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 1年第05期 吉林农业 儿LIN AGRICULTURE NO.05,201l (总第255期) (CumulativetyNO.255) 广东省粤西北运菜区辣椒主要病虫害识别及综合防治技术 詹荣耀 (f-东省茂名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广东茂名525000) 摘要:粤西北运菜区主产地茂名市,是全国著名的北运菜生产基地,其中辣椒是北运菜的主打品种,由于长期连作,水分控制不 合理,病虫害发生严重,挫伤了椒农的积极性。文章介绍了粤西地区辣椒主要病虫害识别技术及综合防治技术。 关键词:辣椒;病虫害;症状;综合防治 中图分类号:¥436.418 文献标识码:A 茂名市是全国著名的南菜北运生产基地,而辣椒是粤西地区 种植的主打品种之一,面积一直比较大,已成为北运菜产业的重 要组成部分,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也是许多粤 西地区农业主要支柱产业之…。作者根据几年来对粤西地区辣椒 病虫害的研究,现将粤西地区北运菜区辣椒常见病虫害识别及综 合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1辣椒主要病害及其发生危害特点 粤西地区常见辣椒病害有十几种,其中危害严重、频发成灾 的主要有立枯病、早疫病、灰霉病、疫霉病、病毒病、软腐病、 根腐病等8种。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发生频率高、危害范围广;发展 迅速,应急防治难;爆发成灾,危害损失大。但它们又具有各自 的发生危害特点。 1.1辣椒立枯病 立枯病为苗期病害,是辣椒育苗前期引起死苗、倒苗的首要 病害,多在辣椒子叶期发生,发病时病苗茎基部产生椭圆形暗褐 色病斑,早期病苗白天萎蔫,夜间恢复,随后病斑逐渐凹陷,并 扩大绕茎l周,有的木质部暴露在外,最后病茎缢缩、植株死亡。 苗床土壤湿度大时,病害发展迅速,可致大量幼苗死亡。 1.2猝倒病 淬倒病是辣椒苗期主要病害之一,多发生在育苗床上,常因 苗期温湿度不适、管理简单粗放引起,幼苗染病时,茎基部呈黄 绿色水渍状,后很快转黄褐色并迅速发展至绕茎一周。病部组织 腐烂干枯而凹陷,产生缢缩。水渍状自下而上扩展,幼苗倒伏于 地。发病初期,苗床上少数幼苗发病,几天后,以此为中心逐渐 向外扩展蔓延,最后引起幼苗成片倒伏死亡。 1.3疫病 辣椒疫病在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且易造成毁灭性绝产。主要 为害叶片、果实和茎,特别是茎基部最易发生。幼苗期发病,多从 茎基部开始染病,病部出现水渍状软腐,病斑暗绿色,病部以上倒 伏。成株期危害主茎、株条、果实、叶片、花瓣。成株染病,叶片 上出现暗绿色圆形病斑,边缘不明显,潮湿时,其上可出现白色霉 状物,病斑扩展迅速,叶片大部软腐,易脱落,干后成淡褐色。茎 部染病,出现暗褐色条状病斑,边缘不明显,条斑以上枝叶枯萎, 病斑呈褐色软腐,潮湿时斑上出现白色霉层。果实染病,病斑呈水 渍状暗绿色软腐,边缘不明显,潮湿时,病部扩展迅速,可全果软 腐,果上密生白色霉状物,干燥后变淡褐色、枯干。根部受害变褐 色、腐烂,植株萎蔫,但维管束颜色不变。 1.4根腐病 多在成株期发病,发病初期病株白天枝叶萎蔫,傍晚至次日 晨可恢复正常,反复数日后整株枯死,但叶片不脱落。病株的根 颈部皮层呈淡褐色至深褐色腐烂,极易剥离,露出暗褐色的木质 部。根颈部、根部的维管束变褐色,但不向茎上部延伸,地上部 维管束不变色。病部一般仅局限于根茎部。 1.5青枯病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5-0156—2 青枯病危害初期,仅有个别枝条的叶片或局部叶片呈萎蔫 状,后扩展到整株。叶片初呈淡绿色,后变褐枯死。剖检根茎维 管束变褐,潮湿时挤捏茎部切口渗出粘质物,用夹玻片法检查病 茎切片周围呈现米水状混浊液,或把病茎小段悬吊浸于清水中, 稍顷可见雾状物涌出(皆为菌脓)。此有别于辣椒枯萎病或侵染性 根腐病。本病为土传病害,在高温高湿情况下极易发生。 1.6炭疽病 炭疽病主要危害果实和叶片,也可侵染茎部。果实染病,先 出现湿润状、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稍凹陷,斑面出现明 显环纹状的橙红色小粒点,后转变为黑色小点,此为病菌的分生 孢予盘。