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略读课文“四读一写”教学模式
宝鸡市千阳县启文小学 任 娟
一、模式背景:
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可见,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它们都是阅读的最基本的方法,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略读与精读一样重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有关略读课文的要求是:“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教学建议中也明确指出:“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从二年级下册开始安排略读课文,一直到六年级,略读课文所占的比例和精读课文不相上下。可以看出,新课程比以往任何课程都重视略读课文的重要地位。然而,通过调查,我发现在略读教学的课堂实践
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1.“自主阅读”成为了“放任自流”。
许多教师对略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认识不足,阅读课堂往往开放无度:有的教师带着学生策马文本匆匆一读,有的教师干脆退让一边,一言不发,任由学生信马由缰地自读。表面上看课堂似乎成了学生的天下,教室书声琅琅,教学也似乎更加民主与开放,其实这是一种无目的、无组织、无效果的“白”读,不动脑、不生疑、不解惑的“空”读。回过头来,学生究竟学到了些什么,会运用多少,却无从知晓。
2.由师代生,以讲代读。
1
这类教师属于认真型的,把略读课文当做精读课文来教,生怕遗漏某个知识点,凡是认为重要的的内容,一个不落地教一遍,可谓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都舍不得丢下,结果一节课下来,教师累得够呛,学生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锻炼。更重要的是削弱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违背了教材编设略读课文的初衷。
3.读得不深,悟得不准,写得不到位。
略读课文的最大特点就是内容贴近学生实际,文章语言浅显易懂,实际上就是活生生的写作范本。但因为受课时,很多老师走马观花,导致课堂上读得不够深入,学生的感悟停留于表面,过于肤浅,并未带领学生从中采撷有用的东西。而应当作为学生写作的样板细细揣摩的句段却被忽略,错失了许多读写契机,让“读写范本”成为了“过场戏”,并未对写作教学起到帮助作用。
在新的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遭遇的困惑,更多地体现在略读教学的流程上。而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中又缺乏略读方面实际操作方法的理论参考。如何巧妙使用略读文本,让它更有益于我们的教学?如何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有所成长?在不断的教学经验积累中,我提出了略读课文教学中“四读一写”的教学模式,希望通过这种模式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模式概述
面对高效课堂的呼唤,面对教学改革的重重压力,一代代教育人不断思索,不断改进,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我们所挚爱的课堂灵动起来、快乐起来,也能让孩子们觉得“读书”不再是一句空话,“写作”不再是一件痛苦的事。为此,我在略读课文的教学实践中,尝试采用“四读一写”教学模式,努力做到平平实实,简简单单。
2
(一)“四读一写”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及作用。
1.图式结构
阅读方式 教师行为 目的结果 初读感知 读法点拨 品读质疑 质疑指导 诵读咀嚼 导其入境 速读升华 解析思路 每课一写 借写促读 2.“四读一写”模式的内涵。
所谓四读即:初读、品读、诵读、速读;一写即每节课至少应有一次学生的写作练习。
3.模式操作程序及其功用 (1)初读课文,交流感知。
初读即初识文本,依着“新鲜感”,要求学生认真细读课文,了解内容,初步有点自己的认知和评判,通过朗读筛选文章的主要信息。学生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之后,各人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发表自己的粗知见解。因此,教师可以采用低要求、开放性的话题: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你读懂了什么?你了解到了些什么?等整体理解的问题,让学生将自己的初读体会展示交流,与大家一起分享。学生可以谈对字词的了解,对情节过程的讲述,对人物的评价等整体感悟。老师只需引导、倾听,创设一个自由、平等、和谐的交流
3
交流展示 以读解惑 挖掘中心 回归整体
环境。教师通过倾听,发现学生在阅读和整体感知上所存在的问题,然后予以点拨,教给学生整体感知的自读方法。
(2)品读生疑,以读解惑。
品读环节的核心就是“品味”,要品味就要像咀嚼食物一样,慢慢的回味,体会其中的情感和韵味,学生根据课文特点进行选择性品读。通过品读,提出自己的疑惑,再针对课文导读问题,结合文本,在品读中加以解决。学生或找文眼句,或抓住题目予以印证,寻找能表现的语段再读。一句话,学生着眼于语段,立足于“品尝”,在品尝中生疑,又在品尝中解惑。通过细细的“品”着读、“尝”着读,达到质疑解惑的目的。可分两步实施:
