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期中学情评估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
题意)
1.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下列典故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铁杵磨针 B.火烧赤壁 C.刻舟求剑 D.破釜沉舟 2.下列做法中,不符合“尊重自然、自觉践行绿色生活”倡议的是( )
A.人走关灯、少开空调 C.自带水杯出行
B.使用一次性餐具 D.对垃圾进行分类
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4.木糖醇是一种甜味剂且有防龋齿的作用。工业上利用玉米芯中的木糖经过镍等催化转化成
木糖醇,根据图示信息,下列有关镍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第4题)
A.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B.x=8
C.相对原子质量是58.69 g D.原子的中子数是28
1
5.锗酸铋是我国研制的一种闪烁晶体材料,其化学式为BixGe3O12,已知Ge元素的化合价是
+4、Bi元素的化合价是+3,则x应为( ) A.1
B.2
C.3
D.4
6.建立微观和宏观之间的联系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鱼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水中含有氧元素
B.6 000 L氧气可以压缩成40 L,说明增大压强可以使分子变小 C.H2O和H2O2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D.搅拌能加快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是因为搅拌使蔗糖分子溶解得更多
7.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各组物质是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氧气、水、空气
B.氮气、过氧化氢、冰水混合物 C.二氧化碳、氧化镁、食盐水 D.红磷、氧化钙、氯化钠
8.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下列由证据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证据 燃着的木条伸入呼出气体中,木条熄灭 水通电得到氢气和氧气 10 mL苯与10 mL冰醋酸混合体积大于20 mL 氧化铜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中,能加快反应速率 结论 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 水是由两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构成 分子间有间隔 C D 氧化铜是过氧化氢分解催化剂 9.过氧化氢(H2O2)溶液具有广泛的用途,实验室可用于制取氧气等。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过氧化氢是纯净物
B.过氧化氢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C.过氧化氢的微观模型可表示为
D.过氧化氢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6
2
10.如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
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第10题)
A.此反应有单质生成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 C.图中生成物有三种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11.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正确的是( )
B.地壳中元素含量模型
A.原子结构模型
C.物质分类模型 D.空气组成模型
12.小雪同学学习了氧气的相关知识后,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下列四个图像是她总结反映对
应实验过程中相关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
3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4分)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
科学认知饮用水
传闻1:自来水中有余氯,不能饮用。
自来水从自来水厂到用户家可能需要经过几十公里的管道,为了保证水质,必须在水里加入一些消毒剂以防止细菌滋生。最常用的消毒剂就是氯气,此外还有氯胺和二氧化氯等。 我国规定管网末端自来水中余氯不得高于4 mg/L、下限为0.05 mg/L。 传闻2:常喝“富氧水”能够抗衰老。
“富氧水”是通过人为地往纯净水里充入更多的氧气制成的。对于“富氧水”对健康的影响,学术界存在争议。有研究认为若水中氧含量过高或常喝“富氧水”会加速氧化,使人体衰老。无论是“吸氧”还是“喝氧”,对健康人都是弊多利少。人们在“喝氧”的问题上应采取慎重态度,勿作非明智的选择。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为保证水质,可用的自来水消毒剂包括____________。
(2)自来水中的异味通常来自残留的次氯酸(HClO),次氯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价。 (3)传闻2的资料中,反映出的氧气性质有____________。 (4)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如果自来水中含氯量过低,水中细菌就可能超标 B.自来水含有余氯,不能饮用 C.“富氧水”中富含氧气,适合多喝
14.(7分)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第14题)
(1)写出编号所指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
4
(2)以上装置图有两处明显错误,请你找出错误的地方并把改正的结果填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李在实验室中用氯酸钾和另一种固取氧气,他选择上述装置中的A和____________(填字母)进行组装,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选用C和E装置也可以制取氧气,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