天气潮湿时溢出淡粉红色的粒状粘稠状物,此为病菌的 分生孢子团。天气干燥时,病部干缩变薄成纸状且易破裂。叶片 染病多发生在老熟叶片上,产生近圆形的褐色病斑,亦产生轮状 排列的黑色小粒点,严重时可引致落叶。茎和果梗染病,出现不 规则短条形凹陷的褐色病斑,干燥时表皮易破裂。 1.7细菌性叶斑病 在田问点片发生为主,主为害叶片。成株叶片发病。初期呈 黄绿色水浸状小斑点,扩大后变成不规则红褐色或深褐色至铁锈 色病斑。并产生轮纹,病斑由红褐色变为黑褐色,灰褐色。 茎和叶柄上病斑褐色、长条形。该病一经侵染扩展速度极快,严 重的叶片大部分脱落。 1.8病毒病 病毒病危害极为严重,轻者减产20 30%,严重时损失50— 60%,是辣椒栽培中的重要病害。受害病株一般表现为花叶、黄 化、坏死和畸形4种症状。花叶型的叶脉轻微退绿,出现明显黄绿 相间的花斑、皱缩,或产生褐色坏死斑,病株无明显畸形,植株 矮化,不造成落叶;黄化型病叶变黄并出现落叶;坏死型的病株 部分组织变褐坏死,叶片主脉呈褐色或黑色坏死,沿叶柄扩展到 侧枝和主茎,出现系统坏死条斑,常造成早期的落叶、落花、落 果,严重时整株枯死;畸形的病株变形,叶片缩缢成线状,即蕨 叶,或植株矮小,植株上部节间短缩呈丛簇状。 2主要虫害 2.1蚜虫 为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常群集于辣椒的叶片、嫩茎、花蕾、 顶芽等部位,刺吸汁液,使叶片皱缩、卷曲、畸形,严重时引起 枝叶枯萎甚至整株死亡。 2.2茶黄螨 茶黄螨以成螨和幼螨集中在蔬菜幼嫩部分刺吸为害。受害 叶片背面呈灰褐或黄褐色,僵直增厚、油渍状,叶片边缘向下卷 曲;受害嫩茎、嫩枝变黄褐色,扭曲变形、植株矮小、丛枝,严 重时植株顶部干枯;果实受害果皮变黄褐色。 2.3烟青虫 以幼虫蛀食花、果危害,为蛀果类害虫。危害辣椒时,整 个幼虫钻入果内,啃食果皮、胎座,并在果内缀丝,排留大量粪 201 1年第05期 (总第255期) 吉林农业 儿LIN AGRICULTURE NO.05.2011 (CumulativetyNO.255) 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 张颖慧,辛红 (公主岭市植检植保站,吉林公主岭136100) 1赤眼蜂形态特征 成虫:雄峰体黄色,腹部黑褐色,触角毛长,最长的相当于 生长、发育到成蜂后破壳羽化而出,又继续去寻找新的害虫卵寄 生,如此循环不断,将害虫消灭在卵期,从而实现以蜂治虫的目 鞭节最宽处的2.5倍,前翅臀角上的缘毛的长度为翅宽的1/8。在 的。 l5℃下培养出来的雌成虫体黄色,中胸盾片淡黄褐色,腹基部及 3赤眼蜂防螟的操作方法 末端呈现褐色;20 ̄C下培养出来的雌成虫中胸盾片色泽仍为淡黄 褐色,但腹部仅在末端呈现褐色;在25℃以上培养出来的雌成虫 3.1科学确定放蜂时间当越冬代玉米螟化蛹率达 ̄U2o%时,后推 lOd为第一次放蜂适期,隔5d为第二次放蜂期。 全为黄色,仅腹部末端及产卵器末端有褐色部分。卵:卵长形, 3.2放蜂点及放蜂数量的确定每亩放蜂1点,分两次投放,第1次 前端稍尖细,后端稍宽大,呈乳白色,长68—1OOum,大端宽20— 0.7万头,第2次0.8万头,即每亩1.5万头。 30um,小端宽7一lOum,后期的卵近似椭圆形,头尾两端宽度大致 3.3放蜂方法先确定放蜂垄,再确定放蜂点,由放蜂专业队统一 相等。幼虫:体长0.39—0,70mm,宽0.18—0.34mm,前端狭小,后 放蜂。放蜂垄的确定:从地边数第2O垄为第一个放蜂垄,从第一 端膨大似囊状。预蛹:预蛹前期体前端逐渐宽大,尾端逐渐变 个放蜂垄向前数第40垄为第二个放蜂垄,依此类推。放蜂点的确 细,足、翅芽及外生殖器芽开始出现,内部器官也迅速形成;其 定:从放蜂垅地头向里走13m为第一个放蜂点,从第一个放蜂点再 后期,足、翅芽已全部翻出体外,脑芽增大,复眼雏型形成,触 向里走26m为第二个放蜂点,依此类推。选好放蜂点后,将蜂卡用 角芽也逐渐出现。蛹:体长420—840um,宽210—3lOum,乳白色逐 牙签别在放蜂点玉米植株中部叶片背面、距叶片基部1/3的叶片打 渐变为淡黄色,至羽化时呈棕色,头、胸、瓜分界明显,头的两 弯处。 侧各有1只复眼,复眼之间有3个单跟呈倒“品”字形排列,其颜 色变化与复眼相同,即淡黄——淡红——鲜红——深红色。 4.赤眼蜂防螟的注意事项 2赤眼蜂的防螟机理 (1)蜂卡不能让阳光直射; (2)蜂卡不能与农药、化肥 等有刺激性物质混放; (3)放蜂前5d内玉米田不要喷洒农药。 