾曾和朱熹游历武夷山,做赋《九曲棹歌》。朱熹死时,伪学正遭禁止,门生故旧甚至没有为他送葬的。辛弃疾写祭文去哭他说:“垂名万世是不朽的。谁说公死,你凛然犹生!”辛弃疾一向擅长作词,他写的词风格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 《宋史·辛弃疾传》(二)《宋史·辛弃疾传》(三) 4、《元史·乃蛮台》原文及翻译译文 《元史·乃蛮台》原文及翻译元史 原文:
乃蛮台,木华黎五世孙。乃蛮台身长七尺,挚静有威,性明果善断,射能贯札。奉命征海都、朵哇,以功赐貂裘、白金,授宣徽院使,阶荣禄大夫。拜岭北行省右丞。旧制,募民中粮以饷边,是岁中者三十万石。用事者挟私为市,杀其数为十万,民进退失措。乃蛮台请于朝,凡所输者悉受之,以为下年之数,民感其德。改甘肃行省平章政事,佩金虎符。甘肃岁籴粮于兰州,多至二万石距宁夏各千余里至甘州,自甘州又千余里始达亦集乃路,而宁夏距亦集乃仅千里。乃蛮台下谕令挽者自宁夏径趋亦集乃,岁省费六十万缗。迁陕西行省平章政事。关中大饥,诏募民入粟予爵。四方富民应命输粟,露积关下。初,河南饥,告籴关中,而关中民遏其籴。至是关吏乃河南人,修宿怨,拒粟使不得入。乃蛮台杖关吏而入其粟。时入关粟虽多,而贫民乏钞以籴。乃蛮台取官库未毁昏钞①,得五百万缗,识以省卬,给民行用,俟官给赈饥钞,如数易之。先时,民或就食他所,多毁墙屋以
往。乃蛮台谕之曰:“明年岁稔,尔当复还,其勿毁之。”民由是不敢毁,及明年还,皆得按堵②如初。拜西行台御史大夫,赐金币、玩服等物。奉命送太宗皇帝旧铸皇兄之宝于其后嗣燕只哥鸊,乃蛮台威望素严,至其境,礼貌益尊。封宣宁郡王,赐金印。寻奉命出镇北边,锡予尤重。国初诸军置万户千户百户时金银符未备惟加缨于以为等威至是乃蛮台为请于朝皆得绾符。诏乃蛮台袭国王,授以金印。继又以安边睦邻之功,赐珠络半臂并海东名鹰西域文豹,国制以此为极恩。迁辽阳行省左丞相,以年逾六十,上疏辞职归。念其军士贫乏,以麦四百石、马二百匹、羊五百头遍给之。薨于家,帝闻之震悼,追封鲁王,谥忠穆。
(选自《元史•乃蛮台》,有删改)
[注]①昏钞:破旧的钱币。②按堵:安居。 译文:
乃蛮台,是木华黎的五世孙。乃蛮台身高七尺,恳切平和有威猛,性情明智果敢而善断,射箭能穿透铠甲上的铁片。奉命征讨海都、朵哇,因功被赐予貂皮外套、白银,任命为宣徽院使,级别为荣禄大夫。授予岭北行省右丞。以往的规定,征收百姓的中粮以供应边疆的,这一年收中粮三十万石。掌权的人带着私利进行交易,将收粮的数量减为十万石,老百姓进退两难。乃变台向朝廷奏请,凡是所缴纳的粮食全都收下,作为下一年的粮数,百姓感念他的恩德。改任为甘肃行省平章政事,佩戴金虎符。甘肃每年在兰州收购粮食,多达二万石,兰州距宁夏和甘州各有一千多里,从甘州动身又走一千多里才