①以读生问,由问导读。这一小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细细品读,产生疑问,大胆地提出疑问。然后由问题引导学生去找读相关语段,再次品读,最终通过品读解决疑问。形式自由灵活,学生可自读自问,也可小组内你读他问,教师根据学生普遍性的问题,让学生当堂亮问,根据预设再添新问。读中不能解决的,教师启发诱思最终解决。
②找读佐说,个性阅读。第一环节是浅显地读书解惑,这一环节则是有深度的佐证自己的读后见解,并迁移联想发挥。学生读后交流,在读中寻找文句语段去佐证自己的见解感悟,并联系学过的课文,结合自己的感受分析评判,自由发挥,深化阅读。达到不用老师讲就可自己读出真意的目的。这样一来,课堂活了,教师把学生的有心读书、有问读书、有感读书、有情读书的阅读推向了一个新境界,真正实现自主探究读懂的目的。
(3)诵读咀嚼,挖掘中心。
诵读是理解后对文章重点语段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力求从思想感情上与作
4
者融通、契合,再弄明白中心思想的表现思路,是学生理解后发自内心的“说”,是情不自禁的自然流泻。要求学生从中既体会到作者遣词造句的妙用,又能感受到所包涵的思想情感。诵读是品读的延伸,又是对文章中心、思路和重点语段的再咀嚼,一般朗读的方式可以采用同桌互读、自由找读、小组议读、集体朗读、教师引读等等。在读中深入感悟作者为了表现主题而精心构架的文章内容,文章中心也就水到渠成感悟出来了,学生只有读出中心,文章才真正属于自己,才会有收获。
(4)速读升华,回归整体。
速读这是把前面三读由整化零后再回到整体上来的快速阅读,意图是记住重点语句、细节语段的内容,是为了读清脉络、巩固内容、提升教材的育人性价比。让学生迅速浏览一遍课文,让原本凌乱的思绪回归整体,明白“全文是一个不可切割的完整身躯”的认识。
(5)每课一写,借写促读。
这一环节是为了加深对精彩语段的拓展迁移与升华,在学中写,在读中借鉴,以读促写,借写升华阅读效果。古人说:“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我们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学习和写作的方法,才能使学生终生受用。因而,在每一节语文课中,至少应加进一次写的练习,根据阅读课文的不同类型,可以进行句段仿写、对话续写、动作扩写、细节补写、结尾改写等,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对所学语段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
(二)模式的特点。
1.这个模式是有层次、有目的的梯度自读,不是为读而读的空读。
5
2.这个模式把读、问、解有序结合,多读生疑、品读解惑,不是只读不思的“白读”。
3.这个模式把读和写结合起来,不是重读轻写的单一阅读,他充分体现了
学生有读有思的自主探究性,读、疑、解、写结合的综合性。
书为主导,生为主体;老师是学生的咨询师,多读是生疑解惑学写的,探究是主要学法,由阅读逐步向精读课文过渡,达到学生学会自主探究的预期效果。
(三)模式理论依据。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中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就是语文实践方式。”听、说、读、写都是学生的亲历实践,学生亲历实践,获得的是感性认识,在不断的感性认识活动中,逐步积累、积淀,久而久之,自然会形成理性认识。因此,我认为多读应该是语文阅读教学中基本的策略。
2.语文课的社会功用是文以载道、以文育人;而他的学科功用是运用语言,表达思想。基于此,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学习写作,就成为课堂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教无定法,学无定式, “四读一写”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读懂文本,突出了读和写两个基本能力,就是让学生反复阅读,以读生疑、以读解惑,以读练写、以写促读,把读、思、问、写有机结合起来,实现高效课堂高效阅读的设想。这个模式是否科学、是否有它的生命力,还有待于在实践中逐步完善,我会一如既往地努力实践,为“高效课堂”增添一个不成熟的做法!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魏书生《语文教学探索》
四、运用实例:
1.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
6
设计人:宝鸡市千阳县启文小学 任娟
教学目标:
1.通过初读、品读、诵读、速读的方法体会周总理简朴的生活作风与劳苦的工作作风。 2.学习作者用朴实无华的文字、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人物高尚品质的写作方法。 3.感受总理伟大的人格魅力,从小立志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教学重点:学生品析课文内容,体会周总理简朴的生活作风和不畏劳苦的工作作风。 学习方法:
1.反复朗读课文,自读自悟,联系实际谈体会,读中理解。 2.采用合作交流、生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学生生成并相互解答问题。
2.记录读书体会并进行当堂仿写练习。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文本。
1.孩子们,今天,让我们随着著名现代作家何其芳的一次经历,走进中南海,走进周恩来总理的办公室,去看他一夜的工作。(板书课题:一夜的工作)课前,同学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现在,我们就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情况。(检查“自主学习” 板书:初读) 2.集体交流:
预设:①“文代”大会;《人民文学》; “我”指的是谁?;“中南海政务院”; “宫殿式的房子”是什么样?
