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养生
“百校之父”田家炳的心灵养生
⊙杨 璞
在中国捐建了300多个教育机构,这使得他有“百校之父”的称谓。从公开的资料中我们很难找到他诸如饮食、锻炼之类的养生之道,但乐善好施、淡泊名利等却能让人看出他长寿的端倪。
7
月10日,田家炳先生安详辞世,享年99岁。田家炳
的读书声,精神上的享受也比物质上的享受好得多。”
有德行的人更有助于长寿。药王孙思邈曾说过:“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也就是说,不讲究品德修养,即便服用灵丹琼浆,对延年益寿也无济于事。美国一项研究成果显示,给他人无私的帮助可以激发自身体内的“护理行为系统”,进而降低压力激素,促进“亲密激素”等有益身体的激素分泌。
只想自己开心、社会有益。我一向喜欢做实在的事情,名声太响了,就会华而不实,觉得是个负担;实而不华,我更容易负担些,所以我不重视怎样去宣扬自己。”
淡泊名利的人才能做到宁静致远,“静”以养神是养生的一种高境界,“淡泊名利”用中医经典古籍《黄帝内经》中的话说就是“恬淡虚无”。中医常说“医道同源”,道家的经典著作《道德经》和《庄子》中,都留下了不少谈养生的至理名言。庄子认为,只有不为名利所羁绊的人,才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身心上的健康。
(摘自《当代健康报》)
乐善好施
几十年来,田家炳先生在祖国各地捐资数目高达10多亿元,占80%以上的财产。他说:“我虽然不是最有钱,但我一直在想尽自己的绵力。钱财都是身外物,特别是看到一栋栋教学大楼拔地而起,听到万千学子
淡泊名利
田家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名声太响是负担。我不是想用钱来换取任何名誉,
疏,而非堵
有一些励志类书籍和心灵鸡汤教导人们:只要简单地告诉自己不要有消极想法,就能获得快乐,这与科学研究相悖。实验证明:越是让人压抑某个想法,那个想法就越会顽固地纠缠不休。可见,越是要压制负面想法,就越是会想起,反而更加痛苦,所以“压抑消极想法”并不可取。我们要通过适当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消极情绪,比如痛哭、倾诉等。
钓,胜过鱼
梦想成真虽然可以让我们很高兴,但研究表明,人们在从事一些自己喜欢的工作并不断取得进步的时候更快乐。当人们为一个目标努力但又不确定自己是否能实现的时候,他们很难去考虑其他事情。这种不确定使得人们专注于这个任务,其他事情很难进入其视野。所以,以愉快的方式追求某种目标,往往比实现这个目标本身更让我们感到快乐。
变,然后通
外出旅游总能给我们带来快乐。我们也常说:“换个环境,换个心情。”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改变会让我们体验到新鲜感,而这种新鲜感会带来快乐感。但这种环境的改变,并不是带来快乐的最好方式。为了获得快乐,我们应该更多地选择目标变化而不是环境变化。
(摘自《保健时报》)
快乐养生 2018.09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