到达亦集乃路,而宁夏距离亦集乃只有一千里。乃蛮台下令让运粮的人从宁夏直接去亦集乃,每年节省运费六十万缗。改任陕西行省平章政事。关中发生大饥荒,皇帝下诏招募百姓向官府输纳粮食授予爵位。各地的富人听从命令缴纳粮食,露天堆放在关下。当时,河南路发生饥荒,宣布在关中收购粮食,而关中百姓阻扰他们收购。到现在守关的官吏是河南路人,记取以前的怨恨,拒绝让粮食进入关中。乃变台杖罚守关的官吏而放粮进入关中。当时进入关中的粮食虽然很多,但是穷人缺钱买粮。乃变台从官库中取出还未销毁的烂钞,得到五百万缗,加盖行省的官印作为标记,供应百姓使用,等到官府发放赈济饥荒的钱钞时,如数予以兑换。在此之前,百姓中有人到外地谋生,大多拆毁院墙房屋前往。乃蛮台告知他们说:“明年收成好,你们应当又回来,你们不要将房子毁了。”于是老百姓不敢拆毁房屋,等到其次年返回,都得以像原先一样安居。授予西行台御史大夫,赐予金币、玩赏的物品和衣服等物。奉命送太宗皇帝原先铸刻的皇兄之宝给他的后代燕只哥䴙,乃变台的威望一向可畏,到燕只哥䴙的封地以后,所受到的礼遇更加隆重。封为宣宁郡王,赐予金印。不久他奉命出朝镇守北方边疆,皇帝对他的赏赐更多。开国初期,各军设置万户、千户、百户,当时金银符制还不完备,只是在矛上加缨子来作为相应的威权象征。到现在乃蛮台为此向朝廷请示,都得到所佩相应的符。皇帝诏令乃蛮台继承其父的王位,授以金印。接着又因安定边疆与邻国和谐相处的功劳,赐给他半臂长的珠络和海东名鹰、西域文豹,国家的制度以此为最高的恩宠。改任辽阳行省左丞相,因年过六十,上疏辞
职回家。惦记着自己的军士贫困,把四百石麦子、二百匹马、五百头羊全发给他们。在家中去世,皇帝听到这个消息感到震惊和哀痛。追封为鲁王,谥号为忠穆。 《元史·乃蛮台》
5、孙樵《书褒城驿壁》原文及翻译译文 孙樵《书褒城驿壁》原文及翻译孙樵 原文:
褒城驿号天下第一。及得寓目,视其沼,则浅混而污;视其舟,则离败而胶;庭除甚芜,堂庑甚残,乌睹其所谓宏丽者?
讯于驿吏,则曰:“忠穆公曾牧梁州,以褒城控二节度治所,龙节虎旗,驰驿奔轺,以去以来,毂交缔劘①,由是崇侈其驿,以示雄大。盖当时视他驿为壮。且一岁宾至者不下数百辈,苟夕得其庇,饥得其饱,皆暮至朝去,宁有顾惜心耶?至如棹舟,则必折篙破舷碎鹢②而后止;渔钓,则必枯泉混泥尽鱼而后止;至有饲马于轩,宿隼于堂:几所以污败室庐,糜毁器用。官小者,其下虽气猛,可制;官大者,其下益暴横,难禁。由是日益裂开,不与曩类。某曹辈,虽以供馈之隙,一二力治之,其能补数十百人残暴乎?”
语未既,有老甿笑于旁,且曰:“举今州县皆驿也。吾闻开元中,天下富蕃,号为理平,踵千里者不裹粮;长子孙者不知兵。今者天下无金革之声,而户口日益破,疆场无侵削之虞,而垦田日益寡,生民日益困,财力日益竭,其故何哉?凡与天子共治天下者,刺史、县今而已,以其耳目接于民,而政令速于行也。今朝廷命官,既已轻
任刺史、县令,而又促数于更易。且刺史、县令,远者三岁一更,近者一二岁再更。故州县之政,苟有不利于民,可以出意革去其甚者,在刺史则日:‘明日我即去,何用如此?’在县令亦曰:‘明日我即去,何用如此?’当愁醉醲,当饥饱鲜,囊帛椟金,笑与秩终。”呜呼!州县真驿耶?矧③更代之隙,黠吏因缘恣为奸欺,以卖州县者乎!如此而欲望生民不困,财力不竭,户口不破,垦田不寡,难哉! 予既揖退老甿,条其言,书于褒城驿屋壁。
[注]①劘(mó):磨擦。②鹢(yì):水鸟,古代在船头以彩色画鹢鸟之形,这里指船头。③矧(shěn):况且。 译文:
褒城驿号称全国第一,到我亲眼所见,看其池水,浅浊而肮脏;看其船只,裂开而搁沉;庭院台阶格外荒芜,堂房廊屋都很残缺,哪里看得到它所谓的宏大壮丽呢?
