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时空 I■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1ew 提升中职德育教师素质肖艳云 创新德育教学工作 (天津市劳动经济学校) [摘要]随着中职德育课程改革的陆续出台,客观上对广大德育教师提出了许多要求和挑战。随着改革的深入,作为教学实践者的教师应越来越受到重视, 因为教育改革的成与败,最终由教师的教学实践诠释。教师是变革的主角,甚至就是“革新者”本身,所以重视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德育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更有助 于德育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和课程改革的成功。本文从教育观念、品德素养、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等四方面对广大中职德育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旨在提高中职德育 教师素质,创新德育教学工作。 [关键词]中职德育课程中职德育教师素质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l1—0254一O1 新一轮中职德育课程改革的陆续出台,客观上对广大中职德育教师提出了 许多新要求和挑战。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作为具体实践者的教师应越来越受 到重视,因为教育改革的成与败,最终由教师的教学实践诠释 教师是变革的主 角,甚至就是“革新者”本身,所以重视中职德育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德育课程改 革成功的关键,更有助于德育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和课程改革的成功。 一.对教’|观念的新要求 (一)对中职德育课程的科学理解 德育的本质是使人完成道德上的社会化,是帮助学生完成对于人生意义的 求索和生存质量的提高,担负着帮助中职学生过上道德的生活,进而提升他们 精神生活品质的神圣职责。 德育职责的履行离不开德育课程。所以对德育课程的正确认知和理解是其 他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从新课程改革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看,中职德育课程应该 是德育双主体相互反馈、道德认知、道德经验、道德体验、并联系德育教材及具 体德育事件的道德情境等诸多内容的有机整体。可见,德育课程的展开过程是 学生不断体验反省思考的过程。而过程中的真实、具体的德育经验和道德观念 的事件或案例、道德发生细节常常能够在德育过程中收到见微知著的效果。这 样,对学生而言,德育课程存在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能够帮助学生构建人生蓝 图,更能激发学生对自己道德生活的审视和反思,并能够在集体中与老师、同学 对话和交流,让他们加速道德内化的进程,进而把德育过程中生成的道德体验、 道德智慧辐射到自我完善中去。德育课程只有在突破教材的局限并与学生多样 化的生活紧密联系时,德育课程的真正价值才能体现出来,培养人的主体性道 德素质的核心目标才可能实现。 (二)客观认识和正确评价教育对象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在“学而优则仕”的上千年文化 积淀形成的社会中.进入职业学校是他们无奈的选择。他们背负着成年人 都难以承受的沉重精神压力,有着与普通高中学生相差极大的心态。大多数 学生有一种“失败者”的心态,往往心灰意冷,觉得前途无望。德育教师必须充分 认识到,这是一群年龄尚小、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定型,可塑性很强的特殊群 体,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不但是弱势群体更是受害者。德育教师要通过自己的 不懈努力,引导他们转变“失败者”的心态,以“成功者”的心态走向社会,并且融 人社会、适应社会,对自己和社会充满信心,实现从学校人到社会人的转变,成 为高素质的普通劳动者。 二.对穗育教师品稿素养的要求 近些年随着职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上学优惠 的出台,生源质量可想而知,有部分同学用“精神上无根,学业上无求,生活上无 序,交往上无礼、伦理上无情”形容一点不过分,甚至有的同学对教师的正面引 导、理陛教育嗤之以鼻、充耳不闻。这无疑对德育教师的品德修养提出了更大的 挑战。再有职业教育领域的特殊性决定了德育教师具备更高的品德素养。职业 教育不同于基础教育有升学的压力、高考指挥棒的压力,德育教师的工作热情、 教学动力更多的来自内心,来自对职业教育、对家长、对社会高度负责的责任 心。所有这些对德育教师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提出更高的期待。 (一)德育教师要有崇高的职业理想 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人生前进的路标。教师的崇高理想,具体表现在 对职业教育规律的正确认识;表现在自觉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表现在为 职业教育事业一往无前、奋斗不息的精神;表现在把实现理想的满腔热情投入 到具体的工作中去,将自己坚定的信念转化为献身教育的巨大的行动,并且通 过每一环节对学生施加影响和教育,用自己崇高的理想之光去照亮学生的人生 之路、奋斗之路。 254科技博览 (二)德育教师要有优秀的政治品质和人格 德育课教师要有坚定的政治理想信念,并酷爱本专业的思想教育。在新的 形势下,德育课教师如果没有积极进取、奋力开拓的精神是难以胜任这门课程 的。另外,为人师表是我国师德的优良传统,教师是学生理想中的道德形象,德 育课教师一旦失去了学生在道德上的信任,他的一切教育都将丧失说服力。因 此,德育课教师要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感召学生,使他们 领悟做人的道理,同时,也使学生乐于上德育课,从深层次上增强德育课教学的 吸引力。 三 对教学能力的新要求 新修订 德育大纲》尤其强调德育教学的实效性,要求将教学落到实处,突 出职业教育的特点,与学生的就业密切联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贴近学生的 需要,使其学习由被动变主动,由外在的要求变内在需求;将教学与其他德育途 径相结合形成合力。德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观念,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实 践,使教师面临一系列的挑战。教师不再只是会备课、会上课,这无疑对教师的 教学能力提出新要求。 (一)具备扎实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新方案提出,要以学生为主体,创新教学方式,切实保证德育课的实际效 果。现在的学生尤其升人中职学校的学生,如果德育教师没有自己的“真功夫”, 就会显得力不从心,甚至会产生职业倦怠心理,何谈课改。俗话说“打铁需要自 身硬”,一堂优秀的德育课,离不开教师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首先,作为中职学校的德育课教师要有过硬的组织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学 习的能力和基本功 组织课堂教学是一个信息传递、反馈的动态系统,考验的是 教师是否具有把教学理论、业务知识、教学方法及教育机制等因素有机地融为 一体的能力。德育课教师应努力使自己具备这样的能力。 其次要具有运用语言艺术的能力和基本功。教学语言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好的教师在运用教学语言时应力求做到科学性、思想性、艺术性的统一。德育课 教学以明理为基本方法,教师的语言应简明、准确,有条有理,感染力强。在阐明 理论观点时,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在联系实际时,应力求真实感人,生动形 象。 (二)中职德育教师要具备文化判断力 在当前信息化、网络化社会,学生被无穷无尽的网络信息包围着。青少年学 生正处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可塑性强,辨别能力差,富有好奇心,特别需要教 师的引导和帮助 可是由于长期的传统教育,忽视了人文教育,对教师的人文素 养要求不高,所以,现在有的教师文化判断力不强,不仅对西方文化认识不清, 而且对自己满足的文化缺乏深入的了解。文化判断力不强带来的后果是当学生 在接触各种文化的时候,得不到老师的正确指导,以致有些学生把一些不健康 的文化当作了时尚。教师没有敏锐的正确的文化判断力,就不能引导学生辨别 网络世界中各种文化的真假、善伪,学生就很容易被散布于网络的各种消极、颓 废的文化影响。所以要提高学生的文化判断力,增强德育教学的实效性,首先就 应该提高教师的文化判断力,文化判断是现代教师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 参考文献 [1】王云江,等.实施创造性教学培养高素质人才[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 报,2002. [2】王林义,等.重新认识德育课程[J],课程.教材.教法,2005,(9). 【3】鲁洁,回归生活——鲁沽教授专访[J],小学德育,2003,(17). [4]钟启泉、姜美玲,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及路径[J],教育研 究,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