②“蒙眬”和“朦胧”有什么区别? “备咨询”是什么意思? “如此而已”、“浏览”、“劳苦”、“简朴”、“审阅”分别是什么意思? “好像”是比喻吗?
二、品读课文,体会魅力。 1.品读课文,展示赏析。
(1)提问:每篇文章都有文眼,即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或表达感情、或发表某种见解,可能是一段话、一句话,也可能是一个词,找找本文的文眼。(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
(2)你从文章的哪些地方看出了总理的劳苦?哪些地方看到了总理的简朴?小组合作学习,找出相关的句子,谈谈体会。(板书:品读) (3)交流。预设:
简朴:①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想象宫殿式的房子是怎样的?里面可能会有些什么?而事实呢?(对比描写)给“极其”换个词语,哪个更贴切?什么叫“如此而已”?指导朗读。
②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 “好像”是比喻吗?在这里表达什么意思?真的没有增加吗?指导朗读。 劳苦:①“一尺来高”、“一叠文件”数字说明。
②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
这是人物动作细节描写,先画出动词:审阅、看、画、思索、想、问。在生活中,抓住细节描写就能把一个人或一件事写活。 2.学习写法,当堂写作。
下面,请大家写一写:老师埋头批改作业,同学思考数学问题,捡起校园中的垃圾,弟弟正在
7
骑自行车,同学扫地,妈妈织毛衣等等,挑选其中一个细节写下来。
【1.他眉头紧皱,眼睛死死地盯着课本上的数学题,一个手支着头,一个手在本子上写写画画。过了好长时间,他紧皱的眉头舒展开了,头上竟冒出了丝丝细汗,不过他可顾不这些,看到难题被自己攻克了,长舒了一口气,脸上终于露出了甜甜的微笑。
2. 小明弯着腰,拿着扫帚一点一点地把垃圾从桌子下扫出来,哎呀,一不小心碰到头了,没关系,小明摸摸被碰的地方,继续扫起来。哪儿有垃圾,他就在哪儿。他把扫地当成一种乐趣,一边哼歌,一边扫。不一会儿,地面变得干净了,小明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不禁扬起了嘴角。
3. 夜静了,老师办公室的灯还亮着。老师伏在桌子上,前面是一大摞的作业本。她用红笔仔细地批改着每一个学生的作业,仿佛是对自己的孩子一般认真。老师揉了揉发红的眼睛,锤了锤酸痛的腰,又伏下身子继续改了起来。十二点的钟声很快敲响了,老师直起腰,看着眼前的作业被整整齐齐的批改好了,终于露出了欣慰的微笑。】
③喝了一会儿茶,就听见公鸡喔喔喔地叫明了。 其他品质:平易近人、细心、和蔼 3.激情小结: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坐在那张不大的写字台前,拿出了他今天晚上要审阅的第一份文件,只见他(引读)——
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且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
夜很静,人们早已经入了甜蜜的梦乡,而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仍然坐在那张不大的写字台前,只见他(引读)——
东方发白,天将破晓,总理揉了揉疲倦的双眼,拿出了今晚要批阅的的最后一份文件,只见他(引读)——
这是一个漫长的夜晚,这是一个艰苦的夜晚,这又是一个多么平常的夜晚啊!此时,你心中一定蕴藏了千言万语,你想说些什么? 三、诵读课文,升华情感 1.引读课文:
是的,看到了总理一夜的工作,何其芳和我们一样感慨万千,他不断地在心底对自己说——;在以后的日子里,他想高声对全世界这样说——。你从他的话语中,读出了什么?何其芳对总理有着一种怎样的情感?(板书:诵读)
2.指名读,三人读,小组读,全体起立读。 四、速读课文,写写体会。
1.孩子们,这就是我们共和国的总理,作者见证了他一夜的工作,而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他将一生的光和热全部献给了新中国;他曾在少年时期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愿;他用一生辛劳的行动诠释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人格。他去世后,十里长街上数万人相送,孩子哭了、老人哭了、军人哭了、干部也哭了。就连联合国也降半旗致哀,这在联合国的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事。面对这样的总理,我们怎能不自豪?作为祖国的人,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虚度年华,挥霍青春?快速浏览一遍课文,把你此刻最想说的话写下来。(板书:速读 写作) 2.集体交流。
3.欣赏诗歌《你是这样的人》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本文作者选用了生活小事反映了总理伟大的人格魅力,在今后的习作中,我们也要用这样的方式让自己的文章充实起来、丰满起来。 六、作业布置:
1.了解周总理的生平故事。
8
2.小练笔:运用选取生活小事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写你身边的一个人。 七、板书设计:
工作量大:一叠文件、一尺来高 初读
审阅细致:一句一句、画、思索、问、想 品读
工作劳苦 工作时间长:叫明、一夜 诵读
一夜的工作 (崇敬 自豪) 速读
陈设简单:极其、如此而已
生活简朴 写作
夜宵简单:一杯、一碟、数的清
备注:板书右半部分内容全部由学生补充。
2. 《一夜的工作》导学单
设计人:千阳县启文小学 任 娟
【教师寄语】
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周恩来 【初读】:
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 【品读】(仿写练习):
1.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2.文中哪些词句写了总理的工作劳苦?找出相关的句子,谈谈体会。
3.在生活中,抓住细节描写就能把一个人或一件事写活。办公室里老师埋头批改作业,教室中同学思考数学问题,老师捡起校园中的垃圾,弟弟正在骑自行车,同学扫地,妈妈织毛衣等,挑选其中一个细节写下来。
4.哪些语句写了周总理生活简朴?