向管理驿站的官吏询问,他们则说:“忠穆公严震曾担当梁州州牧,由于褒城把握着通往两个节度使治所的要道,各式各样的旌节旗帜来来往往,传递公文的人员骑着马,出差的官吏乘着车,或来或去,车马往来络绎不绝,所以扩大驿馆建筑,以显其宏伟宏大。褒城驿在当时看上去是比其他驿站都壮丽。而且一年中到褒城驿站来歇宿的来宾不少于几百人,他们只要夜间得到住宿,饿了能得到饱食,全都是暮来朝去,哪有顾念疼惜之心呢?至于撑船,肯定要到篙折、舷破、头碎然后停止;钓鱼,肯定要到水干、泥混、鱼尽才肯罢休。甚至还有人在窗前的长廊或小屋里喂马,把驿馆的中堂作为猎鹰的栖息
之所,这些都是房屋污损、器物毁坏的缘由。遇上职位低的官吏,其随从虽然气性猛烈,还可以制服;遇上职位高的官吏,其随从则更加凶暴蛮横,难于阻挡。因此褒城驿日见破损,与以前大不相同。我们人,虽然也曾在供应来往者膳食的余暇,用一小部分时间尽力修缮,但又怎能补救几十几百人的破坏呢?”
管理驿站的官吏的话还没有讲完,有个老农在旁笑了,并说:“现在全部的州县都象驿站一样。我听说唐玄宗开元年间,天下财物丰富,人口众多,号称太平,行走千里的人不用携带粮食,有了子孙的人还不知道兵器为何物。现在天下无战斗,但有户籍的居民却一每天削减;边疆没有被侵占遭蚕食的忧患,但开垦的荒地日益削减。百姓生活日益穷苦,国家财力日益困难,这是什么缘由呢?凡和皇帝一起治理天下的,是那些刺史县令,他们直接了解人民的生活,因而便于贯彻政令。现在委派官吏,既已轻率任命刺史县令,而且又在短时内一再更换。况且刺史县令的任期,时间长的三年更换一次,时间短的一两年内更换两次,因此州县的政务,如有不利于百姓之处,应当可以出办法改掉那些严峻的状况,但在任的刺史则说:‘明天我即离职,何必如此。’在任的县令也说:‘明日我即卸任,何必如此。’他们在愁闷的时候就喝浓烈的美酒,在饥饿的时候就吃精致的肉食,只等囊中放满了绸缎,柜中装足了金银,任期结束就志得意满地离去。”唉!州县莫非果真是驿站吗?况且当新旧交替之时,狡猾的胥吏乘机放纵地做奸恶欺诈的事,以哄骗州县呢!象这样下去,而想期望百姓生活不穷苦,国家财力不困难,有户籍的居民不削减,开垦的土地
不缺乏,难啊!
