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七年级音乐上册 第5单元 欣赏《甘美兰》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音乐上册 第5单元 欣赏《甘美兰》教案 新人教版

来源:华佗小知识
《甘美兰》教案

教学目标

1、上节课所介绍的日本音乐文化知识,背唱歌曲《樱花》。 2、印度尼西亚的克隆钟歌曲、甘美兰乐队的音乐特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印度尼西亚的克隆钟歌曲的节拍、调式特征。 教学难点:感受甘美兰音乐的演奏特点、理解其表现内涵。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复习演唱《樱花》,教师对学生演唱的声音音色(要求甜美、清纯)、情感意境(富于空灵、遐想、仿佛在碧空万里的春日,身临其境地观赏樱花盛开时落音缤纷的情境之中)、气息及力度变化(如上节课要求)等方面给予提示和指导。 二、新课学习

1、入克隆钟歌曲的介绍。

(1)播放歌曲《划船曲》。请学生根据刚总结的知识判断是否是朝鲜的歌曲?

学生回答:不是。因为旋律中出现了4和7音,节拍也不具有三拍子倾向,而是2/4拍。 (2)教师明确这首歌曲为“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的民歌。提问:为什么在东南亚的一个亚洲国家会出现西洋大、小调体系的歌曲?

(3)待学生努力思考、尝试回答后,教师出示课件补充说明:16、17世纪,来自葡萄牙的音乐文化与印度尼西亚本土音乐传统相融合与变异而产生了被称为“克隆钟”的歌曲形式。 2、东南亚锣群文化的代表——甘美兰。

教师:那么印尼真正的本土音乐文化的代表则是名为“甘美兰”的乐器合奏形式。 (1)出示“甘美兰”乐器图片,引导学生分析这种合奏形式是以锣和鼓等打击乐为主的。 “甘美兰”被西方人认为是亚洲锣群文化的代表。

(2)请学生听赏“甘美兰”演奏音频。听前提问:其旋律是多重复还是多变化? (3)带领学生模仿简化为两个声部的节奏敲击。

教师先数拍子,指导学生分为两个声部(一声部可作拍手的声势、另一声部可作跺脚的声势,也可由学生自己创造两种不同的声音进行参与)进行模仿敲击。 待学生做得较准确后,教师模唱录音中的旋律,指挥学生参与敲击。

教师总结:这种旋律的不断重复是表达了印尼人民对生命轮回的渴望。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人们都曾以各自不同的艺术形式传达这种渴望!

(4)总结应该记忆的印尼音乐文化的知识点:克隆钟歌曲:多采用西洋大小调式。 甘美兰音乐:以打击乐器(锣、鼓)为主的锣群文化。音乐结构短小,多重复,体现对生命轮回的渴望。 三、课堂小结

教师对学生的本节课学习效果做出评判,说明下节课还将继续我们的亚洲音乐之旅。

2

是百度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的文档由百度用户上传 ,需要经过百度的审核才能发布,百度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的文档包括教学资料、考试题库、专业资料、公文写作、法律文件等多个领域的资料。百度用户上传文档可以得到一定的积分,下载有标价的文档则需要消耗积分。当前平台支持主流的doc(.docx)、.ppt(.pptx)、.xls(.xlsx)、.pot、.pps、.vsd、.rtf、.wps、.et、.dps、.pdf、.txt文件格式。

本文档仅用于的上传使用。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