(5)装置B、C都可以用来制取氧气,比较这两个装置的不同,指出B装置的一个突出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7分)(一)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某化学兴趣小组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他们模拟自
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制成自来水,其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第15题)
(1)操作①名称是________。水中铝离子超标有害健康,可能造成自来水铝离子超标的操作是加入较多的明矾。铝离子符号是________。
(2)操作③是消毒杀菌,有些自来水厂用氯气消毒。氯气(Cl2)与水反应生成盐酸(HCl)和次氯酸(HClO)。消毒发生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二)某同学将浑浊的湖水样品倒入烧杯中,先加入明矾粉末搅拌溶解,静止一会后,采用如图
2所示装置过滤,请问:
(1)过滤还缺一种仪器,该仪器的作用是________。
(2)过滤后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写一点)________。
(3)改进后过滤,得到了澄清透明的水,他兴奋地宣布:我终于得到了纯水。你认为他的说法是_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的,若需要制取纯水,还需要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 16.(6分)某兴趣小组同学对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条件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①氧化铜是否也能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它是否比二氧化锰催化效果好? 【查阅资料】研究表明,许多金属氧化物对氯酸钾的分解有催化作用。分别用下列金属氧化物
作催化剂,氯酸钾开始发生分解反应和反应剧烈时的温度如下表所示:
5
种类 温度 反应程度 开始反应 剧烈反应 420 ℃ 490 ℃ 515 ℃ 540 ℃ 305 ℃ 350 ℃ 490 ℃ 545 ℃ 氧化铁 氧化铝 氧化铜 氧化镁 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如果不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最好选用的金属氧化物是________。
【设计并完成实验】Ⅰ.将3.0 g氯酸钾放在试管中加热;
Ⅱ.将3.0 g氯酸钾与1.0 g二氧化锰均匀混合加热; Ⅲ.将3.0 g氯酸钾与x g氧化铜均匀混合加热。 【实验现象分析】
实验Ⅲ中x的值应为________g,实验Ⅰ和Ⅲ比较可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Ⅱ和Ⅲ对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实验Ⅲ反应后的固体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然后进行称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还要再将黑色粉末和____________混合加热。
【结论】氧化铜也能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实验Ⅲ中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
___________。
【注意:若答对以下问题奖励3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40分】 【实验反思】MnO2的用量对 H2O2分解反应有何影响?
【设计并完成实验】利用图甲装置探究“MnO2的用量对 H2O2分解反应的影响”,实验中为3%
H2O2溶液,装置中产生氧气的量可以用压强传感器测出(在等温条件下,产生氧气体积与装置内压强成正比,反应放热忽略不计)。
(第16题)
【讨论交流】
6
(1)图乙是“0.1 g MnO2与不同体积的3%H2O2溶液混合”的实验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丙是“不同质量的MnO2与相同体积的3%H2O2溶液混合”的实验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4分)化学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乙醇俗称酒精(C2H5OH),在疫情
防控中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也是一种常用的燃料。 (1)试求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1位小数) (2)96克酒精中含碳元素多少克?(结果保留1位小数)
(3)要达到“碳中和”,我们需要从空气中捕获二氧化碳,求多少克二氧化碳的含碳量才能与96克酒精中碳元素的质量相等?
7
答案
一、1.B 2.B 3.B 4.B 5.D 6.C 7.A 8.C 9.B 10.C 11.D 12.A
二、13.(1)氯气、氯胺和二氧化氯等 (2)+1
(3)可溶解在水中(或氧化性) (4)B、C 14.(1)长颈漏斗
(2)装置A的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E中导管要伸到接近集气瓶底部 二氧化锰
(3)E(或F);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加热二氧化锰(4)过氧化氢――→水+氧气 (5)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15.(一)(1)过滤;Al3+ (2)化学
(二)(1)引流 (2)滤纸破损(合理即可) (3)错误;蒸馏 16.【查阅资料】氧化铜
【实验现象分析】1.0;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分解的速率;比较二氧化锰与氧化铜的催化效果;验证氧化铜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是否改变;氯酸钾 氧化铜【结论】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加热
【讨论交流】(1)0.1 g MnO2与不同体积的3%H2O2溶液混合,过氧化氢的用量越多,反应速率越快,产生的氧气越多
(2)不同质量的MnO2与相同体积的3%H2O2溶液混合,二氧化锰越多,反应速率越快,但产生的氧气一样多 17.(1)
12×2
×100%≈52.2%
12×2+1×6+16
12×2
×100%≈50.1 g (2)96 g×
12×2+1×6+1612
12+16×2×100%=183.7 g (3)50.1 g÷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