我送走老农之后,把他的话整理了一下,写在褒城驿的屋壁上。 《书褒城驿壁》
6、《北齐书·和士开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北齐书·和士开传》原文及翻译北齐书 原文:
①和士开,字彦通,清都临漳人也。其先西域商胡,本姓素和氏。士开幼而聪慧,选为国子同学,解悟捷疾,为同业所尚。天保初,世祖封长广王,辟士开开府行参军。世祖性好握槊,士开擅长此戏,由是遂有斯举。加以倾巧便僻,又能弹胡琵琶,因此亲狎。尝谓王曰:“殿下非天人也,是天帝也。”王曰:“卿非世人也,是世神也。”其深相爱如此。
②世祖践祚,累除侍中,加开府。帝先患气疾,因饮酒辄大发动,士开每谏不从。属帝气疾发,又欲饮,士开泪下歔欷不能言。帝曰:“卿此是不言之谏。”因不复饮。言辞容止,极诸鄙亵,以夜继昼,无复君臣之礼。至说世祖云:“自古帝王,尽为灰烬,尧、舜、桀、纣,竟复何异?陛下宜及少壮,恣意作乐,纵横行之,即是一日快乐敌千年。国事分付大臣,何虑不办,无为自勤苦也。”世祖大悦。其年十二月,世祖寝疾于乾寿殿,士开入侍医药。世祖谓士开有伊、霍之才,殷勤属以后事,临崩,握士开之手曰:“勿负我也。”乃绝于士开之手。
③世祖时,恒令士开与太后握槊,又出入卧内无复期限,遂与
太后为乱。及世祖崩后,弥自放恣。琅邪王俨恶之,与领军库狄伏连、侍中冯子琮、御史王子宜、武卫高舍洛等谋诛之。伏连发京畿军士,帖神武、千秋门外,并私约束,不听士开入殿。其年七月二十五日旦,士开依式早参,伏连前把士开手曰:“今有一大好事。”王子宜便授一函,云:“有敕令王向台。”遣兵士防送,禁于治书侍御厅事。俨遣都督冯永洛就台斩之,时年四十八,簿录其家口。
④士开禀性庸鄙,不窥书传,发言吐论,惟以谄媚自资。河清、天统以后,威权转盛,富商大贾朝夕填门,朝士不知廉耻者多相附会,甚者为其假子,与市道小人同在昆季行列。 (节选自《北齐书卷五十列传第四十二》) 译文:
和士开,字彦通,清都临漳人也。他的祖先是西域作生意的胡人,原来姓素和氏。士开年少时很聪慧,被选为国子同学。思维灵敏,受到同学的推崇。天保初,被封为长广王,征召和士开任本府行参军。世祖宠爱握槊的玩耍,和士开擅长这种玩耍因此而被提拔。他又乖巧能顺应心愿,又会弹奏胡琵琶,所以和世祖关系很亲密。曾经对王说:“殿下不仅是天上的仙人,而且是天上的皇帝。”世祖说:“你不仅是世间的人,而且是世间的神仙。”两人相爱如此之深。
世祖为帝后,多次升迁任侍中,加授开府。皇上原先就患有气喘病,一饮酒就会发作,和士开经常劝谏也不听从。一次正好病情发作,又想喝酒,士开流着泪哽咽着说不出话。皇上说:“你这是不说话的劝谏。”于是不再喝酒。两人的言谈举止,极其猥亵,夜以继日,
不再有君臣的礼节。他甚至劝世祖说:“自古以来的帝王,都化成了灰烬,尧、舜、桀、纣,最终的下场没有区分。陛下应当趁着年轻,尽情享乐,放纵横行,即使快乐一天也抵得上一千年。国家大事都交给大臣处理,不用担忧办不好,不要把自己搞得这么辛勤劳苦。”世祖格外兴奋。这一年十二月,世祖住在乾寿殿养病,士开到宫内侍奉送药。世祖说他有伊尹、霍光的才能,真诚地向他托付后事,临终前,拉着士开的手说:“你不要辜负我啊。”说完握着士开的手而死。 世祖时,经常命士开和太后握槊,并且出入太后的卧房没有期限,他就和太后通奸,世祖去世后,更加放纵,琅邪王高俨很仇视他,和领军库狄伏连、侍中冯子琮、御史王子宜、武卫高舍洛等人谋划杀掉他。伏连调集京畿,靠近神武门、千秋门外,暗中商定好,不许士开进入大殿内。这一年七月二十五日早晨,士开依据规定去早朝,伏连上前拉着士开的手说:“今日有一件大好事。”王子宜就交给他一封书函,说:“皇上令士开到御史台。”派军士护送,把他拘禁在治书侍御史的大厅。高俨派都督冯永洛到御史台把他杀了,时年四十八岁,查抄其家产奴婢。
和士开禀性卑鄙庸俗,不阅读书传,谈吐之间,特地以讨好卖乖作资本。河清、天统年间以后,权势渐渐加重,大商人不分早晚都来拜见,不知廉耻的大臣们也跑来依附,甚至有人作了他的干儿子,和一些市井小人称兄道弟。 《北齐书·和士开传》 7、《旧唐书·崔造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旧唐书·崔造传》原文及翻译旧唐书 原文:
