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周年级课时 课程门类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思想品德 历史 地理 科学 生物 物理 化学 语文 数学 外语 体育 体育与健康
1 / 4
音乐 美术
综合实践活动38442 11 52985 1425 76293 9 20.\"8% 15% 8% 9.9% 7938.\"3% 3133.\"3%
6967.\"3%一二三四五六七各学科九年各类课程课时占总课时的百分比 9069.\"5%地方与学校课程3 周总课时
2 / 4
170317.\"9%34
学年总课时910 1190 1190 100%说明:
一、表格内为各门课程的周课时数,九年总课时按每学年35周上课时间计算。 二、“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包括: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时可分散每周安排也可集中使用
12、以融合方式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四大指定领域,合理整合校内课程和校外课程。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有交叉重合,根据活动内容二者可以打通进行,统一安排。
4、除以上指定领域外,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大量非指定领域:
如班团队活动、学校常规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这些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相结合,也可以单独开设,但课程目标的指向是一致的。
三、“地方与学校课程”中安排:
文明礼貌与学习习惯教育、安全教育、国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民族知识教育、法制教育、环境教育、禁毒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可爱的广水(人物、地理、物产)、校本等课程,由学校根据要求及实际合理分散或集中安排。
综合实践活动、地方与校本课程,可做如下分解: 内容
3 / 4
安全教育、 健康教育、
国防教育课时说明与要求可采取分段授课方式,分别完成本学期“三育”教1 学任务。授课顺序由学校根据实际自定
根据学校安排或班级需1要,确定班会主题;或总结安排班级工作 根据学校特色及需要,自1主设置相关地方与校本课程的具体内容 1按上级要求开设
根据学科综合实践活动需2要,安排相应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或社区服务等1111 主题班会1111 地方与校本课1 信息技术
综合实践活动1112
4 / 4