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企业(公司)研发的EHS管理
1、概述
产品研发过程中需考虑的EHS的内容包括:技术先进、绿色环保和安全可靠,需以相关产业为导向,尽量采用低毒、无恶臭物料,不得采用国家明令禁止、淘汰的工艺、装备和物料;评估工艺稳定性及工业化生产的可操作性,操作参数如温度、水分、pH、搅拌(非均项)、反应时间等对EHS的影响;节能降耗,特别是溶剂的回收套用,降低物料使用量,减少三废产生;三废的规范化处置,除考虑源头减量化外,还需研究废水分类处理的方法、危险固废无害化及废气产生收集处置等。
2、小试阶段
企业应遵循实验室安全要求,制定试验方案时充分考虑原料、中间体、最终产品和副产品的有关理化特性,制定防范措施,对危害不确定的中间体或产品职业健康防护等级参照
0EB4级控制标准。
企业应研究采用工业级原料下的最佳工艺路线,对关键工艺参数进行详细的考察,合理制定关键原料和中间体的质量标准,研究避免或减少有毒有害物质原料使用,选择危险度低、产污量小的工艺路线,同时应开展破坏性试验,包括产物、反应的稳定性试验。 小试应以中试或大生产为导向,综合考虑设备的可行化和操作的可行性,完成设备、管道材质的耐腐蚀试验。考虑生产放大因素的影响,在选择控制参数时应考虑反应器的选型、搅拌器的选型、换热效果,以及后处理手段效果等。企业可以设立禁用物质和工艺清单,对研发项目的物质和工艺进行筛查。对高风险物料和反应工艺可以建立审批制度,需要特殊审批才可进行。
3、中试阶段
中试是小试过渡到工业生产的重要环节,应在小试收率稳定、产品质量可靠、操作条件确
定、产品(中间体)和原料的分析检验方法已确定等条件具备后方可开展。企业应建立中试管理制度,结合工艺安全信息管理制度,设定可进行中试的必要条件,例如进行反应安全相关的数据测试,评估反应风险等级。高风险反应不进行中试或采用流体化学等有效降低风险的方式进行。企业可参照《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导则(试行)》,建立评估机制和能力,对反应进行安全风险评估。
企业应严格控制中试装置的规模,中试装置规模一般不超过小试规模的30100倍。若确有进一步探索工业化生产工艺条件稳定性的必要,应在以上中试装置规模规定的基础上采用逐级放大的方式,以模拟工业化生产进行工艺扩试活动,且一般不超过中试规模的
10倍。
应根据小试结果进行设备选择和工艺管路的改造,并在投料前检查确认完成。此过程应考虑设备管道容量、材质是否适宜,耐腐蚀性、加热、冷却和搅拌
(类型)速度、防冲料措施、泄爆装置、废气处理等是否符合要求,物料输送、计量、加料、分离等是否得到有效控制。
在中试投料前企业应进行风险评估,落实风险控制措施,选择、培训合格操作人员,做好应急预案等必要的准备工作。中试过程中暴露出重大问题并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时,必须立即中断中试,通过小试研究确认后方可重新开始。中试过程中应同时开展职业健康检测、分类废水小试等,为工业生产EHS控制提供相关数据。新产品试制过程中涉及到新化学物质的需按规申报,对新物质危险性、毒性、水环境影响等应委托有资质机构进行试验、分析,提供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