崔造,字玄宰,博陵安平人。少涉学,永泰中,与韩会、卢东美、张正则为友,皆侨居上元,好谈经济之略,尝以王佐自许,时人号为“四夔”。浙西观看使李栖筠引为宾僚,累至左司员外郎。与刘晏善,及晏遭杨炎、庾准诬奏伏诛,造累贬信州长史。朱泚之逆,造为建州刺史,驰檄邻州,齐举义兵,德宗闻而嘉之。及收京师,诏征造至蓝田,以舅源休明逆伏诛,上疏请罪,不敢即赴阙。上以为知礼,优诏慰勉,拜吏部郎中、给事中。贞元二年正月,与中书舍人齐映各守本官,同平章事。时兵乱之后,仍岁蝗旱,府无储积,德宗以造敢言,故不次登用。造久从事江外,嫉钱谷诸使罔上之弊,乃奏天下两税钱物,委本道观看使、本州刺史选官典部送上都;其尚书省六职,令宰臣分判。诸道有盐铁处照旧置巡院勾当河阴见在米及诸道先付钱物委度支依前勾当其未离本道者分付观看使发遣仍委中书门下年终类例诸道课最闻奏造与元琇素厚,罢使之后,以盐铁之任委之。而韩滉方司转运,朝廷仰给其漕发。滉以司务久行,不行遽改。德宗复以滉为江淮转运使,余如造所条奏。元琇以滉性刚难制,乃复奏江淮转运,其江南米自江至扬子凡十八里,请滉主之;扬子已北,琇主之。滉闻之怒,掎摭琇盐铁司事论奏。德宗不获已,罢琇判使,转尚书右丞。其年秋初,江淮漕米大至京师,德宗嘉其功,以滉专领度支、诸道盐铁转运等使,造所条奏皆改。物议亦以造所奏虽举旧典,然凶荒之岁,难为集事,乃罢造知政事,守太子右庶子,贬琇雷州司户。造
初奏太锐,及琇改官,忧惧成疾,数月不能视事。明年九月卒,年五十一。
(节选自《旧唐书·崔造传》) 译文:
崔造,字玄宰,博陵安平人。年轻时涉猎学问。永奏年间,与韩会、卢东美、张正则为伴侣,都侨居在上元,喜好谈论经邦济世的策,常以帝王的辅佐自许,当时人称他们是“四夔”。浙西观看使李栖筠招他为宾僚,几次升官做到左司员外郎。与刘晏交好,等到刘晏患病杨炎、庾准的诬告而被杀,崔造受牵连(或连续)被贬官为信州长史。朱泚之乱,崔造听到作乱的消息,快速传递檄书给相邻州府,一齐兴举义兵,德宗听说后赞扬了他。等到收复京城,下诏征召崔造到蓝田,由于舅舅源休公开叛逆被处死,崔造上疏请罪,不敢马上进京。皇上认为他懂得礼法,下诏颁奖赐予慰问劝勉,授任史部郎中、给事中。贞元二年正月,与中书舍人齐映各守本官、同平章事。当时是战乱之后,连年发生蝗灾旱灾,府库没有储蓄,德宗因崔造敢于直言,因此破格进用。崔造长期在江外任职,嫉恨掌管钱谷各使官哄骗皇上的弊端,便上奏天下两税钱物,托付本道观看使、本州刺史选官典都送到上都;其尚书省六职,让宰相分领。诸道有盐铁的地方,照旧设置巡院办理,河阴现有的米以及诸道先付的钱物,托付给度支依照前例办理,那些没有运离本道的,分付观看使发送,并托付中书门下年终区分诸道,将考核优秀的上奏。崔造与元琇交情始终深厚,罢掉使职之后,将盐铁重任托付给元琇。而韩滉正掌管转运,朝廷依靠他漕
运粮食。韩滉认为长期实行这种管理制度,不行以马上更改。德宗又以韩滉为江淮转运使,其余的依据崔造所上奏的办。元琇因韩滉性格刚直难以把握,便又奏议江淮转运,其中江南米自长江至扬子共十八里,请韩滉主管;扬子以北,元琇自己主管。韩滉听说后生气,指摘元琇盐铁司事论奏。德宗不得已,罢免元琇判使,改任尚书右丞。这年初秋,江淮漕运稻米大量送到京城,德宗赞扬这一功劳,以韩滉专领度支、诸道盆铁转运等使,崔造所奏条例全部改了。众人谈论也认为崔造所奏虽然符合旧的典章,然而在凶荒之年,难以成事,就罢掉崔造知政事,任太子右庶子,贬元琇为雷州司户。崔造当时奏议太尖锐,等到元琇改官,忧惧成疾,数月不能处理事务。其次年九月去世,终年五十一岁。
《旧唐书·崔造传》
8、《宋史·辛弃疾传》原文及翻译译文(二) 《宋史·辛弃疾传》原文及翻译(二)宋史 原文: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绍兴三十二年,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乾道六年,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又以湖南控带二广,与溪峒蛮獠接连,草窃间作,岂惟风俗顽悍,抑武备空虚所致。乃复奏疏曰:“军政之敝,统率不一,差出占破,略无已时。乞依福建左翼例,别创一
军,以湖南飞虎为名,止拨属三牙,密院,专听帅臣节制调度,庶使夷獠知有军威,望风慑服。”诏委以规画。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钜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熹书“克己复礼”“夙兴夜寐”,题其二斋室。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祐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节选自《宋史·辛弃疾列传》) 译文:
