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新来的学长
• 为什么要学传统文化?
• 1、人体是数十亿细胞构成;细胞是变化的、运动的;思想是变化和运动的动力之源;有否让细胞向健康美好转变并且做出正确运动的思想?
• 2、有。依道则昌,悖道则殃;《论语》:志于道,据于德
• 3、所以,我们的学习和力行过程其实是在实现身心世界的良性重组。
• 家长版、成人版的《弟子规》揭示的道
• 1、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也贯穿教育全过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 2、教育的方法:《说文解字》:教者,上所施,下所效=教儿教女先教自己。孩子的问题首先应该如何反思?《了凡四训》:行有不得,皆己之之德未修感未至也。
• 3、我问孩子动画片《吴孙劝夫》吴孙氏?地随天;孝道;谦卑(无名英雄:女子无才便是德);还和小朋友打架?父母做的不好,德不够了!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 經文講解
• 1、物品雖小,未经父母许可不可私自藏起;
• 2、要懂得付出、分享。
• 經典提示:
《禮記·坊記》:“父母在,不敢有其身,不敢私其財也,示民有上下也。”
• 1、“私藏”会引起“大家”的矛盾。古代数世同堂,大家庭集体所有,实行供给制。
• 2、私:是人类社会道德滑坡的根源;藏:是偷盗(不与取)的起点和形式。古人:欲是深渊,会导致不择手段。扼制私欲,须从家庭教育、从幼儿阶段开始慎于始。
• 3、长自私必然亏孝道:伦常乖舛立见消亡。自己遇灾殃,最严重是教坏孩子。
• 4、不予取(偷盗)的后果:
• (1)、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凶入凶出)
• 凶入:抢劫、盗窃、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公物…….、股票?
• 提示:家长的不私藏:公物数亿主人。欠数亿人债,做牛做马都还不了。如:公车、电话、纸张不可私用;不请假迟到早退; 无功受禄寝食难安(消耗福报)范仲淹每日辗转反侧,计算自己俸禄和付出是否相符。
• 凶出:王、贼、水、火及非爱子。
• (2)、从小偷针,长大偷金;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多行不义必自毙;三年(现在大大缩短)天必降之祸;祸之将至观其不善必先知之……天网恢恢……(小人冤枉做小人)
• 历史印证:《鹤林玉露》记载:张乖崖为崇阳令,一吏自库中出,视其鬓旁巾下有一钱,诘之,乃库中也。乖崖命杖之,吏勃然曰:“一钱何足道,乃杖我耶?尔能杖我,不能斩我也!”乖崖援笔判曰:“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据木断,水滴石穿!”自仗剑下阶斩其首。
• 5、教育要慎于开始:绝对不能有贪便宜的心、行;一瓜一果之弗贪;一丝一毫之不苟;十目所视十手所指;慎独;
• 例子1:发母数子
• 例子:2:母亲马上带孩子到水果店跟老板鞠躬道歉,把钱付给他,要求孩子道歉。第一次犯错,马上制止,他会终身记住。母亲的身教唤醒孩子的惭愧、羞耻之心。
• 6、不私藏就会亲所好力为具,长大才能大公无私,人就会过勤俭的生活。如子路、江革。范纯仁曰:惟俭可以养廉。
• 「孝」跟「廉」来衡量一个人能不能替国家服务?孝廉.doc
• 「孝,德之本」,做人之本, 「廉」是做事之本。
• 7、会培养慷慨奉献的人生态度:
• 福田心耕:《了凡四训》:欲广福田须凭心地。
• 量大福大。《孟子》:“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 曰:“不若與人。” 曰:“與少樂樂,與眾樂樂,孰樂?”曰:“不若與眾。”
• A、传统文化该命运的。种花与荆棘。为什么今天舍明天不得?不真诚、夹杂恶、选准福田。缘具足:舍得真诚、恳切、难舍能舍、难行能行;
• B、舍得:打消舍的恐惧心理:
• 财散(因)则人聚(缘):周太王全家的舍与得。范蠡的故事.doc
•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三年)四知先生.doc;子秉、孙子赐、曾孙彪位三公。
• C、施比受更有福。授人玫瑰手有余香 ;好东西要跟好朋友一起分享……唤醒很多人的欢喜心,也会替别人着想;点亮自己照亮别人。
• 动画片《罗伦还钏》阴德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