【诵读】
个人读、小组读、展示读、集体读 【速读】(写写体会):
孩子们,这就是我们共和国的总理,作者见证了他一夜的工作,而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面对这样的总理,我们怎能不自豪?作为祖国的人,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虚度年华,挥霍青春?快速浏览
9
一遍课文,把你此刻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四、运用效果:
传统的略读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或者教师布置,学生完成。一句话,学生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教师是“授人以鱼”。高效课堂教学中,孩子逐渐尝到了快乐自由表达的滋味,能主动的参与展示、交流,也逐步形成了真正的学习能力。然而,真正有语文味的课堂并不多见。教是为了不教,我认为在略读课文教学中构建“四读一写”这一模式,顺应了高效教学的基本要求。在教师的精导下,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会形成潜在可见的学习能力。构建这一模式,学生在一次次的朗读中,主动质疑,大胆讨论,发表见解,使读书不再停留于表面,而是步步深入,环环相扣,直至中心。
可是,在实际的略读课堂教学中,因为学生素质的参差不齐,也会遇到一些困惑。如在“一写”这一环节中,往往会有一些学困生由于自身的接受能力和认知程度问题而达不到教师预期的效果,在感悟文本中有时会因为一些优秀学生在小组中的积极参与和自主学习而让一些问题学生间接减少了思考的机会,这些懒惰的学困生对教师而言是遗憾的,因为这会助长他们的懒惰之心。
不管怎样,对学生来说,这样的课堂是轻松快乐的,优秀的学生可以更加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体验到领航者的成就感和成功者的喜悦,问题学生在这轻松的氛围中也会激起自己的求知欲和树立起自己对学习的信心,会觉得学习有趣多了,于是会在优秀生的带动中进入课堂,并主动学习。这样,就能形成有效的略读教学课堂。学生如果长期在这样的课堂中,不会在潜移默化中激起学习的兴趣,那么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也会逐渐提高了。
10
五、实践评价:
省级教学能手王雪莉评价:改革教学模式是课改的重要形式,从模式入手,逐步进入到课改的核心区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然有其生命力。“四读一写”模式是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由教师讲解到学生通过读去感知课文的改进,并且是多读,是不同层次的各有要求和侧重的阅读,突出了略读课的本意和重点。更体现了语文课的独特功效。学生通过不同层次和用意的朗读,了解了课文内容,又通过读中思、读中学理解了文本主旨,达到了以读促思,因思导读,学生在读、感、思中学会了略读课文真实再现了“略读”的目标。
仔细剖析这一模式,“四读”多环节前后互为基础,相互促进,读法不同,侧重不同,但都是让学生通过多读理解课文,多读生感、读为写用,借读学写,读写结合,相得益彰。
市级课改标兵张丽丽评价:本模式作者对“四读一写”分析的透彻,有理有据,案列印证准确,模式对高效课堂指导意义深刻,课堂要高效,学生必须动起来,“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诠释了语文教学高效的基本方法,模式阐述清楚,逻辑性强,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为语文高效课堂提供了很有价值的模式范本。
省级课改新秀景军强评价:语文是用语言引领语言,用心灵感动心灵,用智慧开启智慧,用人格砥砺人格的学科。只有用心去感悟,用情去体验,才能给学生的人生世界铺上一层温暖、纯净的爱的底色。任老师摸到了语文教学的文脉,“读”与“写”的有机结合,将会更有效的发展孩子的语言,激励孩子的情感,让语文课堂高效而不枯燥,快乐而不散乱。我相信,持之以恒的坚持将会让语文课堂更加灵动!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