辛弃疾,字幼安,是山东历城人。绍兴三十二年,宋高宗在建康犒劳。召见他,赞许并接纳了他。乾道六年,(辛弃疾)改任司农寺主簿,出任滁州知州。滁州遭战火毁坏严峻,井邑破败,辛弃疾放宽并减轻赋税,招抚逃难流散的百姓,训练民兵,建议屯田,并创立了奠枕楼、繁雄馆。朝廷征召(辛弃疾)做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一向看重他,叶衡入朝任宰相,竭力推举辛弃疾为人刚直不阿,有远大谋略。不久,辛弃疾担当了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又由于湖南连着两广,与溪峒蛮獠相连,草寇时常消灭,不仅是风俗顽皮
剽悍,也是武备空虚造成的。于是(辛弃疾)就上奏折说:“军事行政的弊端在于统领不全都,差遣兵士攻城掠地,一点儿也没有停息的时候。请依照福建左翼军的例子,另创建一支,用湖南飞虎做名字,只隶属于三牙、枢密院,特地听从帅臣节制调度,或许能让蛮夷獠民知道军威,望风惧怕降服。”皇帝下诏委任他进行规划。当时枢密院有不愿做这件事的,便屡次阻挠他,辛弃疾干得反而更加卖力,最终不能转变他的想法。(虽然)各种费用上万计,(但)辛弃疾擅长斡旋,事情都能马上解决。进谏的人把辛弃疾聚敛财宝的事上奏给了朝廷,朝廷就下发了御前金字牌,让他日落的时候停止工作。辛弃疾接到后把它藏了起来,出去严责监办的人,限期一个月建成飞虎营栅,超过期限就要按军法治罪,飞虎营栅如期落成。建成,雄镇一方,是江上各中最好的一支。辛弃疾为人豪爽,崇尚气节,能识别和提拔有才能的人,所交多是海内名士。辛弃疾曾和朱熹游历武夷山,做赋《九曲棹歌》。朱熹写“克己复礼”“夙兴夜寐”为他的两座斋室题字。朱熹死时,伪学正遭禁正,以至门生故旧没有为他送葬的。辛弃疾写祭文去哭他说:“永垂不朽的,是你世世代代流传下去的名声。谁说你死了,你令人敬畏,仍旧像活着一样!”辛弃疾一向擅长作词,他写的词风格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咸淳年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路过辛弃疾墓旁的庙宇,听到有急促的声音在堂上大呼,好像在替辛弃疾呜发心中的不平,从傍晚到半夜始终不停。谢枋得点着蜡烛写文章,预备天亮祭祀辛弃疾,文章写成声音才停止。德祐初年,谢枋得向朝廷请示,朝廷加赠辛弃疾为少师,谥号忠敏。
《宋史·辛弃疾传》(二)《宋史·辛弃疾传》(三) 9、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原文和翻译译文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原文和翻译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文本 译文 原文 文本
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 茅檐长扫静无苔。
花草树木成行满畦,都是仆人亲自栽种。 花木成畦手自栽。
庭院外一条小河护卫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座青山推开门,送来青翠的山色。 两山排闼送青来。 《书湖阴先生壁》
10、辛弃疾《破阵子》原文和翻译译文 辛弃疾《破阵子》原文和翻译 原文: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
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速,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译文:
在醉酒之中,我挑亮油灯,端详宝剑,梦醒时,扎在一起连接的军营都吹响了号角。在军营里,分赏给部下大块烤熟的牛肉,各种乐器演奏着边塞雄壮的军歌。秋高气爽,战场上正在检阅。 战马像的卢一样飞速的奔驰,利箭射出,弓弦像震雷一样惊响。本想完成君王恢复中原的统一大业,赢得生前死后的美名声。惋惜现在满头白发已经丛生!
