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促进两化融合加速钢铁工业由大变强

促进两化融合加速钢铁工业由大变强

来源:华佗小知识
促进“两化融合”,加速钢铁工业由大变强

——访中国科协副、中国工程院院士、钢铁工业信息及自动化推进中心主任刘玠

- 2011-01-20 13-26

在“十二五”开局之际,《中国冶金报》记者就如何推进我国钢铁工业“两化”深度融合等热点问题,采访了中国科协副、中国工程院院士、钢铁工业信息及自动化推进中心主任刘玠。刘玠表示,促进“两化融合”对我国钢铁工业“由大变强”将起到很大作用,应成为“十二五”期间的重要工作。

“十一五”钢铁工业“两化融合”成果显著

在谈到我国钢铁行业“两化融合”的进展,刘玠表示,在“十一五”期间,特别是最近两年,我国钢铁工业“两化融合”工作进展很顺利,也很快,工业自动化和信息化工作相互促进,共同提高。钢铁工业的科技进步及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促进了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推动了网络技术的发展;同样,网络技术加快发展和信息化的提升,又为钢铁工业自动化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推动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和钢铁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提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刘玠说,工业化给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平台。近年来,我们的钢铁企业都在思考如何用信息化带动自动化的问题。这方面的成功事例很多。比如,鞍钢通过定制开发与商品软件运用并举,实现了从基础自动化、过程自动化、直到制造执行系统(MES)、企业资源计划(ERP)的整体集成。鞍钢协同集成部的管控衔接达到行业领先水平,产品研究开发位居行业前列。首钢完成了信息技术与集团管控体系的融合,在矿山信息化自动化系统建设方面成绩斐然。该系统搭建了纵向四级、横向四级的数字化整体框架,最终形成了以GIS(地理信息系统)和MES、ERP、OA(办公自动化)四级为重点的整体信息化系统,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太钢利用信息化实现营销管理的创新,2009年不锈钢销量首次突破了200万吨,首次通过网上竞卖现货获得成功。此外,南钢的ERP顺利通过工信部组织的技术鉴定,项目的整体技术达到了国际水平;山东钢铁集团济钢原料采购和产品销售分析系统上线运行;河北钢铁集团承钢13项计算机软件获国家著作权,唐钢实现自动控制炼钢温度和成分预测,碳温双中率达到80%以上;沙钢“码头运输信息管理系统”通过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和工信部的验收;安钢实行了物流智能化管理;马钢优化物流管理系统,打造现代钢铁物流获得成效;包钢信息大楼综合信息查询系统投入运行。几年来,钢铁企业的“两化融合”成绩显著,为加速我国钢铁工业“由大变强”进程发挥了应有作用。

集中度较低制约钢铁行业“两化融合”

对于目前我国钢铁行业“两化融合”存在的问题,刘玠认为,最大的问题是目前我国钢铁工业的集中度比较低,管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应该看到,目前我国钢铁工业和发达国家相比,在制造工艺、质量水平、经营管理等方面存在着问题,特别是在钢铁高端产品比重、创新工艺、产品成本以及原燃料采购成本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距。集中度低,一个小企业只是一个信息的孤岛,这种信息孤岛与大集团的集中管控形成了巨大落差。要集成联通这些信息孤岛,存在很大的改造难度。

1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刘玠表示,首先应该推动钢铁工业结构调整,这是基础工作。一个分散的、集中度很低的结构,信息化的效应自然会大打折扣。每个钢铁企业要从调整结构、提高集中度上下工夫,通过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对钢铁工业进行合理布局。同时,要注重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从而提高市场响应速度和应变能力;掌握实时成本和资金动态;准确把握生产制造与能源消耗之间的协调和动态平衡;不断变革经营模式,提升市场开拓能力和改善客户服务,促使企业供应链集成和发展。

刘玠表示,信息化技术日新月异,将对钢铁行业的发展起到很大作用。具体来说,协同集成与深度应用是当前行业“两化融合”的发展重点;高水平生产计划编制和“冶铸轧一体化”自动排产是行业“两化融合”的难点和薄弱环节;按照产品规格和品种进行成本精细化核算是钢铁企业深化信息化的要点;实施决策支持系统的质量分析已成为钢铁行业知识挖掘的突破口;日趋成熟的电子商务应与企业内部业务系统集成,以便有效地促进内外衔接和供应链协同。而目前一些钢铁企业的集团化统一业务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力度还偏弱,反映钢铁企业社会责任的能源管理、环境监测仍是钢铁企业的短处,都须下工夫解决。

当前钢铁行业“两化融合”工作有三大重点

刘玠说,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我国经济运行仍处于巩固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钢铁企业在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兼并重组、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加强管理、增强市场竞争力等方面的任务十分艰巨。当前,钢铁行业“两化融合”工作的重点:一是继续完成2011年度钢铁(矿山)行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的评估工作。这项工作意义重大,不仅能对整个钢铁行业作出“两化融合”的客观评价,而且对各个企业的“两化融合”也能起到推动、促进作用。二是根据钢协和工信部的要求,对钢铁行业在“两化融合”方面的共性问题和关键技术组织召开专题交流会,有针对性地推进钢铁行业的“两化融合”工作。三是加强信息化、自动化国际交流,推动我国钢铁企业信息化项目和信息化系统的盘点、梳理、优化和挖掘,吸收国际钢铁企业信息化、自动化的有利经验。

以电子商务的发展为例。近年来,钢铁行业的电子商务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总体来看,全行业的销售、采购手段还非常传统。“十二五”期间,钢铁行业应通过“两化融合”,实现销售、采购手段的创新。刘玠说,“两化融合”使一个企业的产、供、销,人、财、物,在一个系统实施管理。现在,不少大型钢铁企业都在努力探索和实施。比如,宝钢和中国电信联合共建钢铁物流平台,该平台依托3G网络,建设全国钢铁物流管理系统,提供覆盖全国的高速互联网络和呼叫中心平台,支撑宝钢及下属企业拓展业务及信息服务,依托中国电信全球网络,服务宝钢“走出去”,开展全球化经营。这是宝钢在“两化融合”方面更深层的挖掘,具有创新精神。再比如,武钢最近完成了电子商务与产销信息系统协同集成推进经营模式,实现了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跨越式发展,实现了从销售订单到产成品出货的全过程数字化管理,订单评审由原来的人工审核转变成为信息系统审核,在3秒钟之内就能完成。

刘玠以中信泰富特钢集团“十二五”期间“两化融合”的工作规划为例指出,每一家钢铁企业都应将“两化融合”的理念落到实处,转化为具体的应用目标。据刘玠介绍,中信泰富的信息化总体规划和建设目标,就是建设集团的三大信息系统,即信息门户系统、集团ERP系统、集团决策支持系统。利用信息技术,建设现代化、数字化、国际化特钢集团。通过三大系统建设,实现集团同企业的业务高度集成;打造信息化支撑的集团运营模式、管理模式、业务模式;构建决策支持信息平台,增强管理的透明度,支撑集团充分发挥集团管

2

控效能。

最后,刘玠满怀信心地表示,“十二五”期间,信息化将成为钢铁行业兼并重组、结构调整、淘汰落后、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和必然选择,加速推进“两化融合”,协同集成、深度应用,有助于推进钢铁行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钢铁工业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2011年1月20日中国冶金报)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