赤眼蜂雌蜂在田问找到玉米螟卵后,将卵产在玉米螟卵内, (4)不要将蜂卡直接放在玉米心叶或叶鞘上; (5)放蜂时遇到 蜂卵在害虫卵内孵化为幼虫,并以害虫卵液为营养,来完成卵、 雨天要将蜂卡放在阴凉通风处,雨停后及时放。 幼虫、蛹、成虫4个生长发育阶段。由于蜂的幼虫发育与害虫卵的 作者简介:张颖慧(1971一),女,大专学历,公主岭市植检 发育是相互制约的,害虫卵被赤眼蜂产卵寄生后,害虫卵因卵黄 植保站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辛红(1972一),女, 受到破坏变质和缺乏营养,使害虫卵胚胎发育停止,在卵期死亡 大专学历,公主岭市植检植保站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 不能孵化出幼虫。而赤眼蜂却以害虫的卵液作为养料,在其卵内 广。 便,引起果实腐烂。 虫产生抗药性。防治疫病、根腐病、猝倒病、立枯病可用72.2%普 3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力克800倍液,72%克露700~800倍;70%甲霜灵锰锌或70%乙磷铝锰 3.1品种选择 锌500倍液,25%瑞毒霉600倍+85%乙磷铝500倍液,64%杀毒矾500倍 选择优质、丰产、高抗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好 +85%乙磷铝500倍液,天达裕丰1000倍液,70%新万生或大生的600 的品种。 倍液,特立克600—800倍液,70%代森锰锌500倍+85%乙磷铝500倍 3.2种子处理 液,75%百菌清800倍液等。以上药液需交替使用,每5—7天一次, 温汤浸种:把种子泡一下,尔后放入55—60℃的水中,不停朝 连续2—3次,防治效果较好。防治炭疽病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 粉 ̄iJ600至8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 ̄U8oo倍液,10%世高水 一个方向搅拌,一汤种lO-15min,等水温降到30℃左右时,开始转 分散性颗粒 ̄U8oo—1000倍液喷雾。防治青枯病、细菌性叶斑病可 入浸种,然后沥干,催芽播种;干热消毒:将种子用7O℃恒温处理 用72%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 72d,时或在竹制器具上晾晒3—4d;药剂浸种:药剂浸种即先用清水 浸种2h,然后用75%百菌清800倍液浸种20min,用清水搓洗干净。 氧氯化铜400至500倍灌根。每株灌药液0.4-0.5kg,,7-lOd1次,连 种子消毒后在25—30 ̄C环境下催芽,待70%种子露白时播种。 用2—3次,防治效果好。防治病毒病:发病后喷20%病毒A可湿性粉 500倍液,或病毒K300至400倍液,或I.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或 3.3农业防治 Ns一83增抗剂100倍液,每隔5—7d喷1次,连续喷3—4次。防治蚜虫可 提倡“稻——稻——椒”的耕作模式,同时注意田园清洁卫 用蓟马斩尽1500至2000倍液喷雾,防治红蛛蜘、茶黄螨可选用螨克 生,及时拔除病虫株,摘除病叶、病果,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 或克螨特1500倍液喷雾。防治烟青虫25%氯氰菊酯4000倍或20%杀灭 施足底肥,特别注重有机肥的施用,合理控制氮肥、增施磷、钾 菊酯3000倍液喷雾,或2.5%敌杀死4000至6000倍液喷雾。 肥;地膜覆盖高畦栽培,合理密植;注意排水防渍,排灌结合。 3.4药剂防治 作者简介:詹荣耀,汉族,男,广东高州人,大专学历,广 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及对天敌杀伤力小的农药品种,优先 东省茂名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农艺师,研究方向:蔬菜栽 使用生物制剂农药。采取科学的施药方法,选择最佳的用药时机, 培技术。 减少用药次数,注意药剂的交替使用,合理混用,以防止病菌或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