11、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和翻译译文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和翻译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 yùgūtái__àqīngjiāngshuǐ 郁孤台下清江水,
zhōngjiānduōshǎoxíngrénlèi 中间多少行人泪。 xīběiwàngchángān 西北望长安, kěliánwúshùshān 可怜很多山。 qīngshānzhēbùzhù
青山遮不住, bìjìngdōngliúqù 到底东流去。 jiāngwǎnzhèngchóuyú 江晚正愁余, shānshēnwénzhègū 山深闻鹧鸪。 背景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济南(在今山东)人。21岁参与抗金,后率军南归,屡遭打击,郁郁而终。他的词多写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慷慨纵横,雄浑豪放,与苏轼并称“苏辛”。 注词释义 菩萨蛮:词牌名。 造口:在今江西万安西南。 郁孤台:在今江西赣州市西南。
清江:指赣江,它经赣州向东北流入鄱阳湖。
长安:汉唐首都,在今西安市。这里借指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可怜:惋惜。 愁余:使我忧愁。
鹧鸪:鸟名,传奇它的叫声像“行不得也哥哥”。
古诗今译
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我举头远眺西北的长安,惋惜只见到很多的青山。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拦住,浩浩江水最终向东流去。江边日晚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 名句赏析——“青山遮不住,到底东流去。”
辛弃疾的毕生志愿就是要北伐中原,恢复大宋江南的统一。他有将相之才而无从施展,不管何时何地,无论所见所闻,种种物象,都会激发他的报国之志和悲愤之情。建炎三年(1129),金兵南侵,直入江西,隆裕太后在造口弃船登陆,逃往赣州。四十七年后,辛弃疾途经造口,想起从前金兵肆虐、人民受苦的情景,不禁悲伤满怀。况且中原至今仍未收复,举头远眺,视线却被青山遮断;但浩浩荡荡的江水冲破重重阻碍,奔腾向前。这既是眼前实景,又暗喻自己百折不回的意志,也增加了他争取最终成功的信念。但一想到南归后的患病,又愁上心头,而那“行不得也哥哥”的鹧鸪啼声,更使他愁上加愁。全词一波三折,极尽回环宛曲之美;擅长运用比兴手法,笔笔言山水,处处有兴寄。
12、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原文和翻译译文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原文和翻译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①
何处望神州②?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③多少事?悠悠④。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⑤,坐断⑥东南战未休⑦。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⑧。生子当如孙仲谋⑨。[1] 1、解释
①南乡子:词牌名。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北固亭在镇江东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 ②神州:指中国,此处指中原被金人占据的沦陷区。
③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 ④悠悠:长远悠久。
⑤兜鍪:即头盔,此处借指士兵。鍪,音móu。万兜鍪:千军万马。
⑥坐断:占据、割据。 ⑦休:停止。
⑧曹刘:指曹操与刘备。
⑨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率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威猛雄壮,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仲谋,孙权的字。 2、译文
什么地方可以观察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奇特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年月太长了。只有长江的水滚滚东流,永久也流不尽。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的统帅,他能独霸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13、韦庄《菩萨蛮》(其二)原文和翻译译文
韦庄《菩萨蛮》(其二)原文和翻译原文 其二 人人尽说江南好, 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 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 皓腕凝双雪。 未老莫还乡, 还乡须断肠。 译文:
人人尽说江南好:人们都说江南很好, 游人只合江南老:游玩的人只觉得江南很古老。 春水碧于天:春天的水比天空还碧绿, 画船听雨眠:小船像画中的一样在小雨中穿梭。 垆边人似月:水道边的买酒的姑娘像月亮一样, 皓腕凝霜雪:洁白的手腕像结了霜一样。 未老莫还乡:人还没有老就不要回到家乡,
还乡需断肠:回到家乡会觉得很伤悲。解释 只合:应当。 垆:旧时酒店用土砌成放酒瓮卖酒的地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记载司马相如妻卓文君长得很美,曾当垆卖酒:“买一酒舍沽酒,而令文君当垆。”“皓腕凝霜雪”,形容双臂洁白如雪。 译文:
人人都说江南好,游人只应当在江南老去。 春天的江水清亮碧绿更胜天空的碧蓝, 江南酒垆边卖酒的女子光荣照人, 卖酒时撩袖盛酒,露出的双臂洁白如雪。 不到年老时,千万不要回到家乡, 回到家乡思念江南之情会让人愁断肠。
(其实是反写,表达的还是要还乡的意思,欲回乡而不得的愁苦哀痛之情) 其它原文: 其一
红楼别夜堪惆怅, 香灯半卷流苏帐。 残月出门时, 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 弦上黄莺语。 劝我早归家, 绿窗人似花。 其二
人人尽说江南好, 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
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 皓腕凝双雪。 未老莫还乡, 还乡须断肠。 其三
如今却忆江南乐, 当时年少春衫薄。 骑马倚斜桥, 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 醉入花丛宿。 此度见花枝, 白头誓不归。 其四
劝君今夜须沈醉, 尊前莫话明朝事。 珍重仆人心, 酒深情亦深。 须愁春漏短, 莫诉金杯满。 遇酒且呵呵,
人生能几何。 其五
洛阳城里春光好, 洛阳才子他乡老。 柳暗魏王堤, 此时心转迷。 桃花春水渌, 水上鸳鸯浴。 凝恨对残晖, 忆君君不知。 其中被选入中学课本 人人尽说江南好, 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 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 皓腕凝双雪。 未老莫还乡, 还乡须断肠。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和翻译译文这篇文章共45835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